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流动戏班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呼!今日还算是演得顺的。”
禾城附近这十几个乡镇的何赛花——她私下叫郑莺儿,擦了擦脸颊上的热汗,一边解着腰间的喇叭,一边和同事们谈着今日的工作。“还好,没扔臭鸡蛋,昨天老白身上那味——真是受大罪了,偏偏集上又没澡堂子,可是折腾。”
“可不是?”
过于热情的观众,一直是这支乡村剧团要面临的问题,在四周巡演的过程中,剧团遇到的情况可是多种多样,有汉子看得上头了,往台上跳,挥拳就要打张大发、何老丈、张老丈等等,还有女娘看得太投入,哭得几乎要晕厥了,戏散了后还要找‘何赛花’诉说自己的苦楚等等,至于奸角被人丢石子儿,那都不算什么了,还有些小伙儿完全把剧情当真了,戏散了来求婚的,要叫郑莺儿嫁给他们家,愿意把自家的田分出来等等。
听说在买活军治下,这出戏的效果还要更好,很多迟迟不给女娘分田的村子,这戏一演,立刻就分了,那些村子给‘何赛花’的承诺要实在的多,分来的田立刻就在她名下云云。而且在那里,戏并不是结束在胖子的道白中,而是结束在何赛花丰收的喜悦里,尤其是那些有过丰收经验的村寨,对这个结尾的反响会更好。
郑莺儿这一支之江的戏班子,并没有采纳这个结尾,而是改为以胖子道白结束,这是在吸纳了前几场演出的经验后做出的改动,因为之前演到最后一幕时,观众的反应明显比之前要冷淡得多,甚至还有些人觉得过分夸张了,有为了戏剧效果吹嘘的嫌疑——若说何赛花种田时遇到的种种烦难事故,说的便是生活中的事,只要是农户,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那么丰收的喜悦,则是没有采纳高产稻种的地区无法共享的。
因此,他们给云县的剧作家写了信,根据作家的指示,修改为道白结尾,果然效果又好得多了,以郑莺儿自己的见识,这种比生活更好的东西,在道白中说出,似乎人们也更好接受一些。总之,何赛花最后有了个好结局,这是所有观众都愿意见到的。
当然,故事里也留了扣子,到底何赛花有没有原谅张大发一家,还有自己的父母?对于这点,观众各有不同的看法。郑莺儿换下了戏服外套,穿上自己的小红袄,才走了没几步,便被好几拨人拦住了,有劝她和好的,有让她永远别回头的,还有要给她说个好儿郎的。弄得大家都是哭笑不得——
原本这出戏写的时候,便是有意设计为可以直接穿常服出演的,这是为了乡村剧团考虑,但大家演出下来,却都不约而同地还是指定了一套专用戏服,平时穿的衣服尽量和戏服区分开来,郑莺儿还特意扯布缝了一件小红袄穿,没想到还是没拦住,台下的观众看得上头了,哪管你穿什么衣服?直接就当是何赛花,和你聊起来了。
“好的,好的,大娘,我改日来找您——”
这般左右招架敷衍,郑莺儿矮下身子,靠同事们帮着打掩护,先溜到车里,喝着水擦着汗,等了一会,几个同伴这才慢慢陆续脱身,全力帮何赛花脱身之后,大家自寻出路,先回来的一般都是胖子——他是道白,大家对他的关注相对也少些。
其他几个演员,都难逃观众汹涌的民意,所以在分配角色时,大家都不敢把忠奸分别集中到固定演员身上,虽然这样在换衣服时会相对方便点,但若如此,扮演奸角的那个演员,就势必很难为了。下台后老有挨揍的可能。
“今日港口来船了——好多外乡人来看戏呢。”
胖子也是这戏班的班主,上车后和何赛花一样,先灌了几口茶润嗓子,随后便开始记账,“今日观众赏了三百多文……演出一场,演员有郑莺儿、白小攀、胡发财……”
“三百多文?算是大方了。”
“禾城这里富庶啊——自从港口建起来,可不就是更有钱了,再者也是俺们戏好,若是一般的戏班子你瞧瞧,十几个人,全套披挂,唱一场下来,赏钱不过百那也是有的。”
“那是,这戏能不好吗?若是不好,三四个月光景,如何唱遍江南,听说都唱到两广去了。”
“这戏还能叫唱吗?得叫演——”
大家说笑着,很快人也到齐了,时辰也已不早,便先动身去港口那里看看,“要是有台子,风不大,明早在海边演一场,再到小沟村去。”
这个流动戏班子,所有家当都在一辆马车上,人员构成和行动节奏都非常简单,专演《何赛花》,人数就卡死在了剧本要求的最低限度,六个人上,刚好,胖子是班主,兼任车夫,剩下五个人在车里和箱笼挤一挤。
他们的演出是按墟日来的,禾城这里,一般是二日一小场,五日一大墟,所有的墟点都是固定的,也有相应的场地。如此一辆车就在周边跑,若是勤快,今日演出,明日赶到下一个墟点,后日还可以再演出一场,两日一场,一个月便是十五场——遇到热情的观众,一日还能演个两场。这样只在禾城这里十几个墟点打转,大约一个多月能转一圈。
