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私心作祟,驰名双标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臣恭听陛下垂问!”
侯先春坚定了意志,不相信群臣对于这么明显要为张居正平反、甚至可能再行那些新政的信号都无动于衷。
封爵整训京营,刀锋竟向着这里!
朱常洛注视着侯先春。
是他跳出来,朱常洛不奇怪。
做了这么多功课,问过陈矩昔年那么多事,朱常洛自然知道这号人,只不过之前没把这人和长相对上号。
侯先春此前大大有名的一件事,就与张居正有关。
万历十年初,首辅张居正病重难愈,满朝文武百官凑钱操办斋醮大典,祈求上天保佑张居正早日恢复健康。
所有人都诚心?这当然不可能。
那一年更像是一种捧杀:朝中大臣,自六部尚书到闲散小官,无不为他斋戒祈祷。本职差使不做,去处处佛寺道场为张居正祈福,还把祈福的表章送入张府。
这种行动甚至蔓延到诸省,封疆大吏也纷纷效仿,一时间举国若狂。
皇帝生病了都没这么大的祈祷排场。
而侯先春出名的那件事,就是在这过程当中。
有人组织了一个联名祷告书,准备斋醮祈福时烧告上天。
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三个人没在上面署名。
两个无锡老乡,而且同是万历八年同科进士:如今已被削职为民、在筹备重建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和侯先春。
另一個则是被独领大明文坛二十年的王世贞点为“末五子”之一的魏允中,这人已经死了。
那么王世贞与张居正又是什么关系?
说他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刻意抹黑贬低都不为过。
一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刻画了一个贪牍、好色、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张居正。
这本书里,他也写到了申时行,而且篇幅最长,字数过万。
但最长的篇幅里,写申时行本人的仅仅两百余字。一句“既入阁与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后,其他全都是写张居正。
执大明文坛牛耳二十年之久的王世贞,用他飞扬的文采不知用笔法藏了多少黑水。
其中也包括谭纶和戚继光:时兵部尚书谭纶与继光以财通,纶善用女术,颇干居正。居正试之,而验,则益厚纶,以示宠。继光乃时时购千金姬进之。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重时,“独树一帜”不参与为张居正“祈祷”的侯先春、顾宪成、魏允中,他们对张居正的“恨”早已到了连参与捧杀都不愿的地步。
看着侯先春,朱常洛问出了第一句:“将卒何以因恩薄而怨重,异族委以重任君恩已是厚足,这是你刚刚说过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朕第一问:赏忠以爵,尊重而用之,既礼制之重,亦戎政之重,你以为然否?”
“诚如此!故须万般谨慎!”
“依你之见,得爵之人,既要功高,亦要德行,还要出身,更看时运。德行有缺不授,出身有缺不授,身殒过时不授。伏羌伯亦非汉将,追授之事也有先例,但那时你不在朝。朕第二问:你都给兵科事,军务皆可察谏,武将可否授爵,标准便是如此,是也不是?”
“……为免物议不休,自该如此。不然,为何除却国初及天大变故,未有一封数人者?”
朱常洛竟露出了一抹微笑:“朕提醒你一下,不必说这么多。第一问,伱答的是然。第二问,你答的是是。是也不是?”
见到这个微笑,侯先春心中愤懑不已。
泼天君威压下来,这难道是在讯问?
他咬了咬牙,生硬地说道:“是!”
朱常洛收起了笑容,神情冷漠:“武臣因功升赏,文官考举出仕。寻常吏部考功,每遇京察之年,部推廷推,功绩除外,德行卑劣者自然不能重用,出身功名低便不必过于重用,年龄太大体魄不佳也是考量之准绳。朕第三问,对文官铨选擢迁,你的看法,是不是朕说的这些?”
“是!”侯先春板着脸,“臣立身之正,直谏之忠,天日可表!”
对于他喜欢加戏,朱常洛也不理会。
他的意思是他的德行经得起考验,皇帝别以为这样暗暗威胁就能让他改口。
所以说他是小人,格局小了。
朱常洛看向的是沈一贯:“为祀与戎国之大事计,既然封爵要考虑德行、出身、时运,那么文臣缺员补选、在任考功擢迁,是不是该当一视同仁?沈阁老以为如何?”
