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上不疑我,勋章制度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当所有王公大臣、皇子公主悉数到齐后,李隆基带着杨玉环,从沉香亭而出,到达龙池边。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
“拜见圣人!”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
“平身!”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
他们只不过仗着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
王维拱手回应。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
“可惜!”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
李隆基哈哈一笑。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瑄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瑄。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
刚才的话,都是李瑄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座,与杨玉环坐在一起。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
作为送别李瑄从军的宴会,自然少不了边塞的歌曲。
宫廷第一乐手李龟年开局献上王昌龄的名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声调激昂又悲怆,一唱三叹。
几曲过后,李隆基邀请李瑄到他旁边就坐。
既然是送行李瑄的宴会,李隆基要与李瑄好好谈论一番。
“七郎此战,准备如何具体?”
李隆基想得知李瑄的战略。
“回圣人,吐蕃大军的布置,臣还不清楚。如今吐蕃赞普亲至青海,参照开元二十九年,其兵力绝非聚集在一起。所以要等到达河陇的时候,臣才能布置。”
李瑄向李隆基阐明,无法告知。
和上次不同,上次吐蕃在青海、九曲、赤岭的布局被李瑄等人猜透,所以才制定出虚虚实实地策略,戏耍了吐蕃。
现在吐蕃聚集大量兵马,绝对是寻求与唐军大战,李瑄要先弄清吐蕃的布置,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对敌。
“七郎言之有理。朕相信七郎随机应变的本领。”
李隆基不再问作战计划。
李瑄屡屡能在大战中完胜,使李隆基对李瑄很有信心。
“朕之前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拿下尺带珠丹,不论是死是活,都为七郎封王。”
李隆基又提醒李瑄这件事情,可见他对妹夫尺带珠丹的恨意。
“臣倾尽全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一定逐杀尺带珠丹!”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
他知道李隆基不是瞎说,历史上的天宝后期,李隆基先后给哥舒翰和安禄山封王。
李瑄是宗室,李世民的后代。像信安王李祎一样,当个郡王,不会有大臣反对。
“吐蕃功成,雪域高原可否上?”
李隆基还是对吐蕃的领土念念不忘。
“此次征服苏毗,挑选不畏冷瘴的士兵,在苏毗境内训练几年,有机会攻破逻些城!”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苏毗的十一个东岱是吐蕃入侵河陇的大后方。
唐军若是占领苏毗的十一個东岱,等于锁住吐蕃的大门。
将来征服吐蕃很有可能。
不论如何,李瑄也要先为李隆基画上大饼。
让李隆基觉得他有能力为他开天辟地。
“有七郎在,户部迟早将雪域高原纳入版图。”
李隆基举起杯子,与李瑄共饮。
旁边的杨玉环默默听着李瑄和李隆基谈论,拿起杯子浅尝辄止。
“都说吐蕃士兵视死如归,王君、盖嘉运、王倕、萧炅、皇甫尚书等皆与吐蕃有过败绩。可吐蕃在李将军手中,不堪一击。李将军之兵,个个以一当十。尺带珠丹想胜,恐怕得二百万大军前来!”
李隆基诙谐一笑,意指吐蕃不可能战胜李瑄。
把李瑄捧得很高!
“臣之用兵,谋勇并进,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或使敌猝不及防,出奇制胜,所以能有今日的功绩。吐蕃蛮夷虽不如大唐文明强大,但其还是可取之处的。”
李瑄没有被蒙蔽双眼。
出征前李瑄被捧得太高,几乎被李隆基造神了,他必须胜利。
否则李隆基没面子,他将来肯定不好过。
“我大唐羽林龙武禁军,吐蕃效仿;我大唐节度使军使,吐蕃效仿;我大唐以军城堡垒安边,吐蕃效仿;我大唐强弩弓箭,吐蕃效仿……唯独无法学习我大唐礼义廉耻。他们有什么长处?七郎说来听听?”
