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分:秦晋争锋,折戟襄阳 189:赵长冒进中伏击,秦军纵烟取成都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一匹快马飞奔入绵竹关,探马校尉急促跑入中军大堂,拜见主将周仲孙,校尉道:“启禀将军,大事不好,昨夜秦军攀九顶山,已绕过绵竹关。”
“啊?”周仲孙起身问道:“此事如何得知?”
校尉道:“秦军无马,沿途征调民间骡马,充作军用,故而得知。”
周仲孙道:“赵长、竺瑶。”
“末将在!”
“秦军绕过绵竹,必袭广汉,速点五千精兵,前去堵截,不可迟疑。”
“得令!”广汉太守赵长点齐兵马,立刻回师,阻挡绕关秦兵。
......
此时裴元略、李威、王鉴等人刚刚走出深山,从民间搜罗了几十匹马、驴和骡,这支秦军队伍行进缓慢。
眼看出山,要走大路,前方探路的兵士回来,作揖言道:“启禀将军,前方探得广汉太守赵长,率兵将至。”
王鉴、裴元略、李威几人相互看看,王鉴道:“我军无马,多是步兵,一旦交战,必然冲散,如之奈何?”
军师李威道:“纵观此地,山险甚多,绝不可去往大路,二位将军可依险设伏,四面攻杀,山险之中,纵有骑兵,也无济于事。”
“好,就依军师之言,喝止队伍,就地设伏。”
三千将士,原地埋伏,或藏于山间,或藏于密林,各自埋伏,剑拔弩张,杀气骤升。
等候了许久,只听一阵马蹄呼隆传来,正是晋军广汉太守赵长的五千马步军,欲往九顶山堵截秦军。山路深处,地势愈加复杂,满目荆棘,四处乱石,身边竺瑶劝道:“此地已是九顶山余脉,愈加蹒跚,不可冒进。”
赵长道:“竺将军多虑,秦军攀爬而来,并无马匹,即便遭遇,我以骑兵在前,秦军焉能阻挡?不必多想,随我入山!”
赵长执意入山,竺瑶不是当地人,对九顶山也不熟悉,便娓娓相随,走至深处,忽然一声响箭升空,惊煞众人。赵长、竺瑶仰目一看,这才觉察山中有伏,赵长道:“不好,中计矣!”
前队虽是驻足,后队人马不知原委,争相前进,前拥后挤,使得晋军在山中乱做一团,人马相拥。
只见山中四野,伏兵乍起,旌旗摇曳,几十个草团点燃,如火球滚滚,滚下山坡,阻住退路,截断人马。军心顿时大乱,只闻二支响箭升空,山野之中,乱箭射杀,晋军如同待宰羔羊,毫无还击之力,人仰马翻,死伤遍地。
赵长喊道:“分头突围,不可坐以待毙!”
借着山中地势复杂,众将分头乱窜,各自逃命,赵长一边挥枪挡箭,一边指挥突围,晋军溃散,四乱逃亡。王鉴在山上,料定晋军必败,喝令众将士:“击鼓开战,剿灭顽敌!”
只听杀声大震,秦军四野冲出,把晋军分割截杀。王鉴催马冲向赵长,几个回合将赵长挑落马下,其余未得脱身的晋军兵士,纷纷跪倒,投降前秦。
一战大胜,俘虏降兵千余众,战马七百匹,甲仗辎重不计其数,这支晋军几近全军覆没,唯有竺瑶带着少数兵马,逃出山中。
.......
王鉴、李威率兵绕过九顶山,直奔成都府下,留守成都二将,是兄弟二人,哥哥叫张育、弟弟叫张重。城中的主力,被周仲孙全部带往绵竹关,收留老弱守兵千余人,兄弟俩登上城头,远望秦军,是惊煞万分。
大将王鉴、军师李威在城下观望,叫门出战,等了许久不见动静,王鉴道:“我区区三千人马,兵临城下,晋军却紧闭城门,拒不出战,是何道理?”
军师李威道:“周仲孙尽出精兵,想必城中空虚,城中无大将,故而不出战。”
王鉴道:“我率三千兵士来此,兵马不足,攻城未必能胜,军师可有良策赐教?”
