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买活 > 696 方仲贤跌入消费陷阱

696 方仲贤跌入消费陷阱

    方密之这个侄子,绝对是可造之材,天资聪颖这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他在为人处世上自有一番天赋——但凡他办什么事儿,总能有理有据、顺顺当当地顺下来,这一点即便是在英才辈出的方家,也是少见的才能,大约是继承了他父亲。

    但方密之又要比他父亲更有锐气一些。如果换作方父,虽然也会找到理由出山为买活军做事,但多数不会折腾几千里到云县来,而是满足于在叙州更为中庸的生活——在叙州,本来方密之就是要出门做事的,他在外的行止,说穿了方仲贤又如何能够约束?当然,道德上的负担也更小,进退更加从容,是更老成的选择,但却并不符合方密之的性格。

    方仲贤能够教出这样一个侄子,也并非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没出过老家的深闺幽女,少女时期游历各方、见闻广阔,事态发展至此,多少也能品出一些滋味来,但此时她还能说什么呢?她完全无法反对侄子,因为方密之的行为和建议都是绝对正确的:现在,他们已经离开了老西林的圈子,这就很难回得去了,为新式衙门做事,几乎已经成了定局。毕竟,一路东来,花了两个多月,想要再回叙州还要小半年的光景,到那时候,谁知道凌老爷会怎么想呢?

    不告而别,一去数月,就算真是去接方季淮的,但去了一趟买地,这是无可非议的事实,在重视道德的老派西林党这里,方密之身上等于是多了一个洗不掉的污点,回去之后,凌老爷是否还会资助方密之读书?倘若凌老爷也是力有未逮,那么方密之还是要用心在叙州为新衙门做事,不可能再如同从前一般,做个没有争议的账房、文书混日子。

    ——其实,做账房这一点,在士林中也多少是个话柄、污点,当一个政治派别,非常重视私德的时候,往往就会进入这样一个怪圈,这世上绝没有道德完美无瑕的人,每一个上位的新星,哪怕小心翼翼,其实也都难免承受极其挑剔的眼神,被各方非议,几乎永远无法摆脱被道德审视的焦虑。

    哪怕是为了接方季淮而来买,老西林也很难回去了,那么,此时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买地——方家和买地最大的仇,除了方父的失踪之外,其实主要还在于买地的压力,直接造成江南动荡,方家倾覆。如果还在老圈子里,这就是一种共同的血海深仇,圈子里所有人都极度憎恨买地的时候,你不跟着表露憎恶,那就难免格格不入,招徕众人的排挤。

    尤其是前几年,方密之年幼,方家这几姑侄,便不得不擎牢了这份共同的情感,甚至要表现得尤为激烈,以此汲取无形的政治资本。可现在,圈子已回不去,而买地的风气摆在眼前,女子出门工作已经完全是家常便饭,甚至是理直气壮的事情时,就要分清买地和阉党的不同——

    和方父直接冲突,造成他落水失踪的,那是阉党,买地和阉党不过是合作关系而已,西林党也和阉党合作,甚至现在西林中还有一批新式士子,主动往特科靠拢,因此,阉党固然依旧是生死大敌,永世的仇雠,但买活军和方家顶多算是素来疏远,也有少许前怨,这里的怨恨,完全是可以暂且无事,甚至是主动化解的。至少,如果方季淮得了重病,那谁也不能让她为了这么一点小仇,拒绝来买地求医乃至辗转病死,这是死生大事,真正的亲人,谁忍心要她为了这么点虚无缥缈的名节而死?

