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英语: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Indonesia)。是东南亚国家,首都为雅加达。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和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接。印度尼西亚国土面积1913578.68平方公里,由约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疆域横跨亚洲及大洋洲,也是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家。面积较大的岛屿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全国共有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印尼人口2.71亿(2020年12月),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数百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45%,巽他族14%,马都拉族和马来族分别占7.5%。民族语言共有200多种,官方语言为印尼语。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lin人口最多的国家。
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8月17日独立后,先后武装抵抗英国、荷兰的入侵,其间曾被迫改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荷印联邦。1950年8月重新恢复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2021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16970.8万亿印尼盾(约合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49.5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国家领袖:佐科·维多多(2014年7月就职)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人口数量:2.71 亿(2020年12月)
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
人口密度:151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亚洲
主要民族: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等
首都:雅加达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雅加达、玛琅、万隆
国土面积:1,919,440平方公里
国庆日:1945年8月17日
水域率:4.85%
国歌:《伟大的印度尼西亚》
GDP总计:约 1.19 万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IDN
人均GDP:4349.5 美元(2021)
官方语言:印尼语
国际电话区号:+62
货币:印尼盾
国际域名缩写:.id
时区:UTC+7至UTC+9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鸟:雄鹰
国花:毛茉莉
人类发展指数:0.684(2014年)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3公吨(2011年)
贫困人口比例:11.3%(2014年)
收入水平:中低等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由化石及使用工具显示直立人约在150万至3.5万年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称之为爪哇猿人。智人约于4.5万年前进入该地区。于2011年在邻国东帝汶发现遗迹,推测在4.2万年前当地居民及有高超的航海技术;由于发现捕捉及食用大量深海鱼如鲔鱼,可能具备跨海至澳大利亚或其他岛屿的技术。
南岛民族由台湾移居东南亚,约于公元前2000年移入印度尼西亚,构成现代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且遍布于群岛,局限了美拉尼西亚人分布范围,美拉尼西亚人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东部。最早于公元前八世纪具备理想的农业环境及掌握水田种稻,促使村庄、城镇、及小型王国于公元1世纪兴起。印度尼西亚航道的战略重要性促进了岛屿间及国际贸易,包括于公元前数世纪时即建立与印度及中国间的贸易关系,贸易也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社会
早在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叶调。由于农业社会发展,于公元三至七世纪,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很多小王国和部落,如达鲁曼、诃陵和古泰等。这些古老王国与中国、印度甚至希腊间有贸易往来。在此时期,印度教已传入印度尼西亚某些地区。
七至十一世纪,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由于贸易而兴盛,而贸易也带入印度教及佛教;于八至九世纪,阿拉伯人几乎取代了印度的商业势力。马打兰王国于达玛旺沙(Dharmavamsa)在位期间曾对室利佛逝发动战争,而后室利佛逝对马打兰王国发动反击。印度注辇王朝崛起,因贸易上与室利佛逝利益冲突加剧而在11世纪初袭击室利佛逝,使室利佛逝逐步没落,至十三世纪更面临湄南河流域素可泰王国及东爪哇信诃沙里的挑战,最后室利佛逝于十四世纪末亡于满者伯夷。八至十世纪间,爪哇岛上的农业佛教国夏连特拉王国及印度教国马打兰王国在此期间历经繁盛至没落,留下了雄伟的遗迹如夏连特拉的婆罗浮屠及马打兰的巴兰班南,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的大帝国满者伯夷在东爪哇建立,至加查·玛达(Gajah Mada)统治时期,采行扩张政策,版图包含现今大多数印度尼西亚及部分马来西亚地区。郑和下西洋曾经过印度尼西亚,并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
虽然穆斯lin商人于伊斯兰时代初期即抵达东南亚,但迹象显示穆斯lin最早于13世纪居住于苏门答腊北部,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逐步采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爪哇及苏门答腊地区至16世纪末才成为优势宗教。伊斯兰教的包容性使之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具有优势,此情形在爪哇最为显著。
荷兰殖民地时期
印度尼西亚人与欧洲人首次正规接触始于1512年,由佛朗西斯科·施兰(Francisco Serrão)带领葡萄牙商人寻找并垄断马鲁古群岛上的肉豆蔻、丁香及荜澄茄等资源,随后荷兰商人也到印度尼西亚。荷兰于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成为欧洲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势力,曾遭遇印度尼西亚人民武装抗争,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800年破产解散,荷兰政府续而成立荷属东印度接管印度尼西亚殖民地。