李威仰望苍穹,见日落西山,天色将晚,却起蒙蒙薄雾,李威说道:“今日天晚,将军可派兵士,四面点火生烟,以壮声威,明日我再良言相劝,使其献降,”
“就依军师之计,传令下去,绕城点火,生烟造势。”
借着蒙蒙薄雾,三千秦兵,带着一千投降的俘虏,四面点火,烟雾缭绕。
成都府城头,张育、张重二人站在城上,不敢睡觉,见四面烟雾,张重以为是炊烟,便说道:“环视四面,炊烟遍地,想必秦军,已团团围城。”
张育道:“我等与周仲孙将军,音信全无,只恐成都难保。”
一夜浓烟,到了次日,寒雾更重,王鉴、李威又列阵城下,要见守将。
张育、张重一同来至城头,李威道:“我有一言,望二位将军细听,以免留下千古之恨。”
张育问道:“有话早说,不必饶舌。”
李威道:“敢问二位将军官居何职?”
“我二人皆是和戎护军。”
一听是和戎护军,李威便知,官职不高,自汉代和戎护军便是六品武官。李威道:“二位将军镇守要地,仅为六品护军,着实可惜。”
“此乃大晋朝廷封官,与你何干?”
李威道:“在下秦国侍中李威是也,今与王鉴大将军到此,特来劝降。”
“我乃大晋臣子,岂有投降之理?”
李威道:“我等率兵至此,乃是绵竹关已破,周仲孙、竺瑶等人皆已伏诛,大势已去。二位将军应知,识时务者为俊杰,若能早降,大秦天王必有厚赏,官禄绝不在五品之下。”
“若不降呢?”
“一个时辰之后,四面攻城,束手就擒之日,莫怪秦王无情!”
张育、张重顿时犹豫,毕竟二人年轻,城中又只有千余兵马,即便招募壮士,未经操练,也难守城。
“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今以三柱香为限,三柱香火,若是不降,莫怪我等不仁。”李威道。
二弟张重道:“我与兄长,志存高远,又在华年,家眷老小皆在城内。事到如今,朝不保夕,不如早降,亦可官升五品之上。”
兄弟二人一番私议,带着千余守军,开门献城,成都府不战而得,秦军告捷。
.......
晋将竺瑶一路逃回绵竹关,见到主将周仲孙,失声哭道:“大将军,我等遇伏,大队人马折戟,王鉴人马,恐不能挡矣。”
“啊?”周仲孙惊的站起身来,眉头紧锁,自语道:“成都人马皆已调至绵竹,若不能挡王鉴,只恐成都要拱手相送。”
二弟周少孙道:“成都已无险可守,二哥不如尽早撤兵,会合大都督桓豁,据守东川。”
“岂能让成都白白送与秦军?”
“若秦军断了我等后路,才是灭顶之灾!”周少孙道。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校尉匆匆而来,作揖道:“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张育、张重二人献城投秦。”
“这?”周仲孙瘫坐帅位,不知所措,二弟周少孙又劝道:“事到如今,前有犯敌,后丢重地,绵竹已成孤立之地,弃关...弃关吧!”
周仲孙不知有多少秦兵绕过绵竹关,万般无奈,与周少孙、竺瑶只得舍弃绵竹关,率兵往东撤去。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腊月,前秦主帅杨安率兵收复成都,挥师追击,直奔东川。
......
西川败报,连递京师,显阳殿的奏报压了一摞,被太后褚蒜子召见的文武官员有十几位,站在殿上,无人言语。褚蒜子手扶长案,顿感头重脚轻,紧锁眉头说道:“哀家数次摄政,只见我攻人,不见人攻我,今日之报,时隔二十四载,蜀川得而复失,何颜对天下百姓,何颜对列祖列宗?”
尚书令王彪之奏道:“太后息怒,此番失利,裴文略降剑门,周虓献梓潼,张育、张重献成都,使得战势急转直下,出乎所料,朝廷也是措手不及。”
“裴文略、周虓等人,身为晋臣,投敌秦主,至负皇恩,着实该杀!”褚蒜子道。
大将谢石道:“此等贼子,的确该杀,臣愿调羽林卫,缉拿裴、周二人九族之亲,押赴京师,一概问斩,以泄共愤。”
谢安道:“万万不可。”
谢石道:“那背主之贼,已投秦国,何必姑息,若不杀其亲眷,只恐他日,争相效仿,背晋投秦!”
谢安道:“忠也罢,奸也罢,得人心者得天下。自苻坚即位,大施仁政,臣服各部族,慕容垂、姚苌等各部将领,望风归顺。我大晋若开杀戒,岂不正中苻坚下怀?”
众人听着觉得有理,便看褚太后,褚蒜子道:“谢卿之言,甚合哀家之意,裴元略、周虓等人族眷,不仅不可杀,皆需赦免,恩加厚待,以显朝廷仁德。”
殿上的百官一听赦免降臣族眷,心中都有些不甘心,答应的也有些勉强。褚太后道:“哀家与诸位卿家,在殿里焦虑了半日,怪闷的慌,不如随哀家到花园走走。”
王彪之道:“太后雅兴,臣等奉陪。”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419/434117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啊?”周仲孙起身问道:“此事如何得知?”