沈一贯冷冷地看了一眼侯先春,只见他脸色一白,不敢相信地看着皇帝。
就为这三问的结果,要大查天下文官?
德行好不好先不论,是不是把举人天花板、阁臣门槛这些潜规则,从此都定得死死的,分个三六九等?
另外,余继登突然病逝在先,那么身体好不好是不是也要考虑年龄因素?怎么来界定身体好不好?
众所周知,再过一个月沈一贯就虚岁七十一了。
沈一贯现在恨透了侯先春仍然不依不饶地跳出来:隐有为张居正平反之意,难道你没从太上皇帝的禅位诏书里看出什么来?非要借着封爵之事发表高见?
但毕竟还没开始!毕竟既没有明确提及张居正,更没有明确提及昔年新政。
现在皇帝已经隐隐想把考成法提起来的意思!你以为年终勤职银只是为了收买人心?
真在这朝会上说个明明白白,身为首辅的沈一贯哪里会有转圜余地?
“……臣以为,文武虽是大体都要照此选任,但人无完人,也不能因微瑕而弃白璧。”沈一贯诺诺说道,“侯给事都给兵科事而抒胸臆,也是一片赤忱报国之心。元甫,大司马所虑甚是周全,你就不要忧虑过甚了。”
元辅劝元甫,场面滑稽。
侯先春意外地看着他,而后眼神转冷,像是在看奸臣。
被此前所谓凌迫皇权一事吓破胆了吗?
“沈阁老既言臣都给兵科事而抒胸臆,臣自当直言。此授勋封爵之议诏告天下,祸害无穷!”
“是哪些人将为祸害?”朱常洛又笑了起来,“侯先春,直抒胸臆很好,明言之。”
沈一贯决定闭嘴,好言难劝赶死鬼。
侯先春则振振有词:“陛下固可颁旨晓谕天下‘与民休息不轻言战’,然边关示警,岂能不战?偶有流寇,岂能不剿?骁将盼爵,更会贪功启战!不轻言战,往往不得不战!如此一来,如何与民休息?臣忝任兵科都给事,不可不忠言直谏!”
朱常洛点了点头:“你是说,大明将卒将为祸害?那么,京营是不是也不该整训了?”
“京营冒滥占役之重,臣何止奏请清整一次?大明将卒自是忠勇,臣也不是说大明将卒将为祸害。只是若一封数爵,人心思进不可不察。此例一开,旨意岂拦得住将卒渴战之心?届时养寇自重、杀良冒功、启衅冒进等事,必定纷至沓来,陛下明鉴!”
能从科举道路上杀出来的人,又会有几个傻子呢?
侯先春说的内容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二字。
引经据典、以偏概全、以极端考量平常,是最基本的手段。
然而叙功犒赏、加官而不进爵会不会让武将贪功启战?
那他同样会有说辞的,程度会轻很多嘛,哪能与封爵相提并论?
总之标准掌握在他们这样的人手里。
但朱常洛不吃这一套:“说得很好!这让朕想到一事。听闻因登极诏未言蠲免,此前三日京城也是物议纷纷,有识之士尽忧天下难安,这与你所言祸害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登极诏未言蠲免,为何天下难安?侯先春,你再直抒胸臆,为朕剖解一二。”
“陛下!”
“陛下!”
申时行和王锡爵顿时出班,沈一贯脸色一变,也不得不一起跪下。
而文臣班列之首的孔尚贤开始有些慌。
“朕在问他!”朱常洛抬起手,盯了一下三人,“侯先春,你说。”
“陛下!其中紧要,臣等昨日蒙圣恩赐宴后已言明,不必再问了。”申时行难得十分强硬地不遵令,然后回头怒叱,“侯先春,不可妄言了!”
“阁老这是要阻塞言路?朕现在只问一人,余者噤声!”朱常洛冷冷地看了申时行一眼,“侯先春,朕御极不降恩蠲免,天下为何难安,你务必直抒胸臆,为朕解惑。”
侯先春这次犹豫了,脸色青红交加。
朱常洛居高临下的欣赏驰名双标:武将的人心说得头头是道,官绅的人心实在难以启齿。
贱不贱呐?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530/42437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侯先春坚定了意志,不相信群臣对于这么明显要为张居正平反、甚至可能再行那些新政的信号都无动于衷。
封爵整训京营,刀锋竟向着这里!
