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连锁反应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北军大败,唐军彻底失去了战场的主动性,南诏联合吐蕃南下,将李璘的南军围困在龙尾城外。
李璘带领南军奋力突围,加之从北部突围出来的何覆光从旁接应,李璘得以成功脱身,与何覆光合军一处,带领剩余的一万余人撤退。
阁罗凤率兵追击,靠着对山势地形的熟悉,追到石城时,又斩杀唐军将士五千余,活捉三千余,李璘带着剩余三千将士一路北逃。
阁罗凤趁势攻克石城,将投唐的爨崇道,以杀害爨归王和爨日用的罪名将其处死,接着控制滇东全境。
控制滇东全境后,阁罗凤没有选择继续北进,而是就地重新治理滇东。
安排好滇东事宜,阁罗凤返回南诏,接着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太和城王都立碑,刻石讲述叛唐不得已的原委。
第二件,下令收集唐军阵亡将士,将他们葬于下关洱海河岸,刻碑勒石题字为:大唐天宝战士冢,后称万人冢。
大碑落成之日,阁罗凤率军民前往祭奠,亲自致悼词:
“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
第三件,阁罗凤命人将李宓遗体打捞上来,葬于苍山斜阳峰麓的仙鹤塘,并建李将军祠,供奉神位。
半年后,李宓的家人来到南诏,李宓孙女将李宓留下的南诏铎鞘剑呈献阁罗凤,阁罗凤颇为感慨,陪同李宓家人去祭奠李宓,并在李宓祠堂题了一副对联。
“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后世;节义两全,磷火万点洱河咽。”
……
另一边。
李璘一路逃至荣州荣德山下,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两千将士,但他也暂时安全了。
安全之后的李璘来不及为死去的数万将士悲伤,而是先思考如何推卸责任。
破旧的房屋里。
李璘召何覆光入内,道:“何将军,我命你派人游说吐蕃一起侵吞南诏,为何吐蕃却中途袭击了我军?”
李璘确实派人游说了吐蕃,不过派的不是何覆光,而是自己的心腹刘巨鳞。
这也是阁罗凤历数李璘罪状时,说的勾结吐蕃,企图侵吞南诏一事。
何覆光对这事完全不清楚,惊讶道:“殿下,您没有……”
何覆光没有说完,因为在他的身后,薛镠一刀捅穿了他的身体。
何覆光完全不敢相信李璘会这么杀他,他带人突围之后,没有自己跑,而是折到南边和李璘汇合,策应李璘突围。
他已经如此忠心,却还是逃不过李璘的毒手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何覆光只是后悔没有和李宓一起战死疆场,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生。
对于一名良将来说,这是莫大的遗憾。
但他必须带着这样的遗憾,永远的离开。
只听李璘道:“李宓作为主将以身殉国,你身为副将,为何能安然无恙?因为你里通外敌,勾结吐蕃!”
薛镠将何覆光的头颅斩下,走出破屋,对外面的人道:“何覆光里通吐蕃,致使这次远征大败,刚才他企图行刺永王殿下,被本将军反杀。”
说罢,将何覆光头颅递给亲卫,道:“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是。”亲卫领命,提着何覆光的头颅去了。
……
……
……
南诏大战之时,吐蕃也没有闲着。
吐蕃集重军,假意进攻剑南,剑南告急,朝廷便安排陇右协防。
然后吐蕃趁着陇右调动,以四十万大军直扑石堡城。
王忠嗣不愿意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攻取石堡城,但是吐蕃愿意。
赤德祖赞亲临前线指挥,以上次败于李琩的韦论莽支拉略和尚绮心儿贝拉领左右大将,用吐蕃两万将士的牺牲,攻下了石堡城。
攻取石堡城时,赤德祖赞还派属卢芒奇顿进取剑南松州,切断剑南和陇右的要道。
剑南大败,吐蕃攻取石堡城和松州的消息同时传入长安。
大唐举国震惊!
李隆基连忙召见众臣议事。
只见李隆基将奏书甩在地上,愤怒的敲着龙案,道:“六万将士,只余两千人生还,李璘这仗怎么打的!”
