第18章 公子翚擅自伐郑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但鲁隐公没想到,自己对公子彄挑战国君权威采取了隐忍态度后,鲁国卿大夫、大司马公子翚也跳了出来,挑战国君权威来了。
公子翚,姬姓,名翚,字羽父,鲁国卿大夫,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权,平时为人嚣张。
此时公子翚之所以跳出来挑战国君权威,一是鲁隐公仅仅是一个摄政的;二是这位摄政鲁侯对公子彄这样的挑衅都能隐忍;三是有了让自己表现以获得战功的机会。
原来,中原几个传统诸侯与刚搬来中原不久的郑国发生了矛盾。
首先当然是郑国到了中原后,仗着自己是王朝卿士的政治地位,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胡国等国,这让传统中原地区之长宋国非常不开心。
令宋国更加不开心的是,由于宋国前国君宋宣公薨前,严格遵循宋国一直以来的兄终弟及继承制,将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
按照这个制度,宋穆公薨后应由其嫡长子公子冯继承君位。但宋穆公却认为当年自己的君位受让于哥哥,自己应该将君位还给哥哥的嫡长子公子与夷。
为了确保公子与夷顺利即位,宋穆公甚至将自己的嫡长子公子冯赶出了宋国。
于是公子与夷继承了宋国国君之位,即宋殇公。
宋殇公虽然即位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堂兄弟公子冯对此愤愤不平,始终对国君之位念念不忘,所以对公子冯非常忌惮。
宋公子冯离开宋国后,一直呆在郑国,并且得到了郑国国君郑庄公的礼遇。
宋国对郑国一直看不惯,对郑国如此重视公子冯更加不满,一直想着找个机会教训一把郑国。
现在机会来了,郑国内乱平定后,叛乱的郑庄公亲兄弟公子段死于非命后,其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
卫国是宋国的传统盟国,一直以来对郑国也非常不满。公孙滑逃到卫国,请求卫国出面主持公道。
卫国本无意直接卷入郑国内乱,而且郑国内乱已经平定,郑国又是大周王朝卿士,位高权重,动不动就调动天子王师来为自己站队,还是不要惹郑国为上策。
但偏偏这个时候卫国出现了弑君事件。
卫国此时正是州吁当政,州吁弑君夺位引发的国内舆论压力非常大,为转移国内矛盾,州吁决定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正好郑公孙滑逃到了卫国,请求卫国讨伐郑国。
州吁就以郑庄公杀弟逐母严重违反人伦纲常为借口,联合了宋国、陈国、蔡国等国讨伐郑国。
卫州吁发出的联合讨伐令还包括了邾国,但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自己要出兵参与联合国君,必须得到鲁国国君的同意。
鲁隐公刚与邾国搞好了关系,按理应该支持邾国。但鲁隐公认为卫国组织联军讨伐郑国的理由过于牵强,所以不但自己的鲁国不能出兵,还不同意鲁国附庸国邾国出兵。
邾国国君邾安公很无奈,也非常不开心。
因为邾安公一心就想着一件事,为自己的邾国获得一个政治上的爵位,哪怕是子爵也好。
所以他必须要在春秋舞台上多亮相,多参与诸侯国们的集体活动,如参与卫国为首、宋国也在内的国际联军讨伐一个看起来是值得讨伐的郑国,是符合邾国的利益的。
邾安公愤愤不平,心想你一个摄政的鲁侯,孤已经很讲道理了,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无非也是走个程序而已。
你个摄政的鲁侯居然不答应,那以后还想让孤的邾国支持你这个摄政鲁侯,休想。
邾安公在鲁隐公面前碰的这个大壁,让同样急欲在鲁国政坛上一展身手以刷刷存在感的公子翬看到了机会。
公子翚对邾安公道:“何必理那个人?鲁国有本公子在,几时轮到他作主了?”
