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1980我的文娱时代 > 第298章 大自然的馈赠

第298章 大自然的馈赠

    站台上,米兰对火车上的夏天等人挥手。

    米兰:“邓洁,夏天就拜托你照顾了!”

    邓洁:“你就放心吧!”

    米兰:“那我自然是放心的~”

    邓洁:???

    而就在夏天他们一行人出发的前两天,小旭和张莉已经坐上火车回家了。

    这次回家,她们要在家里待将近一个月,在九月份大学开学的时候才会回来。

    火车上,夏天这支拍摄队伍有12个人,除了夏天、大春、裤子、邓洁、李成儒之外,还有摄影师、化妆师等其他工作人员。

    都是年轻人,除了李成儒之外,都不到三十岁!

    可以说是年轻化队伍了~

    因为从燕京到沈城的绿皮火车要将近10个小时,所以夏天托关系买的硬卧票——虽然经费不多,但夏天不差钱。

    ——上次红楼剧组去东北,人太多,任大惠舍不得买卧铺票,也是不好买,可把这些人给累坏了。

    十二个人占据两个小隔间,此时正在商量一些拍摄计划。

    这次虽然是拍的纪录片,但夏天可是申请了摄影机,还用上了35mm大银幕级别的胶卷!

    所以找来的是年轻摄影师,单位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简称“新影厂”)的!

    为的就是拍摄质量!

    质量不好,那美食拍出来能让人垂涎欲滴吗?

    再说了,也不能砸了招牌不是!

    这纪录片算是央台和“新影厂”合作拍摄。

    “新影厂”是咱们生产新闻纪录电影的专业厂,其前身是成立于38年的延an电影团,有着光荣的历史。

    自53年建厂起,它就以纪录影片的方式记录着我国发展的历史进程。

    这《舌尖》和《武林》,说是纪录片,更像是纪录片电影!

    这次能说动新影厂参与合作,邓姨是出了力的。

    ……

    在辽省安山的小旭家里,小旭刚刚又把一波亲朋好友应付走——听说老陈家林黛玉回来了,那真是找各种借口来串门啊!

    这都好几天了,还没完全消停呢!

    陈母眼看着自己大闺女有礼有节、和声细语的跟这些亲戚朋友交流,然后按耐住性子回答各种问题,最后把他们送出门,心里不知道有多欣慰呢!

    孩子长大了!

    小旭她妹妹小阳也在一边叫道:“姐姐这两年变化真大!”

    小旭笑着问:“我没什么变化啊!”

    小阳道:“姐你没拍林黛玉之前像林黛玉,拍完了却不像了!”

    小旭:“就你话多!”

    回家这几天,小阳动不动就旁敲侧击,打听“姐夫”的事情。

    那话剧团的毕大哥肯定是没戏了,小阳是两三年前就看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上次跟着红楼剧组来家里的那位长得非常好看的“姐夫”,现在是什么情况了?

    小旭对这个事儿那可警醒着呢,不光是妹妹,就连妈妈也经常旁敲侧击:

    “在燕京生活方便吗?”

    “方便。房东人很好……和张莉一起住……米兰人也好。”

    “朋友多吗?”

    “多!认识了不少新朋友,剧组的邓洁住的也不远,经常来做客。”

    “那别的朋友呢?”

    “别的朋友?谁呀!”

    “夏天啊!夏天呢?我们在家经常能在电视报纸上看到他!”

    “他呀……他也挺好的。经常见面,吃个饭啥的。”

    “那你们到哪一步了?”

    “什么哪一步啊,妈你说啥呢,我都听不懂!”

    总之,能拖就拖,能唬就唬!

    小旭在家里那也是天老大地老二她老三,眼看她不说,妈妈也不敢硬问。

    但女儿现在越发的漂亮、成熟、开朗了,这绝对是好事!

    而且,还考上大学了呢!

    虽然不知道这个广告学是干什么的……

    小阳也觉得一年多没见,姐姐现在越发漂亮了!

    尤其是这皮肤,肤若凝脂、白里透红的!

    上手摸一摸,又光又滑啊!

    那一颦一笑也好动人啊!

    “姐姐,你用了什么雪花膏啊?”

    小旭有点无言以对:“……可能是住的地方,水土好吧~”

    这边亲戚朋友刚刚消停点,当地的电视台、电台和记者又都找上门了,都要采访啊,上节目之类的。

    毕竟是家乡宣传部门,红楼拍摄期间也没少夸赞、宣传,自然是不能不给面子的。

    于是小旭又开始应付媒体和记者,不过倒也能趁机了解一下这些与广告直接相关的人士的看法。

    ……

    而经过小半个下午和整个夜晚的夏天众人,终于在清晨时分到达了沈城车站。

    夏天:我来沈城站了,我现在就抓你,你等着嗷~

    按照提前约定好的,夏天他们跟这边的沈城辽省台对接,李成儒跟人家对一对流程啥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民风太热情了,夏天就觉得吧,辽省台怎么来这么多人?!

