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益石城,降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什么?你说黄巾军营地那边突然冒出来了一座城池?”
益石城内,谭顺的声音陡然在房间里响起,话语里有着掩饰不住的震惊。
“不错!是我亲眼所见。”
刘三肯定点点头,脸上同样有着茫然和不可置信。
“这......”
谭顺跌坐在座位上,嘴里一下不知该说些什么。
此事实在过于骇人。
可刘三的性子,谭顺还是很清楚的。
其人性情桀骜难治,能够让他都露出眼下这幅失魂模样的事情,其震撼程度绝对不一般。
刘三也没必要对他说这么离谱的假话。
想了想,谭顺还是不死心道:“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说罢,他也不等刘三反应,就起身硬拉着刘三离开了。
等到来到河西镇不远处亲眼看到了座这座屹立于平原大地上的新城时,谭顺脸上的表情逐渐从震惊转为麻木。
此时正值正午,久违的冬日悬挂在高空,泛白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将一切都照耀得有些惨白,望之令人心生绝望。
沉默许久后,谭顺才缓缓开口道:“我们投降吧!”
身后,刘三等人没有人出声。
下午申时,密集的马蹄声在益石城外的泥道上响起。
队伍前方,于洪飞正在三队亲卫骑的护卫下缓缓靠近益石城。
城门下方,谭顺、刘三等人早已恭顺地等候着。
“拜见主公!”
待到于洪飞他们来到二十米开外时,谭顺和刘三等人连忙上前恭敬跪拜道。
“都起来吧!”
见此,于洪飞笑着伸手虚扶道。
接着,他的目光就越过谭顺、刘三等人,朝着益石城里望去。
只见,前方被践踏得十分凌乱的土道上,大量的益石城百姓正聚集在道路两侧。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面有菜色,眼中的神色也充满了疲惫。
这充满苦难的世道早已抽走了他们身上的所有精气。
人群中,唯有一小部分人还对生活保有着希望和热情,他们望向赶来的于洪飞等人,眼里充满着热切。
昨日,就是复夏军所赠予的粮食让他们尝到了久违的饭食味道。
如今,他们也都将成为复夏军的子民。
迎着一众的各色目光,于洪飞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益石城的所有人都听着,我就是复夏军之主于洪飞,今日,我将当着你们所有人的面承诺,凡加入我复夏军者,我都会一律平等视之,稍后我就会命人调集大量粮食入城来保证大家的供给,所有人不得哄抢,凡哄抢者,一律逐出复夏军!”
雄浑的声音透过城墙,在益石城的上空不停回荡。
现场有着片刻的短暂沉默,谭顺的声音第一时间响起道:“主公心系百姓,我等愿誓死效忠!”
“誓死效忠主公!”
“主公万岁!”
......
有了谭顺的带头,益石城内的其余百姓紧跟着也不断齐声高呼起来。
一时间,益石城内欢呼声鼎沸,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望着城内这一片拥戴复夏军的景象,于洪飞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很平静。
因为他知道,这并非他的个人魅力所致。
值此时节,唯有粮食才最能安稳人心。
视线缓缓下移,最后停留在了前面的谭顺身上,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此人倒是见机得快。
“速去命人将粮食押送过来。”
转头向尉珪交代了一句后,于洪飞就在一众欢呼声中带着亲卫骑进入了益石城。
在谭顺的带领下,将益石城内的所有情况一一查看了一番。
据谭顺所言,整个益石城眼下仍有人口三千七百多人,其中青壮人口约有两千三百多人,余下的则全都是妇孺和孩童,老人的数量极少。
益石城的这三千七百多人,于洪飞是准备将他们全部都转移到河西镇。
河西镇和益石城两地仅相隔不到三公里,实在没有必要在此建造两座城镇。
不过,眼下益石城的绝大多数人口还是需要暂时居住在益石城内,等到安定城那边的匠人到来,并修建起大量民房以后,再将城内的百姓全都迁移过去。
