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永乐大帝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陈黄皮、云若月楚玄辰、女总裁的贴身兵王、叶辰萧初然、陈黄皮叶红鱼、逍遥兵王、诸天替身行、叶新林清雪、穿成农家小福宝,逃荒路上开挂了、七界传说、快穿:偏执反派在我怀里奶唧唧、妖龙古帝、自律的我简直无敌了
朱元璋倾国之力攻打洪都,意图夺回江西,但却再次遭到了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强力阻击。三个月后,经过充足准备,朱元璋率船队救援南昌,并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决战。
鄱阳湖水战是中世纪最大的一场水战。36岁的朱元璋率领20万人与陈友谅的60万人,利用火攻的优势打起了消耗战。
一开始战局十分焦灼,但随着风向的转变,整个战局也随之改变。鄱阳湖上突然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抓住机会派敢死队步入敌军纵火,一时间鄱阳湖上全是火焰,把湖水映成了赤色。陈友谅在退潮时被流矢射中,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不久之后,朱元璋攻破了陈友谅的首府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一年后,朱元璋自称吴王。为了与张士诚区分,我们将张士诚称为东吴,将朱元璋称为西吴。
张士诚其人精于算计,时而向元朝称臣,时而又自立称王。元朝对此人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由他占据着最富庶的江南割据一方。然而张士诚目光短浅,只想在江南做土皇帝。
朱元璋手下的不少将领都折于张士诚之手,就连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也想叛逃到张士诚那里。因此朱元璋对张士诚恨之入骨。
在消灭陈友谅的5年后,朱元璋发兵灭东吴,攻破了张士诚的首府苏州。在押送张士诚至应天的船上,张士诚自尽身亡。
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南郊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元顺帝带着宗室匆匆北逃,不可一世的黄金家族就这样被赶出了中原。
经过数次北伐,明军相继消灭了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也消灭了南方的各支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统一。
但是随着明朝统治的日益完善,政治斗争也越来越激烈。淮西功臣在军中声望太大,在地方胡作非为,使得朱元璋十分恼怒。而基层官吏的欺上瞒下、贪污腐败也让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痛恨不已。
朱元璋吸取了前朝宰相权力太大的教训,逐步架空了中书省的权力。在朱元璋53岁时发生了胡惟庸案,让他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后世的内阁大学士虽然职能于宰相类似,但是权力远不能与宰相相比。
为了整顿吏治风气,朱元璋又先后发动了空印案和郭桓案,数万名官吏被牵连其中,朝廷为之一空。
由于涉事官员太多,朝廷难以快速补充官吏,只好让一些罪名稍轻的人带着镣铐上班。然而相比之后的李善长案、蓝玉案和郭桓案,这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在明朝完成全国统一之后,淮西功臣就成了朱元璋的清洗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太师李善长。在胡惟庸案的10年之后,63岁的朱元璋下旨再次追查胡惟庸案,以李善长为首的20位淮西功臣都被卷入其中。
两年后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伤心不已,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了给孙子铺路,朱元璋在次年发起了蓝玉案,将淮西功臣一网打尽。除此之外,军中还有不少中低层军官也被指控为蓝玉乱党,他们的家人或死或流,打入另册,不得翻身。
在这样血腥清洗之下,朱家的天下倒是稳固了,但是朱允炆的皇位却远没有稳固,因为朱元璋的众多儿子还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但是朱元璋却已经来不及再管这些了。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谥号太祖,葬于明孝陵。朱元璋的一生极具争议性,他出身低微,17岁就成为孤儿,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乱世中扫除群雄,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华夏5000年历史中,只有刘邦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同时他又极为残忍狠辣,发动洪武四大案,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地工程要的何止是万古。在朱元璋死后,明朝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下期再看。
——“哪残忍了,杀得都是贪官污吏,又没祸害百姓,残忍个勾八。”
