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知否:我是皇太子 > 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们没得选

第二百五十一章 我们没得选

    “不试试,君实又如何知道必然会失败?”王安石反问道。

    “介甫,你为何如此固执呢?即便你成功了又能如何?”

    司马光苦口婆心道:“商公变法让秦国富而民穷,虽然秦国最终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但是也给秦二世而亡埋下祸根!”

    司马光喜欢研究历史,对于各个朝代都有很深的研究。

    和别人把秦朝二世而亡,归于秦始皇和胡亥的暴政不同,司马光认为秦朝的灭亡其实从商鞅变法开始就已经埋下了祸根。

    商鞅变法的核心,就是富国穷民。

    而且为了变法快速见成效,实行了高压政策,执法十分严酷。

    史书上说秦始皇是暴君,岂不知秦国严苛的律法本身对于秦国君主就有很大影响。

    都说始皇崩,天下乱。

    但是司马光仔细研究秦朝的历史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即便秦始皇不死,秦朝一样会乱。

    秦国对百姓的剥削太严重了,已经让秦国不堪重负。

    但是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靠的就是压榨百姓、严苛的律法和军功制度。

    秦始皇尝过了甜头,即便发现问题,也不会去调整,只会用更严苛的手段去镇压。

    即便秦始皇多活个一二十年,百姓只会被剥削的更狠,那个时候秦始皇也未必能镇压的住。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假设,但是秦朝的灭亡,和商鞅变法有一定的关系那是肯定的。

    算不上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秦朝的灭亡,商鞅变法只能算是一部分原因。

    秦国一统天下,商鞅变法占据的功劳非常大,但是司马光并不是很认同。

    之所以一直称商鞅为商公,只是对先贤的尊重罢了。

    司马光坚决不赞同王安石变法,甚至不惜何其断绝联系,并不单单只是变法。

    历史上司马光和王安石对相互的评价是‘趋向虽殊,大归则同’。

    意思是两人虽然主张不同,但是大的方向却是一致的。

    但是在反对王安石变法上,司马光却十分坚决。

    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司马光就曾经上书阻止。

    神宗没有采纳,为了安抚司马光,任命其为枢密院副使。

    可是司马光却拒而不受,自请离京。大有不和王安石同殿为臣的意思。

    他之所以如此坚决的反对,更多的是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是,民不加赋而国足用。

    意思是不需要百姓增加赋税,而国家所用之钱很充足。

    简单来说,王安石主张的是开源,而司马光主张的是节流。

    两人主张虽说有所区别,却也不是不能共存。

    但是王安石开源的目标,几乎都是百姓。

    在司马光看来,大宋弊端虽多,最严重的却是三冗问题。

    应当通过吏治来解决三冗问题,缓解财政压力。

    吏治清明,朝廷百姓自然都能富起来。

    开源可以,却不应在百姓身上动脑筋。

    司马光深知民间疾苦,知道百姓已不堪重负,这一点从各地时常发生叛乱就能体现出来。

    王安石变法的策略看似对百姓无害,反而会惠及百姓。

    但是在司马光看来,吏治不清,再好的政策实行下去,也会出问题。

    可是王安石不这么想,在王安石看来,三冗问题固然要解决。

    却应该先想办法缓解朝廷财政压力。

    三冗问题归根结底,其实可以看成二冗。

    冗官、冗兵,才导致冗费,要想解决就得对文武官员下手,触动他们的利益,反对阻力太大。

    当初范大相公的新政,就是想解决冗官、冗兵的问题,遭遇了极大的阻力。

    而朝廷财政压力非常大,新政迟迟不见成效,反而引起朝堂动荡,最终导致新政失败。

    吸取了范大相公的教训,他变法的策略一开始并不想对三冗问题下手,而是想着开源。

    一方面是为了缓解朝廷财政压力,其次就是为了给官家一点甜头。

    如此一来,才能坚定官家变法之心。

    这一点也不能算全错,神宗为何那么坚定的支持王安石变法?

