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简称“阿尔巴尼亚”,位于东南欧巴尔干半岛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分别同黑山、塞尔维亚、北马其顿接壤,南部同希腊为邻,西临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同意大利相望,国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境内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7%,平原为23%。森林覆盖率为36%,可耕地面积占24%,牧场占15%。海岸线长472公里。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降雨量充沛,年均为1300毫米。平均气温1月约5℃,7月约25℃。阿尔巴尼亚全国划分12个州,下辖61个市,首都为地拉那。截至2022年1月,阿尔巴尼亚人口279万人,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少数民族主要有希腊族、罗马尼亚族、马其顿族、罗姆族等。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建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1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国家领袖:巴伊拉姆·贝加伊(总统)、埃迪·拉马(总理)
外文名: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
人口数量:276万人(2023年1月)
简称:阿尔巴尼亚
人口密度:97.21 人/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月)
所属洲:欧洲
主要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首都:地拉那
主要宗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科尔察,斯库台,都拉斯,费里
国土面积:28748平方公里
国庆日:11月28日
水域率:4.7%
国歌:《团结在我们的国旗的周围》
GDP总计:171 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ALB
人均GDP:5200 美元(2021年)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国际电话区号:+355
货币:列克
国际域名缩写:.al
时区:UTC+1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最大城市:地拉那
人类发展指数:0.716(2014年)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国家面积排名:世界第139名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6公吨
贫困人口比例:14.3%(2012年)
收入水平:中高等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
公元前167年,阿尔巴尼亚被罗马占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个国家又屡遭入侵。
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
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385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事入侵阿尔巴尼亚,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
到18世纪,在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区周围逐渐形成了两个民族群体,并形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好,所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19世纪中期阿尔巴尼亚人民曾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起义,都被土耳其统治者镇压下去。
1911年4—8月阿尔巴尼亚德契奇山区爆发民族起义,由于领导起义的封建主同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局谋求妥协而告失败。
1912年1月阿尔巴尼亚爱国者乘奥斯曼帝国解散议会、新议员选举之机,再次发动起义。4月贾科瓦地区爆发起义。5月波及整个科索沃,7月从北部地区扩大到中部和南部,成为全国性的总起义。8月起义者占领斯科普利亚、费里等许多城市。10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参加的巴尔干国家希腊、黑山、塞尔维亚密谋打败土耳其人后,共同瓜分阿尔巴尼亚
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高涨。
独立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1912年11月28日在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组建第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同年12月英、奥、法、德、意、俄六国大使在伦敦开会,承认阿尔巴尼亚脱离土耳其独立,但同时又把它置于六国控制之下。根据会议的决定,阿尔巴尼亚的领土被缩减一半:科索沃划归塞尔维亚,北伊庇鲁斯划归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阿再次宣告独立。
1922年12月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表阿赫梅特·索古出任政府总理。
1924年6月阿尔巴尼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力量推翻了索古政府,建立了以范·诺利为首的民主政府,他是一个希腊正教主教。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施政纲领,但没有得到实现,民主政府于同年12月24日被索古推翻。
1925年1月索古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自任总统。
1928年改行君主制,1928年9月索古又把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改为王国,自封国王索古一世。 他的统治是残暴的,但他在经济和国民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939年4月,索古为国王直至意大利入侵。索古为了反对南斯拉夫觊觎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随之,从意大利那里得到了财政援助。他还鼓励意大利资本家到阿尔巴尼亚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3年德国法西斯侵入)。
1939年4月8日,第二次大战爆发前5个月,意大利人一举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迫使阿尔巴尼亚国王逃之国外。1943年,意大利战败后,德国人曾控制过这个国家一年多。
社会主义时期的阿尔巴尼亚
1944年10月20日,成立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
1944年11月29日,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夺取政权,并解放全国。
1945年,举行了选举,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获胜,成为政府首脑。
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68年,在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在1961年加入的华沙条约组织,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
