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96章 筹谋南诏

第396章 筹谋南诏

    次日,李琩主动找到封常清,商讨关于南诏的事。

    李琩直言道:“我听张将军说,常清有意要和我商讨关于南诏的事?”

    “是。”封常清回道。

    李琩道:“常清觉得应该打南诏吗?”

    封常清思索道:“大唐的心腹大患,一直以来都是吐蕃,南诏可以牵制吐蕃,若是打南诏,让他们紧密联系,于大唐恐怕不利。”

    李琩道:“所以你的建议是先打吐蕃?”

    封常清道:“臣以为,先攻下吐蕃,南诏自然归附。”

    站在封常清的视角,他的谏言是没错的。

    因为在封常清看来,吐蕃和南诏都是蛮荒之地,治理没什么区别,先拉小的打大的,最后再收拾小的。

    不过,封常清这个谏言的前提,是吐蕃一定要打。

    而李琩则不这么认为。

    李琩清楚历史,知道因为现在是气候温暖期的缘故,吐蕃正处于国力的巅峰,青藏高原上有近一千万人口,到了清朝,只有两百万人,至建国初期,更是只有一百五十万人。

    虽然经过他之前的经营,大唐占了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挺进大非川和磨环川,分化出了苏毗,但吐蕃也还掌握着至少七百万人。

    有人口,就有战斗力。

    这只是其一。

    其二,唐军进攻吐蕃的高原反应,李琩至今还没有办法彻底解决,他之前只是让士兵提前适应,但是这样的适应一需要身强体壮的年轻士兵,二时间长了,会损伤士兵身体,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其三,要想彻底征服吐蕃,就要打到吐蕃的都城逻些城,这样补给线就太长了,和打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级。

    综上三点,大唐要想讨灭吐蕃,需要倾全国之力,到时候即使打下来,也必定把大唐打虚了。

    而且,上面的三点,不只是体现在打的方面,更体现在治理方面。

    吐蕃有几百万没有汉化的人口,大唐不能解决的高原反应,漫长的交通线,根本治理不了。

    打又难打,治理又治理不了,换言之,就是讨灭吐蕃,大唐虚了,收益为负。

    那这打他做什么呢?

    因此李琩道:“我现在没想过讨灭吐蕃,对于吐蕃,我们只要占领石堡城,占据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控制大非川和磨环川,同时政治上分化他们,保证丝绸之路的安全,这就够了。至于彻底讨灭吐蕃,还需要很久。”

    封常清闻言一怔。

    李琩把自己分析的三点说给封常清。

    封常清听后,仔细思索,明白了李琩的核心诉求。

    李琩不打吐蕃,核心点在于收益的问题。

    封常清觉得也有道理,道:“南诏相较于吐蕃,人丁不过百万,也不如吐蕃高寒,军事行动的难点,在于应对瘴气和疟疾,大唐士兵去南诏,至少有三成患病,如果能应对瘴气和疟疾,南诏应该可以攻克,而且治理也相对容易一些。”

    李琩点点头,道:“瘴气和疟疾,我也有应对之法。”

    对于打南诏的好处,李琩还有一点没说,那就是如果以后要开启航海时代,经略东南亚,南诏的位置就很关键。

    封常清接着道:“如果我们只对吐蕃采取军事上防守,政治上一边拉拢,一边分化其内部,那确实应该打南诏。”

    李琩问道:“常清觉得应该怎么打?”

    封常清分析道:“南诏现在和我们毕竟维持着表明上的和平,若是直接动手,师出无名,臣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李琩道:“从哪两个方面?”

    封常清道:“一是姚州和滇东方面,姚州、滇东原本就是大唐的领土,南诏先是占领滇东,又趁安史叛乱,以出兵相助为由,驻军姚州,这点上他们不占理。二是从骠国、浦甘、真腊等国入手,骠国等本是大唐的藩属国,现在南诏强行占了去,我们也能助他们复国。”

    骠国、浦干即是今天的缅甸一带,真腊即是今天的泰国、柬埔寨一带。

    李琩补充道:“还有南诏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其他蛮族部落,对白蛮独大,也有意见。”

