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带着快递驿站穿年代 > 第二百五十六章:画大饼展望未来,压力山大

第二百五十六章:画大饼展望未来,压力山大

    这突如其来的想法,让高芸的心绪一下子变得特别激动,因为这件事要是真让她给办成了,简直不敢想象能给他们这座城市的未来带来多么大的好处。

    原本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城。

    绝对有发展成一个巨无霸的潜力。

    她现在这些操作,包括搞大型食品厂,搞各种养殖场之类的,哪怕再怎么发展,撑死了,几十年后最多也就发展成一个超大型食品厂,顺带着把自己的家乡,变成一个不错的大型农业城市。

    但大型农业城市跟大型工业城市。

    甚至于金融城市之类。

    肯定还是没办法比的。

    可如果能在未来十几年里,保住大量的非文科类教授,并且把这些教授全部都留在本地,再把大量的优秀知青们也都尽量留在本地,同时从未来世界弄来更多的技术,乃至于知识创办大学。

    到时候她完全可以只凭真本事,凭硬本事,把自己老家变成超一流城市。

    而不像其他那些超一流城市,要么是靠政策,要么靠地理位置,要么就是靠政治成份,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激动了快有十分钟之后,高芸才好不容易缓和自己的心情,然后便跟她母亲杨琴开始商量一些细节,并各自安排了点任务,就挂断电话,忙碌了起来。

    区别在于她母亲是真忙去了,高芸则是先列计划,列好计划便赶忙睡觉。

    生活习惯一旦养成,到了该睡觉的时间,在不喝咖啡浓茶的情况下,正常都会犯困,所以高芸列好大体计划,就赶忙简单洗漱了下,会六八年睡觉了。

    然后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来,就赶忙找已经退休了的唐明月商量这件事。

    她儿子,也就是张怀阳吧,能做到如今这位置,胜在他有个有能力有魄力的母亲,而不是他本身有啥能力,相比较于找他商量,高芸更愿意找唐明月。

    唐明月那边更拎得清,对很多事看的也更透彻,并且更能给出好的建议。

    当然了,肯定不可能实话实说。

    见面寒暄两句后,高芸便开门见山的表示自己对未来风向的一些看法,浅谈了一下各方面的变化和对未来的担忧等等,然后这才说起自己想说的正事:

    “唐姨,不管别人怎么看,但我们自己都很清楚,发展离不开科技知识。

    离不开有文化,有能耐的人。

    不提我们的那个食品厂,目前有不少好东西都是我一些有文化,有能耐的朋友帮忙搞定的技术攻关,各大养殖场的科学化养殖之类,也有他们的帮助。

    包括农作物育肥选种,提高产量。

    同样少不了这些。

    我琢磨吧,咱们现在做的这些想要再继续往其他省扩张,没什么指望了

    很困难。

    所以只能在现有的技术上深耕。

    但是没人才啊,前两年我就在琢磨这事了,可因为缺乏人才,实在没办法搞,总不能真指望初中毕业的那些个知青帮上什么忙吧,最起码也得是高中毕业,然后还得懂点专业知识啥的是吧。

    可有教授不用,那是暴殄天物。”

    怕唐明月难以理解,高芸继续道:

    “我给您举几个例子吧,现在咱们只能种点香菇平菇,新鲜香菇和平菇本地卖,卖不出去的就晒干做成干货,或者做成香菇酱平菇酱之类的往外面卖。

    可如果未来我们能种猴头菇,能种那个什么松茸的话,那该有多了不得。

    去年广交会我跟您都去看过。

    野生松茸干要卖三百多一斤啊。

    咱们要是能跟香菇一样种,就算卖不到三百一斤,三十一斤总能卖得到。

    以前香菇也没法种,可后来不就有人研究出来了吗?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和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搞,肯定能成功啊。

    这还只是一方面。

    研究种出更好吃的水果,种类更丰富,生长速度更短的蔬菜,产量更高更耐旱,或者说更能抵御重灾的农作物。

    甚至于吃更少的饲料,能长出更多肉的猪和鸡,通通都是可以研究的啊!