    我们一个12人的摄制小组,你们来十八九个接待是吧?

    而且这么多人都偷看自己干什么?然后排队过来跟自己握手?

    还我粉丝?

    有几个跳脱的年轻人,差点就没当场给偶像展示一段“中国人不蹦洋迪”!

    东北这边现在在全国都算得上是名列前茅的发达,工人比例极高,也更加的开放。

    那盘《别问我什么是迪斯科》,在这边卖的都要爆了!两次调货都卖光了!

    怪不得后来我大东北成为“娱乐输出产地”、“文艺复兴沃土”、“整活儿培训基地”呢?

    在你们这就没打下好根儿啊~

    夏天他们被安排到了省台的招待所,夏天简单安顿了一下。

    然后就给小旭打电话:“……我们到了,现在在辽省台的招待所。”

    小旭在胡同口放下电话,蹦蹦跳跳的就往家跑:“妈,我得去沈城一趟。”

    “去沈城干嘛啊?”

    “啊,有一个央台的纪录片,我去给帮个忙~”

    “刚回家没几天,又要走!”

    “明后天走,两三天就回来!”

    一边的小阳一脸兴奋的问道:“姐,我能跟你去吗?去看看热闹!”

    她扯着小旭的袖子撒娇,希望大姐能够心软一些。

    小旭想了想,道:“带你去也不是不行,但你得老实点,不能啥都瞎问嗷~”

    “那肯定的!”

    小旭扭着头看她,小阳:“肯定不能~”

    ……

    夏天这边还在跟辽省台的一些工作人员描述自己的想法呢。

    “主要是通过地方美食,延伸到人文,进而展示不同地方的精神内核……”

    “我打算自己作为主角,旁观一对祖孙的生活、烹饪经过,以祖孙两代的不同观念和习惯,展示从闯关东到现在东北的变化,但最终会在一顿饭的时候,将这不同的观念和习惯合二为一!”

    也能展示一下人们从大集体到改开后,在生活方面的种种变化。

    “到时候作为旅者的我会经常出镜,跟各地老乡交流吃饭,然后展望一二。”

    还要进行一系列的心理旁白呢!

    “在这期节目的最后,还会放出一些拍摄时候的花絮和艰难,让观众一窥拍摄节目的经过。”

    花絮这是必须的,这年头应该是非常新颖的东西了!

    夏天打算以“自己”,作为一位全国出差的旅人,见证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地方美食,以及不同的人文关怀。

    原时空的《舌尖》,大多是以旁白的视角,阐述片中人物的故事和心理。

    而现在,这个旁边变成了夏天的这个旅人角色,以一种擦肩而过、若即若离的视角,“旁观”整个故事。

    不光是东北这边,后面的三个地方也是这个风格。

    只是故事和人物不同,地方的美食和精神内核也不一样。

    夏天觉得,《舌尖》能不能成功,抛开画面、构图、光影、色彩、摄影等专业方面,风格和内核是最主要的!

    当然,充满人文关怀,又接地气的优秀文本也是少不了的!

    民以食为天。

    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故土一盏灯。

    这美味根植于人心中最朴实无华的情感。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无论靠山还是靠水,劳动者们都有专属于自己家人的美味。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才下舌尖,又上心头,让我们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个是情怀。

    人类活动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离合,也在调动人类的聚散;西方人称作“命运”,中国人叫它“缘分”。

    每当灶火燃起,香气弥漫,熟悉的味道植入记忆深处。家,才获得完整的意义。万家千户,味道你迥异,但幸福的滋味,却何其相同。

    以后一定要让“大自然的馈赠”成为人们的口头禅!

    ……

    “太好了!夏天同志说的太好了!光是听你的描述,我就已经迫不及待了,仿佛看到了袅袅炊烟和热气腾腾的饭菜!”

    “正所谓:吉省的蛤蟆,苏省的蟹,两广吃遍自然界,西北的羊肉顶一切,东北的大酱沾世界~夏天同志你一定要试一试咱们东北的哈什蚂!老补了~”

    辽省台这边的一位制片主任一脸振奋,他觉得这节目一定能行!

    所谓的哈什蚂,是一种青蛙,大名中国林蛙,又称雪蛤,长白山特产。

    雪蛤干被称之为“动物人参”,是“长白山八大山珍”之一!

    主任:不愧是你呀,夏天!

    当初那个冬天,夏天从辽省唱到了黑省,那也是留下传说无数的!

    这次的节目一经播出,一定能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更加真实、亲切的东北!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984/449071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