在多数殖民统治期间,荷兰在海岸堡垒以外的控制力相当薄弱,直到20世纪初期荷兰统治范围才扩张至今日印度尼西亚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之后,当地人开始争取自治。虽然在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时内部政治、社会、宗派分歧,但印度尼西亚人团结一致争取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亚,荷属东印度战役爆发,3月日军占领荷属东印度全境,印度尼西亚进入印度尼西亚日治时期。最初日本推行“三亚运动”,但并未获得认同而告失败;转而拉拢国族主义及伊斯兰力量。日本训练了年轻人武装,成为在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力量,但战后联合国报告指出在日本统治时期有400万人因饥荒及强制劳动而死亡。
独立时期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而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路易斯·蒙巴顿命令日军不得将权力交给印尼任何党派。在日本投降仅两天后,深具影响力的印尼领导人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并出任总统职务。1945年9月29日,依据波茨坦会议决定,同盟国派出英国登陆印度尼西亚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1946年11月下旬,英国军队从印度尼西亚完全撤出。而荷兰军则在10月中重返印度尼西亚,在1947年1月,荷兰军攻击了东面爪哇。同年7月21日,12万的荷兰军在印度尼西亚全境进攻,宣称其为恢复殖民地秩序的“警察行动”(Aksi Polisionil)。印度尼西亚军放弃了都市部,在农村部进行游击战。在1948年12月19日,荷兰军在印度尼西亚全境再次进攻,让临时首都日惹陷落,并逮捕苏加诺、哈达等共和国领袖。荷兰当局则试图重建政权,但面对国际压力及谴责,且与印度尼西亚战争消耗了荷兰的经济,冲突于1949年12月结束,荷兰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不包括荷属新几内亚,该地区由于1962年的《纽约协定》及1969年《自由选择法》而并入印度尼西亚)。
自建国后,苏加诺一直实施独裁统治,借由平衡军方反对势力及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维持其权力。196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九·三〇”事件,部分印度尼西亚军方高层意图推翻苏加诺政权,后事情败露被处决,军事强人苏哈托镇压叛军后掌握大权,此后苏哈托组织部队进行反gong清洗和推翻苏加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策动政变而受重创,包含华人和印尼共产党员在内约有50万人受害。1967年2月,苏加诺被解除总统头衔,苏哈托出任代理总统。1968年,军队司令苏哈托正式出任总统一职。
苏哈托的“新秩序”获得美国政府支持,促进对印度尼西亚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之后30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实质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独裁倾向的“新秩序”被指责用以贪污及压制反对势力。
1997年,印尼于亚洲金融风暴经济遭受重创,引发大规模对“新秩序”政策的不满,并引发大规模排华动乱,苏哈托被迫于1998年5月下台,结束32年执政,政治意识形态也重新洗牌。
1999年,东帝汶举行公投决定独立,也结束了25年来印度尼西亚备受国际谴责的军事占领。苏哈托下台后,民主化进一步巩固,包括地区自治,并于2004年进行首次总统直选。政治及经济上不稳定、社会动荡、贪污延滞了民主化进程,但于近年来经济情况有所好转。虽然在不同宗教及种族间尚称和谐,但仍有各教派间的不满及暴力事件发生。与亚齐分离主义的冲突也于2005年告一段落。
2014年3月,印尼总统苏西洛签署2014年第12号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1967年第6号通告是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时代的产物,包含对中国与华人的国格和人格的歧视与侮辱。当地华人表示,40多年来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称呼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印尼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南半球最大的国家(东帝汶也是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千米以上。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西南部是印度洋,东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地形地貌
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气候特征
印尼地处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湿度为70-90%。印度尼西亚有两个季节,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言,通常每年4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没有夏季或冬季的极端情况。
水系分布
印尼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但都比较小。较大的河流有爪哇岛的梭罗河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马哈坎河,其中梭罗河全长56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马宁焦湖、车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为印尼第一大湖。
生态
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加上面积、群岛地形因素,而得以支持世界第二高的生物多样性,仅次于巴西,动植物混和了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品种。巽他陆棚上的岛屿(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和巴厘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而有许多亚洲动物相,如虎、犀牛、猩猩、亚洲象及豹等,曾大量栖息于东至巴厘岛的区域,但现今数量及栖息地已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约60%。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以亚洲物种占优势;爪哇岛面积较小且人口密度高,大多数森林因人类居住及农业开垦而被砍伐。苏拉威西、努沙登加拉、马鲁古等地长期与大陆分离,演化出特殊的动植物物种;巴布亚的特有种与澳大利亚较为相近。
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数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1,531种鸟类及515种哺乳类特有种中分别占36%及39%。印度尼西亚海岸线长约54,716公里,存在海洋及海岸多种生态系,如沙滩、沙丘、河口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泥滩及潮间带等生态系。印度尼西亚东部位于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的范围内,该区域约有1,650种珊瑚鱼。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提出分隔亚洲及澳大利亚物种间的隐形界线,即华莱士线,该界线大致沿着巽他陆棚边缘,于加里曼丹及苏拉威西间,于小巽他群岛位于巴厘岛及龙目岛间的龙目海峡,该线以西为亚洲生物相,以东为澳大利亚生物相。在《马来群岛》一书中,华莱士即描述这区域物种相当丰富。该线以东至新几内亚一带即称之为华勒斯生态区(Wallacea)。