要说一场戏看得多,观众会生厌,那也是许久以后的事了,毕竟不是每个墟日,周围村落的人都会来赶圩,总是有人没有看过的,便是看过的人,往往也不介意再看一遍——这年头农户的娱乐极少,遇到喜欢的戏码,接连看个七八遍,恨不得背下来的都有。尤其是有些好的唱段,那真是台上唱,台下也唱,说不上多么喜新厌旧,有好些班子,一本戏唱十年以上都不是问题。
当然,需要时不时推陈出新的戏班子也有,但那都是在城里唱给老爷们听的好班子,收入也要比何赛花这样的小班高得多,胖子这个小班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观众自发的赏钱,这个是很不固定的,多的话一场三四百、上千文都有,少的话,几十文也是要演完的。
第二,就是买活军发给的工资了,一场三百文,不多不少,六个人分,正好一人五十文,这是给买活军这里派出的戏班子结算的总额。所以这些戏班一般都把演员压在六个人左右,这就是缘故了。多了自家分的钱就少,还不如多记一段台词,多拿一些是一些。
一场五十文,一个月唱个十五场,这里是七百多文,属于有演就能拿的,赏钱大家分一分,一个月一般都能有个一千多文,这份收入对戏班子来说实在不低。像郑莺儿她们班的演员,这个业务水平若是放到别的戏班子里去,那是连饱饭都没有得吃的。
戏班子里能有现钱在手里的,一般都是班主,还有当红的伶人,也会有人打赏名贵玩物——不过达官贵人一般自家都豢养戏班,那又是另一种办法了,也不是郑莺儿她们所能知道的。像郑莺儿这样的身板,若不是买活军排了新戏,她一辈子和戏是没有一点接触的,要不是班里胖子、白小攀等人,都有乡村戏班的经验,也不可能知道更多东西。
对胖子他们来说,这种新型的巡演,当然也比从前好得多。他们以前是专门在一府内赶大庙会的——唯有大庙会,会花钱请人来唱戏,小墟谁请?只能是靠打赏,但打赏的钱真不多,一百多文是不能回本的,还不如专赶大庙会赚头多一些。
如此一个月能唱三场就不错了,班主手里能落个二三两的盈余是好的,至于其余的伶人,说是班主的徒弟,实际上拿不到太多钱,戏班更像是赶路的凭借,又有个免费食宿,若是不满足于班主平日里给的稀薄月钱,那旁的收入主要便靠皮肉上的买卖——乡村赶远路的戏班子,几乎全都是男伶,所以他们前半夜唱的正经,但到了后半夜会唱荤戏,不但赏钱多,也方便有意的徒儿们找客源。
能找到客人的,当然都是年轻颜色好的弟子,年纪大了,有心的便转为拉琴打板,或者自己做班主,也有转行的,从此便不知去向,男伶幼年起便不曾吃苦种田,能做的营生很少,多数是不知所踪。如胖子这般的伶人算是很幸运的,来了买活军这里,现下一个月一千文到手的报酬,吃住上稍微省一点,至少能置办下一点家业来。而且何赛花戏班子并不怎么挑剔年龄,或者说还正要有一点年纪,才能演出这么多角色的三昧。
自然了,这戏班子也不能是随便拉几个路人来便可以演的,除了郑莺儿是从农妇中选□□,经过培训投入演出以外,其余配角多是由有戏班子经验的男伶充任,因为大段长本的台词,没有一点工夫是背不下来的,而且在舞台上,一举一动都和平时不太一样,也需要相当的表演经验。而且这份活计要走南闯北,年纪大的女伶一般都不愿出门,比较愿意在买活军治下之内做流动演出,晚上能回自家歇宿,即便演出的场次或许比外头要少,但至少没那么折腾。
不错,《何赛花巧耕田》,在买活军之外受到的欢迎,还比买活军治下更为广泛,虽然买活军治下的百姓也喜欢看戏,也觉得这故事有意思,但他们中不少人会觉得巧耕田里教导的一些农业技巧,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本就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戏上还拿来讲就无聊了。尤其是已经分过田的村庄,很多观众对于戏里的内容反而会有些恼羞成怒的感觉——因为恰恰就是发生过的事,在现实中充当了反派的人,看到了怎么能不恼怒呢?
越是分田久,越是种田好,总之,被买活军占据得久,越是繁华的地方,对《何赛花巧耕田》
的反响也就越平淡,尤其是城镇内,《何赛花巧耕田》的反响还是比较平淡,那里最近流行的是另一出名家写的《姻缘错》,也是和买活军治下的生活有关。不过郑莺儿他们这几个月都在外巡演,所以还没看过这出戏罢了。
“港口到了,果然好多人啊,都是去云县那的吗?”