李隆基真没觉得吐蕃士兵有什么长处。
“回圣人,吐蕃的告身制度,便有可取之处。吐蕃六告身,铁字告身,铜字告身,银字告身,颇罗弥告身,金字告身,玉字告身。哪怕是最差的铁字告身,也非勇士不可得。吐蕃的奴隶、士兵,常常为一块铁字告身悍不畏死地猛冲,一队死绝,亦不后退。所以在某些战斗中,吐蕃不论是士兵,还是奴隶,都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
李瑄向李隆基阐述吐蕃告身制度的特征。
“大唐对普通士兵的战功,也会授勋。”
李隆基认为勋不比吐蕃告身差。
“请恕臣直言。如果能有一块代表军功的黄金挂在胸前,甚至黄铜、白银,都远比勋有吸引力。”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大唐的勋官本就不完善。
明明是授勋十二转,却有许多无军功而授勋官。
如李瑄的父亲李适之,授上柱国。
李适之虽然当过节度使,但军功不够上柱国。
作为后世人,李瑄知道徽章能作为士兵的荣耀,鼓舞士气。
“我好像能理解了。”
李隆基微微点头。
对于士兵,如果将一块金银挂在胸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此战过后,七郎记录士兵的功勋,授予玉金银铜告身。”
李隆基心血来潮后,也想这么做。
“我大唐不应叫告身,需变一变名字。”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
“不错!我大唐怎么能用吐蕃的告身呢!”
李隆基恍然,问李瑄:“七郎觉得叫什么,该怎么实施?”
“我大唐授勋十二转,一定是取其勋字,而要颁发实物,如印章一样有意义,当为章字。组合一起,名为勋章。”
“不同于授勋。我大唐可以将勋章分为:跳荡勋章,以铜铸,匠人雕牡丹为印;勇士勋章,以银铸,匠人雕雄鹰为印;英雄勋章,以金铸,匠人雕猛虎为印;还有玉麟勋章,以美玉铸,匠人雕麒麟。其中,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要圣人亲自在百官的见证下授予,让将领们感受到圣人的天恩。勇士勋章为节度使授其麾下。跳荡功勋由一军主将向节度使申请,然后授予麾下。”
“勋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军功制度,无军功,哪怕是皇子、权贵,亦不可授。”
李瑄道出完整的勋章制度后,又郑重地说道。
勋章一旦乱授,将没有丝毫意义。
“诸勋章授予的标准是什么?”
李隆基又迫不及待地李瑄。
他想象到在兴庆殿上授予将领勋章,这些将领对他肝脑涂地的模样。
不仅奖励士兵,还可拉拢军心。
“跳荡功勋,就是军中的跳荡之功;先登者、斩将搴旗可为勇士;积累勇士之功为英雄,勇士战死为英雄,其勋章和对应奖赏赐其家人。玉麟勋章,为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主将授予。”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临阵对敌,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
可见立下跳荡之功不容易。
更别说先登的勇士之功,先登城池,既要勇气,也要运气。
许多士兵,未站稳脚跟,死在城墙上。
“一场大战,恐无几人得到勇士勋章,更何况英雄?”
李隆基觉得太苛刻了,他还想为大将们颁发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
“勋章不可轻授。如果勋章太多,士兵们的士气就难以调动。”
李瑄明白李隆基的心思。
他知道李隆基到最后八成会玩坏勋章制度。
他说这些,只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他。
毕竟勋章可以拉拢将领的心。
李瑄觉得军衔制度这个时代没什么用。
勋章制度,不单单是胸前挂的铜铁玉,还有田地的赏赐。
再在军中宣传勋章的荣誉感,必能激起士兵的狂热。
“就按七郎说得去做。我会安排这些!”
李隆基点头。
等李瑄与吐蕃大战完毕,第一批勋章赏赐后,看看军中的反应。
李瑄与李隆基在首座边喝边聊,竟然一直到天黑掌灯。
李隆基只让李瑄陪伴,其他的王公大臣,公主皇子自己玩自己的。
也有格格不入的人,期盼着宴会尽早结束。
一盏盏灯在龙池边、龙池上点燃,使整个宴会亮如白昼。
美酒佳肴,不断地更换。
舞女换了一批又一批,歌女乐伎,仿佛没有穷尽。
王公大臣们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观看美丽的宫娥的身段,和熟人举杯攀谈。
没多少能和李适之、王维一样,控制自己的放纵。
现在李适之的老友调侃李适之不再是饮中八仙。
只有李适之明白自己不能喝醉。
相比于太子李亨在喝着闷酒,皇子倒是轻松惬意。
公主和太子妃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还玩起了游戏。
唯有李隆基二十九女虫娘孤零零坐着,她不喝酒,也没有公主搭理她。
虫娘只有十来岁,她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
如果不是宴会,虫娘必见不到父皇的面。
她知道和父皇坐在一起的是李将军,她的兄长姐姐们,都不如李瑄得宠。
虫娘还不知道,她身为皇女,却没有公主的身份。因为她的母亲是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加上她九月而生,李隆基不会封她为公主。
寿王李琩和薛王李璲坐在一起,他自始至终未抬头看他父亲一眼。
本来李琩不想来的,但总不能一直因病请假,寿王妃韦氏劝说他来参加这次宴会。
“宫中的舞女,不论是颜色还是技艺,胜我府中十倍!”