环境问题
印度尼西亚大量人口及快速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政府贫困且依赖资源开发,因而环境问题不受重视。相关问题包括大规模森林开伐(大多数为非法)、森林大火引发遍及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霾害、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等;快速都市化及经济发展造成空气污染、交通堵塞、水资源、垃圾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森林砍伐及泥炭地破坏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三大国。栖息地破坏威胁到原生及特有种生物生存,包括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140种哺乳类动物,15种极危物种受到威胁,包括长冠八哥、苏门达腊猩猩、爪哇犀牛等。种植棕榈为森林开伐的主因,约有1800万公顷的土地由森林改种种棕榈,种植棕榈需重新分配土地并改变当地自然生态,但正确经营能为地方带来财富,不过错误的经营将破坏生态且造成社会冲突。
自然资源
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印尼能源矿产部的统计(2013年),印尼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80亿吨,已探明储量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由于还有很多地区尚未探明储量,印尼政府估计煤炭资源总储量将达900亿吨以上。印尼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 589 兆亿立方米 (相当于206 亿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为24 230兆亿立方米,主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
亚洲地区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日本、中国等。印尼煤炭对中国的出口2010年达到4290万吨,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主要煤炭来源地。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000000 平方千米,其中永久林区11200000 平方千米,可转换林区810000 平方千米。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行政区划:
综述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有一级行政区(省级)34个,包括雅加达首都、日惹、亚齐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二级行政区(县/市级)共514个。 31个省分别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明古鲁省(首府明古鲁)、楠榜省(首府班达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槟港)、廖内群岛省(首府丹戎槟榔)、西爪哇省(首府万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东爪哇省(首府泗水(苏腊巴亚))、万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萨)、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马塔兰)、东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亚)、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东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马林达)、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乐)、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老)、中苏拉威西省(首府帕卢)、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东南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哥伦打洛省(首府哥伦打洛)、西苏拉威西省(首府马穆朱)、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北马鲁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亚省(首府马诺夸里)、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和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 。
主要城市
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海岸,面积740.28km²,人口1027.7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陆空交通枢纽,亚洲南部与大洋洲之间的航运中心。早在500多年前雅加达就已成为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当时称“巽他格拉巴”,意即“椰子”。1527年改称查雅加达,含有胜利和光荣之意。1618年荷兰殖民军攻占,易名为“巴达维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占印尼,直到1945年印尼独立后,改称雅加达,并被指定为共和国首都。
泗水是东爪哇省首府,城市面积为326km²,人口360万,是仅次于雅加达的全国第二大城市,海军主要基地,是印尼重要的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中心之一及爪哇岛的海、空交通枢纽。因在独立斗争时期英勇抗英而被誉为“英雄城”。
棉兰是北苏门答腊省首府,城市面积为342㎞²,人口约为180万,是印尼第三大城市。濒临马六甲海峡,是印尼对外贸易的西大门和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成长三角区的成立加强了它作为苏北省和印尼北部地区发展中心的地位,推动了该市食品加工、纺织业、皮革制品、化工、建材、金属和运输工具等小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容整洁,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市内的苏丹王宫建于1888年。
万隆是西爪哇省首府,巽他族文化中心,人口170万。地处高谷,周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此地设有50余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并拥有全国惟一的飞机制造厂。著名的亚非会议曾在此举行,会议原址独立大厦现已辟为亚非会议博物馆。
日惹位于中爪哇,为全国三个省级特区之一,直属中央政府管辖。城市面积32.5㎞²,人口42万。是印尼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展示爪哇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佛塔等名胜古迹。在独立战争时期,日惹是印尼共和国的第一个首都。
