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创世纪之东游记 > 第十一回 五教合一本来天 放下挂碍谱新篇

第十一回 五教合一本来天 放下挂碍谱新篇

    如果细细地品味这个世界,你会发现非常有意思。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是无极生有极,有极生两仪,两仪化三清,三清化五行,五行之后才出现的人。大到天体的运行,小到原子的运动,所有的一切相互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

    在这个世界上,上有五方:东、南、西、北、中;下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身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人人都有五指,左右手为十,双手合十成一,暗示大道运转法则:一而至九,九九皈一。脚趾头也是五个。人间有五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所以这五教也是自然运化的必然结果。

    传说人类在上古时期(原始社会),内心纯朴没有污染,生而死死而皈天;从中古时期(奴隶社会)人类的灵魂污染严重,杀伐因果太深,于是地狱形成用以消除人类造下的业障。

    同时上天为挽回人道,派燃灯下界主持安排惩恶扬善扶弱济贫,这才有了中国的《封神演义》一说(青阳时期)。

    然而从那以后,人性更加不堪,道德沦丧。五老伤心欲绝,于是分灵下界讲说道法,教化众生,于是有了五教。儒教的先驱是孔子,道教的先驱是老子,印度佛教的先驱是释迦牟尼,基督教的先驱是基督,伊斯兰教的先驱是穆罕默德。

    然而这五教能不能合一?相信这是所有的修行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五教,为什么有五教,然后再来论五教能不能合一,以及如何才能合一。

    (一)儒教

    五老分灵下界的时候正是中国春秋战国前后的那段时间。面对滚滚而来的人性的贪婪和对王权物欲地追求,五老所面对的也都是异常艰难恶劣的社会现实。周朝衰败后,由于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的君王都想江山一统掌管天下,因此当时的招贤纳士之风非常盛行。每个国君都在招揽天下豪杰英雄据为己用,因此当时的政治、军事、礼仪、文化、道德教化之风非常盛行,因而有了“百家争鸣”之说。

    孔子就是诞生在那个时代。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就是教化人们不要走极端,要学会中庸之道。凡事要克制自己的贪心欲念,要学会上古周朝时代的道德礼仪之风,简称“克己复礼”。

    然而孔子周游列国,一生颠沛流离。这位“大成至圣先师”,在列国推销自己的治国方略,却“穷乎陈蔡之间”,被服劳役的人围困于野外,连野菜汤都喝不上,整整七天没有吃到一粒粮食!

    《吕氏春秋》对孔子此窘描述得非常精确生动,说他“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想想一个人饿得发昏,乃至白天都在睡觉,该是怎样的一种窘迫处境。

    读到这里,我们眼前很自然地就出现了一个躺卧行榻、肘撑头颅、手抚饥腹的圣人形象。再好的道理,再合理的方略,在暴政横行、战乱不堪、民不聊生、不明道理的现实面前,也丝毫发挥不了作用!

    (二)道教

    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曾在东周国都洛邑任守藏吏。相传晚年著成五千言《道德经》后,骑青牛出函谷而去,飘然不知所终。后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百位历史知名人士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历史上的记载就是这些,至于为什么出函谷关却只字未提。

    老子的教法不论在当时那个时代还是在我们如今的年代,都有无法言说的道法力量!世界许多文人学者都在研究考证《道德经》中讲说的大道玄理,玄妙而不可言讲,实有而在于心悟。可惜以物相心识为根基,在语言文字上去推敲,实难显露大道本来之光!

    (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兵来到老子当年修行之处,见是一个高地,以为必有埋伏。所以先后向庙堂方向一连发射十三枚炮dan,最后一发是小队长亲自发射。然而却一发都不响。鬼子奇怪向其他地方发炮,炮炮都响。于是这些日本人纷纷吓得毛骨悚然,鞠躬狼狈而去。此地至今仍保留着当年的炮弹原貌。一位当年的炮兵后来亲自来到此地,忏悔并竖立一个中日友好纪念碑。)

    因为三清之上是大道的始气,(无极:无语言无文字);三清五老所在是大道中气(有极:不得不用语言和文字传道);五老以下是大道余气(皇极:有物,有形,有色,有声)。

    老子讲道其理甚深,玄奥异常,非常人所能听得懂。再加上当时的问道之因不外乎权、钱、命、运几样,真正修心养道者实在寥寥。

    生活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人们心中满是物欲贪欲。修真也可称之为是“天方夜谭”。老子最后留下五千言,骑牛西去印度。所以印度至今把牛作为神明一样:可以在大街上到处横冲直撞无人敢管,就是这个原因!

