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大明:从教朱元璋做事开始! > 第九十八章:上山下乡!

第九十八章:上山下乡!

    “乡亲们,朝廷施行新政,今后徭役折现。每人每亩地只要交三升钱粮,交了之后就不用再服里甲正役和所有杂泛了……”

    江宁县淳安镇申明亭,伴随着阵阵响亮的铜锣声,关于徭役折现的新政之事,随即便两名衙役、书吏口中传入了一众围观的百姓耳中。

    洪武十四年二月底,在经过几天的筹备之后,数十支向百姓宣讲这徭役折现之事的‘宣讲队’,正式浩浩荡荡的奔赴向了江宁县的各处乡镇甲里。

    说起来,因为江宁镇社学的加入,这支宣讲队也算是有史以来排得上号的豪华阵容了。

    开玩笑,别说高干班的那些公侯子弟了,就连亲王、皇孙都上阵了,这阵容能不豪华吗?

    “啥,三升?你们咋不明抢,陛下向咱们收的田租都才三升多一点儿呢!”

    “就是,你们也太黑了。不就是耽误点儿时间、卖把子力气么,咱宁愿去服徭役,而且这杂役官府还倒给咱钱粮呢……”

    然而,阵容再豪华,百姓该有的疑惑和心疼那也仍是不可避免的。

    这不,不出欧阳伦等人之前所料,一听到这徭役折现后居然都赶上以往所交的田租了,不少百姓们顿时不由得纷纷心疼了起来。

    要知道,相比于以往朝代百姓服徭役都是无偿的,在老朱这个底层出身的皇帝要求下,大明除了里甲正役外,绝大多数杂泛,官府可是都要给服役之人发给钱粮的。虽然这数量可能并不多,但怎么说也比无偿服役来得强不是?

    所以,一听这徭役折现不仅少了个挣钱粮的路子,反倒还要征收和田租相当的‘高额’折现钱粮,一众百姓不心疼才怪了。

    “呵呵,各位大叔大伯,账可不是你们这么算的哦……”

    就在这些百姓心疼不已之时,伴随着一阵清脆的童音响起,只见一名粉雕玉琢般的六七岁小娃娃却是从衙役书吏身后站了出来。

    “咦?哪里来的小娃娃,这都还没断奶吧?哈哈哈哈……你倒是说说看,咱们哪里算错了?”

    看着眼前一脸天真笑容的小娃娃,一众原本还在为这高额的徭役折现心疼的百姓,这会儿也是不禁开口调侃了起来,甚至于还想上手去捏捏那可爱的小脸蛋儿。

    “不得对皇长孙殿下无礼!”

    看着几双伸向小娃娃面庞的‘黑手’,两名带队衙役书吏顿时不由得一脸黑线。

    “啥?皇……皇长孙?”

    得知眼前这被他们调侃、并且准备上手的小娃娃居然是皇帝的大孙子,一众百姓顿时吓得赶紧下跪请罪。

    “诸位叔伯快快请起,这又不是在宫里,哪来的什么皇长孙……小子如今只是社学的学生而已!”

    瞪了那两名多管闲事的衙役、书吏一眼后,泄露了身份的朱雄英赶紧招呼、安抚起了一众跪地请罪的百姓来。

    “多谢皇长孙殿下……”

    不得不说,在经过了大半年的社学历练后,本就在宫廷环境熏陶下心智早熟的朱雄英,此时在这待人接物方面就更得以应手了。

    一众原本惊慌请罪的百姓在其招呼安抚下,很快就恢复平静了下来。

    “呵呵,小子都说了,这里不是宫内,如今小子只是社学的这生而已,只是和同学们来给给位叔伯乡亲们算算这徭役折现的帐而已……”

    眼见身份泄露,为了转移一众百姓的注意力,朱雄英随即也是直奔主题,带头跟众人宣讲起了这徭役折现的事来。。

    “各位叔伯你们想想,每人一亩地三升粮,就按一家十五亩算吧,总共是四十五升。一升粮食五文钱,四十五升也就是二百二十五文钱。大叔你们要是把这服徭役的时间拿去打短工,一个人怎么也不止赚二百二十五文钱吧?”

