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新理念作文大赛”,复活!(5000字大章)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陆娇谢云瑾、凤白泠独孤鹜、魏晋干饭人、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最强战神、萧天策、舒听澜卓禹安、重生大时代之1993、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苏熙凌久泽、他的小祖宗甜又野、楚尘、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张潮在港岛进行了为期2天的交流访问,又被明窗社拉去做2天的签售、采访,然后才搭乘飞机直接飞往沪上。
这期间他开了一个港岛的银行帐号和股票账户,先让明窗社把版税转入港岛银行帐号,又让潘耀明介绍一个靠谱的证券经纪,潘耀明爽快地把常年给查先生服务的证券经纪介绍给了张潮。
张潮和对方谈过以后,决定除了明窗社的版税以外,春节后再转一笔钱过来,让他代为操持。
对方问道:“那张生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呢?”
“全买腾讯就好。”
“只买这一支?”
“对”
“……那操作上……”
“不用操作,买完放着。”
“……放多久?”
“一直。”
张潮到沪上的时候,距离第七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还有4天时间。于华这个评委会主任都还没有到沪上。
张潮这么早来,主要还是为了和《新芽》杂志社确认副刊的种种细节。
看到张潮拿出来的详细方案,和他为这个副刊的发行准备的特别礼物以后,赵常田和李启刚才放下心来。
张潮想让自己的“午夜潮汐”拥有除了他以外的发展基石,那么签约作者就是头等大事。
已经成名的老一辈作家,不会这么轻易把自己“交代”出去;年轻一辈的成名作家,已经被陆金波和小四瓜分殆尽,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时代给文学新人提供的成长土壤太微薄了。
绝大部分的老牌文学期刊,审稿要求苛刻,见刊周期漫长,对文学新人极其不友好。
新创的文学刊物,为了市场考虑,审美倾向高度统一,几乎全是小四、安尼宝贝、洛洛等人的复制品。
博客还没有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更不要说微博之类了。
这也导致了张潮印象里,国内文坛被“80后”(20世纪80年代成名)统治40年的情况。
一直到2015年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松动,涌现出了一批真正的80后甚至90后作家,让国内文坛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
张潮也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让这个时代早一点到来。
如果自己办刊,那申请刊号就是一件麻烦事,但是借《新芽》这个老牌期刊,以独立副刊的形式发行,就能绕过很多障碍。
至于以后是不是真的要独立出来,那就要它的发展了。
这两天,黄杰夫还带给他一个好消息——“那个马立,同意入职了,春节后就来上班。”
于华和其他评委在复赛前一天到达了沪上,也住进了酒店,并且和《新芽》杂志开了一个会,讨论复赛的一些细节问题。
张潮倒是遇到了“熟人”——和他同获这一届庄重文奖的作家毕飞雨。
最大争议来自于一等奖的设置。
“新理念作文大赛”开始的时候,A组(高三)一等奖是12人,B组(除高三外的中学组)一等奖仅有5人,C组(除中学生外30岁以下青年组)仅有1人。
复赛人数则是220人左右
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A组和B组一等奖人数很快膨胀到了近30人,C组则还是保持了1-3人的规模。
一方面是由于投稿人数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中的利益不好平衡。C组是因为和录取无关了,所以投稿人数不多,奖项关注度也低。
但这一届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初赛投稿数量创了新低。
所以这次于华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既然我们这届比赛已经和大学录取无关,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立一个硬性的奖项数字或者比例?一等奖完全可以空缺。达不到标准就不给嘛——谁说比赛一定要有一等奖。”
李启刚急了,争辩道:“要是没有一等奖,怎么和学生还有家长交代?媒体那边也说不过去啊!我们赛后还要出版比赛的作文集呢,没有一等奖像什么话?”
毕飞雨道:“不要老想着要给谁交代。写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我们中很多人这次还肯来做这个评委,就是因为看到比赛现在和录取脱钩了,我们觉得少了这一层利害关系,说不定真能多淘出点真金来。”
张潮也补充道:“比赛不仅要做好一等奖空缺的准备,也要做好临时设置特等奖,或者其他奖的准备。真的有特别优秀的选手,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应有的荣誉。”
这番话也赢得了评委们一片赞同。
赵常田一槌定音道:“我们这一届,就不预设任何奖项该有多少人得奖了!我们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新理念作文大赛’,不是排排坐、分果果的比赛,要真枪实弹、真材实料!”