1975年,阿尔巴尼亚面临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78年,霍查在其著作《帝国主义与革命》中说:“毛思想绝不是马克思主义。”阿尔巴尼亚坚持拥护斯大林及其路线。
1979年1月,阿尔巴尼亚以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名义,为纪念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举办了官方的、民间的庆祝活动。
阿尔巴尼亚从1978年起能自行生产农用拖拉机,1980年能够生产所需零配件的90%。
1981年12月18日,地拉那电台宣布:自1954年以来一直担任部长会议zhuxi,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的左右手穆罕默德·谢胡因神经崩溃而自杀身亡。
1982年12月7日,阿尔巴尼亚又在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尤里·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发表的第一篇评论中表示:“地拉那不曾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发生过关系,也绝不会与安德罗波夫以及任何背信弃义的苏联领导人发生关系。”
1982年1月,霍查要求议会任命阿迪尔·查尔查尼代替谢胡担任部长会议zhuxi。查尔查尼在其声明中宣布:他将继续执行党的领袖霍查的“真正的马列主义路线”。恩维尔·霍查去世以后,新领导拉米兹继续着霍查的思想和政治路线。
1990年,阿尔巴尼亚自劳动党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拉米兹·阿利雅的政府开始推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对自由经济、反对派、宗教、媒体的严厉管制逐渐放宽,开放曾封闭已久的国境和旅游业,与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并先后于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与苏联和美国复交。
实行多党制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一个结束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并意味着阿尔巴尼亚结束了持续46年的极左斯大林主义-霍查主义统治。1992年,阿尔巴尼亚当局删除了阿尔巴尼亚国旗上象征共产主义的金边红色五角星。
但是在阿尔巴尼亚政府推行民主化之初,国家的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而有组织犯罪加上与塞尔维亚的紧张关系,科索沃战争及难民等也曾经是阿国社会所面对的严重问题。阿尔巴尼亚政府正积极地处理过高的失业率、普遍的贪污、荒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与高层政府官员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网络以及政敌的分裂,现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多个金字塔骗局组织破产,造成严峻的经济问题,发生大规模骚乱。民众认为政府无力解决问题,官员们更有可能是为了利益而成为骗局背后的推手。问题愈演愈烈,后来更演变成内战。动乱最终被由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地利、丹麦等8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维和部队平息。
现今的阿尔巴尼亚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同时与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
2009年4月28日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向欧盟轮值zhuxi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正式递交了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申请;
2009年底欧盟批准了阿尔巴尼亚的入盟申请。
2014年6月24日正式获欧盟批准成为候欧盟选国。
2021年6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选举阿尔巴尼亚、巴西、加蓬、加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当地时间2022年6月4日晚,巴伊拉姆·贝加伊(Bajram Begaj)以78票赞成票当选阿尔巴尼亚新任总统。
地理环境
位置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阿尔巴尼亚也会被当作为东南欧和南欧地区,北与黑山接壤、东北与科索沃接壤、东与北马其顿共和国接壤及南与希腊接壤,西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组成了阿尔巴尼亚整个西部边界。它主要位于北纬42度和北纬39度之间,东经19度和东经21度之间。领土覆盖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使阿尔巴尼亚成为世界上全球第144名面积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的海岸线长度是476 km(296 mi),并沿地中海在内的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延伸。
阿尔巴尼亚最北端是北纬42°35'34的Vërmosh,最南端是北纬39°40'0的科尼斯波尔。 最西端是东经19°16'50'处的萨赞岛,最东端是东经21°1'26'处的Vërnik。
地形
最高点是科拉比山,海跋为2,764米(9,068英尺),第二高点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的湖泊峰,海跋为2,694米(8,839英尺);而最低点是地中海,海跋为0米(0英尺)。从国土最东到最西的距离为148千米(92英里),从国土最北到最南的距离为340千米(211英里)。
尽管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很小,但是国土内有很多由高山或高原、山谷、平原、峡谷和洞穴等各种自然特色。从地形上看,山脉从北向南延伸,分别有第拿里阿尔卑斯山,沙尔山脉,斯坎德培山脉,科拉比山脉在东部的品都斯山脉和位于里维埃拉沿西南部延伸的塞罗尼安山脉。
气候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阿尔巴尼亚全国一共分为五大气候类型。包括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副极地气候。由于阿尔巴尼亚西岸地区受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海风调节,冬季相对和暖而夏季也相对凉爽;另外因为阿尔巴尼亚的高地阻挡海风深入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又非常炎热。整个国家都处于中纬度上,四季分明。沿岸地区的气候通常是地中海气候,而在高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部低地和内陆高原,气温从北向南和东向西递增。中北部平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约为0 °C(32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24 °C(75 °F)左右;而在南部平地,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 °C(9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30 °C(86 °F)左右。在夏季,全国温差普遍大于5 °C(9 °F),而冬季则略少。