薛王一边欣赏歌舞表演,一边为李琩敬酒,缓解李琩的压抑。
或许今天晚上薛王会沉醉而归,寿王夜不能寐。
时间流逝,天黑已经很久,但大家都不记得时间,玩得尽兴。
在李隆基组织的宴会上,没有人敢无故提前退场。
“禀圣人,这一曲完毕后,臣为圣人弹奏一曲臣自创的琵琶曲,以表臣必胜之心。”
李瑄与李隆基喝了十几杯酒后,有点顶不住,准备松缓一下。
他要弹奏的正是十面埋伏,在坐镇九曲的几个月,他经常练习,早已娴熟。
“七郎自创的琵琶曲,我可要洗耳恭听了。”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这一曲过后,之后的舞女就不要上来了。
宫人将琵琶递给李瑄。
李瑄调试琵琶后,随时准备上场。
片刻后,宴会中央跳舞的舞女退下,李瑄持琵琶上场,惊动所有观者。
之前的表演许多人在玩游戏,没有关心,但李瑄的演奏,他们都想看一看。
这个时候,所有王公大臣才想起李瑄不仅仅是边将,还是一个大诗人,通音律的才子。
“噔噔噔……”
众人本以为就是静静地听。
但开局李瑄拨弄琵琶的肃杀之气,差点将举杯者的酒杯震掉。
这种惊天动地的琵琶声,一瞬间让整个宴会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瑄。
随着李瑄拨弄,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曲调更让人震撼。
连李隆基这种音乐宗师,都完全被吸引,他缓缓放下酒杯,极为认真得听。
前奏完毕,李瑄开始更快速地拨弄丝弦,金声、鼓声、刀剑碰撞的声音……
不久后又无声,然后又如泣如诉……
这种起伏跌宕,让众人心脏都为之一震。
杨玉环看得出神,当她醒悟的时候,看到李瑄拨弄琵琶的专注,那灯烛下的影子婆娑。
她喜欢李瑄被万人瞩目的样子,这样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
仿佛,她也被李瑄的琵琶所吸引。
即便,这曲调确实精湛!
伴随着李瑄收势,一曲终落。
“啪啪啪……”
李隆基回过身后,带头抚掌。王公大臣们也跟着鼓掌。
可恶,又被小贼装到了。
李林甫鼓掌的同时,心中纳闷李瑄怎么什么会,而且还都这么好。
虫娘也惊奇,她阿娘也弹奏琵琶,但从来没有这么弹奏的。
看到父皇鼓掌,她也想学这首曲子,天真的以为只要阿娘弹奏此曲,父皇就会去看她们。
“七郎,此为何曲?可有曲谱?”李隆基急忙问李瑄。
这比之前盖嘉运献上的《甘州大曲》还要雄浑壮阔。
“此为《十面埋伏》,讲得是韩信在垓下打败西楚霸王,西楚霸王别虞姬,乌江自刎的故事,请圣人过目。”
李瑄将提前准备的曲谱取出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打开曲谱后,仔细观看,赞不绝口,恨不得立刻来一曲。
李瑄也趁着此机会,退出李隆基的座位,使李隆基不至于冷落其他重臣。
他与王维、吴道子交谈后,又与大臣们把酒言欢,大臣们都赞誉李瑄的琵琶精湛。
其实不是李瑄琵琶精湛,而是曲调无双。
数百年来,最著名的琵琶曲,没有之一。
这场宴会,直到子时才罢!
