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家族崛起:从当爷爷开始 > 第四百零九章各衙门官员到任

第四百零九章各衙门官员到任

    临近年底,朝堂任命的各级官员纷纷到任。

    首先是重山镇前巡抚陆崇德调离重山镇,调任辽远布政使,这算是降级调用,重山镇巡抚和辽远布政使虽然都是从二品,但论权柄,重山镇巡抚无疑更上一重。

    陆崇德在重山镇做了十年巡抚,如果不是计非语叛乱,他估计很快就能入京升任六部尚书,未来甚至有入阁的可能。

    可惜,重山镇的叛乱对他的影响很大,让他几乎失去了入阁的机会。

    陆崇德前往辽东之后,庞棠这个重山镇巡抚也就坐稳了。

    紧接着重山镇新任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以及镇守太监先后到任。

    新任都指挥使宁清贺,原本是北原镇都指挥同知,曾任北原镇上北路石马卫参将。

    由参将调任都指挥使,其实是明升暗降。

    虽然都指挥使的品级高,但实际上都指挥使手中并无兵权,在边镇都司衙门更像是一个行政衙门,与布政使差不多。

    不过宁清贺并不是因为犯错才明升暗降的,而是因为他的年纪大了。

    宁清贺已经年过花甲,实力和精力的衰退都不允许他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让他升任重山镇都指挥使,差不多就是退居二线的意思。

    这种情况在大荣边镇很常见,一些年老的宿将无法再上战场,就会退居二线,或升任都指挥使,或挂个闲职养老。

    新任布政使宋英,新任按察使张聪,这两位都是从辽远省升迁过来的,是庞棠推荐的人选。

    对此,杨正山并没有关注,庞棠既然来了重山镇,自然也要带几个顺手的属下,这是正常操作,跟杨正山没有多大的关系。

    真正对杨正山影响比较大的是新任镇守太监。

    吕华这位镇守太监在杨正山进京的时候就消失不见了,新任镇守太监张明忠。

    当杨正山得知新任镇守太监是张明忠的时候,心里长长的舒了一口气。

    因为他认识这位张公公。

    张明忠,原本是皇城内都知监御前听事,正五品的内官,杨正山与其打过一次交道,当初杨正山升任腾龙卫指挥使,就是这位张公公去安源城传的旨。

    而这些年,杨正山也与这位张公公保持着联系,逢年过节的都会安排人送去一份节礼,节礼不多,也算是一份心意。

    腊月十八。

    张明忠来到重山镇,杨正山和庞棠亲自出城相迎。

    虽然镇守太监只是一个阉宦,但没办法,人家在这里代表的是皇帝。

    若是镇守太监在重山镇乱来,杨正山和庞棠以后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张明忠可不是陈祖昌,陈祖昌是废太子安排过来的,庞棠可以冒着得罪废太子的风险将陈祖昌赶走。

    而张明忠是皇帝老儿安排过来的,难道庞棠还能去得罪皇帝老儿不成?

    所以对待张明忠,杨正山和庞棠都显得格外的谨慎。

    长长的马队来到重山关城门前,张明忠裹着裘衣从马车上下来。

    “哎呀,让杨侯爷和庞大人出城相迎,可是折煞咱家了!”

    刚从马车上下来,张明忠就笑脸说道。

    杨正山闻言,也露出了亲近的笑容,“哈哈,张公公,老夫可是等待多时了,总兵府的酒水已经煮好,这天寒地冻的,张公公可要陪老夫多喝几杯才行!”

    “让侯爷费心了!”张明忠很上道,态度十分谦卑,没有半点倨傲之色。

    尔后,三人有说有笑的进了城,去了总兵府。

    杨正山没有说谎,他真的让人准备好了酒水,不只是酒水还有美味佳肴。

    三人坐一起推杯交盏,酒过三巡,杨正山也摸清楚张明忠的态度了。

    张明忠明显是承平帝特意安排过来的,或许是承平帝早有交代,也或许是其他人有过交代,反正张明忠对待杨正山和庞棠表现的非常谦卑。

    镇守太监的权力可大可小,小的话可以当个摆设,大的话那是可以插手镇标营,甚至统领镇标营。

    “侯爷放心,咱家既然来了重山镇,那必然会为重山镇的军务出一份力,以后侯爷若是有需要,咱家愿听从侯爷的调遣!”