阿尔巴尼亚每年平均降水量从1,000毫米(39.4英寸)到1,500毫米(59.1英寸)以下,南部的低地降水平均值较少,北部则较多。在冬季时降下阿尔巴尼亚全年约95%的雨或雪,北部和东部高山地带的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多,南部平地和西部沿岸地区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少,有时北部和东部山区或城镇会出现暴风雪天气,而西部沿岸地区则常受到寒潮所产生的猛烈西北风吹袭;在夏季时除北部山区以外的地区大多处于炎热和干燥状态(除了东部山区和相关城市外,例如佩什科比、科尔察、库克斯等),很少会出现降雨,且大多降雨为午后热对流活动所产生的短暂雷阵雨。虽然没有阿尔巴尼亚气象局官方完整的降水量资料和记录,但估计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年平均值可能约为1,800毫米(70.9英寸),并且可能高达2,550毫米(100.4英寸)。然而,第拿里阿尔卑斯山的西部是欧洲最潮湿的地区之一,每年降水量可以高达3,100 mm(122.0英寸)。沿岸地区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也可以很大,中部高地的降水量少于北部高地。地形差异造成不同地方降水量广泛的变化,但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任何地区最一致的,呈冬季多雨雪夏季干燥少雨型态。2009年,科罗拉多大学的考察团队在第拿里阿尔卑斯山内发现了四个小冰川。这些小冰川在2,000米(6,600英尺)的相对较低的海跋形成,对于这样的中纬度地区来说在此海跋出现冰川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水文
阿尔巴尼亚的水文网络和水资源包括南欧最大和最古老的数个淡水湖,并有两个跨国湖泊(斯库台湖和奥赫里德湖)。斯库台湖是阿尔巴尼亚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阿尔巴尼亚西北部,面积为370 km2(140 sq mi)和530 km2(200 sq mi),斯库台湖其中三分之一部分属于阿尔巴尼亚,其余部分则属于黑山,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湖与黑山共同管辖。斯库台湖是东南欧之中最大的湖泊。而阿尔巴尼亚东南部的奥赫里德湖与马其顿共和国共同管辖,奥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马其顿和希腊边界三角洲的普雷斯帕湖是巴尔干半岛海跋最高的湖泊,其海跋为853米(2,799英尺)。阿尔巴尼亚有一个密集的河流网络,大约有152条河流和溪流,形成了从东向西流向亚得里亚海的至少8条大型河流,当中包括了德林河,维约萨河,什昆宾河,奥苏姆河,马蒂河、埃尔曾河、凡河 and 塞曼河这8条河流。
自然资源
阿尔巴尼亚主要依靠水电,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电生产国之一,按水电来源(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而且全国约95%的能源生产皆由水电站提供。当中有Fierza、Koman、Skavica及Vau iDejës位于德林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河流在全国电力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地政府已经讨论了在靠近黑山边界的一带地区共同建造一座核电厂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计划收集了不少资料但因为邻近黑山一带地震频仍而造成批评。2009年2月,意大利公司Enel宣布计划在阿尔巴尼亚建设一座800兆瓦的燃煤电厂,以实现电力来源多元化。
阿尔巴尼亚Devoll水电公司,由挪威挪威国家电力公司 ( Statkraft )拥有和经营,目前在德沃尔河附近建造两座水力发电厂Banjë和Moglicë。预计完成后,Moglicë水电站将成为世界上海跋最高的水电站。“德沃尔水电项目”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水电投资之一。预计这两座发电厂将于2016年和2018年竣工。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729吉瓦时,阿尔巴尼亚的水力发电量将增长近17%。
行政区划
区划
阿尔巴尼亚总共有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分为12个州(“阿尔巴尼亚语:Qarqe”)。 这些州是阿尔巴尼亚行政区划的政区,下级行政区为61个市镇(“ Bashkia”)。到了2000年,36个地区交由阿尔巴尼亚12个州所管辖(“ Rrethe”)。
这12个州份于2000年7月31日成立,以取代36个地区。阿尔巴尼亚政府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新的行政区划,符合城市规模的城市数目减少至61个,而农村地区(“ Komuna”)被废除。规模较小的城市划分为社区或村庄(“ Lagje”或“Fshat”)。全国共有2980个村庄或社区,以前被称为地方(“ Lokalitete”)。城市是阿尔巴尼亚地方治理的第一级行政区,以便于地方政府管埋和负责当地的事务。阿尔巴尼亚政府实施新的行政区划法是作为改革城市和农村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近年该国的主要的城镇中心地段经过地方政府的重新设计和改良,并把昔日共产时期所兴建的过时失修建筑物拆卸和重建;以及残破不堪的灰色外墙涂上彩色油漆,借此反映当地独特的地中海建筑风格和提升城市活力。
地图 州份 州府 人口 (2016) 面积 (km)
1 培拉特州 (Qarku i Beratit) 培拉特 139,815 1,798
2 迪勃拉州 (Qarku i Dibrë) 佩什科比 134,153 2,586
3 都拉斯州 (Qarku i Durrësit) 都拉斯 278,775 766
4 艾巴申州 (Qarku i Elbasanit) 爱尔巴桑 298,913 3,199
5 费里州 (Qarku i Fierit) 非夏尔 312,448 1,890
6 吉罗卡斯特州 (Qarku i Gjirokastrë) 吉诺卡斯特 70,331 2,884
7 科尔察州 (Qarku i Korçë) 科尔察 221,706 3,711
8 库克斯州 (Qarku i Kukësit) 库克斯 84,035 2,374
9 列泽州 (Qarku i Lezhë) 莱什 135,613 1,620
10 斯库台州 (Qarku i Shkodrë) 斯库台 215,483 3,562
11 地拉那州 (Qarku i Tiranë) 地拉那 811,649 1,652
12 发罗拉州 (Qarku i Vlorë) 发罗拉 183,105 2,706
首都
地拉那(阿尔巴尼亚语:Tirana[tiˈɾana](定)/ Tiranë(不定)、地拉那方言:Tirona(定)/ Tironë(不定)),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整个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达埃蒂山和埃尔曾河西侧的内陆盆地,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拉纳河流经地拉那市中心地带。而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人口有862,361人(2017年)。
早在公元前1至3万年地拉那就已经有人居住,并且在古罗马、古希腊、奥图曼统治时期融合了不少古希腊及土耳其文化。地拉那在1614年始建城镇。在1920年被阿尔巴尼亚亲王国定为阿国首都,并一直维持首都地位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意、德的法西斯轴心国所占领,并把阿尔巴尼亚建立为傀儡国家。到了1944年被南斯拉夫军队和阿尔巴尼亚劳动danglingdao人恩维尔·霍查解放。而在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运动中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民主化运动的主要示威地点之一。
地拉那是巴尔干半岛国家中第7名最多人口居住的城市,达到86万人之多。虽然阿尔巴尼亚人口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在300万人左右水平,然而地拉那市区人口却不断增加,近郊地区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包括愈来愈多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阿尔巴尼亚人搬往这里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学府、交通配套完善等。另外地拉那更是阿尔巴尼亚国内面积最大城市以及全球最庞大阿尔巴尼亚语使用者的城市,当中居住的阿尔巴尼亚人占超过6成,另外还包括少数民族的希腊人、马其顿人,以及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外来移民。此外地拉那也是欧洲十大最多日照的城市之一,全年日照时间达到2554小时。