临行前,李隆基再次敬李瑄一杯,因为李瑄明天天不亮就会赶路。
李瑄向李隆基一礼后,与父兄一起出宫回家。
翌日,天未亮李瑄起床。
没有通知李玉莹,洗漱完毕,李瑄准备出发前往驿站。
李适之和李霅刚送他出府,李瑄便拒绝他们再送,他要趁早赶路。
父兄只能作罢,希望来年七郎如是归来!
虽然天未亮,但街道上已经有人在打扫。
平时,应该还有上早朝的人。
但今日因宴会停止早朝。
“夜如其何,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李瑄看着兴庆宫的方向,吐出这意味深长的诗句,然后带着亲卫和裴璎,穿梭街道,通过天未亮,便已大开的长安金光门……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097/429809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宴会的位置,就在龙池的东北,距离沉香亭不远。
“拜见圣人!”
由于不是朝堂,所以人对李隆基躬身一拜,称呼圣人。
“平身!”
李隆基抬手示意众人免礼。
奚族、契丹叛乱,并没有让他多扫兴。
在李隆基看,东北的所有部落加起来,国力不及吐蕃的一半。
他们只不过仗着广袤的平原和苦寒之地,唐军想彻底征伐不易。
李隆基相信不久后,安禄山就能传来捷报的消息。
杨玉环先端坐在提前准备的榻上,在人群中看了几眼。
李隆基来到公卿之间,近距离问候王公大臣。
他主要是见一见退休的老臣,和一些富有才艺的臣子,向他们问候,以展现自己的平易近人。
“摩诘,改天一定再为我写副字……”
李隆基特别关照文坛领袖王维,走到王维面前的时候,要起字来。
“圣人口谕至,臣会立即动笔!”
王维拱手回应。
李隆基拍了拍王维的手后,又来到李适之面前:“宋国公如此精神,可以重新为相了!”
“臣只是身体还行,为国家办事的时候,一定会有欠缺的。”
李适之立刻婉拒道。
“可惜!”
“父子皆为国之栋梁,七郎也算是继承宋国公了。”
李隆基笑着说道。
“唉!圣人还是太纵容七郎了,怎么能将朔方和河东的兵马交给七郎呢,以至于现在长安流言四起。七郎也是,他竟然对老臣说‘上不疑我’,如此骄纵,怎么们统领河朔两镇!”
李适之向李隆基说道,诚惶诚恐。
“哈哈,我确实信任七郎,宋国公多心了,七郎一定有能力统领河朔。再说,正值与吐蕃交战,七郎成为河朔的边帅,更容易指挥河朔的骑兵。”
李隆基哈哈一笑。
他听到“上不疑我”这四个字,没有感受到丝毫骄纵,而是一种赤胆忠心。
有异心的人,说不出这四个字来。
李隆基更安心让李瑄统领兵马,将西北两边交给李瑄。
“既如此,待平定吐蕃,一定要收回七郎河朔兵权啊!”
李适之向李隆基请求道。
“宋国公好好在家享福,我有分寸。”
李隆基安抚李适之。
岁寒知松柏,还是宗室的大臣靠得住。
李适之与李隆基又谈论一些家长里短,不再打扰李隆基。
刚才的话,都是李瑄让李适之说的,李适之对李瑄言听计从,按照计划,碰见李隆基的时候,将这番话说出来。
一刻钟后,李隆基问候一圈老臣后,回到首座,与杨玉环坐在一起。
而王公大臣们也各自落座,欣赏歌舞表演,宴饮美酒。
作为送别李瑄从军的宴会,自然少不了边塞的歌曲。
宫廷第一乐手李龟年开局献上王昌龄的名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声调激昂又悲怆,一唱三叹。
几曲过后,李隆基邀请李瑄到他旁边就坐。
既然是送行李瑄的宴会,李隆基要与李瑄好好谈论一番。
“七郎此战,准备如何具体?”