朱常洛注视着侯先春。
是他跳出来,朱常洛不奇怪。
做了这么多功课,问过陈矩昔年那么多事,朱常洛自然知道这号人,只不过之前没把这人和长相对上号。
侯先春此前大大有名的一件事,就与张居正有关。
万历十年初,首辅张居正病重难愈,满朝文武百官凑钱操办斋醮大典,祈求上天保佑张居正早日恢复健康。
所有人都诚心?这当然不可能。
那一年更像是一种捧杀:朝中大臣,自六部尚书到闲散小官,无不为他斋戒祈祷。本职差使不做,去处处佛寺道场为张居正祈福,还把祈福的表章送入张府。
这种行动甚至蔓延到诸省,封疆大吏也纷纷效仿,一时间举国若狂。
皇帝生病了都没这么大的祈祷排场。
而侯先春出名的那件事,就是在这过程当中。
有人组织了一个联名祷告书,准备斋醮祈福时烧告上天。
满朝文武之中,只有三个人没在上面署名。
两个无锡老乡,而且同是万历八年同科进士:如今已被削职为民、在筹备重建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和侯先春。
另一個则是被独领大明文坛二十年的王世贞点为“末五子”之一的魏允中,这人已经死了。
那么王世贞与张居正又是什么关系?
说他对张居正恨之入骨、刻意抹黑贬低都不为过。
一本《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刻画了一个贪牍、好色、假公济私、公报私仇的张居正。
这本书里,他也写到了申时行,而且篇幅最长,字数过万。
但最长的篇幅里,写申时行本人的仅仅两百余字。一句“既入阁与四维皆自昵于居正”后,其他全都是写张居正。
执大明文坛牛耳二十年之久的王世贞,用他飞扬的文采不知用笔法藏了多少黑水。
其中也包括谭纶和戚继光:时兵部尚书谭纶与继光以财通,纶善用女术,颇干居正。居正试之,而验,则益厚纶,以示宠。继光乃时时购千金姬进之。
万历十年张居正病重时,“独树一帜”不参与为张居正“祈祷”的侯先春、顾宪成、魏允中,他们对张居正的“恨”早已到了连参与捧杀都不愿的地步。
看着侯先春,朱常洛问出了第一句:“将卒何以因恩薄而怨重,异族委以重任君恩已是厚足,这是你刚刚说过的话。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朕第一问:赏忠以爵,尊重而用之,既礼制之重,亦戎政之重,你以为然否?”
“诚如此!故须万般谨慎!”
“依你之见,得爵之人,既要功高,亦要德行,还要出身,更看时运。德行有缺不授,出身有缺不授,身殒过时不授。伏羌伯亦非汉将,追授之事也有先例,但那时你不在朝。朕第二问:你都给兵科事,军务皆可察谏,武将可否授爵,标准便是如此,是也不是?”
“……为免物议不休,自该如此。不然,为何除却国初及天大变故,未有一封数人者?”
朱常洛竟露出了一抹微笑:“朕提醒你一下,不必说这么多。第一问,伱答的是然。第二问,你答的是是。是也不是?”
见到这个微笑,侯先春心中愤懑不已。
泼天君威压下来,这难道是在讯问?
他咬了咬牙,生硬地说道:“是!”
朱常洛收起了笑容,神情冷漠:“武臣因功升赏,文官考举出仕。寻常吏部考功,每遇京察之年,部推廷推,功绩除外,德行卑劣者自然不能重用,出身功名低便不必过于重用,年龄太大体魄不佳也是考量之准绳。朕第三问,对文官铨选擢迁,你的看法,是不是朕说的这些?”
“是!”侯先春板着脸,“臣立身之正,直谏之忠,天日可表!”
对于他喜欢加戏,朱常洛也不理会。
他的意思是他的德行经得起考验,皇帝别以为这样暗暗威胁就能让他改口。
所以说他是小人,格局小了。
朱常洛看向的是沈一贯:“为祀与戎国之大事计,既然封爵要考虑德行、出身、时运,那么文臣缺员补选、在任考功擢迁,是不是该当一视同仁?沈阁老以为如何?”