国家标志
国名
阿尔巴尼亚一词是该国的中世纪拉丁语名称。它可能源自阿尔巴诺伊的伊利里亚部落(阿尔巴尼亚语:Albanët),由来自亚历山大港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所记录,他在公元150年起草了一张地图,显示了位于都拉斯东北部的阿尔巴诺波利斯市。该术语可能以中世纪定居点“Albanon”或“Arbanon”的名义继续存在,尽管不能确定这是同一个地方。在他写于10世纪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迈克尔·阿塔利亚特斯是第一个提到“Albanoi”参与了1043年对君士坦丁堡的起义,并将“Arbanitai”称为都拉斯公爵的臣民。在中世纪,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Arbëri”或“Arbëni”,并称自己为“阿尔伯雷什人”或“Arbëneshë”。
如今,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Shqipëri”或“Shqipëria”。“Shqipëri”和“Shqipëria”这两个词从14世纪开始就得到证实,但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地名“Shqipëria”和族名“Shqiptarë”才逐渐取代了阿尔巴尼亚语使用者中的“Arbëria”和“Arbëreshë”。这两个词通常被解释为“鹰之国”和“鹰之子”。
国旗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旗(英语: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Albania,阿尔巴尼亚语:Flamuri Kombëtar i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7∶5(法律规定为1.4∶1),旗面底色为大红色,旗面中央绘有黑色双头雄鹰图案。1912年,独立后的阿尔巴尼亚确立了底色为大红色,旗面中央绘有黑色双头雄鹰的国旗图案,其后,历届政权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着调整。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旗中,红色象征着鲜血、勇气和力量,黑色双头雄鹰代表着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国家主权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徽
阿尔巴尼亚国徽与阿尔巴尼亚国旗一样为红地黑双头鹰,但外廓为镶金边的盾。鹰头上是一顶斯坎德培帽,启用于1998年,2002年修正国徽底部红色深度。
国歌
《旗之赞歌》(阿尔巴尼亚语:Hymni i Flamurit)为阿尔巴尼亚国歌。 作词者为阿尔巴尼亚诗人阿萨德雷尼(Aleksander Stavre Drenova),作曲者则是罗马尼亚人普里安·波隆贝斯库。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随即将该曲使用为国歌。二战结束后,实行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继续采用此国歌。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后,国歌依然没有改变。
国花
胭脂虫栎(Kermes Oak),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花。除科西嘉岛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有分布。
政治
政体
阿尔巴尼亚于1955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
1990年,阿人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取消宪法中规定阿劳动党是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确定阿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国家;阿公民有成立党派和政治组织的权利。总统为guojiayuanshou,由议会秘密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阿尔巴尼亚政局总体稳定。2009年6月,阿尔巴尼亚举行议会选举,以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再次获胜,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2012年6月,民主党人尼沙尼在议会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胜出。2013年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政权左右易位,以社会党为首的中左翼联盟上台执政,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zhuxi拉马出任总理。2015年6月举行地方选举,在全国61个城市中,执政联盟赢得包括首都地拉那在内的45个城市,反对党联盟赢得斯库台等15个城市。2017年4月,阿举行总统选举,梅塔当选总统,7月就职。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社会党获胜,获得单独组阁权。9月,阿新政府组成,社会党zhuxi埃迪·拉马(Edi RAMA)出任总理。
宪法
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2008年修改宪法。宪法规定,阿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的选举。总统为guojiayuanshou,由议会以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
议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21年4月产生,9月就职,共140席,其中社会党74席、民主danglingdao的变革联盟59席、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4席、社会民主党占3席。议长琳迪塔·尼科拉(Lindita NIKOLLA,女)。
政府
称部长会议,任期4年。2021年9月成立新政府,有17名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埃迪·拉马,副总理阿尔班·阿赫梅塔伊(Arben AHMETAJ),欧洲事务和外交部长奥尔塔·扎奇卡(Olta XHAÇKA,女),内务部长布莱达·楚奇(Bledar ÇUÇI),财政和经济部长戴莉娜·伊布拉希马伊(Delina IBRAHIMAJ,女),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长贝琳达·巴卢库(Belinda BALLUKU,女),教育和体育部长埃维斯·库希(Evis KUSHI,女),司法部长乌尔西·马尼亚(Ulsi MANJA),企业保护国务部长埃多娜·比拉利(Edona BILALI,女),国防部长尼科·佩莱希(Niko PELESHI),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长弗里达·克里弗察(Frida KRIFCA,女),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奥盖尔塔·马纳斯蒂尔利乌(Ogerta MANASTIRLIU,女),旅游和环境部长米雷拉·库姆巴罗(Mirela KUMBARO,女),wenhuabu长埃尔娃·马加里蒂(Elva MARGARITI,女),青年和儿童国务部长博拉·穆扎奇(Bora MUZHAQI,女),服务标准国务部长米尔娃·埃科诺米(Milva EKONOMI,女),与议会关系国务部长埃莉萨·斯皮罗帕利(Elisa SPIROPALI,女)。
司法
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总检察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院检察长由议会选举产生。最高法院代院长索科尔·萨杜什(Sokol SADUSHI)、宪法法院院长维托蕾·图沙(Vitore TUSHA,女)、总检察长奥尔西安·切拉(Olsian ÇELA)。