李隆基想得知李瑄的战略。
“回圣人,吐蕃大军的布置,臣还不清楚。如今吐蕃赞普亲至青海,参照开元二十九年,其兵力绝非聚集在一起。所以要等到达河陇的时候,臣才能布置。”
李瑄向李隆基阐明,无法告知。
和上次不同,上次吐蕃在青海、九曲、赤岭的布局被李瑄等人猜透,所以才制定出虚虚实实地策略,戏耍了吐蕃。
现在吐蕃聚集大量兵马,绝对是寻求与唐军大战,李瑄要先弄清吐蕃的布置,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对敌。
“七郎言之有理。朕相信七郎随机应变的本领。”
李隆基不再问作战计划。
李瑄屡屡能在大战中完胜,使李隆基对李瑄很有信心。
“朕之前说的话,依然有效。只要拿下尺带珠丹,不论是死是活,都为七郎封王。”
李隆基又提醒李瑄这件事情,可见他对妹夫尺带珠丹的恨意。
“臣倾尽全力,只要有一丝机会,就一定逐杀尺带珠丹!”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
他知道李隆基不是瞎说,历史上的天宝后期,李隆基先后给哥舒翰和安禄山封王。
李瑄是宗室,李世民的后代。像信安王李祎一样,当个郡王,不会有大臣反对。
“吐蕃功成,雪域高原可否上?”
李隆基还是对吐蕃的领土念念不忘。
“此次征服苏毗,挑选不畏冷瘴的士兵,在苏毗境内训练几年,有机会攻破逻些城!”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苏毗的十一个东岱是吐蕃入侵河陇的大后方。
唐军若是占领苏毗的十一個东岱,等于锁住吐蕃的大门。
将来征服吐蕃很有可能。
不论如何,李瑄也要先为李隆基画上大饼。
让李隆基觉得他有能力为他开天辟地。
“有七郎在,户部迟早将雪域高原纳入版图。”
李隆基举起杯子,与李瑄共饮。
旁边的杨玉环默默听着李瑄和李隆基谈论,拿起杯子浅尝辄止。
“都说吐蕃士兵视死如归,王君、盖嘉运、王倕、萧炅、皇甫尚书等皆与吐蕃有过败绩。可吐蕃在李将军手中,不堪一击。李将军之兵,个个以一当十。尺带珠丹想胜,恐怕得二百万大军前来!”
李隆基诙谐一笑,意指吐蕃不可能战胜李瑄。
把李瑄捧得很高!
“臣之用兵,谋勇并进,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或使敌猝不及防,出奇制胜,所以能有今日的功绩。吐蕃蛮夷虽不如大唐文明强大,但其还是可取之处的。”
李瑄没有被蒙蔽双眼。
出征前李瑄被捧得太高,几乎被李隆基造神了,他必须胜利。
否则李隆基没面子,他将来肯定不好过。
“我大唐羽林龙武禁军,吐蕃效仿;我大唐节度使军使,吐蕃效仿;我大唐以军城堡垒安边,吐蕃效仿;我大唐强弩弓箭,吐蕃效仿……唯独无法学习我大唐礼义廉耻。他们有什么长处?七郎说来听听?”
李隆基真没觉得吐蕃士兵有什么长处。
“回圣人,吐蕃的告身制度,便有可取之处。吐蕃六告身,铁字告身,铜字告身,银字告身,颇罗弥告身,金字告身,玉字告身。哪怕是最差的铁字告身,也非勇士不可得。吐蕃的奴隶、士兵,常常为一块铁字告身悍不畏死地猛冲,一队死绝,亦不后退。所以在某些战斗中,吐蕃不论是士兵,还是奴隶,都彰显出强大的战斗力……”
李瑄向李隆基阐述吐蕃告身制度的特征。
“大唐对普通士兵的战功,也会授勋。”
李隆基认为勋不比吐蕃告身差。
“请恕臣直言。如果能有一块代表军功的黄金挂在胸前,甚至黄铜、白银,都远比勋有吸引力。”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大唐的勋官本就不完善。
明明是授勋十二转,却有许多无军功而授勋官。
如李瑄的父亲李适之,授上柱国。
李适之虽然当过节度使,但军功不够上柱国。
作为后世人,李瑄知道徽章能作为士兵的荣耀,鼓舞士气。
“我好像能理解了。”
李隆基微微点头。
对于士兵,如果将一块金银挂在胸前,那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此战过后,七郎记录士兵的功勋,授予玉金银铜告身。”
李隆基心血来潮后,也想这么做。
“我大唐不应叫告身,需变一变名字。”李瑄向李隆基建议道。
“不错!我大唐怎么能用吐蕃的告身呢!”