1天以后的下午1:30,复赛正式开始,时间仍然是3个小时。
这次复赛的人数依旧是220人,虽然大部分还是A组和B组的学生,但比例已经有所降低,而C组的人数却创了历届比赛的新高。
复赛的题目,评委们也是在比赛开始后才知道的——
第一道题,材料作文,要求以一个盲人的视角,续写材料中他在火车旅途中的感知与故事。
第二道题,命题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国农民”。
应该说这两道题从出题角度来看,还是能体现一定的“新意”的。第一道题限定为盲人视角,那么就剥夺了文学中最常见的视觉描写。所有参赛选手都非盲人,又要求他们从盲人视角来续写故事,对想象力和共情力都提出了相当的考验。
第二道题,考察的是参赛者的“真诚”。“农民”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作为个体,都是中国文学中被刻画、描写得最多、最深刻的形象,没有之一。评委中就有很多以描写农民和农村出名的作家,例如毕飞雨。
所以选择这道题的选手,如果在行文中表现出某种浮夸、虚伪,那么迅速就会被评委识破。只有以极大的真诚来写作,才可能赢得认可。
评委室里,张潮看完这两道题目,笑着对于华说道:“让我来写第二篇,也觉得挺棘手的。我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完整经验,观察到的‘农民’也以县城里和周边的菜农为主,确实感受不深。”
于华道:“其实从题目角度来看,每一届新理念大赛都做的不错。我还记得我参加第一届评审的时候,是一颗被咬过的苹果……”
下午4点半,复赛正式结束,作文做好姓名密封以后,被送到了各个评委的桌上。
复赛作文一共只有220篇,评委人数却有近20人,本来应该挺快的。但是因为要反复交叉评审,每一篇被留下的和被淘汰的作文,都要经过至少四五个评委的审核,所以进度也是极慢的。
张潮第一次当评委,体会到了其中的难处。与上一世的“流水阅卷”不同,“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很多选手从文字表达上来看,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不能简单用“好”或者“不好”来概括了。
不过令很多评委欣慰的是,这届选手中明显少了许多故作深沉、故作叛逆和故作忧伤,文字朴素、内容真实的作文占据了主流。
当然,争论总是不可避免的
“你看这个肯定是离题了呀,这个开头——‘我熟悉的不是农民,而是农民工’。农民工本质上是工,而不是农,他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城市里售卖获得酬劳,与农民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同。”
“你懂什么‘农民工’?‘农民工’从精神层面上来讲,仍然是‘农民’。他们遵循的是农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老乡们聚居,极度的节俭……所以这篇作文没有离题,应该高分。”
张潮也看到不少让自己“为难”的作文,例如一篇写第一道题的作文,作者选择以“假盲人”的视角续写材料,写了一篇悬疑故事,直到最后一刻“我”摘下墨镜,才真相大白。
故事写得不错,但是“假盲人”算不算“盲人”视角?张潮选择给了高分,但是其他评委却将之淘汰,两人之间不免又是一番口舌。
类似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评审过程。没有了高考特招以后,评委室里,也没有了各个高校派来的“督战员”,评审的氛围轻松了许多,大家也更能够畅所欲言。
休息的间隙,赵常田对于华道:“吵成这样的评审现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了。”
于华笑道:“这才是真的在评选作品嘛!赵老师,你不觉得张潮其实是做了一件好事吗?这一届的学生,真有种让我看到中国文学未来的感觉。”
毕飞雨道:“我以前在农村,我知道如果一块地化肥农药用多了,就会板结,上面的作物也会被‘烧死’。这时候要狠不下心来,把板结的那一层捣碎、犁烂,把下面的新土翻上来,那这块地就废了。”
另一个评委打趣道:“你说的是种地吗?”
赵常田听着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他只能苦笑,却无言以答。
到第二天中午,所有奖项终于尘埃落定,一等奖没有空缺,但是人数从过去的20多近30人,锐减到了10人。名单揭晓以后,张潮竟然从中看到了一些上一世他颇为熟悉的名字:
双学涛、郑直、班于、朱一叶、张宜微、龚婉莹……
张潮茫然了:除了张宜微,其他人参加过“新理念作文大赛”吗,完全不记得啊。
虽然这些人有的还是高中生,有的已经是大学生了;有的是一等奖,有的是二等奖——但是在张潮上一世的记忆里,他们中最早的也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踏上文学道路,怎么在2005年扎堆出现了?
一届比赛凑齐“铁西三剑客”是什么鬼?