校尉道:“秦军无马,沿途征调民间骡马,充作军用,故而得知。”
周仲孙道:“赵长、竺瑶。”
“末将在!”
“秦军绕过绵竹,必袭广汉,速点五千精兵,前去堵截,不可迟疑。”
“得令!”广汉太守赵长点齐兵马,立刻回师,阻挡绕关秦兵。
......
此时裴元略、李威、王鉴等人刚刚走出深山,从民间搜罗了几十匹马、驴和骡,这支秦军队伍行进缓慢。
眼看出山,要走大路,前方探路的兵士回来,作揖言道:“启禀将军,前方探得广汉太守赵长,率兵将至。”
王鉴、裴元略、李威几人相互看看,王鉴道:“我军无马,多是步兵,一旦交战,必然冲散,如之奈何?”
军师李威道:“纵观此地,山险甚多,绝不可去往大路,二位将军可依险设伏,四面攻杀,山险之中,纵有骑兵,也无济于事。”
“好,就依军师之言,喝止队伍,就地设伏。”
三千将士,原地埋伏,或藏于山间,或藏于密林,各自埋伏,剑拔弩张,杀气骤升。
等候了许久,只听一阵马蹄呼隆传来,正是晋军广汉太守赵长的五千马步军,欲往九顶山堵截秦军。山路深处,地势愈加复杂,满目荆棘,四处乱石,身边竺瑶劝道:“此地已是九顶山余脉,愈加蹒跚,不可冒进。”
赵长道:“竺将军多虑,秦军攀爬而来,并无马匹,即便遭遇,我以骑兵在前,秦军焉能阻挡?不必多想,随我入山!”
赵长执意入山,竺瑶不是当地人,对九顶山也不熟悉,便娓娓相随,走至深处,忽然一声响箭升空,惊煞众人。赵长、竺瑶仰目一看,这才觉察山中有伏,赵长道:“不好,中计矣!”
前队虽是驻足,后队人马不知原委,争相前进,前拥后挤,使得晋军在山中乱做一团,人马相拥。
只见山中四野,伏兵乍起,旌旗摇曳,几十个草团点燃,如火球滚滚,滚下山坡,阻住退路,截断人马。军心顿时大乱,只闻二支响箭升空,山野之中,乱箭射杀,晋军如同待宰羔羊,毫无还击之力,人仰马翻,死伤遍地。
赵长喊道:“分头突围,不可坐以待毙!”
借着山中地势复杂,众将分头乱窜,各自逃命,赵长一边挥枪挡箭,一边指挥突围,晋军溃散,四乱逃亡。王鉴在山上,料定晋军必败,喝令众将士:“击鼓开战,剿灭顽敌!”
只听杀声大震,秦军四野冲出,把晋军分割截杀。王鉴催马冲向赵长,几个回合将赵长挑落马下,其余未得脱身的晋军兵士,纷纷跪倒,投降前秦。
一战大胜,俘虏降兵千余众,战马七百匹,甲仗辎重不计其数,这支晋军几近全军覆没,唯有竺瑶带着少数兵马,逃出山中。
.......
王鉴、李威率兵绕过九顶山,直奔成都府下,留守成都二将,是兄弟二人,哥哥叫张育、弟弟叫张重。城中的主力,被周仲孙全部带往绵竹关,收留老弱守兵千余人,兄弟俩登上城头,远望秦军,是惊煞万分。
大将王鉴、军师李威在城下观望,叫门出战,等了许久不见动静,王鉴道:“我区区三千人马,兵临城下,晋军却紧闭城门,拒不出战,是何道理?”
军师李威道:“周仲孙尽出精兵,想必城中空虚,城中无大将,故而不出战。”
王鉴道:“我率三千兵士来此,兵马不足,攻城未必能胜,军师可有良策赐教?”
李威仰望苍穹,见日落西山,天色将晚,却起蒙蒙薄雾,李威说道:“今日天晚,将军可派兵士,四面点火生烟,以壮声威,明日我再良言相劝,使其献降,”
“就依军师之计,传令下去,绕城点火,生烟造势。”
借着蒙蒙薄雾,三千秦兵,带着一千投降的俘虏,四面点火,烟雾缭绕。
成都府城头,张育、张重二人站在城上,不敢睡觉,见四面烟雾,张重以为是炊烟,便说道:“环视四面,炊烟遍地,想必秦军,已团团围城。”
张育道:“我等与周仲孙将军,音信全无,只恐成都难保。”
一夜浓烟,到了次日,寒雾更重,王鉴、李威又列阵城下,要见守将。
张育、张重一同来至城头,李威道:“我有一言,望二位将军细听,以免留下千古之恨。”
张育问道:“有话早说,不必饶舌。”
李威道:“敢问二位将军官居何职?”
