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我的孩子呢?没怀孕?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就这样!微臣有个想法。"
"把士兵们的家人全接到蒙古来,免费分给他们田地。"
"虽然……草原上没啥肥沃的地能种,但他们可以靠放牧过日子。"
朱棣听了,点点头。
蒙古草原,地方大,人少。
才几百万人,而大明朝,人口数千万呢!
想到这儿,朱棣点了头,说:"行!那朕这就下旨意!"
……
几天后,各地的卫所都收到了命令。
十万大军带着各自家人,总共三十万人,慢慢往蒙古出发!
同时,这时候修铁路的速度慢下来了。
昆仑奴不需要那么多了。
朱寿索性让昆仑奴去修城墙。
在已经占了的地方,重新建五座城!
离隧道十里外,建个小城,以后主要搞采矿。
毕竟,离山这么近,这里除了石头,煤也不少。
边境建个瓮城,做军事指挥部。
其他三座城,四面八方各一座!
围着这四座城,慢慢往外扩展,一点点把蒙古吃掉!
除了士兵的家属,朱棣还下令,从国子监调些人来,全国招五千教书先生,一起到草原。
每座城,建十个私塾。
另外,偏远地方也要建学校,免费教书。
教他们汉字。
朱寿打算,一年内让蒙古小孩上学的比例到一半。
等这批孩子长大了,局面就稳了。
一个月后,汉族移民络绎不绝。
现在,草原上的汉族移民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当然,里面有十万是兵。
朝廷开始向蒙古收税。
还是按大明的规矩,收十分之一。
三个月后,学校都建好了,蒙古的小孩开始上学。
上学,是硬性要求。
小孩子必须学习!
让朱寿意外的是,他原计划上学比例到一半就行。
没想到,竟然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七十!
现在,大明管的这片,总共有三百万人,未成年人有五十万。
这五十万人里,大多数已经开始受教育了。
不过,大明派来了五千教书先生。
一个先生教十个孩子,太浪费了。
一个先生教三十个,还绰绰有余。
于是,朱寿又下令,在蒙古建成人学校,还是免费教育。
教他们认字读书啥的。
计划是一年后,让蒙古的识字率达到百分之十就好。
毕竟现在还是农耕社会,还没完全进入工业时代。
所以,教人认字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教他们爱国家,教他们汉文化等等。
为此,朱寿甚至建议改历史书。
当然,也不能改得太离谱。
只要让蒙古人觉得,他们也是炎黄子孙!也是华夏民族就好!
不过,朱寿还留了个小心思。
他说所有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
为啥这样做?
因为,朱寿能预见到下一步。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等朱棣管了蒙古,他肯定还想管日本、高丽。
他们也是黄皮肤。
用这个道理,正好!
到时候,全世界的黄种人,都归大明!
转眼又是冬天。
朱寿在蒙古建的城里,也给自己盖了大房子。
还让胡三去接李诗诗回来。
朱寿正站在火车站前,哆哆嗦嗦等着李诗诗。
几个月不见,孩子应该长很大了吧?
朱寿有点激动。
虽然是第一次当爹,但心里的这种激动,藏不住。
很快,一列火车缓缓停在朱寿面前。
小火车站周围,站着好多等亲人下车的老百姓。
里面,也有蒙古人。
现在,很多蒙古人也会去中原打工。
为了推广汉文化,为了让蒙古人学汉文化,朱棣还下令,过年时,大明管的地方都要放假!回家过年!
蒙古人也一样!
这时,
李诗诗有点害羞地走出站台。
朱寿看见李诗诗,正要兴奋地跑过去。
却发现,李诗诗的肚子……
怎么还是平的?
李诗诗见状,嘿嘿一笑,露着牙说:"朱大人,我……我没怀孕。"
"啊?"
朱寿愣住了。
"那天晚上……您什么都没干,就只是睡觉。"
朱寿懵了。
旁边的胡三也懵了。
他看看李诗诗,又看看朱寿。
然后,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朱大人!朱大人您太逗了!"
"那天晚上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
"这么个大美女躺在你旁边,你居然不动心?你该不会……有问题吧?"
"去去去!"
朱寿瞪了胡三一眼,说:"哪儿都有你?给我闭嘴!"
胡三耸耸肩,一脸坏笑地看着朱寿。
朱寿懒得跟胡三解释。
也没必要跟胡三解释。
只是很生气地走到李诗诗面前,瞪着她说:"所以,你骗我?"
"我,我我不是故意的!朱大人!"
李诗诗一听,连忙摆手解释:"我只是……一开始也不知道,我也睡迷糊了。"
"到了京城后,我找了大夫看,大夫说……我还是黄花闺女呢,怎么可能怀孕。"
"我才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害我自作多情!"
朱寿气得脸通红!
"我……我不知道怎么跟朱大人您说。"
"而且,而且……我……我也喜欢那种……被关心的感觉。"
"就想,有机会再告诉你。"
"谁知道,你这一走,就是大半年。"
"等我再见到你,就是现在了……"
朱寿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真是造孽啊!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966/42896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把士兵们的家人全接到蒙古来,免费分给他们田地。"
"虽然……草原上没啥肥沃的地能种,但他们可以靠放牧过日子。"
朱棣听了,点点头。
蒙古草原,地方大,人少。
才几百万人,而大明朝,人口数千万呢!