    “而且这徭役改成的丁税,只以洪武十四年也就今年服役人丁为准。以后家里新添的人口也不再征收丁税,各位叔伯你们只要多生上几个娃……”

    而随着朱雄英的开口,其余社学的学生们也是纷纷开口,跟一众百姓解释分析起了这徭役折现的好处来。

    “咦,皇长孙说得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哈!”

    “这些娃儿不愧是驸马爷教出来的学生,我就说嘛……”

    不得不说,钱宽这让学生帮忙算帐的法子算是出到了点子上。原本一听丁税要交三升顿时就不乐意的百姓们,在听到朱雄英等一人学生给算出的细帐后,却是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态度大转变。

    没办法,且不说朱雄英这皇长孙的招牌,即便这些学生不是他们自己的娃娃,但‘江宁镇第一社学’的金字招牌可是独一无二的。

    哪怕如今其余各镇的‘翻版’社学已经陆续出炉,但其‘第一’的地位却是其它社学所不能比拟的。

    “各位大叔大伯要是还不放心,那你们再看看,咱《大明皇家日报》上面也刊登着呢,陛下总会骗咱自己人吧?”

    就在一众百姓态度大转变之时,一众学生随即又拿出了一份份《大明皇家日报》,打着皇帝的旗号趁热打铁起来。

    “嗯,既然皇长孙跟陛下的报纸都这么说了,那肯定就是真的了!这徭役改丁税的事,咱们信得过陛下!”

    不得不说,不同于那些士绅官吏对老朱大多只有惧怕,老朱这个泥腿子出身平民皇帝,在绝大多数普通百姓心里的威信那是真的高。

    所以随着朱雄英这个皇长孙的亲自出面,再加上老朱这杆大旗的祭出,原本对这徭役折现有些不满、质疑的他们,现在却是彻底打消了心中的疑虑。

    “还有,各位乡亲你们不妨再想想,征了丁税之后官府虽然不征徭役了,但以往服徭役的那些事总还是要有人来做的吧?到时候官府自然是会出钱雇佣人手的……”

    眼见原本棘手无比的事情就这么被一群娃娃三言两语的给轻松解决了,负责淳安镇这一路‘宣讲队’的衙役跟书吏,大喜之下当即就趁胜追击起来,又给众人抛出了又一颗定心丸。

    “对啊,咱咋就没想到这个呢!”

    听到两名衙役、书吏这最后抛出来的定心丸,一众百姓更是不由得恍然大悟起来。

    至此,这淳安镇的徭役折现宣讲之事算是取得了空前圆满的大成功。

    而与此相似的场景,可不止淳安镇这一处。整个江宁县,其余各乡镇甲里也都差不多。

    当然了,也不是所有乡镇的百姓都需要官府和学生们如此宣传,像江宁镇,别说跟着参加社会实践的娃娃们了,除了几张孤零零的告示外,县里就连衙役、书吏都没派来一个。

    没办法,因为钱宽这个驸马爷,因为娃儿几乎都在江宁镇第一社学的原因,对于这新政了解程度,江宁镇百姓可是比其它乡镇要清楚得多了。

    而且更为主要的是,随着设立于钱家庄的皇家军工厂军粮分厂因为产能不断扩大的原因,从而引发了对人工需求的不断增长,如今整个整个江宁镇的百姓都巴不得朝廷把这徭役折现呢。

    毕竟比起在军工厂里面‘炸面条’的工钱来说,折算成钱一年也不过才两百多文一人的徭役折现算根毛啊!

    至此,在这徭役折现之事取得了百姓的认同后,江宁县新政试行中最重要的摊丁入亩自然也是顺理成章的顺利推行开来,只等着征收夏粮之时便能看到最直观的成效了。

    只不过,就在江宁县摊丁入亩推行得顺风顺水、如火如荼之际,没想到在汤和的出面下,原本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的官绅一体纳粮,这会儿却是出了点儿不大不小的麻烦。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426/424385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