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单机南北朝 > 第470章 战端再起

第470章 战端再起

    苏泽的判断没错,蓟县的慕容绍宗得到了消息之后,迅速做出了决断。

    他亲自领兵,从蓟县直扑刘灵助起兵的涿县。

    华北平原一马平川,祖居山西的慕容绍宗,终于知道当年慕容家的先祖为什么能那么快崛起于幽州,迅速南下取得冀州奠定前燕的王霸基业的。

    这路实在是太好走了!

    山西也不是没有能供骑兵作战的地形,但是山西沟壑纵横,上下起伏的山路很耗费马的体力,而在丘陵和山地行军,地形复杂,需要不断派出游骑侦查,确保没有埋伏才能行进。

    这也是为什么山地作战往往进展缓慢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道路难行。

    但是在华北平原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这路上几乎没有任何遮挡,大队骑兵只要集合在一起行动就安全无虞,虽然谨慎的慕容绍宗还是每天都派出游骑,但是行进速度已经比他当年在陇西郡打仗的时候快了数倍。

    在二月中的时候,慕容绍宗就已经抵达北平县,他很快就接到了北平县长斛律归汉的前线战报,刘灵助的“燕王军”已经被堵在了涿郡。

    刚刚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慕容绍宗都有些不可思议,他甚至怀疑是斛律归汉的谎报。

    可是派出自己的亲信探查以后,刘灵助的“燕王军”是真的连涿郡都没能出,就已经被斛律归汉堵在了家门口。

    如果不是因为斛律归汉的县兵人数太少,说不定刘灵助的叛乱已经被灭了。

    慕容绍宗有些牙疼,你刘灵助造反搞得这么声势浩大,又是全州一起发动,又是联合本地豪族,怎么最后被一队县兵堵在了家门口?

    就这个能力就别造反了,好好算命不行吗?

    但是造反这种事,还是要尽快平定的,慕容绍宗在了解了前线局势后,立刻赶往涿县,和斛律归汉汇合,然后一起攻打涿县。

    两人汇合之后,慕容绍宗打量着眼前的斛律归汉。

    其实慕容绍宗年纪也不大,现在才二十四岁。

    斛律金实际上要比慕容绍宗大十三岁,作为斛律金的幼弟,斛律归汉也只是比慕容绍宗年幼两岁,今年也二十二岁了。

    如果是在正常的年代,二十二岁的县官也算是年少有为了。

    但是在乱世,这个年纪就有些不够看了。

    如今在苏泽体系内崭露头角的陈崇、韦孝宽年纪都不大,而刚刚被自己任用的宇文泰也才十七岁。

    没办法,乱世就是这样一个不讲理的时代,熬资历熬年级是不存在的,有能力的人很快就会被提拔重用,现在是岗位缺人,不是人多岗位少。

    慕容绍宗并没有和斛律金共事过,但是于谨点名要了斛律金去河东郡,说明斛律金是真的有点本事。

    没想到他的弟弟也能文能武,慕容绍宗心情不错的说道:

    “情况如何?”

    面对自己的上司,斛律归汉还是有些紧张的。

    北魏的三级行政架构,州、郡、县,原本斛律归汉这个县长上应该还有一名郡守。

    但是苏泽觉得在县和州之间夹一个郡实在是太过于冗余,于是在州中不再设郡,县官直接向刺史负责。

    而只在一些面积人口达不到州的层次,但是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的地方,比如五原郡、河东郡、陇西郡设置郡一级。

    斛律归汉还是很快的平复心情,将前线的情况向慕容绍宗做了汇报。

    原来刘灵助的“燕王军”也不是一直这么拉胯。

    他们从涿县出来,一开始进展还是很顺利的,沿途不少地方小豪强也加入他们的军队,甚至有临县起兵失败的队伍逃到涿县,加入到了“燕王军”中。

    “燕王军”很快就膨胀到了七千人,这时候刘灵助又觉得自己行了,还派人向斛律归汉送信,让他速速归降,可以封他做个大将军。

    斛律归汉斩杀了信使,他也知道“燕王军”兵多,所以命令县兵建造营寨。

    斛律归汉对于自己家的士兵很清楚,这些县兵虽然也有自己衙役骨干带领,但是整体上都是没有经历过战场的新兵蛋子,所以斛律归汉也没有指望他们能够打什么硬仗。

    让他们躲在营寨后面射射箭就行了。

    其实本来斛律归汉也没有太大野心,他只求能在慕容绍宗来之前,尽可能的拖住“燕王军”,那他就是有大功劳的。

    只是斛律归汉没有想到,在自己一轮箭雨之后,“燕王军”竟然就被打退了,每天只是象征性的派点将领过来劝降,然后就没有任何的动作了。

    斛律归汉一律觉得自己是不是遭遇了“燕王军”,是不是主力已经绕过了自己?