“听说是山阳道来的百姓,今年山阳道又闹旱灾——哎,郑莺儿,说起来那些都是你老乡了!”
“可不是!”郑莺儿也很惊喜,“我在台上就瞧见了,哎呀,那真是俺们山阳道的个子,杵在人群里就和柱子一般,那个大腮帮子,一看就是煎饼嚼出来的!”
五人一边说笑,一边下了马车,在港口跑来跑去,勘察了一番,找了块大石头当舞台,“可以,乘这会儿风不大,还能演一场!到傍晚就不行了,风大,声音被风吹得都发抖,那就没效果了。”
“怎么样兄弟们?既然是买活军运老乡的船,先不说钱了,便为他们演一场?”
因为戏班子受聘上路,本来的目的是演给禾城这里的百姓们看,每一场都是要有集会上的吏目签字,要‘有来有去’,这样才能去和买活军衙门结账。这些港口的船客,说起来不算禾城人,叫他们签字,衙门也未必会认,至于说打赏,兵丁们的打赏,戏班子们是不肯收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崇敬这些青头大兵,而搭船的又都是苦命人,也拿不出钱来打赏,因此仔细计较之下,来港口演戏很可能完全没有报酬,是纯亏的。但几个演员都说,“演!”
“来都来了!也让船上的兄弟姐妹都乐一乐!”
都是发自内心的话,并没有丝毫的勉强,因为他们实在觉得眼下的生活是很快乐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提升——一千多两千文的收入,的确体面,不过他们都会算数,也识字,还略通音律,其实在买活军治下也有别的安稳活儿,收入也差不多,但是喜欢表演的人,对于能够抬头挺胸地通过正当的表演,获取体面的报酬,是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而这种欢喜便正是买活军带来的,所以他们有机会便很想要回报一下,演戏的人,想到的办法就是演戏。而《何赛花》这出戏,好就好在这里,只要找到一处空地,哪怕是田头地间都可以演,甚至还因此显得更真实更动人。胖子走到港口那排小木屋那里,和他们商量了一会,便招手叫他们过去,“说好了,两点半开演,咱们先吃饭!”
饭是港口这里免费招待的,这些兵丁每天守着私港也很无聊,有人来唱戏,自然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临走时还要厚给酬金——虽然戏班子并不打算要,但现在没必要说这些。中饭吃的是烙得两面焦黄的饼子,海带烧蛋汤,咸菜佐餐管够,一条条的蒸小咸鱼摆在那里也不限量,郑莺儿笑着说,“咸鱼饼子!是俺们山阳人的胃口。”
几个也刚从港口回来的年轻人便看了过来,有个小女孩叫了起来,“啊!何赛花!”
郑莺儿一看,便是那在台下看得流泪的山阳年轻人,不由得冲他们笑了笑,那小女孩欢欣鼓舞,又蹦又跳,叫道,“何赛花对我笑,何赛花对我笑了!”
这港口今日很是繁忙,除了戏班子之外,还有几艘船在这里倒腾食水、搬运货物,还有一些原就在沙船上等开船的客人,也下来闲走,见有了热闹,都走过来看,倒闹得戏班众人有些发窘,那年轻人连忙过来致歉。郑莺儿笑道,“不妨事哩,你们是山阳哪里过来的?”
知道是从土山走海州来的,便更是亲近了,“俺是海州再往西面,蓬莱那里的,当时还是搭船去东江岛,在东江岛上船来的云县!”
原来郑莺儿到这里也就是一年多的光景,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之江道这里遇到这么多山阳人,她的心情也很振奋,“好,好,都是来过好日子的,小妮别怕呢,虽说是远了些,但到了买活军那里,便是你做梦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因又告诉李狗栓三人,若是到了云县,可以去哪里找山阳饭馆,“俺们山阳、辽东的汉子女娘们,都愿意去那一带吃饭,你们若有什么事要求人帮手,只管去问便是了,都是老实可靠的本分人,在官府那里都备案的。”
虽说她因演了何赛花,仿佛在观众眼中便成了大人物了,但郑莺儿自个儿却不把自个儿看得多高,拉着李狗栓兄妹三人絮絮叨叨说了一盏茶时分,差些连饭也没好生吃完,还是胖子叫了一声,方才急急说道,“我回去时就住在云县,你们去饭馆打听郑莺儿,都知道我家在哪,若是有难了,留个口信儿,我回家了来寻你们!”
又冲三人一笑,急匆匆地便去换衣裳准备上台。白小攀笑道,“你瞧,那后生还盯着你不放呢,莺儿,你这又要招惹风流债了。”
郑莺儿满不在乎地道,“什么风流债,出门在外,老乡帮老乡,哪个都和白叔你想得这样多,俺们买活军的女娘和外头还有什么不同呢?”