    但咱们缺人才,没有人才。

    所以您懂我的意思吧。”

    “大概能够理解,但这事不大好办啊,你要是要三五个人才的话,我能帮你弄,可是大量就太困难了。而且不论知青还是那些教授,一般遵循的原则都是富裕的地方往贫穷的地方挪,人多的地方往人少,人力资源不够的地方挪。

    我们这原来确实算贫穷,但现在在你和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跟贫穷完全不搭边了。要不是我们这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直扩张,一直增加工作指标,基本没有什么闲散无业的年轻人。

    指不定咱们县城不少人家。

    也得让孩子下乡去!

    说起来他们都得感谢你,要不是你这个食品厂在最近五年增加了八千个工作指标,然后其他厂也都在你这个食品厂的带动下有所发展,还多出了不少养殖场,最起码增加了一万个工作指标。

    如果没这一万个工作指标,咱们县就得少一万多个工人,多一万多个无业游民,这一万多个无业游民,年轻人就算没一半,最起码也有个三千四千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么多年轻人没工作在县城瞎晃。

    下乡肯定是必须的!

    不过现在不用担心,现在咱们还缺人呢,所以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吧,我的意思就是说你要想要优秀的知青,大量优秀的知青,我确实能想办法沟通下。

    毕竟知青下乡本就是因为实在没有太多的工作指标给他们,放任他们没工作,瞎晃悠,对于治安方面也是风险。

    所以如果我们这边说要知青的话。

    肯定愿意把知青们送过来。

    但教授老师就不大好弄了。”

    唐明月的回答可以说是既清楚,又隐晦,清楚地点明了本地情况,以及一些问题的根源,又隐晦表明了知青和下乡的那些教授以及老师不是一个类型。

    前者好办,后者难度风险太大。

    高芸沉吟许久后,犹豫说道:

    “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我们本地人为创造一片比较困难的荒芜区域,或者说艰苦大队,用来接纳一些教授老师。

    而且我觉得教授和老师还好吧。

    总比一些失势的领导安全。”

    “而且我说的大量,其实也不一定真的说要堪比于知青那样的大量,实在不行我们可以优中选优,精中选精,把我们急需的一些农业方面的教授,又或者化学以及其他能教书方面的教授,想方设法弄点过来,到时候可都是底蕴。

    咱们不要仅仅局限于现在嘛。

    可以展望一下未来。

    您想想看,我们这先前连个高中都没有,是不是,孩子想要念高中得去大城市,对我们而言的大城市,现在我们发展的已经相当不错了,收入比以前的一些大城市收入还高,可是咱们这还是连一个高中都没有,中专大专也没有。

    大学那就更不用想了。

    想念大学得到市里面去才有。

    以前那些个教授老师,咱们能有办法请过来吗,请人家过来讲课都困难。

    根本没机会接触。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的区别,我想您应该也清楚,如果咱们能把那些个教授和老师接过来,甚至于让他们就在咱们这定居,咱们这还用怕没有高中吗?

    他们教学能力比不上高中老师吗?

    至于中专大专和大学,咱们没有地皮吗?咱们能没能力建房子吗?咱们都有啊,就算是书籍教材之类的,我也有人脉能想办法弄来,缺的就是教书的。

    您说是不是……

    有教书的,那才能算学校嘛!

    我的想法就是,您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个话,这些个未来的畅想,跟咱们县里面,甚至于跟升官了的那些聊聊。

    特别是跟本地出生的领导们聊聊。

    咱不得为自己家乡着想吗?”

    “您想想看,这事要是能够顺利搞定,再过个四五年,您重孙和重孙女出生,出门左转是托儿所,右转就是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一贯教育,再往前走几步,拐个弯便是大学,甚至于好几个大学并排,想上哪个就上哪个,放学还能回家看看您,跟您吃个中饭或晚饭。

    这日子多舒坦,多幸福。

    要是把握不住这个机会,未来您重孙重孙女考上大学,那可能就得不远千里的去市里面,省里面,甚至于去外省上学了,到时一年都回来不了几次啊。

    然后要是工作还在外地。

    可能每年也就过年能见一面。

    这些我跟您说说,您回头也可以跟咱们本地的一些领导们说说嘛,实在不行问题大的,风险大的咱不要,弄些风险小,或者弄些受连累的过来也行啊。

    这机会真的是千载难逢。”