到底是他们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参加过“新理念作文大赛”,只是没有得奖;还是因为新理念作文大赛褪去了喧嚣,他们才愿意参赛?
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既然已经把选拔出来了,张潮就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在10几年后,他们可都是文坛上响当当的“80后”中坚力量啊!
下午的颁奖典礼,没有了名牌大学招生老师扎堆,但是报道的记者却堪比争议极大的上一届还多——基本都是冲着张潮来的。
颁奖过程倒颇为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清,记者们象征性地拍了几张照片以后,就把目光盯紧了坐在评委席末尾的张潮,个个跃跃欲试。
张潮当然不会蠢到这时候来抢自己老师也是评委会主任于华的话筒,所以坐得稳如泰山,头都不抬一下。
于华则代表本次大赛的评委讲话了:“其实很多人劝我不要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名声都‘臭了’,你来也要跟着臭。但是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来,不仅我要来,我还要把张潮也拉过来,让他闻一闻,到底是‘臭’还是‘香’——毕竟是他造的‘孽’嘛!”
一番话让现场多了许多笑声。于华接着道:“但这一次做评委,来沪上以前,没有人请我吃饭,没有人向我打听复赛的题目是什么,没有人提前把谁谁谁的文章给我让我看一眼……这些统统都没有,我突然就觉得这个评委会主任做得很安心。
现在的‘新理念作文大赛’,一不能特招,二不能加分,三在张潮来做评委前,连报道的媒体都没几家。可就是因为把这些名和利都剥下来了,露出了它的本质——写作。
去年初赛的数量是40多万篇,今年只有不到5千篇,我其实非常感谢决定不参加的那几十万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毕竟海底捞针,一定会有很多很多遗憾。你们不参加大大降低了我们评委的负罪感。
复赛200来篇作文,评完一等奖二等奖,还有没有遗珠?我作为评委会主任,负责任的讲——肯定有,但不多。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是我经历过的,争论最激烈、交叉审核最频繁,但评委精神状态最放松的写作比赛。
‘新理念作文大赛’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它就还是一个值得我们青少年作者信赖的平台,就还是一片培育新生代作家的沃土,我就还愿意来当这个评委——不过这个主任我就不当了,TMD太累了!”
小礼堂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然后是《新芽》的领导发言,不过他们都知道记者们压根不关心,所以很快结束了,迅速把话筒交给了张潮。
张潮接过话筒,面对满眼饥渴神色的记者,平静地开口道:“有人说我是青春文学的‘伏地魔’,有人说我是吃不上饭就把锅砸了。但这口锅,本身是破的、烂的!
我过去做的,其实不是砸锅,而是把盖子揭开,让大家看看里面的洞长什么样。我今天做的,也不是要补锅,因为与其补锅,不如另起炉灶,另架新锅。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将与《新芽》杂志一起办的副刊,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年轻人的副刊——《青春派》。这份杂志,将只接受不超过22岁的作者投稿。就连我这个主编都是临时的,22岁,我也下岗。
它将永远不会被某一些作者或者某一个主编所‘霸占’,它属于每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年轻人。
我们希望所有人,通过《青春派》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属于年轻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自怨自艾的爱情,没有那么多顾影自怜的颓废,没有那么多名牌首饰和衣服鞋子,也不再只属于北上广——
它可以有土地刚刚施完肥后的粪臭,可以有矿山煤窑终日不停的黑烟,可以有时间凝固在机器停转之日的破旧厂房;当然,也可以有钢铁水泥丛林里无处安放的灵魂,可以有海边咸腥不息的大风,可以有小县城局促不安的生活……
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中国何止有一个张潮?这次的大赛,我就看到了很多具有这样潜质的作者。今后,新理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可以成为《青春派》的签约作者;
而《青春派》,也会广泛接受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年轻人的投稿,并且邀请其中出类拔萃者,参加下一届新理念大赛!我也将从第一期杂志开始,连载我的长篇新作——《大医》。
作家不可能永远年轻,但文学,永远需要年轻人。”
张潮说完话,望向台下,没有去看那些记者,而是看向那些获奖的作者。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仿佛要把张潮的灵魂刺穿。
赵常田、李启刚和张潮都明白:“新理念作文大赛”,真正涅槃重生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047/43572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这期间他开了一个港岛的银行帐号和股票账户,先让明窗社把版税转入港岛银行帐号,又让潘耀明介绍一个靠谱的证券经纪,潘耀明爽快地把常年给查先生服务的证券经纪介绍给了张潮。
张潮和对方谈过以后,决定除了明窗社的版税以外,春节后再转一笔钱过来,让他代为操持。
对方问道:“那张生的投资方向是什么呢?”