买活军的女娘,如今在江南两广一带,是很有些名声在外头的,有些话说得很不堪,当着她们的面,却自然也有一番夸奖的话说着:要比‘外头’的女娘大方能干,而且很会‘勾人’,不论长得好不好,总是叫人打从心底喜欢,愿意和她们相处。
这些话,即便是当面的夸奖,但其实也有些冒犯的意思在里头,因为把‘勾人’作为了一种夸奖,而又有很多女娘将‘勾人’看做了一种指责,而且外头的男子,所说的愿意和她们相处,或许也不是太好的意思。
也因此很多买活军治下的女娘,别看大说大笑,多么开朗,实在是不愿意到‘外头’来的,这些愿意出来闯荡的女娘,则往往有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便是很不把别人的眼光看在眼里,大大咧咧,只管自己做自己的事。第二,便是多少都有些防身的底气在身上,能够凭着自己的本事,叫别人不敢轻易来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郑莺儿便是这样一个女娘,她自小便因为吃得多不受父母的待见,舍给她干爹去学了些武艺在身,一道跑江湖卖艺走镖,什么都做,前些年她干爹‘老’了,郑莺儿也说不上多难过,用最后一点积蓄将干爹好生收殓了,打听到买活军这里日子好过,便从登莱折腾到东江岛去,从东江岛折腾到云县。一路上风生水起,还给她做粗活攒了几百文钱在身上。
这样一个女娘,到了买活军这里,岂不是犹如蛟龙入海?止不住地就是闹腾?她又伶俐,很快便认得了许多字,活也做得好,好几个女吏目欣赏她,让郑莺儿去考吏目,郑莺儿都不太情愿。
她是个自由自在的性子,本想着在买活军那里还找些同行,相帮着到处去卖艺来着,若是做不下去,便再去别处混,不料恰好便有了这么个组戏班的机会,郑莺儿当下便喜欢起来:她自小就喜欢看戏,甚至自己也很想上去唱唱,可惜就这身板,从前卖艺时也只能舞剑劈砖,走绳翻高都轮不到她。如今戏班子要招高个子,身形壮实,灵巧会背台词的女娘,这岂不是为她量身定做?
郑莺儿当即便去找卓作家毛遂自荐,很快便成了第一批何赛花,她又爱新鲜爱热闹,爱到处去跑,自告奋勇往北走,到‘外头’去巡演,也不顾别人的议论——她一路上跟着五个大男人吃饭住宿,在外人看来,“像什么样子?必定不是正经女娘!”
这也是很多女伶不愿出门巡演的原因,男女杂处,若是女子相貌姣好,那传出去的话可难听了。但郑莺儿丝毫没有所谓,她每一日都快快活活的,虽然打从心底,她还不觉得自己是买活军的人,但对这个政权的好感也很高,今日因为是演给买活军看,格外卖了力气,在台上喜怒哀乐,都下了十二分的工夫,把沙滩上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最前排是沙船上的女娘们,看到后来早已是哭声震天,而站在后排围观的买活军兵丁们,个个也都高声叫好,对这难得看到的戏码极是捧场,尤其是颂扬六姐的唱段,更是扯着嗓子跟着嚎叫起来,把沙滩上渲染得闹热不堪,多少搭乘沙船南下的商贾,也是看得目瞪口呆,都道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戏码。
一日演两场,何赛花还好,其余几个演员就有些吃不消了,他们要不断换衣、换口齿,其实是比何赛花要累得多。不过这是为了买活军而演,为了抚慰这些从山阳道一路忍饥挨饿,投奔买活军而来,到现在都还惊魂未定的山阳道百姓而演,六人都十分振奋,演完了彼此相视一笑,四处唱喏谢过喝彩,并不端茶盘要钱,只那些观众不论女娘还是士兵,都在解钱包要给他们酬谢,一时场面热闹不堪,郑莺儿几人又要争相逃去不提。
身为何赛花,她自然是众人最关注的一个,郑莺儿和几个同班搭伴久了,很有默契,仗着自己功夫好,缩起身子,从大石侧面翻下,在石影中往马车处逃跑,却不料走到马车旁,从阴影中又闪出了一人来,急道,“姑娘,你可有这戏的本子,在下想瞧一瞧!”
郑莺儿吓得差点没一拳打过去,见其是个戴了文巾的老秀才,面相十分文雅,方才逐渐把拳头松开,道,“吓死人了!你是哪一位,怎么戏没看完,便知道到这处来等人?”
那书生沉声道,“我也曾写得几本歪戏——在下,长洲冯犹龙!”:,,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1630/417407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禾城附近这十几个乡镇的何赛花——她私下叫郑莺儿,擦了擦脸颊上的热汗,一边解着腰间的喇叭,一边和同事们谈着今日的工作。“还好,没扔臭鸡蛋,昨天老白身上那味——真是受大罪了,偏偏集上又没澡堂子,可是折腾。”
“可不是?”
