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少年的巴比伦》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陆娇谢云瑾、凤白泠独孤鹜、魏晋干饭人、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最强战神、萧天策、舒听澜卓禹安、重生大时代之1993、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苏熙凌久泽、他的小祖宗甜又野、楚尘、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只是这次风波,用不着张潮出手。
最先是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于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明确表示支持年轻作家拿到高版税,并且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接着他的好朋友默言也在报纸上发了一篇短文,以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为线索,回顾了写作收入对自己生活的巨大改变,最后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接着是韩绍功、苏桐、格斐……不少大作家以各种形式,表示了对高版税的支持,以及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默契得像是商量过,但其实互相之间没有通过气。可见众大咖苦出版社久矣!
张潮知道,一定会大呼:“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张潮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码字,此外就是给“高三提分突进班”的同学们上课、讲题。
不得不说,各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就是不一样,分数最低也有118,让他讲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周后,花城社的朱妍玲就带着协议来到了三中,依旧是行政楼三楼小会议室。
协议的内容早已经提前确认过,所以来就是签署。同时张潮将新写的3万字稿子给朱妍玲看了,依旧维持了高水准,强烈的故事悬念、悲怆的情感冲突,让朱妍玲这个老编辑都读得欲罢不能。
不过朱妍玲这次来,不只是和张潮签署协议,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替《花城》杂志,向张潮约稿。
朱妍玲道:“我知道你现在的创作任务很重,但是即使你2月份就能完成《少年如你》的创作,审核、校对、设计、排版、印刷……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和读者见面。中间这几个月的空白期,需要有作品来维持你的口碑。”
张潮想了想,道:“6月份可能太晚了。我希望越快越好。这样吧,我边写,你们边校对、边设计排版,这样提早多少?”
朱妍玲笑道:“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书不是写出来就能印了卖的。书稿完成以后要三审三校,这个流程就就要至少一个月,然后才能申请书号……这样吧,审校方面我们尽快,不过也不太可能早于4月份完成。”
张潮道:“……嗯,那确实需要有作品……朱老师,您放心,小说下周就能交给你,应该是个短篇,或者短中篇。”
朱妍玲很惊讶,道:“你已经有构思了?”
张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走到小会议室的窗边,凝望着外面杂草丛生的野地,出了一会神,才开口问道:“您知道三中这块地皮,原来是干什么的吗?”
朱妍玲知道张潮并不是真的在问她,所以只是微笑地听他继续讲下去。
张潮接着说道:“这里,还有后面那片野地,原来是我们长福最大的机械厂的厂址。最多的时候,有好几百职工,加上家属,有两三千人。厂里面什么都有,电影院、体育馆、游泳池,还有一排一排小店。那时候,很多县城都有这样的国营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小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会从乡下回城里住,没事就跑来这里玩——因为可以捡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零件。那时候,有一个在工厂当学徒的小哥哥,经常带着我在县城里晃荡,一晃就是大半天。可我只有写完了作业才能出门。而他想玩了,就从车间里溜出来,虽然总会被他师傅骂……
别人3年就出师,他学了3年又3年,还是学徒。但我还是很崇拜他,因为他会和我说他和厂里的哪个混混打架打赢了,又和哪个女工谈恋爱了,或者又从师傅那里偷到烟了……”
朱妍玲出生、成长于南京,大学读的还是南京中文系,毕业后就去广州,在花城社的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所以对张潮所述的这种县城小青年的生活非常陌生,一时间也听得入神了。
张潮缓缓说着:“……1998年,我小学毕业了,厂子也没了。那个小哥哥突然就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他那说不完只属于90年代县城小青年的故事,还有我曾经熟悉的长福县城……”