据报道,印尼总统佐科2019年宣布,该国首都将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跨越北彭纳杰姆(the North Penajam Paser)与库台卡塔内加拉(Kutai Kartanegara)地区。
2022年1月17日,据新加坡亚洲新闻网(CNA)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规划部长苏哈尔索公布,印尼计划在婆罗洲岛东加里曼丹省新建的新首都定名为“Nusantara”。
国家象征:
国名
印度尼西亚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印度(Indus)及岛屿(nèsos),指印度各岛。此名称自18世纪即已存在,早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英国民族学家乔治·温莎·尔耳(George Windsor Earl)于1850年发表了“Indunesians”一词,但其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东印度群岛及马来群岛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尔耳的学生詹姆士·理查森·洛根则以“Indonesia”指东印度群岛。但荷兰学界不使用印度尼西亚一词,而使用马来群岛、荷兰东印度群岛等,而东印度、东方及群岛等词也相当常见。
国旗
印度尼西亚国旗(印尼语:Sang Merah Putih)别称“荣耀红白”,是一面由红白两色横带组成的旗帜。长宽比例为3:2。这面旗帜是基于13世纪满者伯夷的旗帜设计的。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此后没有更改过。旗帜的设计很简单,是两条一样宽的横带,上面的那横带是红色的,下面的横带是白色的。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徽
印度尼西亚国徽是一只金色的昂首展翅的印尼神鹰,象征印尼人民的光荣和胜利。8月印尼独立日,神鹰尾部有八根羽毛表示8月,双翅上各有十七根羽毛表示17日,从而纪念17日这个值得印尼人民骄傲的日子。神鹰胸前有一枚盾牌,盾面上有5幅图案:正中的金色五角星是伊斯兰教的象征,印尼大多数国民都信奉伊斯兰教;金色水牛头展现人民主权,绿色椿树坚实刚劲,如同民族主义在印尼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棉桃和稻穗织出一片繁荣昌盛,金链环紧紧相扣,象征国内各种族一律平等。一条黑色横线横贯盾徽,表示赤道穿过印尼领土。神鹰双爪下的白色饰带上用古爪哇文书写着印尼格言“殊途同归”。
国歌
《伟大的印尼》 威吉·鲁多尔夫·苏普拉特曼词曲
歌词大意:印度尼西亚,我们的国家,满腔热血为你洒。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头颅可抛身可杀。印度尼西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来吧,让我们一致要求“统一的印度尼西亚”。祖国万万岁,政权万万岁,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组成伟大的印度尼西亚。啊,印度尼西亚,独立、自由、伟大,我们亲爱的土地和国家。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
民族
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溯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3%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针对华人的种族屠杀。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份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政治:
政体
印尼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现行宪法为“1945年宪法”,规定建国五基(又称“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为立国基础,人民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总统为国家yuanshou、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从1999年10月至今,人协对宪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规定总统和副总统只能连选连任一次、每任五年,减少总统权力、强化议会职能等。
人协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会议(即国会)和地方代表理事会共同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制定、修改和颁布宪法;根据大 选结果任命总统、副总统;依法对总统、副总统进行弹劾等。每5年选举 一次。本届人民协商会议于2009年10月通过全民直选产生,成员692名, 包括560名国会议员和132名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设zhuxi1名,副zhuxi3 名。现任zhuxi为马尔祖基·阿里。
国会
全称人民代表会议。国家立法机构,行使除起草和修改宪法、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之外的一般立法权。国会无权解除总统职务,总统也不能宣布解散国会;但如总统违反宪法或人协决议,国会有权建议人协追究总统责任。共有议员500名,均兼任人协成员。任期5年。其中462名经选举产生,另38名为军警代表,由武装部队司令推荐,总统任命。本届国会1999年10月1日成立,议长阿克巴尔·丹戎(AKBARTanjung)。共十个派系,即斗争minzhu党派系、专业集团党派系、建设团结党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觉醒党派系、新月星党派系、民族团结派系、信徒主权党派系、关爱民族minzhu党派系等九个政党或政党联盟派系,一个军警派系。
政党
印尼实行多党制。2009年大选中,共有48个政党参选,9个政党获得国会议席,苏希洛创立的民主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他主要大党包括: 专业集团党、民主斗争党、繁荣公正党、国家使命党、建设团结党、民族 觉醒党、大印尼运动党、民心党。
1、印尼斗争民主党(IndonesiaStrugglesDemocraticParty)由原印尼民主党分裂出来的人士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总zhuxi梅加瓦蒂。系民族主义政党,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1999年6月大选赢得33.74%选票,是国会第一大党。
2、专业集团党(PARTAIGOLONGANKARYA)1959年组成松散的专业集团联合秘书处,1964年10月由61个群众组织联合成立专业集团,1970年12月扩大为包括291个群众组织的专业组织,1967年至1999年6月为事实上的执政党,但一直自称为社会政治组织。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为政党,总zhuxi阿克巴尔·丹绒。1999年大选获22.44%选票,为国会第二大党。
3、建设团结党(PARTAIPERSATUANPEMBANGUNAN)1973年1月由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印尼穆斯lin党、印尼伊斯兰教师联盟党和白尔蒂伊斯兰教党合并组成。原宗旨为建国五基,现回归伊斯兰教,并将党徽重新改回麦加天房图案。总zhuxi哈姆扎·哈兹。1999年大选获10.71%选票,是国会第三大党。2002年1月,该党的一名领导扎伊努汀在伊斯兰教入宪等问题上与哈兹矛盾激化,另立改革派建设团结党,自任总zhuxi。