李隆基恍然,问李瑄:“七郎觉得叫什么,该怎么实施?”
“我大唐授勋十二转,一定是取其勋字,而要颁发实物,如印章一样有意义,当为章字。组合一起,名为勋章。”
“不同于授勋。我大唐可以将勋章分为:跳荡勋章,以铜铸,匠人雕牡丹为印;勇士勋章,以银铸,匠人雕雄鹰为印;英雄勋章,以金铸,匠人雕猛虎为印;还有玉麟勋章,以美玉铸,匠人雕麒麟。其中,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要圣人亲自在百官的见证下授予,让将领们感受到圣人的天恩。勇士勋章为节度使授其麾下。跳荡功勋由一军主将向节度使申请,然后授予麾下。”
“勋章制度一定要严格按照军功制度,无军功,哪怕是皇子、权贵,亦不可授。”
李瑄道出完整的勋章制度后,又郑重地说道。
勋章一旦乱授,将没有丝毫意义。
“诸勋章授予的标准是什么?”
李隆基又迫不及待地李瑄。
他想象到在兴庆殿上授予将领勋章,这些将领对他肝脑涂地的模样。
不仅奖励士兵,还可拉拢军心。
“跳荡功勋,就是军中的跳荡之功;先登者、斩将搴旗可为勇士;积累勇士之功为英雄,勇士战死为英雄,其勋章和对应奖赏赐其家人。玉麟勋章,为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主将授予。”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临阵对敌,矢石未交,先锋挺入,陷坚突众,贼徒因而破败者为跳荡。
可见立下跳荡之功不容易。
更别说先登的勇士之功,先登城池,既要勇气,也要运气。
许多士兵,未站稳脚跟,死在城墙上。
“一场大战,恐无几人得到勇士勋章,更何况英雄?”
李隆基觉得太苛刻了,他还想为大将们颁发英雄勋章和玉麟勋章。
“勋章不可轻授。如果勋章太多,士兵们的士气就难以调动。”
李瑄明白李隆基的心思。
他知道李隆基到最后八成会玩坏勋章制度。
他说这些,只是让李隆基更加信他。
毕竟勋章可以拉拢将领的心。
李瑄觉得军衔制度这个时代没什么用。
勋章制度,不单单是胸前挂的铜铁玉,还有田地的赏赐。
再在军中宣传勋章的荣誉感,必能激起士兵的狂热。
“就按七郎说得去做。我会安排这些!”
李隆基点头。
等李瑄与吐蕃大战完毕,第一批勋章赏赐后,看看军中的反应。
李瑄与李隆基在首座边喝边聊,竟然一直到天黑掌灯。
李隆基只让李瑄陪伴,其他的王公大臣,公主皇子自己玩自己的。
也有格格不入的人,期盼着宴会尽早结束。
一盏盏灯在龙池边、龙池上点燃,使整个宴会亮如白昼。
美酒佳肴,不断地更换。
舞女换了一批又一批,歌女乐伎,仿佛没有穷尽。
王公大臣们一个个喝得面红耳赤,观看美丽的宫娥的身段,和熟人举杯攀谈。
没多少能和李适之、王维一样,控制自己的放纵。
现在李适之的老友调侃李适之不再是饮中八仙。
只有李适之明白自己不能喝醉。
相比于太子李亨在喝着闷酒,皇子倒是轻松惬意。
公主和太子妃们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还玩起了游戏。
唯有李隆基二十九女虫娘孤零零坐着,她不喝酒,也没有公主搭理她。
虫娘只有十来岁,她还是懵懵懂懂的年纪。
如果不是宴会,虫娘必见不到父皇的面。
她知道和父皇坐在一起的是李将军,她的兄长姐姐们,都不如李瑄得宠。
虫娘还不知道,她身为皇女,却没有公主的身份。因为她的母亲是曹国进贡的胡旋女,加上她九月而生,李隆基不会封她为公主。
寿王李琩和薛王李璲坐在一起,他自始至终未抬头看他父亲一眼。
本来李琩不想来的,但总不能一直因病请假,寿王妃韦氏劝说他来参加这次宴会。
“宫中的舞女,不论是颜色还是技艺,胜我府中十倍!”
