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香蕈(xùn)饺子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陆娇谢云瑾、凤白泠独孤鹜、魏晋干饭人、这个明星很想退休、最强战神、萧天策、舒听澜卓禹安、重生大时代之1993、婚后心动:凌总追妻有点甜苏熙凌久泽、他的小祖宗甜又野、楚尘、重生年代:炮灰长姐带妹逆袭、宠妻入骨:神秘老公有点坏
喊上骆妈,还有跟着骆妈过来的罗少安。
还有开启自动跟随,赶都赶不走的褚杰和小赵。
大家一起动手,端上准备好的各种食材原料。
回到骆一航家里做家宴。
名义的话,就算迎接林师傅吧。
让客人下厨,怪不好意思的。
(客气客气,别当真。)
骆一航家的厨房也够大,施展的开。
林师傅过来先吊高汤。
用泡发的香菇、干笋、黄豆芽吊素高汤。
这三样号称素汤三霸。
吊高汤需要一个小时。
趁着吊汤的功夫。
徐师傅熬他的料。
天府名厨,做毛血旺不屑于用外面卖的火锅底料,得自己熬。
王师傅,也开始备他的菜。
林师傅让开火眼,在厨房桌子上调馅和面擀皮。
馅是用荠荠菜和香干碎调的素馅。
擀皮擀的却不是饺子皮,是馄饨皮那种薄薄的,不对,比馄饨皮还薄,拿起来能透亮。
形状倒还是圆形。
“您这是包饺子还是包馄饨啊?”骆妈发现了其中差异。
“用馄饨皮包饺子。”林师傅亮出一个小秘密。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用的是饺子做法,感觉不太对。后来去了一趟高邮,汪老是高邮人。发现那边把馄饨称作淮饺,皮薄如纸。换了当地的馄饨皮再做一次,感觉对了。所以啊,我做了改良,用薄皮包小饺。”
“有什么不一样么?”
“等做出来就知道了。”
他还卖了个关子。
林师傅擀皮,骆一航他们一起动手包饺咂。
然后,就翻车了。
这么薄的皮,太考验技巧了。
小赵一上来,连续捅破了七张,放弃不干了。
人家褚杰多聪明,根本没上手。
罗少安更聪明,捅破了还又拿一张往上补,又捅破又补一张,三张合起来比饺子皮还厚,最后包成一个小包子。
这个就归他。
骆一航还好,小心翼翼慢慢弄,耗时好几分钟,包出一个小小的饺子。
包是包出来了,外观嘛,就不要谈了。
就这林师傅还夸奖呢,“对,对,就只能包这样小小的饺子,淮阴小饺嘛。”
骆一航表示,放弃。
太折磨了。
这一大帮人里,唯有骆妈还能跟上趟,慢慢悠悠好半天一个,还能保持个完整造型,也没捅破。
等林师傅都把皮擀完了,这边包饺子的五个人,战绩十个。
林师傅洗了手,加入战场。
只见他捏起一张饺子皮,抹一点点馅料在中间,不知怎的一捏一搓,就包好一只。
圆滚滚、胖嘟嘟,坐在案板上特别好看。
接下来,就是林师傅的表演时间,几秒钟一个,手底下快极了。
这就是人间的参差啊,别拿爱好跟人家的职业比,真比不过。
刷刷刷刷案板上摆满。
骆妈那边刚又包了六个。
林师傅已经包了四十多个。
数数人头,再看看锅。
差不多能做一拨了。
“这东西必须趁热,要不我先做一轮,尝尝味道。”
这项提议收到了一致同意。
——
林师傅起锅烧油,油温180度下锅炸饺子。
还专门让骆一航在边上守着。
“这道菜最关键的啊,就是在刚炸好的时候倒入素高汤。”
然后,就出现了骆爸刚回来的那一幕。
时间刚刚好。
每人分到一小碗。
骆一航先喝一口汤。
这汤是真鲜啊,有强烈的香菇和笋的风味。
豆芽味道却消失无踪,分辨不出。
“为什么汤里尝不出豆芽?”骆一航有问题直接问。
林师傅递来一个赞许的目光,“黄豆芽在素高汤里的作用是提鲜,重点在提。它本身味淡。”
懂了,当催化剂用。
解开疑惑后,骆一航又舀起一只小饺子放进嘴里。
一口下去,口感非常有趣啊。
饺子的外皮有些像炸过的响铃卷口感,泡了一下又软。
又脆又软的。
而馅料更是神奇,荠菜的清香、豆干的咸香,两种味道不同,口感也不同的食材,在嘴里融合,相得益彰。