4、民族觉醒党(PARTAIKEBANGKITANBANGSA)1998年7月23日成立,被认为是以伊斯兰教师联合会(NU)为背景的政党。总zhuxi马托利·阿卜杜尔·贾利尔。强调宗教和睦,反对宗教问题政治化和宗教歧视,反对建立伊斯兰教国。1999年大选获12.61%选票,是国会第四大党。2002年1月分裂为两派:一派拥戴马托利;另一派由前外长阿尔维·希哈布任总zhuxi,前总统瓦希德任中央指导委员会zhuxi。
5、国家使命党(PARTAIAMANATNASIONAL)成立于1998年8月23日,党员多为第二大穆斯lin团体穆罕马迪亚(MUHAMMADIYAH)成员,具有伊斯兰现代派特征。主张三权分立制衡、人民主权、经济平等、种族宗教和睦等。1999年大选获7.12%选票,是国会第五大党。总zhuxi阿敏·拉伊斯。
6、新月星党(PARTAIBULANBINTANG/CRESCENTSTARPARTY)成立于1998年7月17日,以“伊斯兰现代主义”为特征,支持者多为城市现代穆斯lin。强调伊斯兰政治作用,反对压制穆斯lin势力。1999年大选获1.94%选票,是国会第六大党。总zhuxi尤斯利尔·伊扎·马亨德拉。
7、繁荣公正党(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以伊斯兰教为纲领,主张通过参政来影响国家发展进程,利用传教便利教化大众,发扬伊斯兰互助精神,扶危济贫。2009年国会选举中赢得57个议席,成为国会第四大党。总zhuxi鲁特非·伊萨(Luthfi Hasan Ishaq)。
政府
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yuanshou,也是政府首脑,同时掌管三军。总统、副总统均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5年,总统可连任一次。 总统任命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
本届内阁于2019年10月组建,于2020年12月、2021年4月两次改组。现任阁员34人,任期至2024年。
2014年7月22日,印度尼西亚大选委员会宣布,佐科·维多多赢得2014年印尼总统大选,当选新一任总统,副总统是优素福·卡拉。
2019年10月,佐科·维多多被任命为印尼第八任总统,任期至2024年。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774/43520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13—14世纪在爪哇形成强大帝国、16世纪末沦为荷兰殖民地。1942年被日本占领。1945年8月17日独立后,先后武装抵抗英国、荷兰的入侵,其间曾被迫改为印度尼西亚联邦共和国并加入荷印联邦。1950年8月重新恢复为印度尼西亚共和国,1954年8月脱离荷印联邦。
印尼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创立国之一,也是东南亚最大经济体及20国集团成员国,航空航天技术较强。石油资源可实现净出口,印尼曾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1962—2009年),近期正在重新加入该组织 ,2021年,印尼国内生产总值16970.8万亿印尼盾(约合1.1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6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349.5美元。
基本信息:
中文名:印度尼西亚共和国
国家领袖:佐科·维多多(2014年7月就职)
外文名: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
人口数量:2.71 亿(2020年12月)
简称:印度尼西亚,印尼
人口密度:151 人/平方公里(2020年)
所属洲:亚洲
主要民族:爪哇族、巽他族、马都拉族等
首都:雅加达
主要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主要城市:雅加达、玛琅、万隆
国土面积:1,919,440平方公里
国庆日:1945年8月17日
水域率:4.85%
国歌:《伟大的印度尼西亚》
GDP总计:约 1.19 万亿美元(2021年)
国家代码:IDN
人均GDP:4349.5 美元(2021)
官方语言:印尼语
国际电话区号:+62
货币:印尼盾
国际域名缩写:.id
时区:UTC+7至UTC+9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鸟:雄鹰
国花:毛茉莉
人类发展指数:0.684(2014年)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2.3公吨(2011年)
贫困人口比例:11.3%(2014年)
收入水平:中低等收入国家
历史沿革:
史前时期
由化石及使用工具显示直立人约在150万至3.5万年前生活于印度尼西亚群岛,称之为爪哇猿人。智人约于4.5万年前进入该地区。于2011年在邻国东帝汶发现遗迹,推测在4.2万年前当地居民及有高超的航海技术;由于发现捕捉及食用大量深海鱼如鲔鱼,可能具备跨海至澳大利亚或其他岛屿的技术。
南岛民族由台湾移居东南亚,约于公元前2000年移入印度尼西亚,构成现代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且遍布于群岛,局限了美拉尼西亚人分布范围,美拉尼西亚人仅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东部。最早于公元前八世纪具备理想的农业环境及掌握水田种稻,促使村庄、城镇、及小型王国于公元1世纪兴起。印度尼西亚航道的战略重要性促进了岛屿间及国际贸易,包括于公元前数世纪时即建立与印度及中国间的贸易关系,贸易也在印度尼西亚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古代社会
早在前2世纪后半期,在印度尼西亚群岛出现了最早的国家叶调。由于农业社会发展,于公元三至七世纪,印度尼西亚境内出现很多小王国和部落,如达鲁曼、诃陵和古泰等。这些古老王国与中国、印度甚至希腊间有贸易往来。在此时期,印度教已传入印度尼西亚某些地区。
七至十一世纪,海上商业帝国室利佛逝由于贸易而兴盛,而贸易也带入印度教及佛教;于八至九世纪,阿拉伯人几乎取代了印度的商业势力。马打兰王国于达玛旺沙(Dharmavamsa)在位期间曾对室利佛逝发动战争,而后室利佛逝对马打兰王国发动反击。印度注辇王朝崛起,因贸易上与室利佛逝利益冲突加剧而在11世纪初袭击室利佛逝,使室利佛逝逐步没落,至十三世纪更面临湄南河流域素可泰王国及东爪哇信诃沙里的挑战,最后室利佛逝于十四世纪末亡于满者伯夷。八至十世纪间,爪哇岛上的农业佛教国夏连特拉王国及印度教国马打兰王国在此期间历经繁盛至没落,留下了雄伟的遗迹如夏连特拉的婆罗浮屠及马打兰的巴兰班南,十三世纪末十四世纪初,印度尼西亚历史上的大帝国满者伯夷在东爪哇建立,至加查·玛达(Gajah Mada)统治时期,采行扩张政策,版图包含现今大多数印度尼西亚及部分马来西亚地区。郑和下西洋曾经过印度尼西亚,并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
虽然穆斯lin商人于伊斯兰时代初期即抵达东南亚,但迹象显示穆斯lin最早于13世纪居住于苏门答腊北部,印度尼西亚其他地区逐步采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爪哇及苏门答腊地区至16世纪末才成为优势宗教。伊斯兰教的包容性使之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具有优势,此情形在爪哇最为显著。
荷兰殖民地时期
印度尼西亚人与欧洲人首次正规接触始于1512年,由佛朗西斯科·施兰(Francisco Serrão)带领葡萄牙商人寻找并垄断马鲁古群岛上的肉豆蔻、丁香及荜澄茄等资源,随后荷兰商人也到印度尼西亚。荷兰于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成为欧洲位于印度尼西亚的主要势力,曾遭遇印度尼西亚人民武装抗争,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800年破产解散,荷兰政府续而成立荷属东印度接管印度尼西亚殖民地。