过于热情的观众,一直是这支乡村剧团要面临的问题,在四周巡演的过程中,剧团遇到的情况可是多种多样,有汉子看得上头了,往台上跳,挥拳就要打张大发、何老丈、张老丈等等,还有女娘看得太投入,哭得几乎要晕厥了,戏散了后还要找‘何赛花’诉说自己的苦楚等等,至于奸角被人丢石子儿,那都不算什么了,还有些小伙儿完全把剧情当真了,戏散了来求婚的,要叫郑莺儿嫁给他们家,愿意把自家的田分出来等等。
听说在买活军治下,这出戏的效果还要更好,很多迟迟不给女娘分田的村子,这戏一演,立刻就分了,那些村子给‘何赛花’的承诺要实在的多,分来的田立刻就在她名下云云。而且在那里,戏并不是结束在胖子的道白中,而是结束在何赛花丰收的喜悦里,尤其是那些有过丰收经验的村寨,对这个结尾的反响会更好。
郑莺儿这一支之江的戏班子,并没有采纳这个结尾,而是改为以胖子道白结束,这是在吸纳了前几场演出的经验后做出的改动,因为之前演到最后一幕时,观众的反应明显比之前要冷淡得多,甚至还有些人觉得过分夸张了,有为了戏剧效果吹嘘的嫌疑——若说何赛花种田时遇到的种种烦难事故,说的便是生活中的事,只要是农户,几乎都可以从中找到共鸣,那么丰收的喜悦,则是没有采纳高产稻种的地区无法共享的。
因此,他们给云县的剧作家写了信,根据作家的指示,修改为道白结尾,果然效果又好得多了,以郑莺儿自己的见识,这种比生活更好的东西,在道白中说出,似乎人们也更好接受一些。总之,何赛花最后有了个好结局,这是所有观众都愿意见到的。
当然,故事里也留了扣子,到底何赛花有没有原谅张大发一家,还有自己的父母?对于这点,观众各有不同的看法。郑莺儿换下了戏服外套,穿上自己的小红袄,才走了没几步,便被好几拨人拦住了,有劝她和好的,有让她永远别回头的,还有要给她说个好儿郎的。弄得大家都是哭笑不得——
原本这出戏写的时候,便是有意设计为可以直接穿常服出演的,这是为了乡村剧团考虑,但大家演出下来,却都不约而同地还是指定了一套专用戏服,平时穿的衣服尽量和戏服区分开来,郑莺儿还特意扯布缝了一件小红袄穿,没想到还是没拦住,台下的观众看得上头了,哪管你穿什么衣服?直接就当是何赛花,和你聊起来了。
“好的,好的,大娘,我改日来找您——”
这般左右招架敷衍,郑莺儿矮下身子,靠同事们帮着打掩护,先溜到车里,喝着水擦着汗,等了一会,几个同伴这才慢慢陆续脱身,全力帮何赛花脱身之后,大家自寻出路,先回来的一般都是胖子——他是道白,大家对他的关注相对也少些。
其他几个演员,都难逃观众汹涌的民意,所以在分配角色时,大家都不敢把忠奸分别集中到固定演员身上,虽然这样在换衣服时会相对方便点,但若如此,扮演奸角的那个演员,就势必很难为了。下台后老有挨揍的可能。
“今日港口来船了——好多外乡人来看戏呢。”
胖子也是这戏班的班主,上车后和何赛花一样,先灌了几口茶润嗓子,随后便开始记账,“今日观众赏了三百多文……演出一场,演员有郑莺儿、白小攀、胡发财……”
“三百多文?算是大方了。”
“禾城这里富庶啊——自从港口建起来,可不就是更有钱了,再者也是俺们戏好,若是一般的戏班子你瞧瞧,十几个人,全套披挂,唱一场下来,赏钱不过百那也是有的。”
“那是,这戏能不好吗?若是不好,三四个月光景,如何唱遍江南,听说都唱到两广去了。”
“这戏还能叫唱吗?得叫演——”
大家说笑着,很快人也到齐了,时辰也已不早,便先动身去港口那里看看,“要是有台子,风不大,明早在海边演一场,再到小沟村去。”
这个流动戏班子,所有家当都在一辆马车上,人员构成和行动节奏都非常简单,专演《何赛花》,人数就卡死在了剧本要求的最低限度,六个人上,刚好,胖子是班主,兼任车夫,剩下五个人在车里和箱笼挤一挤。
他们的演出是按墟日来的,禾城这里,一般是二日一小场,五日一大墟,所有的墟点都是固定的,也有相应的场地。如此一辆车就在周边跑,若是勤快,今日演出,明日赶到下一个墟点,后日还可以再演出一场,两日一场,一个月便是十五场——遇到热情的观众,一日还能演个两场。这样只在禾城这里十几个墟点打转,大约一个多月能转一圈。