政党
目前,阿尔巴尼亚有注册政党近50个。主要政党有:
(1)社会党(Partia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1991年6月12日成立。前身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2)民主党(Partia Demokratike e Shqipërisë):1990年12月12日成立。
(3)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Levizja Socialiste për Integrim):2004年9月成立。
(4)共和党(Partia Republikane e Shqipërisë):1991年1月成立。
政要
伊利尔·梅塔:总统。1969年3月2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大学经济系。1992年进入社会党全国委员会,1993-1996年任社会党副zhuxi、国际关系书记,1995-2001年任阿尔巴尼亚欧洲社会主义青年论坛zhuxi。1992年当选议员。1996-1997年任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副zhuxi。1998年任副总理兼协调部长,1999年11月任总理。2002-2003年任副总理兼外长。2004年9月创立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并任党zhuxi。2009年9月任副总理兼外长,2010年9月转任副总理兼经济、贸易和能源部长。2013年9月当选议长。2017年4月当选总统,7月就职。
埃迪·拉马:总理。1964年7月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艺术学院。社会党zhuxi。1986年起在地拉那艺术学院任教。1996年任地拉那索罗斯基金会执行董事会成员。1998年任阿尔巴尼亚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2000年任地拉那市长。2003年加入阿社会党,2005年10月当选社会党zhuxi。2013年9月出任总理,2017年9月连任。
琳迪塔·尼科拉:议长。1965年10月22日出生。地拉那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2007-2013年,任地拉那市一区区长。2013-2019年,任教育和体育部长。2021年9月,出任议长。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774/435202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1190年建立封建制公国。1415年起被奥斯曼帝国统治近500年。1912年11月28日宣布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奥匈、意、法军占领。1925年建立共和国。1928年改行君主制,至1939年4月意大利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成立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阿尔巴尼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2021年主要经济数据如下:国内生产总值:17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200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8.5%。
基本信息
中文名: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国家领袖:巴伊拉姆·贝加伊(总统)、埃迪·拉马(总理)
外文名:阿尔巴尼亚语:Republika e Shqipërisë;英语:Republic of Albania
人口数量:276万人(2023年1月)
简称:阿尔巴尼亚
人口密度:97.21 人/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1月)
所属洲:欧洲
主要民族:阿尔巴尼亚人
首都:地拉那
主要宗教:东正教,伊斯兰教
主要城市:科尔察,斯库台,都拉斯,费里
国土面积:28748平方公里
国庆日:11月28日
水域率:4.7%
国歌:《团结在我们的国旗的周围》
GDP总计:171 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ALB
人均GDP:5200 美元(2021年)
官方语言:阿尔巴尼亚语
国际电话区号:+355
货币:列克
国际域名缩写:.al
时区:UTC+1
道路通行:靠右驾驶
政治体制:议会制共和制
最大城市:地拉那
人类发展指数:0.716(2014年)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国家面积排名:世界第139名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1.6公吨
贫困人口比例:14.3%(2012年)
收入水平:中高等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阿尔巴尼亚人是巴尔干半岛上的古老居民伊利亚人的后裔。
公元前167年,阿尔巴尼亚被罗马占领。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这个国家又屡遭入侵。
公元9世纪以后,分别受到拜占庭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塞尔维亚王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
1190年建立独立的封建制公国,1385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军事入侵阿尔巴尼亚,1415年遭土耳其入侵,被土耳其统治近500年。
到18世纪,在阿尔巴尼亚人聚居区周围逐渐形成了两个民族群体,并形成不同的书面语言,居住在什昆河南部的托斯卡人主要从事农业,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较好,所以经济文化较为发达。
19世纪中期阿尔巴尼亚人民曾举行过多次大规模的起义,都被土耳其统治者镇压下去。
1911年4—8月阿尔巴尼亚德契奇山区爆发民族起义,由于领导起义的封建主同奥斯曼帝国统治当局谋求妥协而告失败。
1912年1月阿尔巴尼亚爱国者乘奥斯曼帝国解散议会、新议员选举之机,再次发动起义。4月贾科瓦地区爆发起义。5月波及整个科索沃,7月从北部地区扩大到中部和南部,成为全国性的总起义。8月起义者占领斯科普利亚、费里等许多城市。10月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参加的巴尔干国家希腊、黑山、塞尔维亚密谋打败土耳其人后,共同瓜分阿尔巴尼亚
19世纪下半叶,阿尔巴尼亚的民族解放运动日渐高涨。
独立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1912年11月28日在阿尔巴尼亚宣布独立,伊斯梅尔·捷马利(1844—1919)组建第一个阿尔巴尼亚政府。同年12月英、奥、法、德、意、俄六国大使在伦敦开会,承认阿尔巴尼亚脱离土耳其独立,但同时又把它置于六国控制之下。根据会议的决定,阿尔巴尼亚的领土被缩减一半:科索沃划归塞尔维亚,北伊庇鲁斯划归希腊。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奥匈、意、法等国军队占领,1920年阿再次宣告独立。
1922年12月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表阿赫梅特·索古出任政府总理。
1924年6月阿尔巴尼亚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主力量推翻了索古政府,建立了以范·诺利为首的民主政府,他是一个希腊正教主教。政府颁布了资产阶级民主施政纲领,但没有得到实现,民主政府于同年12月24日被索古推翻。
1925年1月索古宣布成立阿尔巴尼亚共和国,自任总统。
1928年改行君主制,1928年9月索古又把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改为王国,自封国王索古一世。 他的统治是残暴的,但他在经济和国民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1939年4月,索古为国王直至意大利入侵。索古为了反对南斯拉夫觊觎阿尔巴尼亚,与意大利签订了同盟条约。随之,从意大利那里得到了财政援助。他还鼓励意大利资本家到阿尔巴尼亚投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3年德国法西斯侵入)。