在多数殖民统治期间,荷兰在海岸堡垒以外的控制力相当薄弱,直到20世纪初期荷兰统治范围才扩张至今日印度尼西亚的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之后,当地人开始争取自治。虽然在印度尼西亚独立战争时内部政治、社会、宗派分歧,但印度尼西亚人团结一致争取独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亚,荷属东印度战役爆发,3月日军占领荷属东印度全境,印度尼西亚进入印度尼西亚日治时期。最初日本推行“三亚运动”,但并未获得认同而告失败;转而拉拢国族主义及伊斯兰力量。日本训练了年轻人武装,成为在独立战争中的军事力量,但战后联合国报告指出在日本统治时期有400万人因饥荒及强制劳动而死亡。
独立时期
印度尼西亚独立革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而盟军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路易斯·蒙巴顿命令日军不得将权力交给印尼任何党派。在日本投降仅两天后,深具影响力的印尼领导人苏加诺宣布印尼独立,并出任总统职务。1945年9月29日,依据波茨坦会议决定,同盟国派出英国登陆印度尼西亚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1946年11月下旬,英国军队从印度尼西亚完全撤出。而荷兰军则在10月中重返印度尼西亚,在1947年1月,荷兰军攻击了东面爪哇。同年7月21日,12万的荷兰军在印度尼西亚全境进攻,宣称其为恢复殖民地秩序的“警察行动”(Aksi Polisionil)。印度尼西亚军放弃了都市部,在农村部进行游击战。在1948年12月19日,荷兰军在印度尼西亚全境再次进攻,让临时首都日惹陷落,并逮捕苏加诺、哈达等共和国领袖。荷兰当局则试图重建政权,但面对国际压力及谴责,且与印度尼西亚战争消耗了荷兰的经济,冲突于1949年12月结束,荷兰宣布印度尼西亚独立(不包括荷属新几内亚,该地区由于1962年的《纽约协定》及1969年《自由选择法》而并入印度尼西亚)。
自建国后,苏加诺一直实施独裁统治,借由平衡军方反对势力及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维持其权力。196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了“九·三〇”事件,部分印度尼西亚军方高层意图推翻苏加诺政权,后事情败露被处决,军事强人苏哈托镇压叛军后掌握大权,此后苏哈托组织部队进行反gong清洗和推翻苏加诺,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策动政变而受重创,包含华人和印尼共产党员在内约有50万人受害。1967年2月,苏加诺被解除总统头衔,苏哈托出任代理总统。1968年,军队司令苏哈托正式出任总统一职。
苏哈托的“新秩序”获得美国政府支持,促进对印度尼西亚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之后30年印度尼西亚经济实质成长的重要因素,然而独裁倾向的“新秩序”被指责用以贪污及压制反对势力。
1997年,印尼于亚洲金融风暴经济遭受重创,引发大规模对“新秩序”政策的不满,并引发大规模排华动乱,苏哈托被迫于1998年5月下台,结束32年执政,政治意识形态也重新洗牌。
1999年,东帝汶举行公投决定独立,也结束了25年来印度尼西亚备受国际谴责的军事占领。苏哈托下台后,民主化进一步巩固,包括地区自治,并于2004年进行首次总统直选。政治及经济上不稳定、社会动荡、贪污延滞了民主化进程,但于近年来经济情况有所好转。虽然在不同宗教及种族间尚称和谐,但仍有各教派间的不满及暴力事件发生。与亚齐分离主义的冲突也于2005年告一段落。
2014年3月,印尼总统苏西洛签署2014年第12号总统决定书,正式废除1967年第6号通告,把“支那”(cina)改称“中华”。1967年第6号通告是印尼前总统苏哈托时代的产物,包含对中国与华人的国格和人格的歧视与侮辱。当地华人表示,40多年来对中国和华人的歧视称呼将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印尼民主政治进步的体现。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跨赤道,与巴布亚新几内亚、东帝汶、马来西亚接壤,与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隔海相望。
印度尼西亚地跨赤道(12°S~7°N),其70%以上领地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南半球最大的国家(东帝汶也是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E到140°E,东西长度在5500千米以上。
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约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约190.4万平方千米,海洋面积约316.6万平方千米(不包括专属经济区)。北部的加里曼丹岛与马来西亚隔海相望,新几内亚岛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相连。东北部面临菲律宾,西南部是印度洋,东南与澳大利亚相望。海岸线总长54716千米。
地形地貌
印尼岛屿分布较为分散,主要有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伊里安岛、苏拉威西岛和爪哇岛。各岛内部多崎岖山地和丘陵,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并有浅海和珊瑚环绕。
加里曼丹岛,山地从中部向西面伸展,沿海平原广阔,南部多沼泽。
苏门答腊岛,山脉自西北向东南斜贯,山脉东北侧为丘陵和较宽的沿海冲积平原,平原东部多沼泽。
苏拉威西岛,大多为山地,仅沿海有狭窄平原。
爪哇岛,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的盆地。
伊里安岛,西部高山横亘,有印尼最高峰和世界最高的岛屿山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南部平原较宽广。
气候特征
印尼地处热带,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平均气温为25-27摄氏度,湿度为70-90%。印度尼西亚有两个季节,对于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地区而言,通常每年4月至10月为旱季,11月至次年3月为雨季,没有夏季或冬季的极端情况。
水系分布
印尼河流众多,水量丰沛,但都比较小。较大的河流有爪哇岛的梭罗河以及加里曼丹岛的巴里托河、卡普阿斯河、马哈坎河,其中梭罗河全长560公里。较大的湖泊有多巴湖、马宁焦湖、车卡拉湖、坦佩湖、托武帝湖、帕尼艾湖等,其中苏门答腊的多巴湖为印尼第一大湖。
生态
印度尼西亚地处热带,加上面积、群岛地形因素,而得以支持世界第二高的生物多样性,仅次于巴西,动植物混和了亚洲及澳大拉西亚品种。巽他陆棚上的岛屿(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和巴厘岛)曾与亚洲大陆相连,而有许多亚洲动物相,如虎、犀牛、猩猩、亚洲象及豹等,曾大量栖息于东至巴厘岛的区域,但现今数量及栖息地已大幅减少。森林覆盖率约60%。在苏门答腊及加里曼丹以亚洲物种占优势;爪哇岛面积较小且人口密度高,大多数森林因人类居住及农业开垦而被砍伐。苏拉威西、努沙登加拉、马鲁古等地长期与大陆分离,演化出特殊的动植物物种;巴布亚的特有种与澳大利亚较为相近。