    (三)佛教

    释迦牟尼,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据佛经记载,佛陀原来是个王子,在29岁时,出城门分别看到了“生老病死”人生的四种现象,有感于人世受到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所困,于是舍弃王族生活,出家苦修!

    在那个时代,苦修行的人非常多。也简称为:苦横!主要是为了灭止人性自身的欲望,所以他们少食(日中一食)、少衣(或者无衣)、少眠(晚间打坐)、少住(住破草棚或者山洞),这种修行模式在现在的印度还大有人在!

    释迦牟尼那时也加入到苦修行之中。由于缺衣少食,终于有一天饿昏在恒河边上。幸亏大师燃灯暗中相护,借牧羊女之手把他救了过来!他苏醒之后立下誓愿:不证菩提绝不起身。终于35岁在菩提树下悟道,遂开启佛教,弘法49年,80岁左右在拘尸那迦城示现涅盘。

    释迦牟尼初讲四谛“苦、集、灭、道”小乘教义,讲法后期讲说到《金刚经》、《圆觉经》、《大涅盘经》等大乘圆顿法门。49年中讲说了诸多的经典,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较全面的阐述了入道修行的要义。

    《金刚经》中较生动地记载并描述了释迦牟尼当时生活的场景:入舍卫城乞食,一衣一钵。饭食讫,洗足已,趺坐而坐。(现在印度大多数家庭还保留着这个传统:家家在做好饭的时候在锅的中央盛上一碗米饭来供养门外等候的僧众)可见当时宣道修行条件是何等的艰难和困苦。

    (四)基督教

    基督,希伯莱语发音为“弥赛亚”。基督是神道成肉身。成为人的神,被称作基督。是神要来人间亲自做自己的工作,因此道成肉身成为基督。

    在2011年以前,在巴勒斯坦的一个乡村里有一位婴孩诞生在马房里。直到今天, 整个世界还在庆祝耶稣的诞生。耶稣诞生的前一天叫“平安夜”耶稣诞生的那天叫“圣诞夜”!

    耶稣在30岁左右(公元一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在犹太省地区传道。他过着不引人注目的生活直到他三十岁,然后才开始了一个公开性的三年半事工。这是注定要改变历史的方向。他为人和蔼众人都爱听他的教诲。

    因为基督一直教诲他们,像有权柄的人,不像文士。他曾经问那些跟随他的人一个慎重的问题, “你们说我是谁?“当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耶和华的儿子时,耶酥并不惊讶也没有责怪彼得。相反的,耶稣还赞赏他! 他明确地说明自己的身份, 他的听众也得到他话语的全面冲击。所以犹太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神为他的父,将自己和神放在同等位置。

    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圣经.旧约》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为真理作见证、教导人“爱上帝”及“爱人如己”、先求天父的国和他的义等道理。根据基督教《福音》书的记载,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的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行。

    他的教诲和所行的神迹,在民众中得到极大地回应。这使得罗马帝国下的祭司团大受影响,大祭司感到自己会因此得罪罗马政府,犹太公会的权利与地位有可能不保(当时大祭司的任免完全是由帝国政府掌控)。所以要把耶酥除之而后快。

    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个故事后来被人画成了一幅画,题目是《最后的晚餐》!作者是著名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最后的一个团圆日。

    (五)伊斯兰教

    按传统的《穆斯lin传》记载,穆罕默德约于570年出生于麦加,632年6月8日逝世于麦地那。他的全名是穆罕默德·本·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穆塔利卜·本·哈希姆。穆斯lin认为穆罕默德是亚伯拉罕诸教的最后一位先知。此外他还统一了阿拉伯的各部落,并以此奠定了后来阿拉伯帝国的基础。

    穆罕默德(Allāh)生于公元570年,出生在沙特阿拉伯麦加城古来什部落哈希姆家族。出生前父亲亡故,6岁时母亲病故。从此以后,由他的祖父阿卜杜•穆塔里卜和叔父艾卜•塔里卜先后抚养。童年替人放牧,12岁开始随伯父外出经商。曾到过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对当时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状况及多神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等宗教状况有较深地了解。