张潮转头对朱妍玲说道:“朱老师,我们的文学中,农村与城市,是最受瞩目的二元,名家辈出。但是像长福这样夹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小县城,却似乎从来没有被人注意过。
小县城,既是乡镇的‘叛徒’,又是城市的‘附庸’。这里的青年,挣扎在夹缝中……”
朱妍玲把张潮的叙述在脑中咀嚼了好一会儿,才道:“你真的非常敏锐,似乎确实找到了我们当代文学作品的一片处女地。你大胆写,尽快交稿,我帮你在《花城》杂志那边插个队。如果质量没有问题,争取能在下个月就发表。”
《花城》与《收获》《当代》《十月》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相比其他三份期刊,《花城》对有创新色彩的文学作品尤为关注。
《花城》是双月刊,每逢单月的5日出刊。现在已经是2月初了,时间颇为紧迫。
朱妍玲带着张潮已经完成一半的《少年的你》电子档走了,张潮则投入到了新小说的创作中去。
他口述的这个故事,既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却又和小说家陆内在200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成名作《少年的巴比伦》有精神上的共鸣。
《少年的巴比伦》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虚构的小县城“代城”,主人公陆小路没有考上大学,在父亲的操作下到糖精厂工作。他工作一塌糊涂,整天跟着一个叫“老牛x”的师傅混日子,只会拧螺丝、换灯泡。整天打架、追女人、恶作剧。
直到清新脱俗的白蓝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瞬间吸引了他,一系列阴差阳错后,他们走到一起。白蓝启发了陆小路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追求,最后陆小路在白蓝的建议下报考了夜大,白蓝也到上海去读研究生。至此,两个人踏上了属于各自的生命旅途……
原小说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王小波风格,幽默、讽刺,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张潮决定借用《少年的巴比伦》这部小说的故事框架,写出自己心目具有90年代气质的县城故事。不过原小说的环境重心还是放在国营工厂,而同时具有小县城、乡村和国营厂生活经验的张潮,则决定要把国营厂和小县城之间特殊的兴衰关系表达出来。
叙事视角也从原小说主角陆小路的第一视角,转变为作为孩子的“我”,在三个寒暑假的时间里,见闻到的陆小路的故事。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047/43245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最先是写出《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于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明确表示支持年轻作家拿到高版税,并且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接着他的好朋友默言也在报纸上发了一篇短文,以收到人生第一笔稿费为线索,回顾了写作收入对自己生活的巨大改变,最后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接着是韩绍功、苏桐、格斐……不少大作家以各种形式,表示了对高版税的支持,以及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厌旧,老作家的版税也应当适当提高。
默契得像是商量过,但其实互相之间没有通过气。可见众大咖苦出版社久矣!
张潮知道,一定会大呼:“什么叫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张潮每天除了上课,就是码字,此外就是给“高三提分突进班”的同学们上课、讲题。
不得不说,各班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就是不一样,分数最低也有118,让他讲课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周后,花城社的朱妍玲就带着协议来到了三中,依旧是行政楼三楼小会议室。
协议的内容早已经提前确认过,所以来就是签署。同时张潮将新写的3万字稿子给朱妍玲看了,依旧维持了高水准,强烈的故事悬念、悲怆的情感冲突,让朱妍玲这个老编辑都读得欲罢不能。
不过朱妍玲这次来,不只是和张潮签署协议,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替《花城》杂志,向张潮约稿。
朱妍玲道:“我知道你现在的创作任务很重,但是即使你2月份就能完成《少年如你》的创作,审核、校对、设计、排版、印刷……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和读者见面。中间这几个月的空白期,需要有作品来维持你的口碑。”
张潮想了想,道:“6月份可能太晚了。我希望越快越好。这样吧,我边写,你们边校对、边设计排版,这样提早多少?”
朱妍玲笑道:“没有你想象得那么简单,书不是写出来就能印了卖的。书稿完成以后要三审三校,这个流程就就要至少一个月,然后才能申请书号……这样吧,审校方面我们尽快,不过也不太可能早于4月份完成。”
张潮道:“……嗯,那确实需要有作品……朱老师,您放心,小说下周就能交给你,应该是个短篇,或者短中篇。”
朱妍玲很惊讶,道:“你已经有构思了?”