——“可能很多人羡慕他的剧本,可是他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只有朱元璋承认自己是底层出身,就这一点就很厉害了。”
——“额,其实他想认朱熹当老祖宗来着,结果离的太近了,人家家谱记载的很明确,后来干脆就谁都不认了。”
——“出生低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位丈夫。”
【天子守国门的开创者,一口气看懂明朝皇帝朱棣#朱棣#明朝#历史】
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戎马一生,开创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迁都北京,修筑《永乐大典》,威德遐迩,致使四方宾服。
然而其残忍厮杀又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争议。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看看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永乐盛世。
朱棣出生在南京应天府,按照明朝官方记载,朱棣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后世对朱棣的生母是谁颇有争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人说他的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也有人说他的生母是一位高丽女人。但不管怎么说,后世正史都公认朱棣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在朱棣8岁那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并为诸子命名。
此时的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20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因为朱元璋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对几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上心。
不仅请名师教儿子们好好读书,还让儿子们去老家凤阳体察民情,忆苦思甜。
在26个兄弟当中,燕王朱棣算是其中的异类。他既不温良恭俭,也不飞扬跋扈,肆意欺压百姓。相反,他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声望,在军中影响颇大。
但朱元璋还在为老四给自己省心而欣慰的时候,他还想不到这个儿子将会在日后掀起怎样大的风浪。16岁那年,朱棣在父皇的安排下娶了大将军徐达的长女为妻。6年后,他带着妻儿前去北平就藩。北平曾是元朝首都,大都。
1368年,曾鲁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后,朱元璋将其改名为北平。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首都BJ市则是由朱棣推翻元朝旧城重建的。
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北方已是一地狼藉,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而蒙古人还时不时的南下骚扰,试图卷土重来。身处南京的朱元璋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北方拱卫边塞,就将9个儿子分封到北方边塞重镇,号称九大塞王。
朱棣作为九大塞王之一,自1390年起,多次率军出塞征讨,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也为他日后起兵造反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也不是没想过藩王们会生有异心的可能,因此他在多方面限制了藩王的权力,同时又让诸塞王环环相扣,互相钳制。
一人造反,其他藩王会群起而攻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三年后,秦王朱樉去世,又过了三年,晋王朱刚去世,燕王朱棣已然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藩王,没有之一。
39岁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时年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对周王十分忌惮,刚登基不久,迫不及待地下旨将朱棣的堂兄周王废为庶人,流放云南。紧接着又连废带降齐、湘、代、岷四王,其中襄王不愿被建文帝羞辱,竟引火自焚。
建文帝大为震怒,给襄王赐了一个恶谥。晋文帝如此作为令宗室诸王都寒了心。朱元璋所设想的九大塞王互相钳制也落了空。
40岁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诸王都作壁上观,等待这场皇室内战决出最终的胜者。面对久经战阵的朱棣,一直在读圣贤书的建文帝显然是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而明朝开国名将早都被朱元璋清洗得所剩无几。
建文帝先是找到了老将耿炳文去讨伐燕王。没想到却在真定被朱棣打了个大败,耿炳文转攻为守,而建文帝却等不及命令耿炳文回朝,派曹国公李景隆率50万大军前去讨伐。