“全买腾讯就好。”
“只买这一支?”
“对”
“……那操作上……”
“不用操作,买完放着。”
“……放多久?”
“一直。”
张潮到沪上的时候,距离第七届“新理念作文大赛”复赛还有4天时间。于华这个评委会主任都还没有到沪上。
张潮这么早来,主要还是为了和《新芽》杂志社确认副刊的种种细节。
看到张潮拿出来的详细方案,和他为这个副刊的发行准备的特别礼物以后,赵常田和李启刚才放下心来。
张潮想让自己的“午夜潮汐”拥有除了他以外的发展基石,那么签约作者就是头等大事。
已经成名的老一辈作家,不会这么轻易把自己“交代”出去;年轻一辈的成名作家,已经被陆金波和小四瓜分殆尽,只剩下一些“散兵游勇”。
说来说去,还是这个时代给文学新人提供的成长土壤太微薄了。
绝大部分的老牌文学期刊,审稿要求苛刻,见刊周期漫长,对文学新人极其不友好。
新创的文学刊物,为了市场考虑,审美倾向高度统一,几乎全是小四、安尼宝贝、洛洛等人的复制品。
博客还没有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更不要说微博之类了。
这也导致了张潮印象里,国内文坛被“80后”(20世纪80年代成名)统治40年的情况。
一直到2015年以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松动,涌现出了一批真正的80后甚至90后作家,让国内文坛开始了新一轮的新陈代谢。
张潮也想试试看,自己能不能让这个时代早一点到来。
如果自己办刊,那申请刊号就是一件麻烦事,但是借《新芽》这个老牌期刊,以独立副刊的形式发行,就能绕过很多障碍。
至于以后是不是真的要独立出来,那就要它的发展了。
这两天,黄杰夫还带给他一个好消息——“那个马立,同意入职了,春节后就来上班。”
于华和其他评委在复赛前一天到达了沪上,也住进了酒店,并且和《新芽》杂志开了一个会,讨论复赛的一些细节问题。
张潮倒是遇到了“熟人”——和他同获这一届庄重文奖的作家毕飞雨。
最大争议来自于一等奖的设置。
“新理念作文大赛”开始的时候,A组(高三)一等奖是12人,B组(除高三外的中学组)一等奖仅有5人,C组(除中学生外30岁以下青年组)仅有1人。
复赛人数则是220人左右
后来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A组和B组一等奖人数很快膨胀到了近30人,C组则还是保持了1-3人的规模。
一方面是由于投稿人数的大大增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中的利益不好平衡。C组是因为和录取无关了,所以投稿人数不多,奖项关注度也低。
但这一届的情况完全不同了,初赛投稿数量创了新低。
所以这次于华提出了一个新观点:“既然我们这届比赛已经和大学录取无关,那么为什么还要设立一个硬性的奖项数字或者比例?一等奖完全可以空缺。达不到标准就不给嘛——谁说比赛一定要有一等奖。”
李启刚急了,争辩道:“要是没有一等奖,怎么和学生还有家长交代?媒体那边也说不过去啊!我们赛后还要出版比赛的作文集呢,没有一等奖像什么话?”
毕飞雨道:“不要老想着要给谁交代。写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我们中很多人这次还肯来做这个评委,就是因为看到比赛现在和录取脱钩了,我们觉得少了这一层利害关系,说不定真能多淘出点真金来。”
张潮也补充道:“比赛不仅要做好一等奖空缺的准备,也要做好临时设置特等奖,或者其他奖的准备。真的有特别优秀的选手,那就应该让他得到应有的荣誉。”
这番话也赢得了评委们一片赞同。
赵常田一槌定音道:“我们这一届,就不预设任何奖项该有多少人得奖了!我们就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新理念作文大赛’,不是排排坐、分果果的比赛,要真枪实弹、真材实料!”