最最奇特的是,明明全素的,没有肉,却吃出了肉味。
这点不光骆一航发现了。
其他人也发现了。
小赵快人一步,好奇问道:“为什么我吃出了肉味啊。”
闻言。
林师傅像埋藏的彩蛋被人发现了一样快乐,嘴角上翘,笑容在脸上浮现,“香蕈饺子的妙处就在于此,油炸以后变蓬松的外皮,能吸进去汤味。”
“鲜味都在汤里,一包一裹,它能骗过舌头,以为是肉汤。”
“用饺子皮就达不到这效果,饺子皮厚,不容易炸蓬松,汤味吸的不够透,饺子是饺子,汤是汤,它融合不起来。”
原来还有这么多细节。
汪曾祺散文中就只有几句话,五六十个字。
林师傅就通过这么一点点文字,研究出这么多。
把菜谱给复现出来了。
得费多少功夫。
不对,不仅仅是复现,而是进化升级。
相信汪老小时候,近一百年前,观音庵中做的香蕈饺子绝无此种滋味。
因为这五个小饺子。
小赵已经愿意奉林师傅为偶像。
这是文学少女和文学厨子之间的共鸣。
这才是追星啊。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隔着时空的对话。
是故事照进现实。
果然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骆一航挑起大拇指,“林师傅,您真不愧为美食之都的艺术家。”
美食之都的艺术家?
小赵反应多快,马上明白是林师傅的外号。
吹捧张口就来。
“林师傅,您太牛了,您将文字中的美味变成了现实中的佳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汪老笔下的风味。”
“您不仅是一位厨师,更是一位艺术家,将文学与美食完美融合,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您的这道菜是对文学作品的完美诠释,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汪老所感触到的情感和故事的深度,您的烹饪艺术让文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您让这些文字活了起来。”
这遣词,这造句,这一连串,给林师傅捧得啊,晕晕乎乎,他就得意这个。
当场就把小赵引为知己。
不对,这是文艺少女和文艺中老年的惺惺相惜。
而李永云之后的动作,更是让林师傅老怀大慰。
李永云呼噜呼噜扒拉完自己碗里,连汤都喝的点滴不剩,随后把碗一伸,“林爷爷,我还要……”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5012/441648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还有开启自动跟随,赶都赶不走的褚杰和小赵。
大家一起动手,端上准备好的各种食材原料。
回到骆一航家里做家宴。
名义的话,就算迎接林师傅吧。
让客人下厨,怪不好意思的。
(客气客气,别当真。)
骆一航家的厨房也够大,施展的开。
林师傅过来先吊高汤。
用泡发的香菇、干笋、黄豆芽吊素高汤。
这三样号称素汤三霸。
吊高汤需要一个小时。
趁着吊汤的功夫。
徐师傅熬他的料。
天府名厨,做毛血旺不屑于用外面卖的火锅底料,得自己熬。
王师傅,也开始备他的菜。
林师傅让开火眼,在厨房桌子上调馅和面擀皮。
馅是用荠荠菜和香干碎调的素馅。
擀皮擀的却不是饺子皮,是馄饨皮那种薄薄的,不对,比馄饨皮还薄,拿起来能透亮。
形状倒还是圆形。
“您这是包饺子还是包馄饨啊?”骆妈发现了其中差异。
“用馄饨皮包饺子。”林师傅亮出一个小秘密。
“我第一次做的时候,用的是饺子做法,感觉不太对。后来去了一趟高邮,汪老是高邮人。发现那边把馄饨称作淮饺,皮薄如纸。换了当地的馄饨皮再做一次,感觉对了。所以啊,我做了改良,用薄皮包小饺。”
“有什么不一样么?”