这个李景隆的来头可是大的很,他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开国名将。李景隆作为将门之后,在朱元璋晚年深受器重,是当时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
然而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却是颜面扫地,成为了世人的笑柄。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率50万大军北上时,直接把北平城交给了王妃和世子,自己则带兵去宁王那里借兵。燕王妃也不愧是将门虎女,动员城中老幼趁着天气严寒往城墙上浇水,使北平变成了一座冰城。
而朝廷大军都是南方人,因为水土不服,缺少御寒衣物,不仅攻不下北平,而且冻死冻伤者甚多。等到朱棣借兵归来时,朝廷的50万大军已成强弩之末,李景隆匆匆排兵列阵,结果不出意外的被朱棣击溃,全军覆没,留下粮草辎重无数。
经此大胜后,朱棣志得意满,自认为天下无敌,王位近在咫尺。没想到在南下进攻济南时被铁铉和盛庸挡了回去,在东昌之战遭遇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痛哭流涕。
在此之后,朱棣与朝廷围绕着山东进行拉锯,僵持不下,战事进入焦灼之中。朱棣毕竟只有北平周边一隅之地,若是打持久战,很难耗得过坐拥全国的建文帝。
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建文帝也快灵璧之时,在灵璧之战中彻底击溃了朝廷大军,俘虏了平安等人,朝廷再无一战之力,沿途守军也不再抵抗,纷纷倒戈投降,燕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建文帝还抱着固守待援的心思,只要燕军久攻不下,勤王大军及时赶到,那么南京之围自解。然而南京城内的宗室勋贵早已是各怀鬼胎,虎王朱慧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城,建文帝绝望之下在宫中点燃熊熊大火,从此失去了踪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对重于建文帝的文臣进行了血腥清洗,对投降的武臣虽然表示既往不咎,甚至还加以封赏,但是在皇位稳固之后还是将他们逼死。
1402年,43岁的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永乐,废除建文年号,将一切政令恢复到了洪武时期。朱棣登基后首要大事就是安抚宗室多加封赏,同时逐步削除藩王的兵权,使他们变成富贵闲人,无法对皇位产生威胁。
这样虽然能让皇位在自己的子孙中传承,但也给明朝留下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自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有迁都到北方的想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施。明朝首都依然是南京。
到了朱棣这里,经过30年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明朝的国力已经达到鼎盛状态。朱棣下旨将北平升格为BJ,开始迁都做准备。为了扩展朝贡贸易,宣扬大明国威,自46岁开始,朱棣派郑和六下西洋,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
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也是古代朝贡贸易的顶峰。浮云之广,远迈汉唐。成功训练着呼胜意,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次年,朱棣又下旨修撰《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典籍大成的中国古代第一大类书。
全书总计卷,收录图书七八千种。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保存至今的只有几百卷而已。
在文化和外交领域取得显着成就后,朱棣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明朝的疆域。他派遣大军远征安南,成功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但由于不断的叛乱,明军疲于应对,最终在宣德年间不得不撤军。
——“可惜了永乐大典了,这可比鞭子那破四库全书强太多了。”
——“确实可惜了啊,古今第一奇书啊。”
——“征讨安南是必须的,因为要为下西洋打前锋。”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5448/44884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鄱阳湖水战是中世纪最大的一场水战。36岁的朱元璋率领20万人与陈友谅的60万人,利用火攻的优势打起了消耗战。
一开始战局十分焦灼,但随着风向的转变,整个战局也随之改变。鄱阳湖上突然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抓住机会派敢死队步入敌军纵火,一时间鄱阳湖上全是火焰,把湖水映成了赤色。陈友谅在退潮时被流矢射中,一代枭雄就此落幕。
不久之后,朱元璋攻破了陈友谅的首府武昌,陈友谅之子陈理投降。一年后,朱元璋自称吴王。为了与张士诚区分,我们将张士诚称为东吴,将朱元璋称为西吴。
张士诚其人精于算计,时而向元朝称臣,时而又自立称王。元朝对此人也是毫无办法,只能任由他占据着最富庶的江南割据一方。然而张士诚目光短浅,只想在江南做土皇帝。
朱元璋手下的不少将领都折于张士诚之手,就连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也想叛逃到张士诚那里。因此朱元璋对张士诚恨之入骨。