    南诏统治核心洱海地区,之前有共有六诏。

    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以前其他旧五诏,分别在洱海的东西北三面。

    南诏统一时,和白蛮联盟,相互融合,因此南诏的政治主体,又称为白蛮,而其他五诏,则称为乌蛮。

    李隆基时期,开元二十六年,大唐帮助南诏统一了其他五诏,原因是其他五诏比较野蛮,经常劫掠大唐边境,而南诏和大唐亲近,因此李隆基想让南诏管着其他五诏,以安边境,同时又可以联合对抗吐蕃。

    可以说,是李隆基一手把南诏养大的。

    但是,统一后的南诏,势力壮大,野心膨胀,开始染指滇东地区,这才让李璘带兵出击。

    可惜李璘大败,南诏进一步做大。

    南诏除了核心地区的五诏之外,东南的黑齿蛮、西南金齿蛮等十几個部落也对南诏有意见。

    东南黑齿蛮等地,即是今天的老挝一带,西南金齿蛮等地,即是今天的德宏、保山一带。

    封常清明白李琩的意思,道:“此一时彼一时,先前大唐能支持南诏统一其他五诏,现在也可以支持其他五诏分化南诏。”

    “正是。”李琩点头,转道:“对吐蕃如何防范,常清可有计策?”

    封常清道:“先前李璘打南诏时,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尚在吐蕃手里,积石山、磨环川、苏毗也被吐蕃牢牢掌控,因此吐蕃可以发兵威胁剑南。但现在,青海湖、黄河九曲之地、积石山、磨环川都在我们手里,苏毗地区也从吐蕃分化出来,吐蕃难以对剑南形成军事威胁。加之王忠嗣镇陇右,安思顺守河西,他们合力将吐蕃拖在苏毗,想必吐蕃不敢轻举妄动。”

    李琩道:“我想给拉拢吐蕃,让他们一起打南诏。”

    封常清道:“吐蕃恐怕不会出力。”

    李琩道:“不用吐蕃出力,我们拉拢吐蕃,一是让吐蕃不捣乱,二是让南诏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挫其士气。”

    “陛下圣明。”封常清赞同李琩的话,想了想,道:“既要拉拢吐蕃,又要相助骠国、真腊等复国,还要支持原五诏、金齿蛮、黑齿蛮等生乱,如此行动的话,恐怕至少需要一两年才能对南诏出兵。”

    李琩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做好万全准备,才能一击制胜。”

    很多仗在没打之前,其实胜负已经决定了,军事行动,只是最后的结果呈现。

    而且现在南诏的实力,远不是现在的契丹可以比的,一两年的筹备,已经算短了。

    历史上,吐蕃攻不下川西的维州,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培养一个吐蕃美女,嫁给维州城的将军,二十年间生了两个孩子,二十年后,吐蕃攻维州,两子为内应,维州城陷落,吐蕃将维州城改为无忧城。

    对比这事,李琩觉得这点筹备时间不算什么。

    封常清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之所以觉得长,是因为他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做出点成绩,然后好解甲归田。

    但李琩的筹划完全没有问题,封常清只能全力配合,暗道:“功成不必在我。”

    李琩和封常清对南诏的事定了调,然后召高仙芝、马璘和李晟入朝,让他们联合杨玄璬、王忠嗣、安南的辛云京、浑瑊筹划行事。

    高仙芝统领全局。

    马璘现任剑南节度使,他之前在李璘打南诏时,出兵支援剑南,中了吐蕃的埋伏,吃了一次大亏,因此很能领会李琩的意图,回去之后,立刻着手筹划安排。

    李晟是剑南副使,历史上,他就数次击败吐蕃和南诏的联军。

    辛云京现任安南节度使,浑瑊任副使,论打仗,浑瑊比辛云京在行,但辛云京先前跟李琩太久,资历更深,威望更高。

    至于王忠嗣,则负责盯着吐蕃。

    ……

    继德四年下半年,基本无大事发生,大唐在平静中,慢慢发展。

    继德五年,占城稻经过前两年的试点成功,开始在南方地区推广,同时曲辕犁推至大唐全境。

    雕版印刷逐步成熟,书籍价格下降,两税法稳步推行,盐业在卓筒井的开采下,也越来越发达。

    安史之乱的破坏相比于历史上,已经被压到最小,李琩把自己的班底带过来,又给朝廷换了一次血,再加上改制和技术开发,大唐繁荣已经超过天宝年间,政治比天宝年间清明不止一个层次。