就这样,公子翚在根本未向鲁隐公请示的情况下,主动参加了卫、宋、陈、蔡等国的国际联军,讨伐郑国。
当然,公子翚之所以能够调动鲁国军队参加国际联军,一是卫国送上了大把的贿赂,二是公子翚也是鲁国上卿,大司马,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调动鲁国军队。
鲁隐公再一次郁闷了,但他仍旧忍着,他只是对公子翚很失望。
很显然,卫国是因为弑君而需要转移国内矛盾,这个所谓的卫侯肯定不会长久,羽父啊羽父,你跟着这个卫侯瞎搞什么飞机啊。
事实证明鲁隐公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卫州吁组建的五国联军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讨伐郑国的胜利,但这次讨伐对郑国来讲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
我们干脆花点笔墨讲讲郑庄公是如何应付这五国联军讨伐的。
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庄公可不是吃素的,他很清楚,这五国虽然组成了联军,但各怀鬼胎。
鲁国因为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且有意挑战鲁国国君权威才来助战,与郑国本来没有矛盾。
陈、蔡两国与郑国也一直和好,他们只是看在宋国的面子上出的兵,不会真替卫国卖命。而且这两国战斗力实在太弱,不值得一提。
宋国的目的在于宋国公子冯。郑国的第一步,便是让公子冯转移去了郑国重镇长葛。宋军听说公子冯不在郑国都城新郑,于是便移兵去包围长葛。
果然,蔡国、陈国、鲁国等三国兵马,见到宋军转移,以为宋军撤退,大家也都有了撤退的意思。
唯一需要面对的是卫国。但州吁要的只是一场胜利以证明他的才干,稳固他的统治,也并非是要真正与郑国结仇。
那就送他一场胜利就行了,卫州吁既然在名义上打了胜仗,目的达到,加上国内尚未安定,怎么敢长久在郑国逗留?
一切如郑庄公所料那样,五国联军虽然一开始是包围了郑国都城新郑,但其实就是在郑国都城新郑的东门。
郑军与卫军打了一仗,结果郑国故意败北,卫军取得胜利,史称东门之役。
鲁隐公冷静地看着这场五国伐郑之战,表面上是郑国吃了一个败仗,但实际上是那位郑国国君郑伯,将这五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
准确地判断敌情,熟练地运用了心理学,几个小小的步骤,转移宋公子冯,游说宋公,诈败于卫军,不损一兵一马,解了新郑之围,大大方方地展示了那位郑伯过人的军事才能。
厉害啊,这样的人,寡人必须结交,鲁国必须要注意加强与郑国的关系!
鲁隐公暗暗下了决心,交好郑国,也是自己要还政于兄弟公子允一个很重要的事项。最好是在自己摄政期间,与郑国结盟!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649/437944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公子翚,姬姓,名翚,字羽父,鲁国卿大夫,大司马,掌管全国兵权,平时为人嚣张。
此时公子翚之所以跳出来挑战国君权威,一是鲁隐公仅仅是一个摄政的;二是这位摄政鲁侯对公子彄这样的挑衅都能隐忍;三是有了让自己表现以获得战功的机会。
原来,中原几个传统诸侯与刚搬来中原不久的郑国发生了矛盾。
首先当然是郑国到了中原后,仗着自己是王朝卿士的政治地位,先后灭了郐国、东虢国、胡国等国,这让传统中原地区之长宋国非常不开心。
令宋国更加不开心的是,由于宋国前国君宋宣公薨前,严格遵循宋国一直以来的兄终弟及继承制,将国君之位让给了弟弟宋穆公。
按照这个制度,宋穆公薨后应由其嫡长子公子冯继承君位。但宋穆公却认为当年自己的君位受让于哥哥,自己应该将君位还给哥哥的嫡长子公子与夷。
为了确保公子与夷顺利即位,宋穆公甚至将自己的嫡长子公子冯赶出了宋国。
于是公子与夷继承了宋国国君之位,即宋殇公。
宋殇公虽然即位了,但他知道自己的堂兄弟公子冯对此愤愤不平,始终对国君之位念念不忘,所以对公子冯非常忌惮。
宋公子冯离开宋国后,一直呆在郑国,并且得到了郑国国君郑庄公的礼遇。
宋国对郑国一直看不惯,对郑国如此重视公子冯更加不满,一直想着找个机会教训一把郑国。
现在机会来了,郑国内乱平定后,叛乱的郑庄公亲兄弟公子段死于非命后,其子公孙滑逃到了卫国。