要说一场戏看得多,观众会生厌,那也是许久以后的事了,毕竟不是每个墟日,周围村落的人都会来赶圩,总是有人没有看过的,便是看过的人,往往也不介意再看一遍——这年头农户的娱乐极少,遇到喜欢的戏码,接连看个七八遍,恨不得背下来的都有。尤其是有些好的唱段,那真是台上唱,台下也唱,说不上多么喜新厌旧,有好些班子,一本戏唱十年以上都不是问题。
当然,需要时不时推陈出新的戏班子也有,但那都是在城里唱给老爷们听的好班子,收入也要比何赛花这样的小班高得多,胖子这个小班的收入主要有两个来源:第一是观众自发的赏钱,这个是很不固定的,多的话一场三四百、上千文都有,少的话,几十文也是要演完的。
第二,就是买活军发给的工资了,一场三百文,不多不少,六个人分,正好一人五十文,这是给买活军这里派出的戏班子结算的总额。所以这些戏班一般都把演员压在六个人左右,这就是缘故了。多了自家分的钱就少,还不如多记一段台词,多拿一些是一些。
一场五十文,一个月唱个十五场,这里是七百多文,属于有演就能拿的,赏钱大家分一分,一个月一般都能有个一千多文,这份收入对戏班子来说实在不低。像郑莺儿她们班的演员,这个业务水平若是放到别的戏班子里去,那是连饱饭都没有得吃的。
戏班子里能有现钱在手里的,一般都是班主,还有当红的伶人,也会有人打赏名贵玩物——不过达官贵人一般自家都豢养戏班,那又是另一种办法了,也不是郑莺儿她们所能知道的。像郑莺儿这样的身板,若不是买活军排了新戏,她一辈子和戏是没有一点接触的,要不是班里胖子、白小攀等人,都有乡村戏班的经验,也不可能知道更多东西。
对胖子他们来说,这种新型的巡演,当然也比从前好得多。他们以前是专门在一府内赶大庙会的——唯有大庙会,会花钱请人来唱戏,小墟谁请?只能是靠打赏,但打赏的钱真不多,一百多文是不能回本的,还不如专赶大庙会赚头多一些。
如此一个月能唱三场就不错了,班主手里能落个二三两的盈余是好的,至于其余的伶人,说是班主的徒弟,实际上拿不到太多钱,戏班更像是赶路的凭借,又有个免费食宿,若是不满足于班主平日里给的稀薄月钱,那旁的收入主要便靠皮肉上的买卖——乡村赶远路的戏班子,几乎全都是男伶,所以他们前半夜唱的正经,但到了后半夜会唱荤戏,不但赏钱多,也方便有意的徒儿们找客源。
能找到客人的,当然都是年轻颜色好的弟子,年纪大了,有心的便转为拉琴打板,或者自己做班主,也有转行的,从此便不知去向,男伶幼年起便不曾吃苦种田,能做的营生很少,多数是不知所踪。如胖子这般的伶人算是很幸运的,来了买活军这里,现下一个月一千文到手的报酬,吃住上稍微省一点,至少能置办下一点家业来。而且何赛花戏班子并不怎么挑剔年龄,或者说还正要有一点年纪,才能演出这么多角色的三昧。
自然了,这戏班子也不能是随便拉几个路人来便可以演的,除了郑莺儿是从农妇中选□□,经过培训投入演出以外,其余配角多是由有戏班子经验的男伶充任,因为大段长本的台词,没有一点工夫是背不下来的,而且在舞台上,一举一动都和平时不太一样,也需要相当的表演经验。而且这份活计要走南闯北,年纪大的女伶一般都不愿出门,比较愿意在买活军治下之内做流动演出,晚上能回自家歇宿,即便演出的场次或许比外头要少,但至少没那么折腾。
不错,《何赛花巧耕田》,在买活军之外受到的欢迎,还比买活军治下更为广泛,虽然买活军治下的百姓也喜欢看戏,也觉得这故事有意思,但他们中不少人会觉得巧耕田里教导的一些农业技巧,完全是浪费时间,因为本就是已经会了的东西,戏上还拿来讲就无聊了。尤其是已经分过田的村庄,很多观众对于戏里的内容反而会有些恼羞成怒的感觉——因为恰恰就是发生过的事,在现实中充当了反派的人,看到了怎么能不恼怒呢?
越是分田久,越是种田好,总之,被买活军占据得久,越是繁华的地方,对《何赛花巧耕田》
的反响也就越平淡,尤其是城镇内,《何赛花巧耕田》的反响还是比较平淡,那里最近流行的是另一出名家写的《姻缘错》,也是和买活军治下的生活有关。不过郑莺儿他们这几个月都在外巡演,所以还没看过这出戏罢了。
“港口到了,果然好多人啊,都是去云县那的吗?”