印度尼西亚的特有种数量仅次于澳大利亚,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1,531种鸟类及515种哺乳类特有种中分别占36%及39%。印度尼西亚海岸线长约54,716公里,存在海洋及海岸多种生态系,如沙滩、沙丘、河口湾、红树林、珊瑚礁、海草、泥滩及潮间带等生态系。印度尼西亚东部位于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的范围内,该区域约有1,650种珊瑚鱼。英国自然学家阿尔弗雷德·华莱士提出分隔亚洲及澳大利亚物种间的隐形界线,即华莱士线,该界线大致沿着巽他陆棚边缘,于加里曼丹及苏拉威西间,于小巽他群岛位于巴厘岛及龙目岛间的龙目海峡,该线以西为亚洲生物相,以东为澳大利亚生物相。在《马来群岛》一书中,华莱士即描述这区域物种相当丰富。该线以东至新几内亚一带即称之为华勒斯生态区(Wallacea)。
环境问题
印度尼西亚大量人口及快速工业化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政府贫困且依赖资源开发,因而环境问题不受重视。相关问题包括大规模森林开伐(大多数为非法)、森林大火引发遍及西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的霾害、过度捕捞海洋资源等;快速都市化及经济发展造成空气污染、交通堵塞、水资源、垃圾及废水处理等问题。森林砍伐及泥炭地破坏使印度尼西亚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第三大国。栖息地破坏威胁到原生及特有种生物生存,包括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定的140种哺乳类动物,15种极危物种受到威胁,包括长冠八哥、苏门达腊猩猩、爪哇犀牛等。种植棕榈为森林开伐的主因,约有1800万公顷的土地由森林改种种棕榈,种植棕榈需重新分配土地并改变当地自然生态,但正确经营能为地方带来财富,不过错误的经营将破坏生态且造成社会冲突。
自然资源
印尼的石油、天然气和锡的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印尼能源矿产部的统计(2013年),印尼煤炭资源储量约为580亿吨,已探明储量193亿吨,其中54亿吨为商业可开采储量。由于还有很多地区尚未探明储量,印尼政府估计煤炭资源总储量将达900亿吨以上。印尼拥有巨大的天然气储量,约有123 589 兆亿立方米 (相当于206 亿桶石油),其中己探明的为24 230兆亿立方米,主产于苏门答腊的阿伦和东加里曼丹的巴达克等地。印尼镍储量约为560多万吨,居世界前列。金刚石储量约为150万克拉,居亚洲前列。此外,铀、镇、铜、铭、铝矶土、锺等储量也很丰富。
亚洲地区是印尼煤炭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占出口总量的70%以上,其次为欧洲和美洲。在亚洲地区的主要出口对象是印度、日本、中国等。印尼煤炭对中国的出口2010年达到4290万吨,已经成为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主要煤炭来源地。
印尼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印尼约有40000多种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最为丰富。印尼全国的森林面积为12000000 平方千米,其中永久林区11200000 平方千米,可转换林区810000 平方千米。印尼的森林覆盖率为67.8%。印尼盛产各种热带名贵的树种,如铁木、檀木、乌木和袖木等均驰名世界。印尼海域广阔,且有一个适合各种鱼类生长的热带气候。印尼的渔资源极为丰富,苏门答腊岛东岸的巴干西亚比亚是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行政区划:
综述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共有一级行政区(省级)34个,包括雅加达首都、日惹、亚齐3个地方特区和31个省。二级行政区(县/市级)共514个。 31个省分别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棉兰)、西苏门答腊省(首府巴东)、占碑省(首府占碑)、南苏门答腊省(首府巨港)、明古鲁省(首府明古鲁)、楠榜省(首府班达楠榜)、邦加-勿里洞省(首府槟港)、廖内群岛省(首府丹戎槟榔)、西爪哇省(首府万隆)、中爪哇省(首府三宝垄)、东爪哇省(首府泗水(苏腊巴亚))、万丹省(首府西冷)、巴厘省(首府登巴萨)、西努沙登加拉省(首府马塔兰)、东努沙登加拉省(首府古邦)、西加里曼丹省(首府坤甸)、中加里曼丹省(首府帕朗卡拉亚)、南加里曼丹省(首府马辰)、东加里曼丹省(首府三马林达)、北加里曼丹省(首府丹戎施乐)、北苏拉威西省(首府万鸦老)、中苏拉威西省(首府帕卢)、南苏拉威西省(首府望加锡)、东南苏拉威西省(首府肯达里)、哥伦打洛省(首府哥伦打洛)、西苏拉威西省(首府马穆朱)、马鲁古省(首府安汶)、北马鲁古省(首府索菲菲)、西巴布亚省(首府马诺夸里)、巴布亚省(首府查亚普拉)和廖内省(首府北干巴鲁) 。
主要城市
首都雅加达,位于爪哇岛西北部海岸,面积740.28km²,人口1027.7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海陆空交通枢纽,亚洲南部与大洋洲之间的航运中心。早在500多年前雅加达就已成为输出胡椒和香料的著名海港,当时称“巽他格拉巴”,意即“椰子”。1527年改称查雅加达,含有胜利和光荣之意。1618年荷兰殖民军攻占,易名为“巴达维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军侵占印尼,直到1945年印尼独立后,改称雅加达,并被指定为共和国首都。
泗水是东爪哇省首府,城市面积为326km²,人口360万,是仅次于雅加达的全国第二大城市,海军主要基地,是印尼重要的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贸易中心之一及爪哇岛的海、空交通枢纽。因在独立斗争时期英勇抗英而被誉为“英雄城”。
棉兰是北苏门答腊省首府,城市面积为342㎞²,人口约为180万,是印尼第三大城市。濒临马六甲海峡,是印尼对外贸易的西大门和国内外游客的主要出入境口岸之一。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经济成长三角区的成立加强了它作为苏北省和印尼北部地区发展中心的地位,推动了该市食品加工、纺织业、皮革制品、化工、建材、金属和运输工具等小工业的迅速发展。市容整洁,绿树成荫,气候宜人。市内的苏丹王宫建于1888年。
万隆是西爪哇省首府,巽他族文化中心,人口170万。地处高谷,周围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此地设有50余家高校及研究机构,并拥有全国惟一的飞机制造厂。著名的亚非会议曾在此举行,会议原址独立大厦现已辟为亚非会议博物馆。
日惹位于中爪哇,为全国三个省级特区之一,直属中央政府管辖。城市面积32.5㎞²,人口42万。是印尼重要的文化、教育中心,展示爪哇传统文化的窗口,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拥有举世闻名的婆罗浮屠佛塔等名胜古迹。在独立战争时期,日惹是印尼共和国的第一个首都。
据报道,印尼总统佐科2019年宣布,该国首都将从雅加达迁至东加里曼丹省,新首都跨越北彭纳杰姆(the North Penajam Paser)与库台卡塔内加拉(Kutai Kartanegara)地区。
2022年1月17日,据新加坡亚洲新闻网(CNA)报道,印度尼西亚国家发展规划部长苏哈尔索公布,印尼计划在婆罗洲岛东加里曼丹省新建的新首都定名为“Nusantara”。
国家象征:
国名
印度尼西亚一词源自希腊语的印度(Indus)及岛屿(nèsos),指印度各岛。此名称自18世纪即已存在,早于独立的印度尼西亚。英国民族学家乔治·温莎·尔耳(George Windsor Earl)于1850年发表了“Indunesians”一词,但其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东印度群岛及马来群岛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尔耳的学生詹姆士·理查森·洛根则以“Indonesia”指东印度群岛。但荷兰学界不使用印度尼西亚一词,而使用马来群岛、荷兰东印度群岛等,而东印度、东方及群岛等词也相当常见。
国旗