    一旦思想发生转圜,那么,方密之的建议便显得理由极为充分了,方仲贤是做过教师的,而且很擅长,她教导的不止方密之一人,还有桐城诸多亲眷名流之女,当然,那时还是较为老式的教学方式,收徒十分慎重,讲究个言传身教,不但教导知识,还要熏陶徒弟做人的道理。和买地这里随处开班,一个学生能跟随上百个老师学习知识的形式,完全不同,但毫无疑问,在所有职业中,方仲贤还是更倾向于做教师。

    ——通译什么的,她认为侄子是有点想当然了,按一路上听到的说法,买地的洋番不少,方仲贤对于洋番传教士是很熟悉的,这些人走南闯北,敢于航行过远洋万里来到华夏,脑子不好用是不成的,个个都是敢闯敢拼、胆大心细、敏捷灵慧之辈,学习能力一定很强,也不缺学习的热情。

    而且,他们来学习买地的新式文化,肯定比华夏人去学习洋番的文化要简便得多,买式的新式文化简易明白呀!通译这一行,肯定是洋番有优势得多,方仲贤凭着少女时期的一点老底子,要去做通译,必定更为辛苦吃力。倒不如按着侄子的建议,试着去学一学理科的教材——毫无疑问,理科的天赋是相对稀缺的,这从叙州对理科人才的重视就可见一斑了。倘若她能学明白些,那么在这海纳百川、人才济济的买地,想要找到报酬相对高些,也足够题面、稳定,甚至还有机会往上走的工作,也就更容易了。

    到底是科举世家,经商这个选项,是从不曾出现在方仲贤、方密之姑侄心中的,虽然他们也能看到买地的种种商机,能够意识得到其中的巨大利益,但用知识换取钱财和社会地位这条路,就属于刻在脑子里本能的选择,甚至于,这样的人家是很渴望学习,很急于证明自己的智商不比旁人低的,方仲贤拿过理科教材时,甚至有一种急不可耐的感觉——她为了表示自己对买活军的不满,以及证明自己对特科的不屑,从未看过买地的任何一本教材,这也是多年来,父母言传身教的道理,选择了哪一条路,自然就要说到做到,尤其是和私德有关,那更是要从小事做起,讲究细节,若是连自己都无法坚持,那就太容易被人发觉破绽了。

    这种曾经的坚持,给她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在老西林以及桐城的圈子里,名声是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好处的,但此刻却成为了能力上的阴影——方仲贤必须证明,自己并非是由于不擅长理科,有畏难情绪,自认在买地混不出头,这才以德行之辩排挤买学。

    因此,她表面虽然云淡风轻,只是不置可否地表示,“技多不压身,横竖船行也是无聊,便打发打发时间也好”,但接过课本之后,却是不顾天色渐晚,甚至都不顾省灯油钱了,忍着那刺鼻的煤油味儿,没点蜡烛,而是点燃了煤油灯,就在船舱里趁夜看起了书。第二日还惹来船家打趣,笑道,“这买地真是个福地儿,却也是个销金窟,便是佛爷来了都要动心!”

    “我就说罢,船一过浔州,只看着这繁华景象,再没有不被感动了慷慨解囊的。您家这安人,一路多俭省,居然也转性了,这晚上都点起煤油灯来!这要是到了丰饶县,岂不是要去住有电灯的客栈开开眼了?”

    一路十两船费,这是不包餐的,但活字旗的船上也有一些别处船只没有的好处,譬如,他们会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向客人们供应三股线的棉芯蜡烛,这种蜡烛不比川蜀的牛油蜡烛原料贵重,但效果非常上等:无烟,不用剪烛花,也没有刺鼻的气味,燃烧起来非常稳定,用作晚间的照明,已经非常足够了。

    但这还不止,蜡烛毕竟是别处都有的东西,买地的蜡烛不过是质量好而已,船家还有煤油灯提供,这就是买地独一无二的好东西了——除了气味稍微刺鼻一点以外,那亮度真不是蜡烛能相比的,因此虽然价格贵,一灯座的煤油,要价二十文,也就够敞开烧两晚上的,但依然可以算作是身份的象征了,尤其是船行,这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大多时候白天都在行船,难免颠簸摇晃,读书、写信都得在夜里船只停靠时再办,那就少不了一盏亮堂堂的煤油灯了。这些船家,每跑一次长船,所得的平价煤油配额,有时候都未必轮得到乘客来买,带到夷陵,都会被高价卖给当地的富户,为这事被摘旗的船家也有,如此有办事处盯着,才能确保方仲贤他们,能有煤油买哩。