薛王一边欣赏歌舞表演,一边为李琩敬酒,缓解李琩的压抑。
或许今天晚上薛王会沉醉而归,寿王夜不能寐。
时间流逝,天黑已经很久,但大家都不记得时间,玩得尽兴。
在李隆基组织的宴会上,没有人敢无故提前退场。
“禀圣人,这一曲完毕后,臣为圣人弹奏一曲臣自创的琵琶曲,以表臣必胜之心。”
李瑄与李隆基喝了十几杯酒后,有点顶不住,准备松缓一下。
他要弹奏的正是十面埋伏,在坐镇九曲的几个月,他经常练习,早已娴熟。
“七郎自创的琵琶曲,我可要洗耳恭听了。”
李隆基向高力士吩咐,这一曲过后,之后的舞女就不要上来了。
宫人将琵琶递给李瑄。
李瑄调试琵琶后,随时准备上场。
片刻后,宴会中央跳舞的舞女退下,李瑄持琵琶上场,惊动所有观者。
之前的表演许多人在玩游戏,没有关心,但李瑄的演奏,他们都想看一看。
这个时候,所有王公大臣才想起李瑄不仅仅是边将,还是一个大诗人,通音律的才子。
“噔噔噔……”
众人本以为就是静静地听。
但开局李瑄拨弄琵琶的肃杀之气,差点将举杯者的酒杯震掉。
这种惊天动地的琵琶声,一瞬间让整个宴会鸦雀无声,所有人都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瑄。
随着李瑄拨弄,金戈铁马,大气磅礴的曲调更让人震撼。
连李隆基这种音乐宗师,都完全被吸引,他缓缓放下酒杯,极为认真得听。
前奏完毕,李瑄开始更快速地拨弄丝弦,金声、鼓声、刀剑碰撞的声音……
不久后又无声,然后又如泣如诉……
这种起伏跌宕,让众人心脏都为之一震。
杨玉环看得出神,当她醒悟的时候,看到李瑄拨弄琵琶的专注,那灯烛下的影子婆娑。
她喜欢李瑄被万人瞩目的样子,这样她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看着。
仿佛,她也被李瑄的琵琶所吸引。
即便,这曲调确实精湛!
伴随着李瑄收势,一曲终落。
“啪啪啪……”
李隆基回过身后,带头抚掌。王公大臣们也跟着鼓掌。
可恶,又被小贼装到了。
李林甫鼓掌的同时,心中纳闷李瑄怎么什么会,而且还都这么好。
虫娘也惊奇,她阿娘也弹奏琵琶,但从来没有这么弹奏的。
看到父皇鼓掌,她也想学这首曲子,天真的以为只要阿娘弹奏此曲,父皇就会去看她们。
“七郎,此为何曲?可有曲谱?”李隆基急忙问李瑄。
这比之前盖嘉运献上的《甘州大曲》还要雄浑壮阔。
“此为《十面埋伏》,讲得是韩信在垓下打败西楚霸王,西楚霸王别虞姬,乌江自刎的故事,请圣人过目。”
李瑄将提前准备的曲谱取出递给李隆基。
李隆基打开曲谱后,仔细观看,赞不绝口,恨不得立刻来一曲。
李瑄也趁着此机会,退出李隆基的座位,使李隆基不至于冷落其他重臣。
他与王维、吴道子交谈后,又与大臣们把酒言欢,大臣们都赞誉李瑄的琵琶精湛。
其实不是李瑄琵琶精湛,而是曲调无双。
数百年来,最著名的琵琶曲,没有之一。
这场宴会,直到子时才罢!
临行前,李隆基再次敬李瑄一杯,因为李瑄明天天不亮就会赶路。
李瑄向李隆基一礼后,与父兄一起出宫回家。
翌日,天未亮李瑄起床。
没有通知李玉莹,洗漱完毕,李瑄准备出发前往驿站。
李适之和李霅刚送他出府,李瑄便拒绝他们再送,他要趁早赶路。
父兄只能作罢,希望来年七郎如是归来!
虽然天未亮,但街道上已经有人在打扫。
平时,应该还有上早朝的人。
但今日因宴会停止早朝。
“夜如其何,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李瑄看着兴庆宫的方向,吐出这意味深长的诗句,然后带着亲卫和裴璎,穿梭街道,通过天未亮,便已大开的长安金光门……
(本章完)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3097/429809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