沈一贯冷冷地看了一眼侯先春,只见他脸色一白,不敢相信地看着皇帝。
就为这三问的结果,要大查天下文官?
德行好不好先不论,是不是把举人天花板、阁臣门槛这些潜规则,从此都定得死死的,分个三六九等?
另外,余继登突然病逝在先,那么身体好不好是不是也要考虑年龄因素?怎么来界定身体好不好?
众所周知,再过一个月沈一贯就虚岁七十一了。
沈一贯现在恨透了侯先春仍然不依不饶地跳出来:隐有为张居正平反之意,难道你没从太上皇帝的禅位诏书里看出什么来?非要借着封爵之事发表高见?
但毕竟还没开始!毕竟既没有明确提及张居正,更没有明确提及昔年新政。
现在皇帝已经隐隐想把考成法提起来的意思!你以为年终勤职银只是为了收买人心?
真在这朝会上说个明明白白,身为首辅的沈一贯哪里会有转圜余地?
“……臣以为,文武虽是大体都要照此选任,但人无完人,也不能因微瑕而弃白璧。”沈一贯诺诺说道,“侯给事都给兵科事而抒胸臆,也是一片赤忱报国之心。元甫,大司马所虑甚是周全,你就不要忧虑过甚了。”
元辅劝元甫,场面滑稽。
侯先春意外地看着他,而后眼神转冷,像是在看奸臣。
被此前所谓凌迫皇权一事吓破胆了吗?
“沈阁老既言臣都给兵科事而抒胸臆,臣自当直言。此授勋封爵之议诏告天下,祸害无穷!”
“是哪些人将为祸害?”朱常洛又笑了起来,“侯先春,直抒胸臆很好,明言之。”
沈一贯决定闭嘴,好言难劝赶死鬼。
侯先春则振振有词:“陛下固可颁旨晓谕天下‘与民休息不轻言战’,然边关示警,岂能不战?偶有流寇,岂能不剿?骁将盼爵,更会贪功启战!不轻言战,往往不得不战!如此一来,如何与民休息?臣忝任兵科都给事,不可不忠言直谏!”
朱常洛点了点头:“你是说,大明将卒将为祸害?那么,京营是不是也不该整训了?”
“京营冒滥占役之重,臣何止奏请清整一次?大明将卒自是忠勇,臣也不是说大明将卒将为祸害。只是若一封数爵,人心思进不可不察。此例一开,旨意岂拦得住将卒渴战之心?届时养寇自重、杀良冒功、启衅冒进等事,必定纷至沓来,陛下明鉴!”
能从科举道路上杀出来的人,又会有几个傻子呢?
侯先春说的内容当然也有可能出现,但他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二字。
引经据典、以偏概全、以极端考量平常,是最基本的手段。
然而叙功犒赏、加官而不进爵会不会让武将贪功启战?
那他同样会有说辞的,程度会轻很多嘛,哪能与封爵相提并论?
总之标准掌握在他们这样的人手里。
但朱常洛不吃这一套:“说得很好!这让朕想到一事。听闻因登极诏未言蠲免,此前三日京城也是物议纷纷,有识之士尽忧天下难安,这与你所言祸害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登极诏未言蠲免,为何天下难安?侯先春,你再直抒胸臆,为朕剖解一二。”
“陛下!”
“陛下!”
申时行和王锡爵顿时出班,沈一贯脸色一变,也不得不一起跪下。
而文臣班列之首的孔尚贤开始有些慌。
“朕在问他!”朱常洛抬起手,盯了一下三人,“侯先春,你说。”
“陛下!其中紧要,臣等昨日蒙圣恩赐宴后已言明,不必再问了。”申时行难得十分强硬地不遵令,然后回头怒叱,“侯先春,不可妄言了!”
“阁老这是要阻塞言路?朕现在只问一人,余者噤声!”朱常洛冷冷地看了申时行一眼,“侯先春,朕御极不降恩蠲免,天下为何难安,你务必直抒胸臆,为朕解惑。”
侯先春这次犹豫了,脸色青红交加。
朱常洛居高临下的欣赏驰名双标:武将的人心说得头头是道,官绅的人心实在难以启齿。
贱不贱呐?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2530/424379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