“听说是山阳道来的百姓,今年山阳道又闹旱灾——哎,郑莺儿,说起来那些都是你老乡了!”
“可不是!”郑莺儿也很惊喜,“我在台上就瞧见了,哎呀,那真是俺们山阳道的个子,杵在人群里就和柱子一般,那个大腮帮子,一看就是煎饼嚼出来的!”
五人一边说笑,一边下了马车,在港口跑来跑去,勘察了一番,找了块大石头当舞台,“可以,乘这会儿风不大,还能演一场!到傍晚就不行了,风大,声音被风吹得都发抖,那就没效果了。”
“怎么样兄弟们?既然是买活军运老乡的船,先不说钱了,便为他们演一场?”
因为戏班子受聘上路,本来的目的是演给禾城这里的百姓们看,每一场都是要有集会上的吏目签字,要‘有来有去’,这样才能去和买活军衙门结账。这些港口的船客,说起来不算禾城人,叫他们签字,衙门也未必会认,至于说打赏,兵丁们的打赏,戏班子们是不肯收的,他们发自内心地崇敬这些青头大兵,而搭船的又都是苦命人,也拿不出钱来打赏,因此仔细计较之下,来港口演戏很可能完全没有报酬,是纯亏的。但几个演员都说,“演!”
“来都来了!也让船上的兄弟姐妹都乐一乐!”
都是发自内心的话,并没有丝毫的勉强,因为他们实在觉得眼下的生活是很快乐的,不仅仅是收入上的提升——一千多两千文的收入,的确体面,不过他们都会算数,也识字,还略通音律,其实在买活军治下也有别的安稳活儿,收入也差不多,但是喜欢表演的人,对于能够抬头挺胸地通过正当的表演,获取体面的报酬,是会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欢喜。
而这种欢喜便正是买活军带来的,所以他们有机会便很想要回报一下,演戏的人,想到的办法就是演戏。而《何赛花》这出戏,好就好在这里,只要找到一处空地,哪怕是田头地间都可以演,甚至还因此显得更真实更动人。胖子走到港口那排小木屋那里,和他们商量了一会,便招手叫他们过去,“说好了,两点半开演,咱们先吃饭!”
饭是港口这里免费招待的,这些兵丁每天守着私港也很无聊,有人来唱戏,自然是好吃好喝地招待,临走时还要厚给酬金——虽然戏班子并不打算要,但现在没必要说这些。中饭吃的是烙得两面焦黄的饼子,海带烧蛋汤,咸菜佐餐管够,一条条的蒸小咸鱼摆在那里也不限量,郑莺儿笑着说,“咸鱼饼子!是俺们山阳人的胃口。”
几个也刚从港口回来的年轻人便看了过来,有个小女孩叫了起来,“啊!何赛花!”
郑莺儿一看,便是那在台下看得流泪的山阳年轻人,不由得冲他们笑了笑,那小女孩欢欣鼓舞,又蹦又跳,叫道,“何赛花对我笑,何赛花对我笑了!”
这港口今日很是繁忙,除了戏班子之外,还有几艘船在这里倒腾食水、搬运货物,还有一些原就在沙船上等开船的客人,也下来闲走,见有了热闹,都走过来看,倒闹得戏班众人有些发窘,那年轻人连忙过来致歉。郑莺儿笑道,“不妨事哩,你们是山阳哪里过来的?”
知道是从土山走海州来的,便更是亲近了,“俺是海州再往西面,蓬莱那里的,当时还是搭船去东江岛,在东江岛上船来的云县!”
原来郑莺儿到这里也就是一年多的光景,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之江道这里遇到这么多山阳人,她的心情也很振奋,“好,好,都是来过好日子的,小妮别怕呢,虽说是远了些,但到了买活军那里,便是你做梦也不敢想的好日子。”
因又告诉李狗栓三人,若是到了云县,可以去哪里找山阳饭馆,“俺们山阳、辽东的汉子女娘们,都愿意去那一带吃饭,你们若有什么事要求人帮手,只管去问便是了,都是老实可靠的本分人,在官府那里都备案的。”
虽说她因演了何赛花,仿佛在观众眼中便成了大人物了,但郑莺儿自个儿却不把自个儿看得多高,拉着李狗栓兄妹三人絮絮叨叨说了一盏茶时分,差些连饭也没好生吃完,还是胖子叫了一声,方才急急说道,“我回去时就住在云县,你们去饭馆打听郑莺儿,都知道我家在哪,若是有难了,留个口信儿,我回家了来寻你们!”
又冲三人一笑,急匆匆地便去换衣裳准备上台。白小攀笑道,“你瞧,那后生还盯着你不放呢,莺儿,你这又要招惹风流债了。”
郑莺儿满不在乎地道,“什么风流债,出门在外,老乡帮老乡,哪个都和白叔你想得这样多,俺们买活军的女娘和外头还有什么不同呢?”