“等做出来就知道了。”
他还卖了个关子。
林师傅擀皮,骆一航他们一起动手包饺咂。
然后,就翻车了。
这么薄的皮,太考验技巧了。
小赵一上来,连续捅破了七张,放弃不干了。
人家褚杰多聪明,根本没上手。
罗少安更聪明,捅破了还又拿一张往上补,又捅破又补一张,三张合起来比饺子皮还厚,最后包成一个小包子。
这个就归他。
骆一航还好,小心翼翼慢慢弄,耗时好几分钟,包出一个小小的饺子。
包是包出来了,外观嘛,就不要谈了。
就这林师傅还夸奖呢,“对,对,就只能包这样小小的饺子,淮阴小饺嘛。”
骆一航表示,放弃。
太折磨了。
这一大帮人里,唯有骆妈还能跟上趟,慢慢悠悠好半天一个,还能保持个完整造型,也没捅破。
等林师傅都把皮擀完了,这边包饺子的五个人,战绩十个。
林师傅洗了手,加入战场。
只见他捏起一张饺子皮,抹一点点馅料在中间,不知怎的一捏一搓,就包好一只。
圆滚滚、胖嘟嘟,坐在案板上特别好看。
接下来,就是林师傅的表演时间,几秒钟一个,手底下快极了。
这就是人间的参差啊,别拿爱好跟人家的职业比,真比不过。
刷刷刷刷案板上摆满。
骆妈那边刚又包了六个。
林师傅已经包了四十多个。
数数人头,再看看锅。
差不多能做一拨了。
“这东西必须趁热,要不我先做一轮,尝尝味道。”
这项提议收到了一致同意。
——
林师傅起锅烧油,油温180度下锅炸饺子。
还专门让骆一航在边上守着。
“这道菜最关键的啊,就是在刚炸好的时候倒入素高汤。”
然后,就出现了骆爸刚回来的那一幕。
时间刚刚好。
每人分到一小碗。
骆一航先喝一口汤。
这汤是真鲜啊,有强烈的香菇和笋的风味。
豆芽味道却消失无踪,分辨不出。
“为什么汤里尝不出豆芽?”骆一航有问题直接问。
林师傅递来一个赞许的目光,“黄豆芽在素高汤里的作用是提鲜,重点在提。它本身味淡。”
懂了,当催化剂用。
解开疑惑后,骆一航又舀起一只小饺子放进嘴里。
一口下去,口感非常有趣啊。
饺子的外皮有些像炸过的响铃卷口感,泡了一下又软。
又脆又软的。
而馅料更是神奇,荠菜的清香、豆干的咸香,两种味道不同,口感也不同的食材,在嘴里融合,相得益彰。
最最奇特的是,明明全素的,没有肉,却吃出了肉味。
这点不光骆一航发现了。
其他人也发现了。
小赵快人一步,好奇问道:“为什么我吃出了肉味啊。”
闻言。
林师傅像埋藏的彩蛋被人发现了一样快乐,嘴角上翘,笑容在脸上浮现,“香蕈饺子的妙处就在于此,油炸以后变蓬松的外皮,能吸进去汤味。”
“鲜味都在汤里,一包一裹,它能骗过舌头,以为是肉汤。”
“用饺子皮就达不到这效果,饺子皮厚,不容易炸蓬松,汤味吸的不够透,饺子是饺子,汤是汤,它融合不起来。”
原来还有这么多细节。
汪曾祺散文中就只有几句话,五六十个字。
林师傅就通过这么一点点文字,研究出这么多。
把菜谱给复现出来了。
得费多少功夫。
不对,不仅仅是复现,而是进化升级。
相信汪老小时候,近一百年前,观音庵中做的香蕈饺子绝无此种滋味。
因为这五个小饺子。
小赵已经愿意奉林师傅为偶像。
这是文学少女和文学厨子之间的共鸣。
这才是追星啊。
是读者与作者之间,隔着时空的对话。
是故事照进现实。
果然是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骆一航挑起大拇指,“林师傅,您真不愧为美食之都的艺术家。”
美食之都的艺术家?
小赵反应多快,马上明白是林师傅的外号。
吹捧张口就来。
“林师傅,您太牛了,您将文字中的美味变成了现实中的佳肴,让人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汪老笔下的风味。”
“您不仅是一位厨师,更是一位艺术家,将文学与美食完美融合,让人在品尝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您的这道菜是对文学作品的完美诠释,每一口都能感受到汪老所感触到的情感和故事的深度,您的烹饪艺术让文学变得更加生动和立体,您让这些文字活了起来。”
这遣词,这造句,这一连串,给林师傅捧得啊,晕晕乎乎,他就得意这个。
当场就把小赵引为知己。
不对,这是文艺少女和文艺中老年的惺惺相惜。
而李永云之后的动作,更是让林师傅老怀大慰。
李永云呼噜呼噜扒拉完自己碗里,连汤都喝的点滴不剩,随后把碗一伸,“林爷爷,我还要……”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5012/441648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