    自然了,若是一趟来回,旅客没把煤油用完了,那么剩下的份额,也就归船家自行处理了,这和东家无关,是船工的好处,因此艄公是很热心给客人们出主意,为他们省灯油的:“那些夜里有电灯的码头,您们进去,点个一桌小菜,荤素搭配,丰丰富富地吃一顿,只要不吃酒,不过五六十文,打了牙祭,边吃边看书,再拿只铅笔过去,什么信写不得,什么学问做不出来?那电灯的亮堂,又不是煤油灯能比的了,这灯钱可和菜钱不相干的,这便宜,不占白不占不是!”

    这话虽然有理,但要让方仲贤抛头露面,夜里上食肆饭铺去叫菜,在大庭广众下进食,还是有点儿超出她的想象了。甚至一晚上用十文灯油钱,也让这几年极尽俭省的她有点儿不安,越发连煤油灯也不大用了,采取了折衷的办法——方仲贤已经把一本教科书都背起了,她借用了老式读书法,每日早晨先把一章课文反复背诵三遍,加深记忆,再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若有不懂,便向方密之请教,如此便没有行船看书的眩晕感,也不至于在晚上用灯,把额头熏黑了——煤油灯什么都好,就是随火有灰蒸腾出来,放在面前,很容易熏得一额头的黑灰。

    即便跳过了这销金窟的套路,但毕竟是种下了对电灯的向往。船行到丰饶县时,方仲贤便罕见地对带电灯的客栈大为心动,甚至示意方密之去问一下价钱——虽然她满心里是不打算住的,但鬼使神差总有这么一点念想:寡居多年,膝下也没个一儿半女的,就算侄子和亲儿子也没差多少,但个中滋味她自己明白,漫漫长夜是最难熬的,没有家事可以计较,子女可以操心,身边也没个贴心人能说些知心话儿,想读书,灯火太暗,即便不说花钱,还怕费眼睛呢,要说早点睡,黑天长夜的真睡不着。

    怪不得孤寡人家都爱信佛,除了暗暗念佛,这长夜还能做什么?可有电灯那就不同了,屋内亮如白昼,正合适看书研习算数——这还不是打发时间聊以宽慰的纯粹爱好,学问学出来就是立刻能赚钱的!有了电灯,一晚上可做的事太多了,还都是正经有用的,如此,还念什么佛?!

    自然了,这样的好东西,仓促间自家肯定置办不起,但住上一两天,知道这是什么滋味那也不差啊……若是,若是一日五十文的话,也不过是比单独上下水的房间贵了二十文而已,在丰饶县过一夜而已,多支出个二十文四十文的,也不算什么……往年她一方镇纸还要个二三两银子呢!

    方密之这个好侄儿,对于姑母的心理未必不懂,方仲贤也知道他大概是乐见其成的,说实话,现在她已很怀疑季淮到底有没有手术的必要——人应该是已经在买地了,但说不定季淮是听说了自己的噩耗,急匆匆来买地寻人的也未必。

    总之,不管有没有手术这回事,他们的银两是不太够回城一路花销的,但如果缺额更大一些,自己出去工作的必要性也更强一些,方密之现在巴不得哄她多花点积蓄,因此,这好侄儿便很积极地去和柜台打听,片刻后回来,失望地对她摇摇头:丰饶县有实力拉电线的客栈也不过就是两家,五间房而已,而且是限时供电,不管用不用,晚上六点到十二点电灯都是亮的,十二点以后就歇了——这是畜力发电机,牲口到点要歇夜。

    就这样,一晚上还要两百文!一间房而已,这在京城都不算便宜的了,实在是有点儿不上算,不是方仲贤等人能轻松消费的数字,而且就算一咬牙想花钱,也没戏,五间房早就客满了,基本流不到外人手里,都是老根底的长包房——这还是官府给限价了,要不然,一晚上房价能往五百文、一两炒去,现在虽然房价下来了些,但却也流不尽市面,都被亲眷给包走了。