唯有谭顺等以前的益石城高层,以及那一部分参加过守城战的青壮会先一步迁移到河西镇。
名义上,这是对他们的奖赏,实际上则是防备他们作乱。
两日后,水师护送着复夏军的佐吏和青壮们赶到了。
得知于洪飞领军一举击败并降服了数千黄巾军的消息,以及准备在河西建城的消息以后,孙伏伽从安定城一次性抽调了将近四百人的青壮和人数多达三十人的佐吏过来。
这些青壮全都曾参与过安定城的民房修建工作,将他们派过来可以协助河西这边快速建城。
三十名佐吏的领头人则是司仓参军事张仲谦,此人来到这个世界前曾在地方上任过职,勉强可以独挡一面。
随着这批人的到来,河西镇和益石城的各项工作就开始有序开展起来。
首先,最主要也最繁琐的就是户籍和各项物资的录入和管理。
其次,则是民房的修建了。
在这期间,于洪飞并未过多参与到这些具体事务中去,而是将其全部交由张仲谦全权负责。
作为一军之主,他的主要精力还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编练新军。
若是这些繁琐的具体事务都需要于洪飞来亲自一一处理,那复夏军的将来就可想而知了。
人才都是锻炼出来的,若是因为担心其能力不足而不敢放权,那他们就一直无法成长起来。
至于编练新军,则是从收降的数千黄巾军降卒中挑选一部分来组建一支新军。
这些黄巾军都曾上过战场,见过血,一些军中老卒身上更是悍勇之气颇重,如管亥等人。
若能将他们拣选出来,再编练一军加以训练,未来未必不能练成一支强军。
在汉末时期,人妻爱好者曹老板麾下的青州军可就是以青州黄巾为主力编练出来的。
考虑到复夏军现有的规模,以及黄巾军降卒的庞大数量,于洪飞经过一番思索和仔细筛选以后,决定从中直接挑选出九百人组成三个团。
其中,两个团与亲卫骑合并在一起组成亲卫营,亲卫骑由更擅骑战的尉珪为校尉,韩晃和管亥两人则各领一团。
剩下的一团则是驻防军性质,由新降的谭顺出任校尉一职,未来将常驻河西镇。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969/422712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益石城内,谭顺的声音陡然在房间里响起,话语里有着掩饰不住的震惊。
“不错!是我亲眼所见。”
刘三肯定点点头,脸上同样有着茫然和不可置信。
“这......”
谭顺跌坐在座位上,嘴里一下不知该说些什么。
此事实在过于骇人。
可刘三的性子,谭顺还是很清楚的。
其人性情桀骜难治,能够让他都露出眼下这幅失魂模样的事情,其震撼程度绝对不一般。
刘三也没必要对他说这么离谱的假话。
想了想,谭顺还是不死心道:“走!我们一起去看看。”
说罢,他也不等刘三反应,就起身硬拉着刘三离开了。
等到来到河西镇不远处亲眼看到了座这座屹立于平原大地上的新城时,谭顺脸上的表情逐渐从震惊转为麻木。
此时正值正午,久违的冬日悬挂在高空,泛白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将一切都照耀得有些惨白,望之令人心生绝望。
沉默许久后,谭顺才缓缓开口道:“我们投降吧!”
身后,刘三等人没有人出声。
下午申时,密集的马蹄声在益石城外的泥道上响起。
队伍前方,于洪飞正在三队亲卫骑的护卫下缓缓靠近益石城。
城门下方,谭顺、刘三等人早已恭顺地等候着。
“拜见主公!”
待到于洪飞他们来到二十米开外时,谭顺和刘三等人连忙上前恭敬跪拜道。
“都起来吧!”
见此,于洪飞笑着伸手虚扶道。
接着,他的目光就越过谭顺、刘三等人,朝着益石城里望去。
只见,前方被践踏得十分凌乱的土道上,大量的益石城百姓正聚集在道路两侧。
他们绝大多数人都面有菜色,眼中的神色也充满了疲惫。
这充满苦难的世道早已抽走了他们身上的所有精气。
人群中,唯有一小部分人还对生活保有着希望和热情,他们望向赶来的于洪飞等人,眼里充满着热切。
昨日,就是复夏军所赠予的粮食让他们尝到了久违的饭食味道。
如今,他们也都将成为复夏军的子民。
迎着一众的各色目光,于洪飞深吸了一口气,朗声道:“益石城的所有人都听着,我就是复夏军之主于洪飞,今日,我将当着你们所有人的面承诺,凡加入我复夏军者,我都会一律平等视之,稍后我就会命人调集大量粮食入城来保证大家的供给,所有人不得哄抢,凡哄抢者,一律逐出复夏军!”