    这话说的,杨正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从这话中也能看出来,张明忠不是那种搞事情的主。

    想想重山镇的历任镇守太监,杨正山初来重山镇的时候,镇守太监是张玉德,那可是个贪得无厌的主,贪得无厌也就罢了,还把族中的一群晚辈弄来重山关,把重山关搞得乌烟瘴气的。

    张玉德倒台之后便是吕华,吕华就如同个摆设一般,根本不管重山镇的军政事务,心思全用在了秘武卫上。

    再之后就是陈祖昌,这家伙还没到重山镇,就开始伸手贪银子,若不是庞棠足够硬气,第一时间就把这家伙赶走了,还不知道他会搞出多少事来。

    而如今的张明忠看起来还不错,杨正山对他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别搞事情就行,如果只是贪点银子,杨正山不介意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显然,杨正山的担忧是多余的。

    张明忠比他预料的还要尽职尽责,而且丝毫没有伸手要银子的意思。

    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张明忠不是一般的太监,他可是承平帝的御前太监,平日里就在承平帝近前伺候,自然不像其他的太监那样眼皮子浅。

    随后几天,张明忠经常往重山关的各大衙门跑,了解重山镇的军政事务,视察各方面的情况。

    虽然他这样做让各大衙门都感到有些压力,但他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甚至有人给他送银子他都严词厉色的给拒绝了。

    见张明忠似乎是真的有心做事,杨正山这才彻底安心下来。

    年节将至,家事公事繁多,杨正山也没有心思继续盯着张明忠。

    家中的事情,有郁青衣和杨明诚当家,杨正山倒是不用太过操心,可这公务,杨正山确实要费一番心思才行。

    重山镇不比腾龙卫,腾龙卫虽然有两万多户军户,但其实内部情况比较简单,只要掌控了卫司衙门,很快就能理顺。

    重山镇有边垣八百多里,烽燧一千三百余座,墩堡近两百座,还有大小城池二十余座。

    军户十五万户,普通百姓也有八万户,人口超过百万,不比一省之地差多少。

    而如今重山镇的地界也是非常广阔,西接北原镇,东临辽海,南边与辽东辽西相邻,北边一直到雪原之地都算是重山镇的地界。

    东西长八百余里,南北则接近一千五百里。

    若论面积,现在的重山镇比辽东辽西加起来还要大。

    只是目前重山镇实际控制的面积也不过只有原本的重山镇和复州城周围三百里而已,差不多有近半地界都处于失控的状态。

    自从京都回来,杨正山一直都在为重山镇未来的发展做着规划。

    虽然之前他有想过很多,但很多细节还要仔细琢磨才行。

    治大国如烹小鲜!

    船小好调头。

    以前杨正山管理的军户少,制定的政策执行起来自然要容易很多,哪怕政策有问题,也可以进行修正。

    可现在不一样了,总兵府颁布的任何一个政策都会影响到数十万人,甚至影响上百万人。

    所以在对待重山镇的管理上,杨正山必须谨慎再谨慎,以免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不过在政策上,其实还是杨正山以前做的那些。

    练兵、扶贫、发展经济,重山镇再加一条,开放北地。

    练兵的事情最容易操办,先从镇标五营开始,然后让各路援兵营分批来重山镇接受训练,至于普通兵丁,由各地卫所负责训练即可。

    如今杨正山肯定无法为重山镇每一个将士和兵丁提供灵泉水,他已经决定接下来的训练以镇标五营为主,各路援兵营只需训练两到三个月即可。

    没办法,按照他的计划,镇标五营就要有三万将士,只是训练镇标五营就要花费两到三年的时间,而各路援兵营虽然可以同时训练,但肯定不能长时间留在重山关。

    相比于练兵,扶贫和发展经济要难很多。

    腾龙卫发展了五年才有今天的富裕,而重山镇想要解决百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估计就要五年的时间才行。

    不过如今的重山镇也不是没有优势,首先是银钱上,重山镇并不缺,杨正山可是截胡了兀良大军掠夺的金银财物。

    除去分润给禁军的和犒赏将士的,还剩下一百三十多万两。

    这一百三十多万两现在就躺在总兵府的银库中。

    当然,这是入了公账的,杨正山已经向中军都督府和兵部上报过,并且还跟承平帝说过。

    在京都时,这笔银子的归属就已经确定下来了。

    其中八十万两留在重山镇,作为重山镇重建镇标营和援兵营的资金,剩余的五十多万两则还给辽西。

    毕竟这些银钱都是兀良大军从辽西掠夺来的,而且现在辽西凄惨无比,百姓伤亡众多,各级官府缺钱缺粮。

    估计每个五六年,辽西很难恢复。

    辽西的事情与杨正山无关,他能给重山镇留下八十万两银子已经很不错。

    有这八十万两银子,他能做很多事情。

    除了银钱外,重山镇还有北地这座大宝藏,如果能将北地开发出来,养活三百万人口还是很轻松的。

    所以杨正山对于重山镇的发展规划就放在对北地的开放上。

    一连数日,杨正山都在与总兵府的官吏和其他衙门的官员们商量未来重山镇的发展规划。

    特别是庞棠,他必须要跟庞棠达成一致才行,否则他做事会事倍功半。

    好在庞棠不是个尸位素餐的官僚,他很认可杨正山的提议。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878/441974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