李隆基提起了将士,并不是因为他心疼士卒,而是这六万将士一死,大唐短时间内很难再攻取南诏了,剑南和南诏攻守易形,剑南成了守势。
其他人不敢讲话,李林甫上前道:“圣人息怒,南诏此战虽赢,但他们也不敢进取剑南,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陇右局势为主。”
李林甫这话也不是随便乱说,南诏确实不敢进取剑南。
与南诏战役大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劳师远征。
作为主动进攻方,所要承受的后勤难度,战事难度都不是防守方可以比的。
还有,南诏由于地形的原因,虽然擅长山地作战,却不擅长平原军团作战,也不擅长攻克坚城。
因此,阁罗凤取下石城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威胁剑南,而是上书再次求和。
两次失败,李隆基也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次若不是吐蕃出兵协助,李璘也不会败得那么惨,说到底,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面露苦色,心里有些后悔。
当初他要是再信任李琩一点,李琩取下石堡城之后,他不调回李琩,而是让李琩继续进军,取下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将吐蕃赶出大非川和磨环川,那么吐蕃也不敢轻易支援南诏,更不会反手突袭石堡城。
李隆基冷静下来,道:“依右相之见,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李林甫道:“先同意南诏的求和,与南诏会盟,同时备军,重新夺回石堡城。”
李隆基思索半晌,道:“依右相之言,南诏那边派谁去谈判会盟?”
李隆基说罢,看向李亨。
李璘是李亨举荐,虽然李璘通过一些骚操作进行甩锅,但李璘毕竟是主帅,无论怎么甩锅,他都有责任。
李亨心里一面怨恨李璘的废物,一面道:“儿臣举荐的十六弟,此次失败,儿臣也有责任,请父皇责罚。”
“追责的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安稳局势。”李隆基语气冷淡。
兄弟们,我补充一下,李宓和李泌是两个人。然后李宓的事我基本按照历史写的,兄弟们要是到云南大理去旅游,还可以去看唐军将士的万人冢。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534/424689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李璘带领南军奋力突围,加之从北部突围出来的何覆光从旁接应,李璘得以成功脱身,与何覆光合军一处,带领剩余的一万余人撤退。
阁罗凤率兵追击,靠着对山势地形的熟悉,追到石城时,又斩杀唐军将士五千余,活捉三千余,李璘带着剩余三千将士一路北逃。
阁罗凤趁势攻克石城,将投唐的爨崇道,以杀害爨归王和爨日用的罪名将其处死,接着控制滇东全境。
控制滇东全境后,阁罗凤没有选择继续北进,而是就地重新治理滇东。
安排好滇东事宜,阁罗凤返回南诏,接着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在太和城王都立碑,刻石讲述叛唐不得已的原委。
第二件,下令收集唐军阵亡将士,将他们葬于下关洱海河岸,刻碑勒石题字为:大唐天宝战士冢,后称万人冢。
大碑落成之日,阁罗凤率军民前往祭奠,亲自致悼词:
“君不正而朝纲乱,奸佞起而害忠良。生乃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呜呼悲哉!唐师阵亡兄弟!”。
第三件,阁罗凤命人将李宓遗体打捞上来,葬于苍山斜阳峰麓的仙鹤塘,并建李将军祠,供奉神位。
半年后,李宓的家人来到南诏,李宓孙女将李宓留下的南诏铎鞘剑呈献阁罗凤,阁罗凤颇为感慨,陪同李宓家人去祭奠李宓,并在李宓祠堂题了一副对联。
“父忠子孝,留下英魂警后世;节义两全,磷火万点洱河咽。”
……
另一边。
李璘一路逃至荣州荣德山下,此时他的身边只剩下两千将士,但他也暂时安全了。
安全之后的李璘来不及为死去的数万将士悲伤,而是先思考如何推卸责任。
破旧的房屋里。
李璘召何覆光入内,道:“何将军,我命你派人游说吐蕃一起侵吞南诏,为何吐蕃却中途袭击了我军?”