印度尼西亚国旗(印尼语:Sang Merah Putih)别称“荣耀红白”,是一面由红白两色横带组成的旗帜。长宽比例为3:2。这面旗帜是基于13世纪满者伯夷的旗帜设计的。1945年8月17日首次升起。此后没有更改过。旗帜的设计很简单,是两条一样宽的横带,上面的那横带是红色的,下面的横带是白色的。红色象征勇敢和正义,还象征印度尼西亚独立以后的繁荣昌盛;白色象征自由、公正、纯洁,还表达了印尼人民反对侵略、爱好和平的美好愿望。
国徽
印度尼西亚国徽是一只金色的昂首展翅的印尼神鹰,象征印尼人民的光荣和胜利。8月印尼独立日,神鹰尾部有八根羽毛表示8月,双翅上各有十七根羽毛表示17日,从而纪念17日这个值得印尼人民骄傲的日子。神鹰胸前有一枚盾牌,盾面上有5幅图案:正中的金色五角星是伊斯兰教的象征,印尼大多数国民都信奉伊斯兰教;金色水牛头展现人民主权,绿色椿树坚实刚劲,如同民族主义在印尼人民心中根深蒂固,棉桃和稻穗织出一片繁荣昌盛,金链环紧紧相扣,象征国内各种族一律平等。一条黑色横线横贯盾徽,表示赤道穿过印尼领土。神鹰双爪下的白色饰带上用古爪哇文书写着印尼格言“殊途同归”。
国歌
《伟大的印尼》 威吉·鲁多尔夫·苏普拉特曼词曲
歌词大意:印度尼西亚,我们的国家,满腔热血为你洒。为了保卫我们的祖国,头颅可抛身可杀。印度尼西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和国家,来吧,让我们一致要求“统一的印度尼西亚”。祖国万万岁,政权万万岁,民族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组成伟大的印度尼西亚。啊,印度尼西亚,独立、自由、伟大,我们亲爱的土地和国家。
人口民族:
人口
2013年印尼总人口达2.48亿人,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国。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47%,巽他族14%,马都拉族7%,华人3%-4%,此外还有米南卡保人、巴厘人等100多个民族的居民,共占23%。民族语言200多种,通用印尼语。
民族
印度尼西亚约有300多个民族及742种语言及方言。大多数印度尼西亚人为南岛语族后裔,所使用的语言可追溯至发源于台湾的原始南岛语系,另一个较大族群为美拉尼西亚人,居住于印度尼西亚东部。爪哇族为最大族群,占印度尼西亚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优势地位,巽他族、马都拉族及马来族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亚华人则是具有影响力的少数族群,仅占3%的人口,但国家大多数商业及财富都由印度尼西亚华人掌控,但此情况也造成许多负面观感,并发生针对华人的种族屠杀。印度尼西亚人对国家的认同感体现在强烈的地区身份上。社会整体尚属和谐,惟社会、宗教及族群上的紧张曾引起暴力行为。
政治:
政体
印尼是一个总统制共和国,现行宪法为“1945年宪法”,规定建国五基(又称“潘查希拉”,即信仰神道、人道主义、民族主义、民主和社会公正)为立国基础,人民协商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总统为国家yuanshou、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从1999年10月至今,人协对宪法进行了三次修改,主要包括规定总统和副总统只能连选连任一次、每任五年,减少总统权力、强化议会职能等。
人协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会议(即国会)和地方代表理事会共同组成。主要职能包括制定、修改和颁布宪法;根据大 选结果任命总统、副总统;依法对总统、副总统进行弹劾等。每5年选举 一次。本届人民协商会议于2009年10月通过全民直选产生,成员692名, 包括560名国会议员和132名地方代表理事会议员。设zhuxi1名,副zhuxi3 名。现任zhuxi为马尔祖基·阿里。
国会
全称人民代表会议。国家立法机构,行使除起草和修改宪法、制定国家大政方针之外的一般立法权。国会无权解除总统职务,总统也不能宣布解散国会;但如总统违反宪法或人协决议,国会有权建议人协追究总统责任。共有议员500名,均兼任人协成员。任期5年。其中462名经选举产生,另38名为军警代表,由武装部队司令推荐,总统任命。本届国会1999年10月1日成立,议长阿克巴尔·丹戎(AKBARTanjung)。共十个派系,即斗争minzhu党派系、专业集团党派系、建设团结党派系、改革派系、民族觉醒党派系、新月星党派系、民族团结派系、信徒主权党派系、关爱民族minzhu党派系等九个政党或政党联盟派系,一个军警派系。
政党
印尼实行多党制。2009年大选中,共有48个政党参选,9个政党获得国会议席,苏希洛创立的民主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他主要大党包括: 专业集团党、民主斗争党、繁荣公正党、国家使命党、建设团结党、民族 觉醒党、大印尼运动党、民心党。
1、印尼斗争民主党(IndonesiaStrugglesDemocraticParty)由原印尼民主党分裂出来的人士组成,1998年10月正式成立。总zhuxi梅加瓦蒂。系民族主义政党,印尼世俗政治力量代表。1999年6月大选赢得33.74%选票,是国会第一大党。
2、专业集团党(PARTAIGOLONGANKARYA)1959年组成松散的专业集团联合秘书处,1964年10月由61个群众组织联合成立专业集团,1970年12月扩大为包括291个群众组织的专业组织,1967年至1999年6月为事实上的执政党,但一直自称为社会政治组织。1999年3月7日正式宣布为政党,总zhuxi阿克巴尔·丹绒。1999年大选获22.44%选票,为国会第二大党。
3、建设团结党(PARTAIPERSATUANPEMBANGUNAN)1973年1月由伊斯兰教师联合会、印尼穆斯lin党、印尼伊斯兰教师联盟党和白尔蒂伊斯兰教党合并组成。原宗旨为建国五基,现回归伊斯兰教,并将党徽重新改回麦加天房图案。总zhuxi哈姆扎·哈兹。1999年大选获10.71%选票,是国会第三大党。2002年1月,该党的一名领导扎伊努汀在伊斯兰教入宪等问题上与哈兹矛盾激化,另立改革派建设团结党,自任总zhuxi。
4、民族觉醒党(PARTAIKEBANGKITANBANGSA)1998年7月23日成立,被认为是以伊斯兰教师联合会(NU)为背景的政党。总zhuxi马托利·阿卜杜尔·贾利尔。强调宗教和睦,反对宗教问题政治化和宗教歧视,反对建立伊斯兰教国。1999年大选获12.61%选票,是国会第四大党。2002年1月分裂为两派:一派拥戴马托利;另一派由前外长阿尔维·希哈布任总zhuxi,前总统瓦希德任中央指导委员会zhuxi。
5、国家使命党(PARTAIAMANATNASIONAL)成立于1998年8月23日,党员多为第二大穆斯lin团体穆罕马迪亚(MUHAMMADIYAH)成员,具有伊斯兰现代派特征。主张三权分立制衡、人民主权、经济平等、种族宗教和睦等。1999年大选获7.12%选票,是国会第五大党。总zhuxi阿敏·拉伊斯。
6、新月星党(PARTAIBULANBINTANG/CRESCENTSTARPARTY)成立于1998年7月17日,以“伊斯兰现代主义”为特征,支持者多为城市现代穆斯lin。强调伊斯兰政治作用,反对压制穆斯lin势力。1999年大选获1.94%选票,是国会第六大党。总zhuxi尤斯利尔·伊扎·马亨德拉。
7、繁荣公正党(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以伊斯兰教为纲领,主张通过参政来影响国家发展进程,利用传教便利教化大众,发扬伊斯兰互助精神,扶危济贫。2009年国会选举中赢得57个议席,成为国会第四大党。总zhuxi鲁特非·伊萨(Luthfi Hasan Ishaq)。
政府
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yuanshou,也是政府首脑,同时掌管三军。总统、副总统均由全民直选产生,任期5年,总统可连任一次。 总统任命内阁,内阁对总统负责。
本届内阁于2019年10月组建,于2020年12月、2021年4月两次改组。现任阁员34人,任期至2024年。
2014年7月22日,印度尼西亚大选委员会宣布,佐科·维多多赢得2014年印尼总统大选,当选新一任总统,副总统是优素福·卡拉。
2019年10月,佐科·维多多被任命为印尼第八任总统,任期至2024年。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774/4352016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