1天以后的下午1:30,复赛正式开始,时间仍然是3个小时。
这次复赛的人数依旧是220人,虽然大部分还是A组和B组的学生,但比例已经有所降低,而C组的人数却创了历届比赛的新高。
复赛的题目,评委们也是在比赛开始后才知道的——
第一道题,材料作文,要求以一个盲人的视角,续写材料中他在火车旅途中的感知与故事。
第二道题,命题作文,题目“我眼中的中国农民”。
应该说这两道题从出题角度来看,还是能体现一定的“新意”的。第一道题限定为盲人视角,那么就剥夺了文学中最常见的视觉描写。所有参赛选手都非盲人,又要求他们从盲人视角来续写故事,对想象力和共情力都提出了相当的考验。
第二道题,考察的是参赛者的“真诚”。“农民”无论作为群体还是作为个体,都是中国文学中被刻画、描写得最多、最深刻的形象,没有之一。评委中就有很多以描写农民和农村出名的作家,例如毕飞雨。
所以选择这道题的选手,如果在行文中表现出某种浮夸、虚伪,那么迅速就会被评委识破。只有以极大的真诚来写作,才可能赢得认可。
评委室里,张潮看完这两道题目,笑着对于华说道:“让我来写第二篇,也觉得挺棘手的。我没有在农村生活过的完整经验,观察到的‘农民’也以县城里和周边的菜农为主,确实感受不深。”
于华道:“其实从题目角度来看,每一届新理念大赛都做的不错。我还记得我参加第一届评审的时候,是一颗被咬过的苹果……”
下午4点半,复赛正式结束,作文做好姓名密封以后,被送到了各个评委的桌上。
复赛作文一共只有220篇,评委人数却有近20人,本来应该挺快的。但是因为要反复交叉评审,每一篇被留下的和被淘汰的作文,都要经过至少四五个评委的审核,所以进度也是极慢的。
张潮第一次当评委,体会到了其中的难处。与上一世的“流水阅卷”不同,“新理念作文大赛”的很多选手从文字表达上来看,已经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个人写作风格,不能简单用“好”或者“不好”来概括了。
不过令很多评委欣慰的是,这届选手中明显少了许多故作深沉、故作叛逆和故作忧伤,文字朴素、内容真实的作文占据了主流。
当然,争论总是不可避免的
“你看这个肯定是离题了呀,这个开头——‘我熟悉的不是农民,而是农民工’。农民工本质上是工,而不是农,他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在城市里售卖获得酬劳,与农民的生存方式完全不同。”
“你懂什么‘农民工’?‘农民工’从精神层面上来讲,仍然是‘农民’。他们遵循的是农民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与老乡们聚居,极度的节俭……所以这篇作文没有离题,应该高分。”
张潮也看到不少让自己“为难”的作文,例如一篇写第一道题的作文,作者选择以“假盲人”的视角续写材料,写了一篇悬疑故事,直到最后一刻“我”摘下墨镜,才真相大白。
故事写得不错,但是“假盲人”算不算“盲人”视角?张潮选择给了高分,但是其他评委却将之淘汰,两人之间不免又是一番口舌。
类似的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评审过程。没有了高考特招以后,评委室里,也没有了各个高校派来的“督战员”,评审的氛围轻松了许多,大家也更能够畅所欲言。
休息的间隙,赵常田对于华道:“吵成这样的评审现场,已经很多年没有见到了。”
于华笑道:“这才是真的在评选作品嘛!赵老师,你不觉得张潮其实是做了一件好事吗?这一届的学生,真有种让我看到中国文学未来的感觉。”
毕飞雨道:“我以前在农村,我知道如果一块地化肥农药用多了,就会板结,上面的作物也会被‘烧死’。这时候要狠不下心来,把板结的那一层捣碎、犁烂,把下面的新土翻上来,那这块地就废了。”
另一个评委打趣道:“你说的是种地吗?”
赵常田听着评委们你一言我一语,他只能苦笑,却无言以答。
到第二天中午,所有奖项终于尘埃落定,一等奖没有空缺,但是人数从过去的20多近30人,锐减到了10人。名单揭晓以后,张潮竟然从中看到了一些上一世他颇为熟悉的名字:
双学涛、郑直、班于、朱一叶、张宜微、龚婉莹……
张潮茫然了:除了张宜微,其他人参加过“新理念作文大赛”吗,完全不记得啊。
虽然这些人有的还是高中生,有的已经是大学生了;有的是一等奖,有的是二等奖——但是在张潮上一世的记忆里,他们中最早的也要到2010年以后才会踏上文学道路,怎么在2005年扎堆出现了?
一届比赛凑齐“铁西三剑客”是什么鬼?
到底是他们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参加过“新理念作文大赛”,只是没有得奖;还是因为新理念作文大赛褪去了喧嚣,他们才愿意参赛?
