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371章 清平调

第371章 清平调

    若是来瑱没跟李琩这么多年,他或许会听从鲁炅的建议,但是他跟了李琩后,心态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来瑱道:“我们是仁义之师,怎可学叛军土匪作风?若我们和叛军一样烧杀抢掠,那百姓又怎会对我们竭诚欢迎?朝廷并没有克扣我们的粮饷,弟兄们该得的,都得到了,万万不可因贪心而自绝于陛下,自绝于天下。以后这等事,休要再提。”

    “是。”鲁炅尴尬回复。

    来瑱道:“传我军令,参与颍王谋逆者,主动来降,可酌情不予深究,若是心存侥幸,隐瞒不报,或是流亡逃走,落草为寇,则格杀勿论!”

    “是!”众将领命。

    ……

    时间已经是公元755年,也就是继德二年。

    二月,长安。

    来瑱亲自带着李璬及其重要党羽,亲到长安献捷,李璬的重要党羽中,就包括李白。

    李琩为来瑱设宴,把李璬及其党羽先关入监牢,让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定罪。

    对于来瑱能亲自献捷,李琩还是比较满意,因为历史上,来瑱为了不入长安,表演了好几次万民挽留的戏码,也正是因为这样,来瑱被杀。

    而李光弼因为同为武将的来瑱被杀,对朝廷戒心更重,与朝廷离心离德,最后含恨而死。

    不过,现在李琩压住了安史之乱,又有赫赫战功和嫡系军队,加之这些大将很早就被他收入帐下,脾气大不起来,他算是解决了朝廷与武将离心离德的问题。

    李琩当天宴请来瑱,次日,杜甫便来给李白求情。

    作为李白迷弟的杜甫,给出了宽待李白的两条理由。

    第一条,他说李白参与李璬之乱,是被裹挟,证据是李白在李璬帐下时,写过几首表白心意的诗。

    第二条,则是李白才华横溢,可以用其才。

    李琩对杜甫的说法持怀疑态度,但是他也不想真的拿李白怎么样,于是便让杜甫招李白来见。

    天山亭(原太液亭)里,李白拜见李琩和杨玉环。

    李琩看了一眼李白,道:“自曲江一别,朕便再也没见过李太白。”

    李白茫然无措,道:“罪下无福,难见陛下圣面。”

    李琩微微一笑,道:“杜子美为你求情,说你之所以跟着李璬,是受了胁迫?”

    李白诚实道:“罪下初跟颍王时,并不知他包藏祸心,等发现之时,已经无法回头,应该算是受了胁迫。”

    李琩道:“杜子美还说,你才华横溢,是可用之人。”

    李白道:“杜子美谬赞,罪下愧不敢当。”

    李琩看了一眼旁边的杨玉环,起了心思,笑道:“你为皇后做两首诗,若是一首让朕和皇后满意,朕便赦免你无罪,若是两首都让朕和皇后满意,朕便给你封官。”

    提到作诗,李白信心大增,主动要求增加难度,道:“请陛下赐律。”

    李琩懂的律也不多,当下便说出了《清平调》的格律。

    李白恭敬的看了杨玉环一眼,沉吟片刻,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琩听着这熟悉的诗句,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白忙问道:“罪下不知陛下满意否?”

    李琩点点头,问一旁的杨玉环,道:“皇后满意吗?”

    杨玉环见李琩考李白诗词,就知道李琩是有心放过李白,笑道:“很满意。”

    李琩转对李白道:“李太白当真才思敏捷,朕也很满意,你的罪可以免了。再做一首吧。”

    “是。”李白领命,想了片刻,当即又做了一首,只是这一次李白做的,和历史上他夸杨玉环的另外两首并不一样。

    李琩也不在意,再问杨玉环,杨玉环笑着点头。

    李琩笑道:“很好,君无戏言,朕给你封官,任伱当个翰林学士吧。”

    李白听到翰林学士,神色微怔。

    因为他在天宝年间,就做过翰林学士,当时他心高气傲,不愿意做个御用文人,因此李隆基呼之不朝,后被疏远,被李隆基赐金放还。

    在历史上,人们说李白被放还,是因为让高力士脱鞋,引起高力士的记恨,李琩不知道这是真不真的,但在他现在所经历的时空里,并没有这事。

    毕竟以高力士太子见了都要叫阿翁的权势,李白还不至于自寻死路。

    一旁的杜甫见李白发怔,忙道:“太白,你还不赶紧谢恩。”

    李白反应过来,跪拜谢恩,道:“罪下叩谢陛下!”

    李琩道:“行了,你们先回吧。”

    “是。”

    李白和杜甫给李琩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两人走到半路,杜甫对李白道:“太白有所不知,如今的翰林学士,非太上皇时期所能比。”

    “哦?”李白一怔,问道:“这是为何?”

    杜甫道:“翰林学士在太上皇当政前期,便能直入内廷,批答表疏。后来,是因为太上皇贪图享乐,李林甫独揽朝政,翰林学士才沦落为陪太上皇娱乐的文人。但现在,陛下并非贪图享乐之人,又大推科举,翰林学士便再度起到批答表疏的作用,可以撰草重要文告,是陛下近臣。”

    “原来如此。”李白恍然大悟,道:“多谢子美相告。”

    杜甫道:“不过翰林院供职者众多,能不能获得陛下重用,还要看太白日后的表现。”

    李白道:“我明白。”

    古代的官名,并不能只看名字和品级,根据时代的不同,其职权完全不同。

    就拿翰林学士来说,在李隆基中后期,只是陪着娱乐的御用文人,但是在唐后期,却是皇帝的顾问秘书,有“内相”之称,牛李党争时,白居易就做过翰林学士,成为牛党的重要人物。

    李琩不知道杜甫和李白后面的话,不过他也没想让翰林学士做大,他只是想把这些人,放在他们该在的位置。

    杨玉环待李白和杜甫走远,笑道:“郎君若想放了李太白,也不必让他为臣妾作诗,为郎君作诗,岂不更好?”

    李琩道:“我的功过,还是交给历史去解答,但你的貌美,可以让众人为你传颂,改日我让李龟年改成乐曲。”

    杨玉环笑道:“那就多谢郎君了。”

    李琩点点头,转道:“这次来瑱办事倒也妥帖。”

    杨玉环道:“上有所好,下必迎之,郎君是圣君,下面的人自然也多是贤臣。”

    杨玉环这话是在夸李琩,但背后也暗含了封建君主专制的问题。

    君主专制下,皇帝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至关重要,这需要皇帝有极高的自觉性,不然就会引起灾难。

    李琩也没有纠结于此,与杨玉环聊了两句,便起身去了政事堂。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534/424691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