“我二人皆是和戎护军。”
一听是和戎护军,李威便知,官职不高,自汉代和戎护军便是六品武官。李威道:“二位将军镇守要地,仅为六品护军,着实可惜。”
“此乃大晋朝廷封官,与你何干?”
李威道:“在下秦国侍中李威是也,今与王鉴大将军到此,特来劝降。”
“我乃大晋臣子,岂有投降之理?”
李威道:“我等率兵至此,乃是绵竹关已破,周仲孙、竺瑶等人皆已伏诛,大势已去。二位将军应知,识时务者为俊杰,若能早降,大秦天王必有厚赏,官禄绝不在五品之下。”
“若不降呢?”
“一个时辰之后,四面攻城,束手就擒之日,莫怪秦王无情!”
张育、张重顿时犹豫,毕竟二人年轻,城中又只有千余兵马,即便招募壮士,未经操练,也难守城。
“大将保明主,俊鸟登高枝。今以三柱香为限,三柱香火,若是不降,莫怪我等不仁。”李威道。
二弟张重道:“我与兄长,志存高远,又在华年,家眷老小皆在城内。事到如今,朝不保夕,不如早降,亦可官升五品之上。”
兄弟二人一番私议,带着千余守军,开门献城,成都府不战而得,秦军告捷。
.......
晋将竺瑶一路逃回绵竹关,见到主将周仲孙,失声哭道:“大将军,我等遇伏,大队人马折戟,王鉴人马,恐不能挡矣。”
“啊?”周仲孙惊的站起身来,眉头紧锁,自语道:“成都人马皆已调至绵竹,若不能挡王鉴,只恐成都要拱手相送。”
二弟周少孙道:“成都已无险可守,二哥不如尽早撤兵,会合大都督桓豁,据守东川。”
“岂能让成都白白送与秦军?”
“若秦军断了我等后路,才是灭顶之灾!”周少孙道。
话音未落,只见一个校尉匆匆而来,作揖道:“启禀将军,大事不好,张育、张重二人献城投秦。”
“这?”周仲孙瘫坐帅位,不知所措,二弟周少孙又劝道:“事到如今,前有犯敌,后丢重地,绵竹已成孤立之地,弃关...弃关吧!”
周仲孙不知有多少秦兵绕过绵竹关,万般无奈,与周少孙、竺瑶只得舍弃绵竹关,率兵往东撤去。东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腊月,前秦主帅杨安率兵收复成都,挥师追击,直奔东川。
......
西川败报,连递京师,显阳殿的奏报压了一摞,被太后褚蒜子召见的文武官员有十几位,站在殿上,无人言语。褚蒜子手扶长案,顿感头重脚轻,紧锁眉头说道:“哀家数次摄政,只见我攻人,不见人攻我,今日之报,时隔二十四载,蜀川得而复失,何颜对天下百姓,何颜对列祖列宗?”
尚书令王彪之奏道:“太后息怒,此番失利,裴文略降剑门,周虓献梓潼,张育、张重献成都,使得战势急转直下,出乎所料,朝廷也是措手不及。”
“裴文略、周虓等人,身为晋臣,投敌秦主,至负皇恩,着实该杀!”褚蒜子道。
大将谢石道:“此等贼子,的确该杀,臣愿调羽林卫,缉拿裴、周二人九族之亲,押赴京师,一概问斩,以泄共愤。”
谢安道:“万万不可。”
谢石道:“那背主之贼,已投秦国,何必姑息,若不杀其亲眷,只恐他日,争相效仿,背晋投秦!”
谢安道:“忠也罢,奸也罢,得人心者得天下。自苻坚即位,大施仁政,臣服各部族,慕容垂、姚苌等各部将领,望风归顺。我大晋若开杀戒,岂不正中苻坚下怀?”
众人听着觉得有理,便看褚太后,褚蒜子道:“谢卿之言,甚合哀家之意,裴元略、周虓等人族眷,不仅不可杀,皆需赦免,恩加厚待,以显朝廷仁德。”
殿上的百官一听赦免降臣族眷,心中都有些不甘心,答应的也有些勉强。褚太后道:“哀家与诸位卿家,在殿里焦虑了半日,怪闷的慌,不如随哀家到花园走走。”
王彪之道:“太后雅兴,臣等奉陪。”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419/434117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