想到这儿,朱棣点了头,说:"行!那朕这就下旨意!"
……
几天后,各地的卫所都收到了命令。
十万大军带着各自家人,总共三十万人,慢慢往蒙古出发!
同时,这时候修铁路的速度慢下来了。
昆仑奴不需要那么多了。
朱寿索性让昆仑奴去修城墙。
在已经占了的地方,重新建五座城!
离隧道十里外,建个小城,以后主要搞采矿。
毕竟,离山这么近,这里除了石头,煤也不少。
边境建个瓮城,做军事指挥部。
其他三座城,四面八方各一座!
围着这四座城,慢慢往外扩展,一点点把蒙古吃掉!
除了士兵的家属,朱棣还下令,从国子监调些人来,全国招五千教书先生,一起到草原。
每座城,建十个私塾。
另外,偏远地方也要建学校,免费教书。
教他们汉字。
朱寿打算,一年内让蒙古小孩上学的比例到一半。
等这批孩子长大了,局面就稳了。
一个月后,汉族移民络绎不绝。
现在,草原上的汉族移民已经超过五十万了!
当然,里面有十万是兵。
朝廷开始向蒙古收税。
还是按大明的规矩,收十分之一。
三个月后,学校都建好了,蒙古的小孩开始上学。
上学,是硬性要求。
小孩子必须学习!
让朱寿意外的是,他原计划上学比例到一半就行。
没想到,竟然高达惊人的百分之七十!
现在,大明管的这片,总共有三百万人,未成年人有五十万。
这五十万人里,大多数已经开始受教育了。
不过,大明派来了五千教书先生。
一个先生教十个孩子,太浪费了。
一个先生教三十个,还绰绰有余。
于是,朱寿又下令,在蒙古建成人学校,还是免费教育。
教他们认字读书啥的。
计划是一年后,让蒙古的识字率达到百分之十就好。
毕竟现在还是农耕社会,还没完全进入工业时代。
所以,教人认字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思想教育,教他们爱国家,教他们汉文化等等。
为此,朱寿甚至建议改历史书。
当然,也不能改得太离谱。
只要让蒙古人觉得,他们也是炎黄子孙!也是华夏民族就好!
不过,朱寿还留了个小心思。
他说所有黄种人都是炎黄子孙!
为啥这样做?
因为,朱寿能预见到下一步。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等朱棣管了蒙古,他肯定还想管日本、高丽。
他们也是黄皮肤。
用这个道理,正好!
到时候,全世界的黄种人,都归大明!
转眼又是冬天。
朱寿在蒙古建的城里,也给自己盖了大房子。
还让胡三去接李诗诗回来。
朱寿正站在火车站前,哆哆嗦嗦等着李诗诗。
几个月不见,孩子应该长很大了吧?
朱寿有点激动。
虽然是第一次当爹,但心里的这种激动,藏不住。
很快,一列火车缓缓停在朱寿面前。
小火车站周围,站着好多等亲人下车的老百姓。
里面,也有蒙古人。
现在,很多蒙古人也会去中原打工。
为了推广汉文化,为了让蒙古人学汉文化,朱棣还下令,过年时,大明管的地方都要放假!回家过年!
蒙古人也一样!
这时,
李诗诗有点害羞地走出站台。
朱寿看见李诗诗,正要兴奋地跑过去。
却发现,李诗诗的肚子……
怎么还是平的?
李诗诗见状,嘿嘿一笑,露着牙说:"朱大人,我……我没怀孕。"
"啊?"
朱寿愣住了。
"那天晚上……您什么都没干,就只是睡觉。"
朱寿懵了。
旁边的胡三也懵了。
他看看李诗诗,又看看朱寿。
然后,他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朱大人!朱大人您太逗了!"
"那天晚上的事我记得清清楚楚!"
"这么个大美女躺在你旁边,你居然不动心?你该不会……有问题吧?"
"去去去!"
朱寿瞪了胡三一眼,说:"哪儿都有你?给我闭嘴!"
胡三耸耸肩,一脸坏笑地看着朱寿。
朱寿懒得跟胡三解释。
也没必要跟胡三解释。
只是很生气地走到李诗诗面前,瞪着她说:"所以,你骗我?"
"我,我我不是故意的!朱大人!"
李诗诗一听,连忙摆手解释:"我只是……一开始也不知道,我也睡迷糊了。"
"到了京城后,我找了大夫看,大夫说……我还是黄花闺女呢,怎么可能怀孕。"
"我才知道。"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害我自作多情!"
朱寿气得脸通红!
"我……我不知道怎么跟朱大人您说。"
"而且,而且……我……我也喜欢那种……被关心的感觉。"
"就想,有机会再告诉你。"
"谁知道,你这一走,就是大半年。"
"等我再见到你,就是现在了……"
朱寿无奈地摇摇头,叹了口气。
真是造孽啊!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966/428961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