李璘确实派人游说了吐蕃,不过派的不是何覆光,而是自己的心腹刘巨鳞。
这也是阁罗凤历数李璘罪状时,说的勾结吐蕃,企图侵吞南诏一事。
何覆光对这事完全不清楚,惊讶道:“殿下,您没有……”
何覆光没有说完,因为在他的身后,薛镠一刀捅穿了他的身体。
何覆光完全不敢相信李璘会这么杀他,他带人突围之后,没有自己跑,而是折到南边和李璘汇合,策应李璘突围。
他已经如此忠心,却还是逃不过李璘的毒手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
何覆光只是后悔没有和李宓一起战死疆场,却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一生。
对于一名良将来说,这是莫大的遗憾。
但他必须带着这样的遗憾,永远的离开。
只听李璘道:“李宓作为主将以身殉国,你身为副将,为何能安然无恙?因为你里通外敌,勾结吐蕃!”
薛镠将何覆光的头颅斩下,走出破屋,对外面的人道:“何覆光里通吐蕃,致使这次远征大败,刚才他企图行刺永王殿下,被本将军反杀。”
说罢,将何覆光头颅递给亲卫,道:“传首各军,以儆效尤。”
“是。”亲卫领命,提着何覆光的头颅去了。
……
……
……
南诏大战之时,吐蕃也没有闲着。
吐蕃集重军,假意进攻剑南,剑南告急,朝廷便安排陇右协防。
然后吐蕃趁着陇右调动,以四十万大军直扑石堡城。
王忠嗣不愿意牺牲数万将士的性命攻取石堡城,但是吐蕃愿意。
赤德祖赞亲临前线指挥,以上次败于李琩的韦论莽支拉略和尚绮心儿贝拉领左右大将,用吐蕃两万将士的牺牲,攻下了石堡城。
攻取石堡城时,赤德祖赞还派属卢芒奇顿进取剑南松州,切断剑南和陇右的要道。
剑南大败,吐蕃攻取石堡城和松州的消息同时传入长安。
大唐举国震惊!
李隆基连忙召见众臣议事。
只见李隆基将奏书甩在地上,愤怒的敲着龙案,道:“六万将士,只余两千人生还,李璘这仗怎么打的!”
李隆基提起了将士,并不是因为他心疼士卒,而是这六万将士一死,大唐短时间内很难再攻取南诏了,剑南和南诏攻守易形,剑南成了守势。
其他人不敢讲话,李林甫上前道:“圣人息怒,南诏此战虽赢,但他们也不敢进取剑南,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陇右局势为主。”
李林甫这话也不是随便乱说,南诏确实不敢进取剑南。
与南诏战役大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比较容易被忽视,那就是劳师远征。
作为主动进攻方,所要承受的后勤难度,战事难度都不是防守方可以比的。
还有,南诏由于地形的原因,虽然擅长山地作战,却不擅长平原军团作战,也不擅长攻克坚城。
因此,阁罗凤取下石城之后,并没有进一步威胁剑南,而是上书再次求和。
两次失败,李隆基也有点回过味来了。
这次若不是吐蕃出兵协助,李璘也不会败得那么惨,说到底,吐蕃才是大唐的心腹大患。
李隆基面露苦色,心里有些后悔。
当初他要是再信任李琩一点,李琩取下石堡城之后,他不调回李琩,而是让李琩继续进军,取下青海湖和黄河九曲之地,将吐蕃赶出大非川和磨环川,那么吐蕃也不敢轻易支援南诏,更不会反手突袭石堡城。
李隆基冷静下来,道:“依右相之见,下一步该如何行事?”
李林甫道:“先同意南诏的求和,与南诏会盟,同时备军,重新夺回石堡城。”
李隆基思索半晌,道:“依右相之言,南诏那边派谁去谈判会盟?”
李隆基说罢,看向李亨。
李璘是李亨举荐,虽然李璘通过一些骚操作进行甩锅,但李璘毕竟是主帅,无论怎么甩锅,他都有责任。
李亨心里一面怨恨李璘的废物,一面道:“儿臣举荐的十六弟,此次失败,儿臣也有责任,请父皇责罚。”
“追责的事以后再说,当务之急是安稳局势。”李隆基语气冷淡。
兄弟们,我补充一下,李宓和李泌是两个人。然后李宓的事我基本按照历史写的,兄弟们要是到云南大理去旅游,还可以去看唐军将士的万人冢。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534/4246898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