    为了达成目的,说动唐明月,高芸是真的费尽心机,拼命的努力画大饼。

    很多事操作起来,包括建大专大学之类肯定没那么容易,可这时候不能讲困难,得展望未来,多说些好的情况。

    但别说,唐明月是真的很心动。

    前两年她孙子和孙女就陆续获考上了大专和大学,去外地上学去了,现在是真的如高芸所说那样,每年也就寒暑假能见见面,其他日子根本就见不着。

    说句不好听的,她和她老头子要是现在就剩口气吊着没死,打个电报过去让他们赶回来,都不一定能赶上奔丧。

    这还仅仅是上学,回头要是留在外地工作,恐怕就真只有过年能回来了。

    还得一路顺利。

    如果遇到点事过年都不一定回来。

    所以这么一想的话,高芸描绘的那个小学初中高中就在家附近,大学出门走几步就到的未来,真的是太幸福了。

    完美人生大抵便是如此吧。

    不过就算如此,她也不可能给高芸打什么包票,只表示自己会努力劝说。

    但具体能不能成就不好说了。

    之后一连半个月,高芸唐明月,包括后来被拉过来的张怀阳等人都相当的忙,忙着出差拜访,请客吃饭,忙着画大饼,展望未来。好在他们的忙碌并非一点用都没有,也不是所有人都短视。

    虽然无法大张旗鼓做这事,但是私底下做些调动调整,转移之类,肯定还是没什么问题的,结果就是很多地方的知青以及教授和教师,在经过一番粗略甄选之后,其中高芸他们指定要求领域的人,便陆续下乡送到了高芸他们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而高芸他们,包括附近的一些公社大队也都有努力配合,有的划出部分土地充当,有的划块荒地赶忙兴建一些看着低调,但实际充当研究机构的场所。

    另外很多有大量自习室,乃至于地下学习班的图书馆,也开始陆续兴建。

    虽然有些人其实不大明白,不大理解,但他们知道高芸这些年做的任何事都对他们有好处,他们也尝到了甜处。

    所以自然没人去瞎想或者捣乱,他们坚信,高芸这么做肯定有她的道理。

    这就是个人信誉名望带来的好处。

    大家愿意无条件的相信。

    与此同时,高芸母亲,远在未来世界的杨琴,也帮高芸仿制了一大批符合这个时代科技水准的一些资料书籍,以及伪造成古籍秘方的一些实际要更先进更科学的资料书籍,由高芸借由食品厂的运输队等渠道,设法全都搬运过来。

    于是又一段时间后,新一批经过初选送过来的那些知青,愕然发现他们到达地方之后,首先需要面临的竟然根本就不是干农活等问题,而是得先考试。

    没错,高芸给他们安排了考试。

    不是一场,也不是几场,而是很多很多场考试,有测试他们本身数理化能力的,有测试他们在哪方面有天赋的。

    然后当然就是把符合高芸要求的那些知青们全都留下来,让他们进图书馆学习,或者说兼职一个相对轻松点的大队工作,将工作之余的时间拿来学习。

    教他们的当然是那些教授啥的。

    至于不符合要求的,也是给他们两个选择,一是直接去附近大队下乡,二就是跟着学,并且做一些不怎么需要天赋以及创造力,只需要踏实肯干,听得懂专业术语,且能配合做研究的工作。

    搞研究不是说全靠天才,天赋一般的,也能做基石,做些重复实验劳作。

    节省天才们的时间嘛!

    特别是在没有超算的情况下,天赋一般的那些个研究人员作用就更大了。

    听起来有些残忍,但这就是现实。

    除非运气特别好。

    没错,搞研究有时候天赋重要,但有时候运气也很重要,指不定就有运气特别好的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弄对了配比,或者实验出错都能搞出个成果。

    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哪怕天赋一般,只要愿意干,高芸都给他们机会。

    结果就是到六八年年底,高芸他们成功接纳了两万名知青,要不是期间高芸又赶忙借十几个教授的手,搞了几样能出口赚外汇的小发明,成功赚了一笔钱,年底的收益和税收怕是得很难看。

    毕竟这么多知青都是要吃饭的,搞研究之类也要花钱,高芸总不能都从未来世界采购,她未来世界没那么多钱。

    所以总体来讲压力还挺大的,不过压力再大也得顶着,毕竟这才多少钱。

    高端研究设备还一样没买呢。

    只买了些普通的基础研究设备。

    喜欢带着快递驿站穿年代请大家收藏:(cwzww)带着快递驿站穿年代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876/4532630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