1939年4月8日,第二次大战爆发前5个月,意大利人一举占领了阿尔巴尼亚,迫使阿尔巴尼亚国王逃之国外。1943年,意大利战败后,德国人曾控制过这个国家一年多。
社会主义时期的阿尔巴尼亚
1944年10月20日,成立阿尔巴尼亚民主政府。
1944年11月29日,阿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夺取政权,并解放全国。
1945年,举行了选举,阿尔巴尼亚共产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获胜,成为政府首脑。
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1968年,在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之后,阿尔巴尼亚退出了在1961年加入的华沙条约组织,与苏联彻底断绝关系。
1975年,阿尔巴尼亚面临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
1976年修改宪法,改称为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991年4月通过宪法修正案,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1978年,霍查在其著作《帝国主义与革命》中说:“毛思想绝不是马克思主义。”阿尔巴尼亚坚持拥护斯大林及其路线。
1979年1月,阿尔巴尼亚以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名义,为纪念斯大林诞辰一百周年举办了官方的、民间的庆祝活动。
阿尔巴尼亚从1978年起能自行生产农用拖拉机,1980年能够生产所需零配件的90%。
1981年12月18日,地拉那电台宣布:自1954年以来一直担任部长会议zhuxi,党的领袖恩维尔·霍查的左右手穆罕默德·谢胡因神经崩溃而自杀身亡。
1982年12月7日,阿尔巴尼亚又在勃列日涅夫的继承人尤里·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发表的第一篇评论中表示:“地拉那不曾同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发生过关系,也绝不会与安德罗波夫以及任何背信弃义的苏联领导人发生关系。”
1982年1月,霍查要求议会任命阿迪尔·查尔查尼代替谢胡担任部长会议zhuxi。查尔查尼在其声明中宣布:他将继续执行党的领袖霍查的“真正的马列主义路线”。恩维尔·霍查去世以后,新领导拉米兹继续着霍查的思想和政治路线。
1990年,阿尔巴尼亚自劳动党十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拉米兹·阿利雅的政府开始推行政治和经济的改革,对自由经济、反对派、宗教、媒体的严厉管制逐渐放宽,开放曾封闭已久的国境和旅游业,与苏联和美国的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并先后于1990年7月和1991年3月15日与苏联和美国复交。
实行多党制初期的阿尔巴尼亚
1991年,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宣布放弃一党制,实行多党制。同年4月26日,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是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后一个结束共产党一党执政的国家,并意味着阿尔巴尼亚结束了持续46年的极左斯大林主义-霍查主义统治。1992年,阿尔巴尼亚当局删除了阿尔巴尼亚国旗上象征共产主义的金边红色五角星。
但是在阿尔巴尼亚政府推行民主化之初,国家的经济问题依然严峻,而有组织犯罪加上与塞尔维亚的紧张关系,科索沃战争及难民等也曾经是阿国社会所面对的严重问题。阿尔巴尼亚政府正积极地处理过高的失业率、普遍的贪污、荒废的基础设施、强大的与高层政府官员有关联的有组织犯罪网络以及政敌的分裂,现在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1997年,阿尔巴尼亚因多个金字塔骗局组织破产,造成严峻的经济问题,发生大规模骚乱。民众认为政府无力解决问题,官员们更有可能是为了利益而成为骗局背后的推手。问题愈演愈烈,后来更演变成内战。动乱最终被由法国、西班牙、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奥地利、丹麦等8国组成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维和部队平息。
现今的阿尔巴尼亚
2009年4月1日阿尔巴尼亚同时与克罗地亚正式加入北约。
2009年4月28日阿尔巴尼亚总理贝里沙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向欧盟轮值zhuxi国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正式递交了阿尔巴尼亚加入欧盟的申请;
2009年底欧盟批准了阿尔巴尼亚的入盟申请。
2014年6月24日正式获欧盟批准成为候欧盟选国。
2021年6月11日,联合国大会选举阿尔巴尼亚、巴西、加蓬、加纳、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为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
当地时间2022年6月4日晚,巴伊拉姆·贝加伊(Bajram Begaj)以78票赞成票当选阿尔巴尼亚新任总统。
地理环境
位置
阿尔巴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西南部,阿尔巴尼亚也会被当作为东南欧和南欧地区,北与黑山接壤、东北与科索沃接壤、东与北马其顿共和国接壤及南与希腊接壤,西与意大利隔海相望。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组成了阿尔巴尼亚整个西部边界。它主要位于北纬42度和北纬39度之间,东经19度和东经21度之间。领土覆盖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使阿尔巴尼亚成为世界上全球第144名面积大的国家。阿尔巴尼亚的海岸线长度是476 km(296 mi),并沿地中海在内的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延伸。
阿尔巴尼亚最北端是北纬42°35'34的Vërmosh,最南端是北纬39°40'0的科尼斯波尔。 最西端是东经19°16'50'处的萨赞岛,最东端是东经21°1'26'处的Vërnik。
地形
最高点是科拉比山,海跋为2,764米(9,068英尺),第二高点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卑斯山的湖泊峰,海跋为2,694米(8,839英尺);而最低点是地中海,海跋为0米(0英尺)。从国土最东到最西的距离为148千米(92英里),从国土最北到最南的距离为340千米(211英里)。
尽管阿尔巴尼亚国土面积很小,但是国土内有很多由高山或高原、山谷、平原、峡谷和洞穴等各种自然特色。从地形上看,山脉从北向南延伸,分别有第拿里阿尔卑斯山,沙尔山脉,斯坎德培山脉,科拉比山脉在东部的品都斯山脉和位于里维埃拉沿西南部延伸的塞罗尼安山脉。
气候
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阿尔巴尼亚全国一共分为五大气候类型。包括地中海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副极地气候。由于阿尔巴尼亚西岸地区受亚得里亚海和爱奥尼亚海的海风调节,冬季相对和暖而夏季也相对凉爽;另外因为阿尔巴尼亚的高地阻挡海风深入内陆地区,内陆地区的冬季十分寒冷而夏季又非常炎热。整个国家都处于中纬度上,四季分明。沿岸地区的气候通常是地中海气候,而在高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西部低地和内陆高原,气温从北向南和东向西递增。中北部平地冬季平均最低气温约为0 °C(32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24 °C(75 °F)左右;而在南部平地,冬季的平均最低气温约为5 °C(9 °F)左右,夏季平均最高气温约为30 °C(86 °F)左右。在夏季,全国温差普遍大于5 °C(9 °F),而冬季则略少。