    除了大宋积弊确实很严重外,最重要的是王安石让他看到了好处。

    王安石变法虽然加剧了百姓的负担,但是变法之初,朝廷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这是不争的事实。

    神宗皇帝又不傻,民间一片骂声,又见不到好处,还有一堆人反对,他还坚持变法。

    除了面子外,还不是因为得到了切实的好处。

    “君实,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是穷则思变。你想求稳,不想手段过于激烈,动摇国本。然朝廷积弊太深,一味的求稳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见司马光想要说话,王安石说道:“君实,你听我说完。”

    “青苗法实行后,地主乡绅派了大量佃户前来借钱,为的就是阻止青苗法的实行。那时候我去向殿下询问对策,殿下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这句话令我茅塞顿开!”

    “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制造问题的人?”司马光喃喃自语,细细品味。

    王安石见司马光面露思索,顿了顿继续说道:“我一味的想要通过变法解决问题,而你却想要解决制造问题的人。我们谁都说服不了对方。我听了殿下这句话后,一开始想着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样。

    可是我后来仔细想想,若是殿下和你的想法一样,为何要让我推行青苗法?

    我苦思许久,总算明白了过来,其实我们都错了。”

    司马光回过神来,看着王安石说道:“何解?”

    “我想要解决问题,却忽略了问题本身就是因人而产生的。就像这次青苗法实行,地主乡绅想要阻止,而开封府各县官员也有不少人与之勾结。

    即便推行别的新法,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成为害民之策。

    而你想通过吏治解决问题,但是得治到什么时候去?哪些人需要治?你又如何能保证你的吏治政策能够顺利实行,能够起到效果?

    我原本以为殿下是想要变法,后来才品过味来,对于殿下而言,变法与否并不是关键。殿下是想通过变法,筛选出哪些人是有问题的人,然后把这些人解决掉,如此一来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王安石说道。

    王安石做出这样的推断,并不是无故放矢,而是有一定依据的。

    赵兴准许他推行青苗法,在那些地主乡绅为难的时候,赵兴却十分克制,只动了一小部分杀鸡儆猴,并没有牵扯太多。

    朝堂这边反对阻力大,赵兴也做了一些准备,却偏偏在朝堂上服软了,承诺不会把青苗法在全国推广,就连开封府,也只会实行一两年就会停止。

    事后也没有那些人有任何动作。

    赵兴表现的好像对变法并不是很热衷,既然如此,那赵兴折腾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

    王安石思索许久,结合赵兴之前的话,得出了一个结论,赵兴根本不是很在意变法不变法,他的目的一直是人。

    之所以不动,只是因为他现在还是太子,不方便动罢了。

    “不是所有反对变法的都有私心!”司马光皱眉道。

    王安石说赵兴故意做出一副要变法的姿态,为的是筛选出有问题的人,把这些人解决掉。

    所谓的有问题的人,就是带着私心反对变法。

    解决掉并不是全杀了,而是用一些手段或贬或外放,让这些人不能成为阻碍。

    但不是所有反对变法的都有私心,他就不赞同变法,却没有任何私心。

    “真到那个时候,这些重要么?”王安石反问道。

    司马光闻言沉默了,或许有人是会冤枉,但有时候必要的牺牲是避免不了的。

    既然分不清是不是阻碍,全部清理掉是最好的办法。

    虽然残酷,但慈不掌兵,义不管财的道理他还是明白的。

    “那么多人,殿下如何处理?而且殿下想通过这种方式震慑所有人,真的能行得通吗?”司马光沉默许久说道。

    就算把这些人都清理掉,空缺的位置也需要从地方上抽调官员补上。

    这些人就能比之前的更听话了?

    之所以用听话来形容,是因为王安石说的若是真的,赵兴就是想清理一部分不听话的官员,同时通过这种方式震慑,让其余官员都变的听话。

    大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的地位极高,联合起来甚至能够和皇权抗争。

    若是把大宋看成一个公司,官家就是董事长,而士大夫都是公司高层,而且还是有股份的那种。

    士大夫不需要全部联合起来,只需要其中地位比较高的一部分联合起来,就能左右朝堂的局势。

    时间久了,官家威信大减,官员对于官家也缺乏了真正的敬畏。

    赵兴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重新树立皇室权威,让皇室再次凌驾于士大夫之上。

    让所谓的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成为空谈。

    何为共治?就是有商有量。

    在司马光看来,想做到这一点很不现实。

    “能不能做到那是以后的事,但是君实,我们没得选,只有辅佐殿下,才能实现我们的抱负。”王安石说道。

    感谢洋哥123的打赏。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5294/441955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