    25岁时受雇于麦加富孀赫蒂彻,为其经商,不久与其结婚。婚后他常到麦加郊区希拉山洞中静思,思索宇宙的奥秘与人生存在的价值。

    公元610年,当时穆罕默德已40岁。有一天,当他在希拉山洞内独自深思时,接到了安拉通过天使传达的启示,命令他为人们传达他的使命——传播伊斯兰教。

    公元612年末,他开始公开号召麦加居民放弃偶像崇拜,归顺并敬畏唯一的安拉。止恶从善,宣称伊斯兰教是自古以来的正统宗教,他自己是该教的最后一位使者。

    他主张限制高利贷、买卖公平、施济平民、善待孤儿、解放奴隶、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安宁,吸引了一批当地人的归顺。

    公元619年,其叔父和妻子相继去世,穆罕默德失去了两位重要的保护人和支持者。麦加贵族乘机加紧迫害,伊斯兰教史称此年为“悲痛之年”。

    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圣人应麦地那人的邀请,令信徒分批秘密迁往麦地那。他本人也与挚友艾卜•伯克尔躲过敌人的追捕,于这一年的9月24日到达麦地那,在伊斯兰教史上把此年称为“伟大的迁徙之年”。后把此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

    在麦地那,他首先制定了一项与各氏族集团共同遵守的公约。藉以巩固各氏族的团结,接着建立了一个以伊斯兰教信仰为共同基础的政教合一的穆斯lin政quan,并陆续确立伊斯兰教的各种典章制度。

    公元630年,由于麦加人违约,穆罕默德便率领十万大军夺取麦加城,并迅速清除了“克尔白”殿内一切偶像,将“克尔白”定为伊斯兰教的朝拜中心。公元631年,阿拉伯半岛各部落纷纷派代表团到麦地那表示愿意接受伊斯兰教,到此,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率领大批穆斯lin从麦地那到麦加朝觐。史称“辞别朝觐”。同年6月6日伊斯兰教历11年3月12日。这位伟大的先知在麦地那与世长辞。所以这也是后来麦加朝拜的由来!

    (六)五教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可见五老的出现对人类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它标志着人类人性新生的开端 !

    而五教所讲说的也都是关于人类自性本根的问题和修行见性之法:即人怎样才能见自本来面目从而得到根本的解脱!

    从此世界上的五大教派根蔓繁衍生生不绝。五老下凡教化众生意义深远,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壮举。我们现在所用的公元计时就是出自于那个时期。公元是“公历纪元”的简称,是国际通行的纪年体系。以耶稣基督的生年为公历元年(相当于中国西汉平帝元年)。

    (七)五教的宗旨

    五教之宗旨,都是以复性作目的:道曰炼性,儒曰养性,佛曰见性,耶曰圆性,回曰全性,皆以归根为出世之归宿,此乃五教共同之要点,实则一花五瓣。

    五教之建立,生于三代以下,为全人类之需要,所以由一“道”化出为五。故道曰:抱元守一;儒曰:执中贯一;佛曰:万法归一;回曰:清宜守一;耶曰:默祷亲一,这都是以一如,作立教之基本也,可见五教,本是言殊而理同!

    (八)五教归一的问题

    看到这里,其实就已经知道,这五教从源头上就本是一家。只是在这个五教教主走了以后,后世的教徒们却把这个公教变成为己服务法门。把自己认可并学习,领悟的教看成了是“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教门”!五教争分本身就已经背离了“一”的原则,距离“大道”无形之中就远离了。后再各立门户,互不沟通,甚至教派之内也是分门别类,互相攻击,以至于伤了天地之本源,于是人们就难以回归本来。

    所以五教并不存在归不归一的问题,根本不需要硬性的将其从形式上合而为一;或者排斥别人抬高自己。这些都不是五教合一的宗旨。

    《金刚经》中说“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世界上树木成林的地方太多太多,但是却没有一片相同的树叶!人也是一样,我们要相互之间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世界是多样性的,这本身也是道法自然的一种体现。如果硬要执着哪个流派,就失去了大道本源。因为大道本源没有流派,它都是无争的不可说的东西。

    只要五教都不偏离这个正“道”,放下各自地执着。达到“无争”的那个“一”的时候,就必然没有“二”的产生了。

    天下归一,天下一家,那都是在告诉人们:条条大道通罗马;殊途而同归罢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513/437100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