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 第294章 新人换旧人

第294章 新人换旧人

    李琩正在府中批阅文书,杨玉环来到门口,遇到张光晟匆忙而来。

    张光晟给杨玉环行了一礼,递上文书,道:“王妃,这是洮州送来的军报,请您代呈殿下。”

    “既然是军报,便应该由张将军亲自呈上,张将军屋里请。”杨玉环说着,推门请张光晟入屋。

    “是。”张光晟进屋,把军报呈给李琩,退了下去。

    待张光晟走远,李琩对杨玉环道:“怎么,你怕代呈军报有逾矩之嫌吗?”

    “是呀。”杨玉环点头,“臣妾代呈,就意味着臣妾有机会扣留,有机会建议,那也就意味着臣妾插手军务。”

    李琩闻言一笑,道:“军中将领对你都十分敬重,你的话他们也愿意听,伱恐怕想不插手都不行。”

    “臣妾知罪。”杨玉环连忙起身,神色惶恐,“请殿下治罪。”

    “你看我像是责怪你吗?”李琩把杨玉环拉到自己怀里,“你我之间,何时变得这么生分了?”

    “郎君……”杨玉环轻轻的唤了一声,脸上露出甜美的笑容。

    李琩不是不知道后宫干政的后果,以杨玉环现在的势力,若是他不加干涉,以后除了他,没人压得住。

    可是他对杨玉环情深义重,情感上愿意相信她,至于理智上,现在他处于创业阶段,这时候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宫领导者,才能保证后院不起火。

    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他都要纵容杨玉环。

    李琩兀自思索着,转眼看到杨玉环的绝美笑容,不由心神荡漾,暗道:“我这是已经开始对她算计利害关系了吗?我被权利腐化了?还是说,我一直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或许我一直就是这样的人。”

    李琩模糊的给自己贴了标签。

    这些年,杨玉环被李隆基抢走的概率越来越小,李琩觉得如果自己真是一个大公无私、为国为民的人,那他就应该为平定安史之乱做铺垫。

    他杀不了安禄山,也不好杀史思明,可是他可以提前杀掉叛军最得力的战将,比如安守忠、崔乾佑、李归仁等。

    可是他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怕杀了这些人,安禄山打不到洛阳,更打不到长安。

    杨玉环见李琩突然沉默不语,笑问道:“郎君又在忧虑和吐蕃的战事了吗?”

    “是啊。”李琩随声附和着,觉得再想这些事也来不及了,于是抛开思绪,打开张光晟送来的文书。

    文书里面,马璘向他详细呈报了雾路山大捷。

    杨玉环跟着瞟了一眼,道:“马璘虽然长在陇右,但对郎君也算忠心,打了胜仗没有直接呈报朝廷,而是呈给郎君。不过也可能是他知道郎君不仅不会贪他的功劳,还会在转呈朝廷时对他大加赞赏。”

    “你倒是想得全面。”李琩合上文书,“马璘、李晟也是大将之才,希望他们两人能继续勠力同心。”

    “不好说。”杨玉环摇摇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能恪守本心者只是少数。王维和第五琦他们人还没到,向郎君告状的文书已经送了过来,若不是郎君能压制他们,不知道已经乱成了什么样。”

    李琩正欲说话,仆人敲门道:“殿下,王判官他们到了,在大堂等候殿下。”

    ……

    议事堂。

    李琩坐于上首,王维、刘晏、房琯、第五琦、王之涣、孟浩然、张旭、杜有邻分坐于两侧。

    一番客套之后,张旭起身道:“殿下,下官今日特来请辞。”

    “嗯?”李琩微惊。

    张旭道:“殿下对下官恩重如山,下官本应以死相报,但下官年事已高,近来身体越来越差,担心误了公事,因此想请辞而归,望殿下恩准。”

    李琩看了一眼张旭垂垂老矣的模样,起身拉住张旭的手,道:“既然如此,我也不好勉强,张老要去苏州还是洛阳,我派人护送你回去。”

    张旭推辞道:“怎敢劳烦殿下,下官……”

    李琩打断道:“张老不必客气,你为安西北庭殚精竭虑这么多年,这是我应该做的,若不是抽不开身,我应该亲自送你才是。”

    “如此,多谢殿下。”张旭给李琩行了一礼,从怀里掏出一张字帖,呈给李琩,接着道:“下官知殿下清廉守正,这是下官自己写的字帖,权当给殿下留个纪念,还望殿下莫要嫌弃。”

    “张老有心了。”李琩接过了字帖。

    张旭开了头,王之涣与孟浩然也提出了请辞的请求,并分别献上了自己为李琩写的诗作。

    李琩看着两人的模样,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特许岑参送他们一程。

    看着三人离开的背影,李琩莫名的觉得有些感伤,喃喃道:“一晃已经十几年了。”

    现在已经是公元748年秋,他来到这个世界已经13年,很多人不得不离开。

    当然,他们离开也许是因为年老,也许是因为觉得再呆下去也调不回关中,也许是他们的想法和刘晏、第五琦有差异,而李琩更多采用刘晏和第五琦的思路。

    不过无论怎样,李琩也不想追究,因为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算好聚好散,这三个人也通过他们的名声,为他引来了不少人才。

    李琩收下三人留下的纪念品,转对房琯道:“房刺史,朝廷有意调你任陇右叠州刺史,不知你觉得如何?”

    把房琯和第五琦调到陇右,其实是李亨的意思。

    北庭毕竟离长安太远了,养这么远的心腹,李亨觉得用处不大,因此想把他们调到近一点的陇右。

    而李隆基依旧想用这两人“盯”着李琩,因此也同意把他们调回陇右,只是如今与吐蕃战事焦灼,他不想明着表示防备李琩,因此没有强行调任,而是先暗示李琩,李琩自然也没有拒绝。

    房琯对背后的情况一清二楚,忙道:“下官是大唐的官,在哪里任职,都听朝廷安排。”

    李琩点点头,转对第五琦道:“兰州长史刚好有缺,禹珪可愿出任?”

    禹珪是第五琦的字。

    第五琦和房琯闻言同时大惊。

    房琯从刺史调刺史,只是平调,而第五琦先前只是县令,这才两年多,李琩居然就让他做长史,而且还是在陇右最有钱的兰州。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534/4246906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