买活军的女娘,如今在江南两广一带,是很有些名声在外头的,有些话说得很不堪,当着她们的面,却自然也有一番夸奖的话说着:要比‘外头’的女娘大方能干,而且很会‘勾人’,不论长得好不好,总是叫人打从心底喜欢,愿意和她们相处。
这些话,即便是当面的夸奖,但其实也有些冒犯的意思在里头,因为把‘勾人’作为了一种夸奖,而又有很多女娘将‘勾人’看做了一种指责,而且外头的男子,所说的愿意和她们相处,或许也不是太好的意思。
也因此很多买活军治下的女娘,别看大说大笑,多么开朗,实在是不愿意到‘外头’来的,这些愿意出来闯荡的女娘,则往往有些共同的特点,第一便是很不把别人的眼光看在眼里,大大咧咧,只管自己做自己的事。第二,便是多少都有些防身的底气在身上,能够凭着自己的本事,叫别人不敢轻易来冒犯了自己的尊严。
郑莺儿便是这样一个女娘,她自小便因为吃得多不受父母的待见,舍给她干爹去学了些武艺在身,一道跑江湖卖艺走镖,什么都做,前些年她干爹‘老’了,郑莺儿也说不上多难过,用最后一点积蓄将干爹好生收殓了,打听到买活军这里日子好过,便从登莱折腾到东江岛去,从东江岛折腾到云县。一路上风生水起,还给她做粗活攒了几百文钱在身上。
这样一个女娘,到了买活军这里,岂不是犹如蛟龙入海?止不住地就是闹腾?她又伶俐,很快便认得了许多字,活也做得好,好几个女吏目欣赏她,让郑莺儿去考吏目,郑莺儿都不太情愿。
她是个自由自在的性子,本想着在买活军那里还找些同行,相帮着到处去卖艺来着,若是做不下去,便再去别处混,不料恰好便有了这么个组戏班的机会,郑莺儿当下便喜欢起来:她自小就喜欢看戏,甚至自己也很想上去唱唱,可惜就这身板,从前卖艺时也只能舞剑劈砖,走绳翻高都轮不到她。如今戏班子要招高个子,身形壮实,灵巧会背台词的女娘,这岂不是为她量身定做?
郑莺儿当即便去找卓作家毛遂自荐,很快便成了第一批何赛花,她又爱新鲜爱热闹,爱到处去跑,自告奋勇往北走,到‘外头’去巡演,也不顾别人的议论——她一路上跟着五个大男人吃饭住宿,在外人看来,“像什么样子?必定不是正经女娘!”
这也是很多女伶不愿出门巡演的原因,男女杂处,若是女子相貌姣好,那传出去的话可难听了。但郑莺儿丝毫没有所谓,她每一日都快快活活的,虽然打从心底,她还不觉得自己是买活军的人,但对这个政权的好感也很高,今日因为是演给买活军看,格外卖了力气,在台上喜怒哀乐,都下了十二分的工夫,把沙滩上观众看得如痴如醉——
最前排是沙船上的女娘们,看到后来早已是哭声震天,而站在后排围观的买活军兵丁们,个个也都高声叫好,对这难得看到的戏码极是捧场,尤其是颂扬六姐的唱段,更是扯着嗓子跟着嚎叫起来,把沙滩上渲染得闹热不堪,多少搭乘沙船南下的商贾,也是看得目瞪口呆,都道从未见过如此新鲜的戏码。
一日演两场,何赛花还好,其余几个演员就有些吃不消了,他们要不断换衣、换口齿,其实是比何赛花要累得多。不过这是为了买活军而演,为了抚慰这些从山阳道一路忍饥挨饿,投奔买活军而来,到现在都还惊魂未定的山阳道百姓而演,六人都十分振奋,演完了彼此相视一笑,四处唱喏谢过喝彩,并不端茶盘要钱,只那些观众不论女娘还是士兵,都在解钱包要给他们酬谢,一时场面热闹不堪,郑莺儿几人又要争相逃去不提。
身为何赛花,她自然是众人最关注的一个,郑莺儿和几个同班搭伴久了,很有默契,仗着自己功夫好,缩起身子,从大石侧面翻下,在石影中往马车处逃跑,却不料走到马车旁,从阴影中又闪出了一人来,急道,“姑娘,你可有这戏的本子,在下想瞧一瞧!”
郑莺儿吓得差点没一拳打过去,见其是个戴了文巾的老秀才,面相十分文雅,方才逐渐把拳头松开,道,“吓死人了!你是哪一位,怎么戏没看完,便知道到这处来等人?”
那书生沉声道,“我也曾写得几本歪戏——在下,长洲冯犹龙!”:,,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1630/417407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