卫国是宋国的传统盟国,一直以来对郑国也非常不满。公孙滑逃到卫国,请求卫国出面主持公道。
卫国本无意直接卷入郑国内乱,而且郑国内乱已经平定,郑国又是大周王朝卿士,位高权重,动不动就调动天子王师来为自己站队,还是不要惹郑国为上策。
但偏偏这个时候卫国出现了弑君事件。
卫国此时正是州吁当政,州吁弑君夺位引发的国内舆论压力非常大,为转移国内矛盾,州吁决定发动一场对外战争。
正好郑公孙滑逃到了卫国,请求卫国讨伐郑国。
州吁就以郑庄公杀弟逐母严重违反人伦纲常为借口,联合了宋国、陈国、蔡国等国讨伐郑国。
卫州吁发出的联合讨伐令还包括了邾国,但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自己要出兵参与联合国君,必须得到鲁国国君的同意。
鲁隐公刚与邾国搞好了关系,按理应该支持邾国。但鲁隐公认为卫国组织联军讨伐郑国的理由过于牵强,所以不但自己的鲁国不能出兵,还不同意鲁国附庸国邾国出兵。
邾国国君邾安公很无奈,也非常不开心。
因为邾安公一心就想着一件事,为自己的邾国获得一个政治上的爵位,哪怕是子爵也好。
所以他必须要在春秋舞台上多亮相,多参与诸侯国们的集体活动,如参与卫国为首、宋国也在内的国际联军讨伐一个看起来是值得讨伐的郑国,是符合邾国的利益的。
邾安公愤愤不平,心想你一个摄政的鲁侯,孤已经很讲道理了,征求一下你的意见,无非也是走个程序而已。
你个摄政的鲁侯居然不答应,那以后还想让孤的邾国支持你这个摄政鲁侯,休想。
邾安公在鲁隐公面前碰的这个大壁,让同样急欲在鲁国政坛上一展身手以刷刷存在感的公子翬看到了机会。
公子翚对邾安公道:“何必理那个人?鲁国有本公子在,几时轮到他作主了?”
就这样,公子翚在根本未向鲁隐公请示的情况下,主动参加了卫、宋、陈、蔡等国的国际联军,讨伐郑国。
当然,公子翚之所以能够调动鲁国军队参加国际联军,一是卫国送上了大把的贿赂,二是公子翚也是鲁国上卿,大司马,有足够的能力和魄力调动鲁国军队。
鲁隐公再一次郁闷了,但他仍旧忍着,他只是对公子翚很失望。
很显然,卫国是因为弑君而需要转移国内矛盾,这个所谓的卫侯肯定不会长久,羽父啊羽父,你跟着这个卫侯瞎搞什么飞机啊。
事实证明鲁隐公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卫州吁组建的五国联军虽然表面上取得了讨伐郑国的胜利,但这次讨伐对郑国来讲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的。
我们干脆花点笔墨讲讲郑庄公是如何应付这五国联军讨伐的。
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庄公可不是吃素的,他很清楚,这五国虽然组成了联军,但各怀鬼胎。
鲁国因为公子翚贪图卫国的贿赂且有意挑战鲁国国君权威才来助战,与郑国本来没有矛盾。
陈、蔡两国与郑国也一直和好,他们只是看在宋国的面子上出的兵,不会真替卫国卖命。而且这两国战斗力实在太弱,不值得一提。
宋国的目的在于宋国公子冯。郑国的第一步,便是让公子冯转移去了郑国重镇长葛。宋军听说公子冯不在郑国都城新郑,于是便移兵去包围长葛。
果然,蔡国、陈国、鲁国等三国兵马,见到宋军转移,以为宋军撤退,大家也都有了撤退的意思。
唯一需要面对的是卫国。但州吁要的只是一场胜利以证明他的才干,稳固他的统治,也并非是要真正与郑国结仇。
那就送他一场胜利就行了,卫州吁既然在名义上打了胜仗,目的达到,加上国内尚未安定,怎么敢长久在郑国逗留?
一切如郑庄公所料那样,五国联军虽然一开始是包围了郑国都城新郑,但其实就是在郑国都城新郑的东门。
郑军与卫军打了一仗,结果郑国故意败北,卫军取得胜利,史称东门之役。
鲁隐公冷静地看着这场五国伐郑之战,表面上是郑国吃了一个败仗,但实际上是那位郑国国君郑伯,将这五个国家玩弄于股掌之间。
准确地判断敌情,熟练地运用了心理学,几个小小的步骤,转移宋公子冯,游说宋公,诈败于卫军,不损一兵一马,解了新郑之围,大大方方地展示了那位郑伯过人的军事才能。
厉害啊,这样的人,寡人必须结交,鲁国必须要注意加强与郑国的关系!
鲁隐公暗暗下了决心,交好郑国,也是自己要还政于兄弟公子允一个很重要的事项。最好是在自己摄政期间,与郑国结盟!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649/437944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