    可是派遣斥候打探,“燕王军”也已经在自己对面扎营。

    这下子就连斛律归汉也想不通了。

    兵贵神速,起兵造反这种事情,本来就是打的一个出其不备。

    如果正面能打过,就不会搞什么刺杀之类的阴谋诡计了。

    不就是因为正面打不过,这才搞这些阴谋小动作吗?

    趁着官府反应的时间差,只要攻下几个县,恐慌的情绪蔓延开,说不定还有成功的机会。

    可是你刘灵助扎营是什么意思?

    斛律归汉不明白原因,但是身为世家子弟的贾执可太明白了。

    刘灵助和卢文伟起兵后,贾执假意投靠,但是卢文伟对他并不信任,将他带在军中,囚禁在军营中。

    不过军营毕竟是人多嘴杂的地方,也没有囚室,贾执反倒是了自由了一些。

    当刘灵助起兵不顺畅之后,就开始有人向贾执示好。

    一开始只是饭菜丰盛些,托着送食物的小兵带几句话。

    慢慢的开始看守的小兵完全被收买,开始有人拜见贾执,并且向贾执送上礼物。

    再往后干脆不装了,甚至有人哭着喊着来求贾执原谅,请他向苏郡公代为请罪。

    甚至有一天,贾执的帐篷中还送来了一名美女,天知道这军营中是怎么混入女人的。

    贾执心中唏嘘,这不就是世家大族吗?

    能同富贵,却不能共患难。

    家族的利益高过任何的利益,为了家族什么都能出卖。

    贾执突然有些苦涩,他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苏郡公不信任这些士族。

    实在是他们太不值得信任了。

    自己身为士族,都觉得这些行为不齿。

    而贾执也明显的感觉到,时代变了。

    也许以后崇文阁科举才是正途?

    贾执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不由的为自己这个大胆的想法吓了一跳。

    可是仔细想想,好像崇文阁科举确实可以代替士族啊。

    治理地方需要的是的无非就是“读写”而已。

    说到底,行政工作就是文书工作,至少在基层官场上,不需要太多的主观能动性。

    而好的官员,是通过一步步的选拔出来的,关中日益完善的考课机制,再加上检校郎的监督机制,一张笼罩在官员头上的大网,总能够将优秀的人才筛选出来。

    如果升迁是按照能力,那是不是世家大族出身又有什么重要的呢?

    反正崇文阁科举只是一个筛选合格人才的手段罢了。

    等等。

    日后可能连崇文阁都不需要了。

    读书就能做官,那自然就有人让子弟读书,如果不需要在崇文阁学习,直接举行科举考试呢?

    贾执顺着这个思路想了下去,更是让他惊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所有人都可以读书做官,那不要说什么士族寒门的区别,日后连寒门都要不存了。

    贾执想到在关中的时候,已经有市集中开始贩卖《千字文》,教导家中的孩子启蒙识字。

    日后读书的人更多了,那士族就再也无法垄断知识了。

    贾执的冷汗流下来。

    可贾执又想到,通过科举让百姓读书,让读书人更多,这不就是先贤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吗?

    教化世人,这可是天大的功德啊!

    苏郡公是什么样的天才,想出如此绝妙的办法。

    但是贾执也清楚,在自己这一代,能够从崇文阁出来的,肯定还是士族子弟居多。

    毕竟从开蒙到识字,再到能理解经文的含义,最后还要能写出满意的答案,这需要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训练。

    这不是普通百姓能够承担的。

    但是趋势在这里,士族的作用必然会降低。

    贾执看清楚了这一点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不就是卷吗?

    姑臧贾氏还怕卷不过别人?

    贾执决定如果自己能生还,一定要建议父亲在家中开设族学,让能够读书的子弟学习崇文阁编订的经文,送更多的子弟去崇文阁读书!

    不过贾执的囚禁日子很快就迎来了终结,就在慕容绍宗的大军抵达后,趁着军营陷入混乱的时候,贾执很快就被慕容绍宗派往军中的精兵救了出来。

    慕容绍宗只是一次夜袭,七千“燕王军”彻底溃败。

    刘灵助还没来及逃跑,就被几个急于反水的大家族抓住,甚至为了争抢刘灵助这个投名状,这几个家族还大打出手,火并的烈度比他们攻打斛律归汉的营寨还大。

    而卢氏父子更惨,他们因为是范阳卢氏的当家人,知道不少幽州士族之间的龌龊事,直接在乱军中被人杀死。

    幽州平定。

    与此同时,函使冲入建康城,南梁册立的皇帝元颢向萧衍求援,尔朱荣尽起精兵攻打虎牢关!

    此外侯景攻打白帝城的求援文书,也放在了萧衍的案头上。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4594/446477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