雄浑的声音透过城墙,在益石城的上空不停回荡。
现场有着片刻的短暂沉默,谭顺的声音第一时间响起道:“主公心系百姓,我等愿誓死效忠!”
“誓死效忠主公!”
“主公万岁!”
......
有了谭顺的带头,益石城内的其余百姓紧跟着也不断齐声高呼起来。
一时间,益石城内欢呼声鼎沸,绝大多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喜色。
望着城内这一片拥戴复夏军的景象,于洪飞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很平静。
因为他知道,这并非他的个人魅力所致。
值此时节,唯有粮食才最能安稳人心。
视线缓缓下移,最后停留在了前面的谭顺身上,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此人倒是见机得快。
“速去命人将粮食押送过来。”
转头向尉珪交代了一句后,于洪飞就在一众欢呼声中带着亲卫骑进入了益石城。
在谭顺的带领下,将益石城内的所有情况一一查看了一番。
据谭顺所言,整个益石城眼下仍有人口三千七百多人,其中青壮人口约有两千三百多人,余下的则全都是妇孺和孩童,老人的数量极少。
益石城的这三千七百多人,于洪飞是准备将他们全部都转移到河西镇。
河西镇和益石城两地仅相隔不到三公里,实在没有必要在此建造两座城镇。
不过,眼下益石城的绝大多数人口还是需要暂时居住在益石城内,等到安定城那边的匠人到来,并修建起大量民房以后,再将城内的百姓全都迁移过去。
唯有谭顺等以前的益石城高层,以及那一部分参加过守城战的青壮会先一步迁移到河西镇。
名义上,这是对他们的奖赏,实际上则是防备他们作乱。
两日后,水师护送着复夏军的佐吏和青壮们赶到了。
得知于洪飞领军一举击败并降服了数千黄巾军的消息,以及准备在河西建城的消息以后,孙伏伽从安定城一次性抽调了将近四百人的青壮和人数多达三十人的佐吏过来。
这些青壮全都曾参与过安定城的民房修建工作,将他们派过来可以协助河西这边快速建城。
三十名佐吏的领头人则是司仓参军事张仲谦,此人来到这个世界前曾在地方上任过职,勉强可以独挡一面。
随着这批人的到来,河西镇和益石城的各项工作就开始有序开展起来。
首先,最主要也最繁琐的就是户籍和各项物资的录入和管理。
其次,则是民房的修建了。
在这期间,于洪飞并未过多参与到这些具体事务中去,而是将其全部交由张仲谦全权负责。
作为一军之主,他的主要精力还要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比如,编练新军。
若是这些繁琐的具体事务都需要于洪飞来亲自一一处理,那复夏军的将来就可想而知了。
人才都是锻炼出来的,若是因为担心其能力不足而不敢放权,那他们就一直无法成长起来。
至于编练新军,则是从收降的数千黄巾军降卒中挑选一部分来组建一支新军。
这些黄巾军都曾上过战场,见过血,一些军中老卒身上更是悍勇之气颇重,如管亥等人。
若能将他们拣选出来,再编练一军加以训练,未来未必不能练成一支强军。
在汉末时期,人妻爱好者曹老板麾下的青州军可就是以青州黄巾为主力编练出来的。
考虑到复夏军现有的规模,以及黄巾军降卒的庞大数量,于洪飞经过一番思索和仔细筛选以后,决定从中直接挑选出九百人组成三个团。
其中,两个团与亲卫骑合并在一起组成亲卫营,亲卫骑由更擅骑战的尉珪为校尉,韩晃和管亥两人则各领一团。
剩下的一团则是驻防军性质,由新降的谭顺出任校尉一职,未来将常驻河西镇。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969/422712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