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重生大明做暴君 > 第六十二章 君臣奏对

第六十二章 君臣奏对

    “臣…袁可立,拜见陛下!”

    一道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东暖阁内响起,坐在宝座上的朱由校,打量着眼前这位穿布衣的老者。

    清瘦的面庞,眼睛炯炯有神,鬓发花白,皮肤却有些黝黑,但浑身上下散发的那股精气神,却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

    他便是袁可立!

    “爱卿免礼。”

    朱由校露出笑意,伸手对袁可立说道,随后看向刘若愚道:“去,给爱卿赐座斟茶!”

    自从那道中旨颁布后,朱由校就一直在等袁可立。

    兵部尚书一职空缺。

    朱由校需要一位真正的大才,前去积弊严重的兵部坐镇,一个是解决诸多弊政,一个是为今后伐虏蓄势,同样还有一桩要事,即尽可能地支持西南平叛。

    在朱由校的眼里,大明生乱的地方太多,一个辽东地区,一个西南地区,因为战争已使太多地方民不聊生。

    如果不能尽早地镇压叛乱,即便他有再多的良政,也无法改变大明的命运,毕竟稳定是发展的第一要素。

    “朕原以为卿家赴京,还需要一些时日。”想到这里的朱由校,看着眼前的袁可立,面露笑意道:“没想到爱卿竟这般快的便抵达京城,好啊,有爱卿赴京,那朕就对兵部算放下心了。”

    “臣自接到陛下所颁中旨,便收拾行囊赶赴京城。”

    坐在锦凳上的袁可立,微微低首道:“臣知陛下心忧国事,对辽东之建虏叛,对西南之土司叛,更显忧心忡忡,臣虽已老迈,但臣愿为陛下,愿为大明,尽自己的一份力。”

    “好,好,好。”

    朱由校连说三声好,看向袁可立的眼神都变了,“有爱卿之言,朕坚信建虏叛乱,土司叛乱,定然能被朝廷镇压下来!”

    说起来,离任归乡的袁可立,从来都没有想过天子会特意给他颁中旨,而且那道中旨能讲到那一地步。

    袁可立在听完那道中旨时,一时间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当众便痛哭了起来。

    从担任登莱巡抚以来,袁可立一直想协助辽东前线,设法将丢失掉的辽土,一寸一寸全都给收复回来。

    可事与愿违啊。

    不在那个位置上,根本就不知面临的困境,究竟是怎样的艰难,相较于猖獗的建虏八旗,大明内部的问题同样尖锐。

    如果大明上下能勠力同心,那区区一个建虏八旗,根本就不是大明的对手,这就是袁可立一直在想的。

    可现实却就是那样残酷。

    即便是从登莱巡抚离任归乡,可袁可立的心却始终牵挂着辽事,为此在私底下没少跟孙承宗写信。

    只是收到的回信,却让袁可立感到无助,感到心悸,这也让袁可立明白一点,镇压建虏叛乱遥遥无期啊!

    “卿家觉得想镇压建虏叛乱,土司叛乱,对于朝廷而言当从何处入手?”朱由校撩撩袍袖,向袁可立提出问题。

    尽管针对建虏叛乱,朱由校已明确对辽战略,但是在此之前,他想听听袁可立的想法。

    毕竟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要是袁可立的理念,跟他存在较大偏差,那便是不好的。

    若是袁可立的理念,基本跟他是一致的,那兵部尚书之位,在今后的五年,甚至是更久,都将不会再更换!

    政策想要得到延续,想要贯彻落实,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沉淀的,更何况是涉及军国大事呢?

    “在臣离任归乡后,臣就一直在思虑辽事,对西南土司叛乱想得较少。”袁可立听闻此言,便知这是天子的奏对问询,自己虽被中旨任命为兵部尚书,但如果这场君臣奏对,不能让天子眼前一亮,那他在兵部根本就站不稳脚跟,所以袁可立如实说道。

    “仅限于辽事,臣觉得辽地战事不宜拖沓,孙承宗提出的那套策略虽好,是能让辽前稳定下来,确保山海关及京畿安稳,但是对朝廷的负担太重。”

    果然。

    朱由校嘴角微微上扬,但凡是真正了解辽事的,知晓兵事的人,皆知孙承宗在辽的部署是有问题的。

    不过话又说过来,站在孙承宗的角度,就他当时所处的局面,唯有这样的策略,方能确保辽前安稳,确保山海关及京畿的安稳。

    所以了解辽事的,知晓兵事的人,尽管不完全认可孙承宗的策略,但是也没有加以抨击,继而博取名望。

    跟熊廷弼聊的时候,熊廷弼的态度是明确的。

    与袁可立聊的时候,袁可立的态度是明确的。

    “而想要让辽事不拖沓下去,朝廷首先要解决的积弊,不是调遣军队,不是拨发粮饷,而是革新驿传!!”

    袁可立此刻站起身来,表情严肃道:“在臣巡抚登莱之际,曾不止一次地协助辽前袭扰辽南,为的就是能分散建虏兵力,除了为辽前减轻压力外,也存有想收复失地之念。”

    “建虏于战场虽骁勇善战,但建虏却有一致命弱点,即麾下核心兵卒过少,为窃据广袤的辽疆,使得多数城池坚堡,驻扎的善战建虏很少,更多却是背叛大明的二鞑。”

    “曾经有很多次,以毛文龙为首的东江军,再算上登莱两镇舟师,有机会光复辽南诸卫之地,奈何就是无法及时得到辽前军情,使得建虏回援主力进逼,最终被迫丢掉那些收复的城池。”

    大才啊!!

    朱由校心里暗暗赞叹,看问题真是一针见血,袁可立提出的这个革新驿传,跟他谋划的对辽战略,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还是那句话。

    战略层面谋划得就算再好,但是具体到落实阶段,这期间敢有任何偏差,最终就会导致功亏一篑。

    而大明跟后世可不同,没有便捷的讯息手段,想要传达军令或军情,就必须要依托驿传体系。

    可现在的驿传体系,早就烂到了根子上。

    不说朝廷拖欠多少粮饷,单是很多急递铺,都逃窜太多驿卒,至于用作急递的马匹,好的全都被私卖了,不好的来充当门面。

    如此怎样能承担起急递重担?

    “所以当下对于朝廷而言,要尽快革新驿传体系。”

    在朱由校思量之际,袁可立表情严肃道:“若是国库无法支撑,至少要确保辽前,北直隶,山东三地的驿传革新,待到上述三地解决好,则加紧革新至四川、贵州两地沿途驿传,唯有这样,朝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知晓前线的紧急军情,继而相对从容地解决前线急报!!”

    什么是务实派?

    这就叫务实派!

    袁可立没有上来讲什么宏伟战略,而是着眼于小的方面去改,但恰恰是这小的方面,偏偏却又是最重要的。

    听完袁可立所讲的这些,朱由校无比坚信一点,这就是他要找的兵部尚书,有袁可立坐镇兵部,那他的对辽战略就能稳步推行,而待到解决辽东危机,那朝廷就能腾出手去做更多的事情!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617/427453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