张潮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走到小会议室的窗边,凝望着外面杂草丛生的野地,出了一会神,才开口问道:“您知道三中这块地皮,原来是干什么的吗?”
朱妍玲知道张潮并不是真的在问她,所以只是微笑地听他继续讲下去。
张潮接着说道:“这里,还有后面那片野地,原来是我们长福最大的机械厂的厂址。最多的时候,有好几百职工,加上家属,有两三千人。厂里面什么都有,电影院、体育馆、游泳池,还有一排一排小店。那时候,很多县城都有这样的国营厂,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小学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都会从乡下回城里住,没事就跑来这里玩——因为可以捡到各种稀奇古怪的零件。那时候,有一个在工厂当学徒的小哥哥,经常带着我在县城里晃荡,一晃就是大半天。可我只有写完了作业才能出门。而他想玩了,就从车间里溜出来,虽然总会被他师傅骂……
别人3年就出师,他学了3年又3年,还是学徒。但我还是很崇拜他,因为他会和我说他和厂里的哪个混混打架打赢了,又和哪个女工谈恋爱了,或者又从师傅那里偷到烟了……”
朱妍玲出生、成长于南京,大学读的还是南京中文系,毕业后就去广州,在花城社的编辑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所以对张潮所述的这种县城小青年的生活非常陌生,一时间也听得入神了。
张潮缓缓说着:“……1998年,我小学毕业了,厂子也没了。那个小哥哥突然就从我的生活里消失了。一同消失的,还有他那说不完只属于90年代县城小青年的故事,还有我曾经熟悉的长福县城……”
张潮转头对朱妍玲说道:“朱老师,我们的文学中,农村与城市,是最受瞩目的二元,名家辈出。但是像长福这样夹在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小县城,却似乎从来没有被人注意过。
小县城,既是乡镇的‘叛徒’,又是城市的‘附庸’。这里的青年,挣扎在夹缝中……”
朱妍玲把张潮的叙述在脑中咀嚼了好一会儿,才道:“你真的非常敏锐,似乎确实找到了我们当代文学作品的一片处女地。你大胆写,尽快交稿,我帮你在《花城》杂志那边插个队。如果质量没有问题,争取能在下个月就发表。”
《花城》与《收获》《当代》《十月》并称为纯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相比其他三份期刊,《花城》对有创新色彩的文学作品尤为关注。
《花城》是双月刊,每逢单月的5日出刊。现在已经是2月初了,时间颇为紧迫。
朱妍玲带着张潮已经完成一半的《少年的你》电子档走了,张潮则投入到了新小说的创作中去。
他口述的这个故事,既是自己的真实经历,却又和小说家陆内在200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成名作《少年的巴比伦》有精神上的共鸣。
《少年的巴比伦》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初,一个虚构的小县城“代城”,主人公陆小路没有考上大学,在父亲的操作下到糖精厂工作。他工作一塌糊涂,整天跟着一个叫“老牛x”的师傅混日子,只会拧螺丝、换灯泡。整天打架、追女人、恶作剧。
直到清新脱俗的白蓝出现在他的生命里,瞬间吸引了他,一系列阴差阳错后,他们走到一起。白蓝启发了陆小路对生命意义的自觉追求,最后陆小路在白蓝的建议下报考了夜大,白蓝也到上海去读研究生。至此,两个人踏上了属于各自的生命旅途……
原小说在语言上具有强烈的王小波风格,幽默、讽刺,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
张潮决定借用《少年的巴比伦》这部小说的故事框架,写出自己心目具有90年代气质的县城故事。不过原小说的环境重心还是放在国营工厂,而同时具有小县城、乡村和国营厂生活经验的张潮,则决定要把国营厂和小县城之间特殊的兴衰关系表达出来。
叙事视角也从原小说主角陆小路的第一视角,转变为作为孩子的“我”,在三个寒暑假的时间里,见闻到的陆小路的故事。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6047/43245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