真相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既然已经把选拔出来了,张潮就没有打算“放过”他们。在10几年后,他们可都是文坛上响当当的“80后”中坚力量啊!
下午的颁奖典礼,没有了名牌大学招生老师扎堆,但是报道的记者却堪比争议极大的上一届还多——基本都是冲着张潮来的。
颁奖过程倒颇为平静,甚至可以说是冷清,记者们象征性地拍了几张照片以后,就把目光盯紧了坐在评委席末尾的张潮,个个跃跃欲试。
张潮当然不会蠢到这时候来抢自己老师也是评委会主任于华的话筒,所以坐得稳如泰山,头都不抬一下。
于华则代表本次大赛的评委讲话了:“其实很多人劝我不要来,说‘新理念作文大赛’名声都‘臭了’,你来也要跟着臭。但是我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要来,不仅我要来,我还要把张潮也拉过来,让他闻一闻,到底是‘臭’还是‘香’——毕竟是他造的‘孽’嘛!”
一番话让现场多了许多笑声。于华接着道:“但这一次做评委,来沪上以前,没有人请我吃饭,没有人向我打听复赛的题目是什么,没有人提前把谁谁谁的文章给我让我看一眼……这些统统都没有,我突然就觉得这个评委会主任做得很安心。
现在的‘新理念作文大赛’,一不能特招,二不能加分,三在张潮来做评委前,连报道的媒体都没几家。可就是因为把这些名和利都剥下来了,露出了它的本质——写作。
去年初赛的数量是40多万篇,今年只有不到5千篇,我其实非常感谢决定不参加的那几十万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毕竟海底捞针,一定会有很多很多遗憾。你们不参加大大降低了我们评委的负罪感。
复赛200来篇作文,评完一等奖二等奖,还有没有遗珠?我作为评委会主任,负责任的讲——肯定有,但不多。我可以向大家保证,这是我经历过的,争论最激烈、交叉审核最频繁,但评委精神状态最放松的写作比赛。
‘新理念作文大赛’只要保持这样的势头,它就还是一个值得我们青少年作者信赖的平台,就还是一片培育新生代作家的沃土,我就还愿意来当这个评委——不过这个主任我就不当了,TMD太累了!”
小礼堂里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
然后是《新芽》的领导发言,不过他们都知道记者们压根不关心,所以很快结束了,迅速把话筒交给了张潮。
张潮接过话筒,面对满眼饥渴神色的记者,平静地开口道:“有人说我是青春文学的‘伏地魔’,有人说我是吃不上饭就把锅砸了。但这口锅,本身是破的、烂的!
我过去做的,其实不是砸锅,而是把盖子揭开,让大家看看里面的洞长什么样。我今天做的,也不是要补锅,因为与其补锅,不如另起炉灶,另架新锅。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将与《新芽》杂志一起办的副刊,一个完完全全属于年轻人的副刊——《青春派》。这份杂志,将只接受不超过22岁的作者投稿。就连我这个主编都是临时的,22岁,我也下岗。
它将永远不会被某一些作者或者某一个主编所‘霸占’,它属于每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年轻人。
我们希望所有人,通过《青春派》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属于年轻人的世界,没有那么多自怨自艾的爱情,没有那么多顾影自怜的颓废,没有那么多名牌首饰和衣服鞋子,也不再只属于北上广——
它可以有土地刚刚施完肥后的粪臭,可以有矿山煤窑终日不停的黑烟,可以有时间凝固在机器停转之日的破旧厂房;当然,也可以有钢铁水泥丛林里无处安放的灵魂,可以有海边咸腥不息的大风,可以有小县城局促不安的生活……
我始终坚信,只要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中国何止有一个张潮?这次的大赛,我就看到了很多具有这样潜质的作者。今后,新理念作文大赛的获奖者,可以成为《青春派》的签约作者;
而《青春派》,也会广泛接受所有符合年龄要求的年轻人的投稿,并且邀请其中出类拔萃者,参加下一届新理念大赛!我也将从第一期杂志开始,连载我的长篇新作——《大医》。
作家不可能永远年轻,但文学,永远需要年轻人。”
张潮说完话,望向台下,没有去看那些记者,而是看向那些获奖的作者。他们几乎每个人,都目光灼灼地盯着自己,仿佛要把张潮的灵魂刺穿。
赵常田、李启刚和张潮都明白:“新理念作文大赛”,真正涅槃重生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047/435723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