阿尔巴尼亚每年平均降水量从1,000毫米(39.4英寸)到1,500毫米(59.1英寸)以下,南部的低地降水平均值较少,北部则较多。在冬季时降下阿尔巴尼亚全年约95%的雨或雪,北部和东部高山地带的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多,南部平地和西部沿岸地区降雨和雪日数相对较少,有时北部和东部山区或城镇会出现暴风雪天气,而西部沿岸地区则常受到寒潮所产生的猛烈西北风吹袭;在夏季时除北部山区以外的地区大多处于炎热和干燥状态(除了东部山区和相关城市外,例如佩什科比、科尔察、库克斯等),很少会出现降雨,且大多降雨为午后热对流活动所产生的短暂雷阵雨。虽然没有阿尔巴尼亚气象局官方完整的降水量资料和记录,但估计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差异很大,年平均值可能约为1,800毫米(70.9英寸),并且可能高达2,550毫米(100.4英寸)。然而,第拿里阿尔卑斯山的西部是欧洲最潮湿的地区之一,每年降水量可以高达3,100 mm(122.0英寸)。沿岸地区降水量的季节性变化也可以很大,中部高地的降水量少于北部高地。地形差异造成不同地方降水量广泛的变化,但降水量季节性的变化是任何地区最一致的,呈冬季多雨雪夏季干燥少雨型态。2009年,科罗拉多大学的考察团队在第拿里阿尔卑斯山内发现了四个小冰川。这些小冰川在2,000米(6,600英尺)的相对较低的海跋形成,对于这样的中纬度地区来说在此海跋出现冰川几乎是独一无二的。
水文
阿尔巴尼亚的水文网络和水资源包括南欧最大和最古老的数个淡水湖,并有两个跨国湖泊(斯库台湖和奥赫里德湖)。斯库台湖是阿尔巴尼亚面积最大的湖泊,位于阿尔巴尼亚西北部,面积为370 km2(140 sq mi)和530 km2(200 sq mi),斯库台湖其中三分之一部分属于阿尔巴尼亚,其余部分则属于黑山,阿尔巴尼亚的斯库台湖与黑山共同管辖。斯库台湖是东南欧之中最大的湖泊。而阿尔巴尼亚东南部的奥赫里德湖与马其顿共和国共同管辖,奥赫里德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之一。位于马其顿和希腊边界三角洲的普雷斯帕湖是巴尔干半岛海跋最高的湖泊,其海跋为853米(2,799英尺)。阿尔巴尼亚有一个密集的河流网络,大约有152条河流和溪流,形成了从东向西流向亚得里亚海的至少8条大型河流,当中包括了德林河,维约萨河,什昆宾河,奥苏姆河,马蒂河、埃尔曾河、凡河 and 塞曼河这8条河流。
自然资源
阿尔巴尼亚主要依靠水电,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电生产国之一,按水电来源(占总量的百分比)计算。而且全国约95%的能源生产皆由水电站提供。当中有Fierza、Koman、Skavica及Vau iDejës位于德林河。由于地理位置优越,河流在全国电力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阿尔巴尼亚和克罗地亚两地政府已经讨论了在靠近黑山边界的一带地区共同建造一座核电厂的可能性,虽然这个计划收集了不少资料但因为邻近黑山一带地震频仍而造成批评。2009年2月,意大利公司Enel宣布计划在阿尔巴尼亚建设一座800兆瓦的燃煤电厂,以实现电力来源多元化。
阿尔巴尼亚Devoll水电公司,由挪威挪威国家电力公司 ( Statkraft )拥有和经营,目前在德沃尔河附近建造两座水力发电厂Banjë和Moglicë。预计完成后,Moglicë水电站将成为世界上海跋最高的水电站。“德沃尔水电项目”是巴尔干半岛最大的水电投资之一。预计这两座发电厂将于2016年和2018年竣工。建成后,年产量将达到729吉瓦时,阿尔巴尼亚的水力发电量将增长近17%。
行政区划
区划
阿尔巴尼亚总共有28,748平方千米(11,100平方英里),分为12个州(“阿尔巴尼亚语:Qarqe”)。 这些州是阿尔巴尼亚行政区划的政区,下级行政区为61个市镇(“ Bashkia”)。到了2000年,36个地区交由阿尔巴尼亚12个州所管辖(“ Rrethe”)。
这12个州份于2000年7月31日成立,以取代36个地区。阿尔巴尼亚政府自2015年起开始实施新的行政区划,符合城市规模的城市数目减少至61个,而农村地区(“ Komuna”)被废除。规模较小的城市划分为社区或村庄(“ Lagje”或“Fshat”)。全国共有2980个村庄或社区,以前被称为地方(“ Lokalitete”)。城市是阿尔巴尼亚地方治理的第一级行政区,以便于地方政府管埋和负责当地的事务。阿尔巴尼亚政府实施新的行政区划法是作为改革城市和农村行政管理的一部分,近年该国的主要的城镇中心地段经过地方政府的重新设计和改良,并把昔日共产时期所兴建的过时失修建筑物拆卸和重建;以及残破不堪的灰色外墙涂上彩色油漆,借此反映当地独特的地中海建筑风格和提升城市活力。
地图 州份 州府 人口 (2016) 面积 (km)
1 培拉特州 (Qarku i Beratit) 培拉特 139,815 1,798
2 迪勃拉州 (Qarku i Dibrë) 佩什科比 134,153 2,586
3 都拉斯州 (Qarku i Durrësit) 都拉斯 278,775 766
4 艾巴申州 (Qarku i Elbasanit) 爱尔巴桑 298,913 3,199
5 费里州 (Qarku i Fierit) 非夏尔 312,448 1,890
6 吉罗卡斯特州 (Qarku i Gjirokastrë) 吉诺卡斯特 70,331 2,884
7 科尔察州 (Qarku i Korçë) 科尔察 221,706 3,711
8 库克斯州 (Qarku i Kukësit) 库克斯 84,035 2,374
9 列泽州 (Qarku i Lezhë) 莱什 135,613 1,620
10 斯库台州 (Qarku i Shkodrë) 斯库台 215,483 3,562
11 地拉那州 (Qarku i Tiranë) 地拉那 811,649 1,652
12 发罗拉州 (Qarku i Vlorë) 发罗拉 183,105 2,706
首都
地拉那(阿尔巴尼亚语:Tirana[tiˈɾana](定)/ Tiranë(不定)、地拉那方言:Tirona(定)/ Tironë(不定)),阿尔巴尼亚的首都和第一大城市,整个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达埃蒂山和埃尔曾河西侧的内陆盆地,阿尔巴尼亚著名的拉纳河流经地拉那市中心地带。而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市人口有862,361人(2017年)。
早在公元前1至3万年地拉那就已经有人居住,并且在古罗马、古希腊、奥图曼统治时期融合了不少古希腊及土耳其文化。地拉那在1614年始建城镇。在1920年被阿尔巴尼亚亲王国定为阿国首都,并一直维持首都地位至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被意、德的法西斯轴心国所占领,并把阿尔巴尼亚建立为傀儡国家。到了1944年被南斯拉夫军队和阿尔巴尼亚劳动danglingdao人恩维尔·霍查解放。而在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运动中地拉那是阿尔巴尼亚民主化运动的主要示威地点之一。
地拉那是巴尔干半岛国家中第7名最多人口居住的城市,达到86万人之多。虽然阿尔巴尼亚人口在1990年代至今一直保持在300万人左右水平,然而地拉那市区人口却不断增加,近郊地区也是如此,其主要原因包括愈来愈多来自国内其他城市的阿尔巴尼亚人搬往这里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学府、交通配套完善等。另外地拉那更是阿尔巴尼亚国内面积最大城市以及全球最庞大阿尔巴尼亚语使用者的城市,当中居住的阿尔巴尼亚人占超过6成,另外还包括少数民族的希腊人、马其顿人,以及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外来移民。此外地拉那也是欧洲十大最多日照的城市之一,全年日照时间达到2554小时。
国家标志
国名
阿尔巴尼亚一词是该国的中世纪拉丁语名称。它可能源自阿尔巴诺伊的伊利里亚部落(阿尔巴尼亚语:Albanët),由来自亚历山大港的地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所记录,他在公元150年起草了一张地图,显示了位于都拉斯东北部的阿尔巴诺波利斯市。该术语可能以中世纪定居点“Albanon”或“Arbanon”的名义继续存在,尽管不能确定这是同一个地方。在他写于10世纪的历史中,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学家迈克尔·阿塔利亚特斯是第一个提到“Albanoi”参与了1043年对君士坦丁堡的起义,并将“Arbanitai”称为都拉斯公爵的臣民。在中世纪,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Arbëri”或“Arbëni”,并称自己为“阿尔伯雷什人”或“Arbëneshë”。
如今,阿尔巴尼亚人称他们的国家为“Shqipëri”或“Shqipëria”。“Shqipëri”和“Shqipëria”这两个词从14世纪开始就得到证实,但直到17世纪末和18世纪初,地名“Shqipëria”和族名“Shqiptarë”才逐渐取代了阿尔巴尼亚语使用者中的“Arbëria”和“Arbëreshë”。这两个词通常被解释为“鹰之国”和“鹰之子”。