在消灭陈友谅的5年后,朱元璋发兵灭东吴,攻破了张士诚的首府苏州。在押送张士诚至应天的船上,张士诚自尽身亡。
1368年,41岁的朱元璋在应天南郊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同年8月,明军攻克元朝首都大都,元顺帝带着宗室匆匆北逃,不可一世的黄金家族就这样被赶出了中原。
经过数次北伐,明军相继消灭了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也消灭了南方的各支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统一。
但是随着明朝统治的日益完善,政治斗争也越来越激烈。淮西功臣在军中声望太大,在地方胡作非为,使得朱元璋十分恼怒。而基层官吏的欺上瞒下、贪污腐败也让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痛恨不已。
朱元璋吸取了前朝宰相权力太大的教训,逐步架空了中书省的权力。在朱元璋53岁时发生了胡惟庸案,让他彻底废除了宰相制度。
后世的内阁大学士虽然职能于宰相类似,但是权力远不能与宰相相比。
为了整顿吏治风气,朱元璋又先后发动了空印案和郭桓案,数万名官吏被牵连其中,朝廷为之一空。
由于涉事官员太多,朝廷难以快速补充官吏,只好让一些罪名稍轻的人带着镣铐上班。然而相比之后的李善长案、蓝玉案和郭桓案,这些只能算是小打小闹。
在明朝完成全国统一之后,淮西功臣就成了朱元璋的清洗对象。首当其冲的就是老太师李善长。在胡惟庸案的10年之后,63岁的朱元璋下旨再次追查胡惟庸案,以李善长为首的20位淮西功臣都被卷入其中。
两年后太子朱标去世,朱元璋伤心不已,立了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为了给孙子铺路,朱元璋在次年发起了蓝玉案,将淮西功臣一网打尽。除此之外,军中还有不少中低层军官也被指控为蓝玉乱党,他们的家人或死或流,打入另册,不得翻身。
在这样血腥清洗之下,朱家的天下倒是稳固了,但是朱允炆的皇位却远没有稳固,因为朱元璋的众多儿子还在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但是朱元璋却已经来不及再管这些了。
公元1398年,朱元璋驾崩,享年71岁,谥号太祖,葬于明孝陵。朱元璋的一生极具争议性,他出身低微,17岁就成为孤儿,凭借自己的才能在乱世中扫除群雄,一统天下,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华夏5000年历史中,只有刘邦可以与他相提并论。
同时他又极为残忍狠辣,发动洪武四大案,杀得血流成河,人头滚滚。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地工程要的何止是万古。在朱元璋死后,明朝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我们下期再看。
——“哪残忍了,杀得都是贪官污吏,又没祸害百姓,残忍个勾八。”
——“可能很多人羡慕他的剧本,可是他幼年丧父母,中年丧妻,晚年丧子。”
——“只有朱元璋承认自己是底层出身,就这一点就很厉害了。”
——“额,其实他想认朱熹当老祖宗来着,结果离的太近了,人家家谱记载的很明确,后来干脆就谁都不认了。”
——“出生低微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位丈夫。”
【天子守国门的开创者,一口气看懂明朝皇帝朱棣#朱棣#明朝#历史】
他五征漠北,六下西洋,戎马一生,开创了明朝天子守国门的传统,迁都北京,修筑《永乐大典》,威德遐迩,致使四方宾服。
然而其残忍厮杀又给后世留下了无数的争议。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永乐大帝朱棣的一生,看看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永乐盛世。
朱棣出生在南京应天府,按照明朝官方记载,朱棣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后世对朱棣的生母是谁颇有争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有人说他的生母是元顺帝的妃子,也有人说他的生母是一位高丽女人。但不管怎么说,后世正史都公认朱棣是马皇后所生的嫡子。在朱棣8岁那年,朱元璋称帝建国,将自己的长子朱标立为皇太子,并为诸子命名。
此时的朱棣才和众兄弟一样有了自己的名字。朱元璋不仅为儿子命名,还制定了后世子孙取名的规则,每一支拟定了20字辈分,朱棣一支的字辈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因为朱元璋从小就过惯了苦日子,所以对几个儿子的教育非常上心。
不仅请名师教儿子们好好读书,还让儿子们去老家凤阳体察民情,忆苦思甜。
在26个兄弟当中,燕王朱棣算是其中的异类。他既不温良恭俭,也不飞扬跋扈,肆意欺压百姓。相反,他很注重培养自己的声望,在军中影响颇大。
但朱元璋还在为老四给自己省心而欣慰的时候,他还想不到这个儿子将会在日后掀起怎样大的风浪。16岁那年,朱棣在父皇的安排下娶了大将军徐达的长女为妻。6年后,他带着妻儿前去北平就藩。北平曾是元朝首都,大都。
1368年,曾鲁大将军徐达攻克大都后,朱元璋将其改名为北平。而我们今天所熟悉的首都BJ市则是由朱棣推翻元朝旧城重建的。
经过元末明初的战乱,北方已是一地狼藉,人口稀少,土地荒芜,而蒙古人还时不时的南下骚扰,试图卷土重来。身处南京的朱元璋为了更加有效地控制北方拱卫边塞,就将9个儿子分封到北方边塞重镇,号称九大塞王。
朱棣作为九大塞王之一,自1390年起,多次率军出塞征讨,屡立战功,深得朱元璋的器重,还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也为他日后起兵造反奠定了基础。
