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大明嘉靖:从长生开始 >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亲王抗旨,问道鬼神!

第一百六十二章 亲王抗旨,问道鬼神!

    洛邑。

    白马寺。

    大明朝第一古刹。

    北靠邙山,南面洛水。

    苍松翠柏,红墙碧瓦,气象庄严。

    百余间殿堂是典型的汉地佛寺纵轴式布局,主要建筑皆位于南北中线上。

    宏大的山门,由三个门组成,象征着“空门”、“无相门”“无愿门”的“三解脱门”,是在嘉靖二十五年重建的。

    山门外有两匹石马,左右相对,石马六尺,长七尺,头戴辔络,身置鞍鞯,性情温顺,雕工精细,相传为汉代的驮经之马。

    穿过山门,两侧各有一座石碑,东侧《洛阳白马寺祖庭记碑》,由元廷高僧文才撰文,书法潇洒工丽。

    再前行,过歇山式天王殿,就到了全寺的主殿大佛殿,殿内释迦牟尼端坐莲台,右手拈花,阿难、迦叶两弟子旁立,文殊、普贤二菩萨列坐,两天女后侍。

    香案上五供齐备,左右钟鼓高悬,幔帐垂挂,薄团排列,庄重肃穆。

    大明朝伊王朱典楧入庙上香。

    伊王跪在蒲团上,手持三尺长的檀香,恭恭敬敬拜了三拜,由白马寺方丈接过,插入香鼎中。

    大殿两旁,数十位身着袈裟,眉须白长,颇具佛像的老和尚在敲着木鱼,念诵着佛经。

    在伊王府的下人抬着重重的檀木箱前来时,诵经之声明显又大了几分。

    伊王亲启檀木箱,满黄的色彩,使得金碧辉煌的大佛殿又亮堂了几分。

    万两金子在前。

    方丈的眉须显然抖动了下。

    不过,让方丈最为动容的,不是这些金子,而是金子上厚厚一叠地契。

    邙山良田万亩。

    赤澄黄金万两。

    皆是香火钱。

    “阿弥陀佛,伊王殿下真乃赤子之心,每往小寺一遭,便为佛祖增色三分,王爷,大功德啊!”老方丈感慨道。

    朱典楧是大明朝第七代伊王,从嘉靖二十三年袭封亲王后,每年至少会来白马寺一趟,香火钱,就没有低于十万两银子的。

    白马寺虽富,但能这般大手笔的,仅伊王殿下一人。

    这一二十年,佛祖的金身塑了一遍又一遍,脱离了泥胎,就快成真·金身了。

    伊王殿下,礼佛之心令人叹服。

    “阿弥陀佛。”

    伊王双手合掌,敬声道:“法师,弟子近有所忧,想求个签。”

    老方丈命人取了签筒,摇了摇道:“王爷,请!”

    伊王宁神定志,从筒中抽出一签,交给了老方丈。

    签云:鹤自云中出,人从月下走,新欢盈脸上,不用皱双眉。

    老方丈拿着签子,却皱起了眉。

    鹤。

    是长寿、吉祥和如意的象征。

    也是尊贵的象征。

    如果伊王年迈,抽出此签,毫无疑问是上上签,可殿下十三岁袭封的亲王,今朝刚刚而立之年。

    鹤至,意味着有尊贵的人要死了,而什么人在月下走呢?

    死了之后的鬼魂,白日不出。

    而新欢。

    似是代表着生机。

    “回王爷,是上签。”

    老方丈逐渐展开眉头,露出了笑,慢慢说道:“人难逃三灾五难,王爷袭封王位以来,顺风顺水,如今险难当前,王爷仅需知止而不妄动,便能得到好的结果。”

    “三灾五难?”

    伊王有些被吓到了,可又听到‘知止而不妄动’,便能化险为夷,就又松了口气。

    但气刚吐出去,便又被伊王呼了回来,此来问佛,就是问进京的吉凶。

    如果将“进京”认为是动,那什么是‘不妄动’呢?

    进京,是妄动。

    不进京,是为抗旨不遵。

    “法师,弟子受诏要北上进京,请佛祖明示,弟子该当如何?”伊王袒露来意道。

    佛祖,是让他进京呢,还是让他不进京呢?

    吉与不吉,伊王快要急死了。

    “佛意,不可知。”老方丈摇摇头。

    签运很模糊,或许正因为涉及到天家,佛祖故意为之。

    吉、凶,解签就只能解到那,剩下的,只有伊王殿下去体会。

    作为佛祖虔诚的信徒,在这种关键时刻,佛祖的含糊其词,让伊王生出几分怨怼。

    禅机,最烦人了。

    见伊王色变,老方丈叹了口气,要是旁人,解了签满意不满意,白马寺都不在乎,但这是藩地洛邑的伊王,白马寺想不在乎都不行。

    “王爷若是有暇,不妨在我寺中诸殿走一走,拜一拜,也许我佛会另降下法旨明示。”老方丈将手中之签放回签筒,建议道。

    佛意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含糊其词,而人的心,却会遵循本心给出答案。

    就像是抛铜钱,在抛出铜钱的那一刻,心便给出了答案,正反面,其实没那么重要。

    让伊王在诸殿中走一走,拜一拜,就为让伊王内心能给出最真实的反馈。

    “多谢法师。”伊王颔首道。

    老方丈没有去引领伊王找寻内心,而是让小沙弥去引领。

    大佛殿后,便是供奉三世佛的大雄宝殿,两厢分列十八罗汉。

    可惜的是,三世佛也没有给出伊王明示,大雄宝殿后,是接引殿,宝相庄严的接引佛在笑,再往后,是毗卢阁。

    毗卢阁,位在清凉台上,而清凉台由青砖砌成,高近两丈三尺,长约三丈,宽约一丈。

    内供释迦牟尼的清净法身毗卢佛,旁立文殊、普贤菩萨。

    阁后壁镶有石碑,上刻《四十二章经》。

    阁台与周围建筑自成格局,构成一小型庭院,院中一泓池水。

    若是夏日,莲花朵朵开,那将是一番很好的景象。

    而这初冬,天寒日无暖,从台下望去,整座庭院似在空中,风一吹,冷意自生。

    “咚!”

    “咚!”

    “咚!”

    “……”

    悠扬的钟声响起。

    钟声里好似夹杂着众僧念经礼佛的语调,在人耳中竟不觉得吵闹。

    伊王混乱的思绪,也在这时被理清,如同拨开了云雾。

    伊王府做了太多不法之事,作为王爷,是绝对不能进京的,不然,光是御史言官一人一口唾骂就能淹死他,更何况,走私丝绸等物往西洋的事,大明朝哪座王府都解释不清。

    钟声落。

    伊王出了白马寺。

    是日夜。

    伊王忽患重病,难以启程,拒绝进京。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7309/441618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