    大唐上下,对李琩一片高歌颂德之声。

    与此同时,南诏内忧外患。

    外患是骠国、真腊先后起兵,反叛南诏,接着吐蕃与大唐亲密会谈,颇有会盟之势。

    内忧则先是南诏西南、东南的黑齿、金齿等部落反叛,接着其他五诏旧反动势力蠢蠢欲动,打算联合起来,推翻南诏,投降大唐。

    原来的南诏王皮逻阁已死,现在的南诏王是阁罗凤。

    阁罗凤继位后,对内清扫以前的五诏旧势力,招抚金齿、黑齿等部落,对外向北占据了滇东地区,又趁安史之乱,向南占领了骠国、真腊,同时兵进姚州。

    阁罗凤的下一步计划,是打算在姚州和大唐拉扯,然后趁机占据安南(今越南,大唐所属)。

    但是没想到,李琩平叛如此之快,并且很快就着手收拾他。

    对于混乱的局势,阁罗凤一面上书给大唐,请求和大唐会盟,试图实行缓兵之计。

    同时,迅速出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拉带杀,清扫乌蛮五诏旧有反动势力。

    阁罗凤原本对乌蛮的政策是温水煮青蛙,徐徐图之,但大唐的这波挑唆,让阁罗凤不得不强势镇压,于是双方展开内战。

    最终,乌蛮反动势力不敌,首领逃入剑南。

    阁罗凤赢得了内战。

    但阁罗凤和乌蛮内战之时,骠国、真腊、南诏南部的金齿、黑齿蛮等部,纷纷举兵反叛,宣布归附大唐。

    阁罗凤急召心腹段忠国、段全葛、凤伽异等文武议事。

    段氏,便是白蛮。

    阁罗凤直入主题,道:“如今形势于我们不利,我打算上书请求归附大唐。”

    “大王,不可啊!”段忠国连忙劝谏,“天宝时期,大唐胜兵十万来攻南诏,惨败而归,如今大唐虽然强大,但我南诏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也远非天宝时期可比,完全可以一战!”

    阁罗凤道:“归附乃是缓兵之计,只要能麻痹大唐,给我一年时间,我就能尽灭各地叛乱。如果这次叛乱能平,各方势力就会知道,归附大唐,大唐也保不住他们。那时候,大唐再想开战,就更难了。”

    段忠国听了,觉得十分有道理,想了想,道:“可是唐皇并非糊涂之人,他愿意接纳我们的归附吗?”

    阁罗凤道:“我们把姚州还给大唐,向大唐纳贡称臣,请求迎取大唐公主,修婿礼,这样应该可以。”

    “也只好如此了。”段忠国同意道。

    其他文武也纷纷附和。

    南诏的请降信,快马加鞭送到了李琩手里。

    此时,已经是继德五年八月。

    李琩召文武议事。

    张镐等文官,不知道南诏各地叛乱是李琩让马璘、李晟、辛云京他们在背后使坏,因此见到阁罗凤的请降信,都十分高兴。

    张镐道:“陛下恩泽天下,四方来降。姚州之地,和南诏谈了几年,都没要回来,如今南诏竟然愿意主动归还,纳贡称臣,这是天大的喜事,陛下应当立刻派人去接纳阁罗凤。”

    李琩没有回答,看向封常清。

    封常清道:“大唐原来的藩属国,骠国、真腊等地,就不管了吗?”

    张镐道:“南诏既然已经归附,陛下敕令南诏不得干扰骠国、真腊等地,南诏必然会听命。”

    封常清闻言不由笑了笑,道:“太宗时期,东突厥四面环敌,颉利可汗也请求归附,迎娶大唐公主,修婿礼,太宗是如何做的?”

    封常清这么一提,张镐明白过来了。

    公元626年,突厥颉利可汗率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离打进长安,只有一步之遥。

    但三年后,公元629年,突厥便分崩离析,内乱四起。

    同年八月,大唐发兵十万,征讨突厥。

    半年后,公元630年,颉利可汗便被押入长安,成了著名的“长安舞王”。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534/424691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