朱元璋也不是没想过藩王们会生有异心的可能,因此他在多方面限制了藩王的权力,同时又让诸塞王环环相扣,互相钳制。
一人造反,其他藩王会群起而攻之。但是人算不如天算,1392年,太子朱标去世。三年后,秦王朱樉去世,又过了三年,晋王朱刚去世,燕王朱棣已然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藩王,没有之一。
39岁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时年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登基,改元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对周王十分忌惮,刚登基不久,迫不及待地下旨将朱棣的堂兄周王废为庶人,流放云南。紧接着又连废带降齐、湘、代、岷四王,其中襄王不愿被建文帝羞辱,竟引火自焚。
建文帝大为震怒,给襄王赐了一个恶谥。晋文帝如此作为令宗室诸王都寒了心。朱元璋所设想的九大塞王互相钳制也落了空。
40岁的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之名起兵造反,史称靖难之役。诸王都作壁上观,等待这场皇室内战决出最终的胜者。面对久经战阵的朱棣,一直在读圣贤书的建文帝显然是没有什么军事经验的。而明朝开国名将早都被朱元璋清洗得所剩无几。
建文帝先是找到了老将耿炳文去讨伐燕王。没想到却在真定被朱棣打了个大败,耿炳文转攻为守,而建文帝却等不及命令耿炳文回朝,派曹国公李景隆率50万大军前去讨伐。
这个李景隆的来头可是大的很,他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是仅次于徐达、常遇春的开国名将。李景隆作为将门之后,在朱元璋晚年深受器重,是当时冉冉上升的一颗新星。
然而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却是颜面扫地,成为了世人的笑柄。
当朱棣得知李景隆率50万大军北上时,直接把北平城交给了王妃和世子,自己则带兵去宁王那里借兵。燕王妃也不愧是将门虎女,动员城中老幼趁着天气严寒往城墙上浇水,使北平变成了一座冰城。
而朝廷大军都是南方人,因为水土不服,缺少御寒衣物,不仅攻不下北平,而且冻死冻伤者甚多。等到朱棣借兵归来时,朝廷的50万大军已成强弩之末,李景隆匆匆排兵列阵,结果不出意外的被朱棣击溃,全军覆没,留下粮草辎重无数。
经此大胜后,朱棣志得意满,自认为天下无敌,王位近在咫尺。没想到在南下进攻济南时被铁铉和盛庸挡了回去,在东昌之战遭遇一生之中最大的失败,大将张玉战死,朱棣痛哭流涕。
在此之后,朱棣与朝廷围绕着山东进行拉锯,僵持不下,战事进入焦灼之中。朱棣毕竟只有北平周边一隅之地,若是打持久战,很难耗得过坐拥全国的建文帝。
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建文帝也快灵璧之时,在灵璧之战中彻底击溃了朝廷大军,俘虏了平安等人,朝廷再无一战之力,沿途守军也不再抵抗,纷纷倒戈投降,燕军顺利地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
此时建文帝还抱着固守待援的心思,只要燕军久攻不下,勤王大军及时赶到,那么南京之围自解。然而南京城内的宗室勋贵早已是各怀鬼胎,虎王朱慧和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城,建文帝绝望之下在宫中点燃熊熊大火,从此失去了踪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棣对重于建文帝的文臣进行了血腥清洗,对投降的武臣虽然表示既往不咎,甚至还加以封赏,但是在皇位稳固之后还是将他们逼死。
1402年,43岁的朱棣正式登基称帝,改元永乐,废除建文年号,将一切政令恢复到了洪武时期。朱棣登基后首要大事就是安抚宗室多加封赏,同时逐步削除藩王的兵权,使他们变成富贵闲人,无法对皇位产生威胁。
这样虽然能让皇位在自己的子孙中传承,但也给明朝留下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自明朝开国伊始,朱元璋就有迁都到北方的想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实施。明朝首都依然是南京。
到了朱棣这里,经过30年的休养生息恢复生产,明朝的国力已经达到鼎盛状态。朱棣下旨将北平升格为BJ,开始迁都做准备。为了扩展朝贡贸易,宣扬大明国威,自46岁开始,朱棣派郑和六下西洋,途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东非和红海。
这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也是古代朝贡贸易的顶峰。浮云之广,远迈汉唐。成功训练着呼胜意,在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次年,朱棣又下旨修撰《永乐大典》,这是中国古代典籍大成的中国古代第一大类书。
全书总计卷,收录图书七八千种。但是由于战乱等原因,保存至今的只有几百卷而已。
在文化和外交领域取得显着成就后,朱棣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扩大明朝的疆域。他派遣大军远征安南,成功将其纳入明朝版图。但由于不断的叛乱,明军疲于应对,最终在宣德年间不得不撤军。
——“可惜了永乐大典了,这可比鞭子那破四库全书强太多了。”
——“确实可惜了啊,古今第一奇书啊。”
——“征讨安南是必须的,因为要为下西洋打前锋。”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5448/448842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