    自然了,这也不能说是犯了什么规条,只是叫人羡慕之余也觉得扫兴而已,方仲贤等人从前在桐城,便是老根底的一员,当时只觉得理直气壮,这多年积累的情面,有些门路也是情理之中,而现在没了关系,再听说这样的事情,便由不得要酸溜溜地撇撇嘴了。“看来,太阳底下无新事,这买地虽有太多规矩和敏地不同,但却也并没传说的那么好,有许多道理,还是没有变的。”

    被这事一打岔,居然也不觉得六十文一间的独立上下水房间贵了,姑侄两个开了两间房,方密之又去食肆买了一大碗三杯鸡,两碟炒米粉,一壶大瓦罐汤、一碟清炒黄瓜,请伙计拎篮子送来,在屋内和姑母一桌吃了,之后伙计自然来收碗——方仲贤不愿外出用餐,沿路往往都是这样开荤的,这也给他带来便利,比如这一顿花了多少钱,方仲贤就很难得到准确答案,这种花销方密之都是用自己的私蓄,没有动用方仲贤放在身边的那些钱,这也让方仲贤对侄子的私房钱厚度心中始终无数,很难揣测出他真正的计划。

    两人在船上,也是刻意俭省,出于谨慎也是不敢露财,平时就着茶水啃蛮头,能吃什么好的?好不容易到了丰饶县,都是大吃一顿,竟没有剩下什么——方密之也是振振有词,说小二在他点餐时还多次提醒,让他买了就要吃完,“买地这里不作兴浪费,他们不吃折箩,剩菜直接倒潲水,也是怕倒的菜太多了,惹来官府注意,我们一顿吃完不留底了。”

    如此,方仲贤不得不放弃茹素的习惯,尽力帮着多吃些,否则侄子就要撑坏了,一顿饭吃下来,撑得直打饱嗝,胃都泡在有滋有味的油水之中,这也是久违的体验,这一晚,她在浴室尽量使用热水,把自己搓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地躺在那雅洁芬芳的被褥中,不能不承认,这或许是十数年以来最为舒坦的旅途一晚——关键是这胃,多年的老胃病似乎不药而愈,睡前竟再不烧心了……

    虽然吃得极饱,但竟难得地睡了个好觉,第二日起来,方仲贤趁着在平地上,晨读把《中学物理二》给背了,第一册她尽学全了,倒是如履平川,未遇什么碍难,甚至不理解怎么会有人觉得理科难学——方密之则去取了昨日托人送洗的衣物,打点行装,退房之后,两人一起去车站买票过信江码头。丰饶县要在陆路走一段,到了信江码头再上船去衢县。

    “姑母,这车票也有好几种呢!”

    他又回转过来,为难地和方仲贤商议,“有无蓬的木轮车,还有带蓬的木轮车——还有带蓬的橡胶轮马车——最贵的是这个,橡胶轮弹簧底的马车,去信江码头,一百文一人,姑母你看——”

    他是没说无蓬木轮车要多少钱,但方仲贤也听到了吆喝——不过是十文一人!里外里这就是一百八十文,这消费,这消费实在是——

    可是,见着侄子这眼巴巴有几分好奇的样子,又想到昨日电灯房满房的遗憾,鬼使神差一般,方仲贤竟是一语不发,只是瞧着侄子会意地转身买票,心中也是微微几跳,略有不安,又很快安慰自己:无事,无事,横竖自己也很快出去工作了,再加上季淮,一家子三口人赚钱,偶尔这样花销也不算奢侈……

    这会儿,她似乎早已忘了自己从前的坚持,反而是亟待盼着去云县安顿下来,开始工作——最重要的是开始赚钱,估量着自己的能力,判断着自己家和电灯、橡胶轮甚至是那从未听说的弹簧之间的距离了……:,,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1630/417411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