国旗
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旗(英语: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Albania,阿尔巴尼亚语:Flamuri Kombëtar i Republika e Shqipërisë),是阿尔巴尼亚共和国的国旗,呈长方形,长宽比为7∶5(法律规定为1.4∶1),旗面底色为大红色,旗面中央绘有黑色双头雄鹰图案。1912年,独立后的阿尔巴尼亚确立了底色为大红色,旗面中央绘有黑色双头雄鹰的国旗图案,其后,历届政权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着调整。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旗中,红色象征着鲜血、勇气和力量,黑色双头雄鹰代表着民族英雄斯坎德培,是阿尔巴尼亚国家主权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国徽
阿尔巴尼亚国徽与阿尔巴尼亚国旗一样为红地黑双头鹰,但外廓为镶金边的盾。鹰头上是一顶斯坎德培帽,启用于1998年,2002年修正国徽底部红色深度。
国歌
《旗之赞歌》(阿尔巴尼亚语:Hymni i Flamurit)为阿尔巴尼亚国歌。 作词者为阿尔巴尼亚诗人阿萨德雷尼(Aleksander Stavre Drenova),作曲者则是罗马尼亚人普里安·波隆贝斯库。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后,阿尔巴尼亚在奥匈帝国的扶植下宣布独立,随即将该曲使用为国歌。二战结束后,实行社会主义的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继续采用此国歌。1991年改国名为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后,国歌依然没有改变。
国花
胭脂虫栎(Kermes Oak),阿尔巴尼亚共和国国花。除科西嘉岛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整个地中海地区都有分布。
政治
政体
阿尔巴尼亚于1955年12月14日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成员国之一。
1990年,阿人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决定取消宪法中规定阿劳动党是唯一的政治领导力量的条款,确定阿是政治多元化的法治国家;阿公民有成立党派和政治组织的权利。总统为guojiayuanshou,由议会秘密投票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并根据总理提名任命部长。阿尔巴尼亚政局总体稳定。2009年6月,阿尔巴尼亚举行议会选举,以民主党为首的竞选联盟再次获胜,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2012年6月,民主党人尼沙尼在议会举行的总统选举中胜出。2013年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政权左右易位,以社会党为首的中左翼联盟上台执政,同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等组成联合政府,社会党zhuxi拉马出任总理。2015年6月举行地方选举,在全国61个城市中,执政联盟赢得包括首都地拉那在内的45个城市,反对党联盟赢得斯库台等15个城市。2017年4月,阿举行总统选举,梅塔当选总统,7月就职。6月,阿举行议会选举,社会党获胜,获得单独组阁权。9月,阿新政府组成,社会党zhuxi埃迪·拉马(Edi RAMA)出任总理。
宪法
1998年11月,阿尔巴尼亚经全民公决通过新宪法。2008年修改宪法。宪法规定,阿为议会制共和国,实行自由、平等、普遍和定期的选举。总统为guojiayuanshou,由议会以无记名方式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可连任一届。总统任命总理,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
议会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任期4年。本届议会于2021年4月产生,9月就职,共140席,其中社会党74席、民主danglingdao的变革联盟59席、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4席、社会民主党占3席。议长琳迪塔·尼科拉(Lindita NIKOLLA,女)。
政府
称部长会议,任期4年。2021年9月成立新政府,有17名成员,名单如下:总理埃迪·拉马,副总理阿尔班·阿赫梅塔伊(Arben AHMETAJ),欧洲事务和外交部长奥尔塔·扎奇卡(Olta XHAÇKA,女),内务部长布莱达·楚奇(Bledar ÇUÇI),财政和经济部长戴莉娜·伊布拉希马伊(Delina IBRAHIMAJ,女),基础设施和能源部长贝琳达·巴卢库(Belinda BALLUKU,女),教育和体育部长埃维斯·库希(Evis KUSHI,女),司法部长乌尔西·马尼亚(Ulsi MANJA),企业保护国务部长埃多娜·比拉利(Edona BILALI,女),国防部长尼科·佩莱希(Niko PELESHI),农业和乡村发展部长弗里达·克里弗察(Frida KRIFCA,女),卫生和社会福利部长奥盖尔塔·马纳斯蒂尔利乌(Ogerta MANASTIRLIU,女),旅游和环境部长米雷拉·库姆巴罗(Mirela KUMBARO,女),wenhuabu长埃尔娃·马加里蒂(Elva MARGARITI,女),青年和儿童国务部长博拉·穆扎奇(Bora MUZHAQI,女),服务标准国务部长米尔娃·埃科诺米(Milva EKONOMI,女),与议会关系国务部长埃莉萨·斯皮罗帕利(Elisa SPIROPALI,女)。
司法
设宪法法院、最高法院、总检察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和各级法院行使审判权。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院检察长由议会选举产生。最高法院代院长索科尔·萨杜什(Sokol SADUSHI)、宪法法院院长维托蕾·图沙(Vitore TUSHA,女)、总检察长奥尔西安·切拉(Olsian ÇELA)。
政党
目前,阿尔巴尼亚有注册政党近50个。主要政党有:
(1)社会党(Partia Socialiste e Shqipërisë):1991年6月12日成立。前身为阿尔巴尼亚劳动党。
(2)民主党(Partia Demokratike e Shqipërisë):1990年12月12日成立。
(3)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Levizja Socialiste për Integrim):2004年9月成立。
(4)共和党(Partia Republikane e Shqipërisë):1991年1月成立。
政要
伊利尔·梅塔:总统。1969年3月2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大学经济系。1992年进入社会党全国委员会,1993-1996年任社会党副zhuxi、国际关系书记,1995-2001年任阿尔巴尼亚欧洲社会主义青年论坛zhuxi。1992年当选议员。1996-1997年任议会外交政策委员会副zhuxi。1998年任副总理兼协调部长,1999年11月任总理。2002-2003年任副总理兼外长。2004年9月创立争取一体化社会运动党并任党zhuxi。2009年9月任副总理兼外长,2010年9月转任副总理兼经济、贸易和能源部长。2013年9月当选议长。2017年4月当选总统,7月就职。
埃迪·拉马:总理。1964年7月4日出生。毕业于地拉那艺术学院。社会党zhuxi。1986年起在地拉那艺术学院任教。1996年任地拉那索罗斯基金会执行董事会成员。1998年任阿尔巴尼亚文化、青年和体育部长。2000年任地拉那市长。2003年加入阿社会党,2005年10月当选社会党zhuxi。2013年9月出任总理,2017年9月连任。
琳迪塔·尼科拉:议长。1965年10月22日出生。地拉那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2007-2013年,任地拉那市一区区长。2013-2019年,任教育和体育部长。2021年9月,出任议长。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774/435202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