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挑战律法权威?都该杀了!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朱元璋笑着道:“你小子,和詹徽想到一块儿去了,所以朝廷需要用这一批驿站的收入,反过来投入绝大部分去修建官道。”
“如此一来,能分多少去北疆修建长城,就未尝得知了。”
“如果官道修路耗费钱财太多,那北疆长城工事就只能暂缓搁置。”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有轻重缓急,国家现在处处需要钱,有些事只能暂且搁置。
以前朱雄英还没感觉,当现在真的开始批阅这些沉甸甸的奏疏的时候,一大堆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不过朱雄英始终认为,无论是修建国内道路还是北疆长城工事,都一样的重要,一样的不能搁置。
“我有个想法,爷爷您且听听看。”
“既然江南湖广之地修建官道,那么为何不能让民间大士绅大地主,去反哺到朝廷身上?”
朱元璋好奇的道:“怎么个意思?”
朱雄英清理了一番思路,道:“江南的士绅有钱,他们随便拿一点出来,一段段的修,每修建完成一段道路,可设石碑言明捐献者功绩….嗯,就和当初修建新安江的道理一样。”
朱元璋目光如炬,面容渐渐有些肃穆,正色纠正道:“孩子,这个道理,不一样。”
“新安江修建,是关乎数万百姓生死之大计,是江浙百姓齐心协力抗灾之成果,多有义举。”
“而你此策,无外乎就是朝廷在伸手要钱,咱们是一个国家,一個朝廷,要是开了这个口子,怎么再堵住?”
“治民于宽仁,现在让百姓集资修官道,要是以后打仗,治灾,修城,乃至于所有耗费钱粮的事,是不是也要朝民间集资?如此一来,咱大明朝廷和强盗啥区别?”
“你设想是好的,这点咱承认,可江南的那些大士绅大地主,他们愿意出钱么?最后的负担,一定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他们有的是办法做出这种自己得利,损害百姓的事,你知道么?”
“困扰大明富强的,不是善良的百姓,而是那些贪得无厌,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吸血吃肉的大士绅大地主!”
朱雄英叹了口气,有些不以为然:“这些大地主大士绅,手能触这么长么?”
朱雄英不敢苟同。
朱元璋笑笑,开口道:“赶明爷爷带你去看点东西,你就会有感悟的。”
….….
夜风冷冷。
夜深了。
奏疏批了大半,朱元璋默默起身,给朱雄英端着一壶蜜茶过来。
轻轻拍了拍昏昏沉沉的朱雄英肩膀,朱元璋笑道:“累了吧?”
突如其来的关心,让朱雄英备受感动,朱怀接过蜜茶,喝了一口,笑道:“不累!”
老爷子点点头:“不错,那提提神继续批!”
啊?
咱开玩笑的,您老当真了啊?
朱雄英一副苦瓜脸。
朱元璋哈哈大笑:“瞧你这啥脸色,早些去休息!早些休息早起来然后去你师尊那儿学东西。”
“况且,国事催人老,哪有人操劳这么多事还不累的?操心的人容易老,别批太晚,劳逸结合。”
朱雄英有些幽怨的看着朱元璋,没好气的道:“爷爷,您老也学会打趣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和年轻人待着时间长了,当然要改变改变朝气的思想,不然不显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
“回吧,把奏疏带回去,多研究怎么处理最好。”
朱雄英笑着道:“那成,奏疏批了一大半了,剩下奏疏我都带回去,那我先回去睡了,爷爷您也早些睡吧。”
朱元璋点头:“嗯。”
.
….….…….….….
一夜过去,翌日一早。
天朗气清,鸟儿蹲在光秃秃的树干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掀开了大明洪武十五年崭新的一天。
朱雄英早早起床,出去沿东宫跑了一圈,然后顺带去御膳房带了些吃去老爷子宫殿。
红薯粥早早就煮上了,等老爷子起来,热腾腾的红薯粥,和御膳房做的包子,已经摆放在院子的石桌上。
朱元璋神清气爽的走来。
“嗯?那么早来了,昨夜伱睡的可好?”
朱雄英笑着点头,然后还把奏疏给拿了出来:“爷爷,处理的差不多了,给您老。”
朱元璋背着手坐下,开始检查奏疏,随后开怀道:“好!奏疏批的差不多了,咱每天都能睡的这么踏实。”
“啧啧!红薯粥,白煮蛋,包子,还有萝卜干,不错,老话说得好,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吃的少,养生!”
“就是你小子天天都起这么早,整的咱像个嗜睡的年轻人,你反倒像个睡不踏实的老年人。”
朱雄英笑着坐下,拿着包子塞嘴里,支支吾吾的道:“老话说的也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呵!”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滚烫的红薯粥:“粗坦!”
这是淮西话,意思舒坦。
老爷子半只脚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翘着,一只手端着瓷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个朝嘴里塞,然后就着滚烫的红薯粥吸溜到嘴里,末了嘎嘣嚼一口萝卜干,简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饭吃完,朱元璋背着手在宫殿的院子里溜达一会,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对朱雄英道:“去你师尊那儿之前,你那东宫的红薯,再给咱弄点过来呗?”
朱雄英点头:“成,爷爷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个小篮子,咱能提得动就行。”
朱雄英点头,吩咐宫人回去东宫去扒红薯。
吩咐的宫人是个聪慧之人,不一会儿,便拎着一个小篮子走来,里面大概有九个左右的红薯,朱元璋掂量在手里,不重不轻。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个细心的小太监。
“成,事儿妥了,咱也吃完了,该去找些官员议事,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朱雄英点头:“好,那您路上慢点,我也准备去天云观找师尊了。”
朱元璋点头:“昨晚批过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该怎么批,都要熟稔于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来到大明宫。
昨晚的奏疏,虽是让朱雄英代笔,但大多数朱元璋都在一旁看着,有些需要记住的,老爷子现在都熟稔于心。
谨身殿。
朱元璋将小篮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发愣的看着案牍上的面条和蒜瓣。
“陈洪。”
朱元璋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面条,开口道:“谁送来的?”
陈洪忙不迭道:“启奏皇上,是皇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他有心了,允炆有啥话要和咱说么?”
陈洪摇头:“皇孙殿下知道皇爷平时这个点回来,就说怕皇爷饿着,别的也没多说。”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他孝心咱心领了,让他以后莫要送,咱吃过了,这不浪费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告诉允炆,咱晚上去东宫吃饭。”
陈洪赶紧道:“好的,老奴这就去。”
朱元璋道:“这碗面不要浪费,赏你了,端下去吃了,再去东宫传话。”
“谢皇爷!”
陈洪恭敬的端着面条离去,面上带着笑容。
太好了,皇爷竟要去东宫找允炆殿下吃晚饭,这真是个好消息!
“来人,去传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来。”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走在案牍上坐下。
他端着茶盏喝了口茶,没等片刻,左都御史王骞便恭敬走来,弯腰行礼道:“臣王骞,拜见吾皇陛下。”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开门见山的道:“你都察院查出来的事,你亲自去蓝田县处理吧。”
王骞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云:“臣斗胆,敢问皇上,蓝田出何事了?”
朱元璋开口道:“一会奏疏会过武定门进宫城,你出去的时候恰好能遇到,自己去拿。”
王骞满头雾水的出了谨身殿。
作为都察院部堂高官,王骞是都察院最高级别的御史,官至从三品。
若是没记错,奏疏应当都是一直直接送到朱元璋御前的呀!
莫不是陛下放权给殿阁那群学士了?
极有可能!
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那么多奏疏再让他亲力亲为的去看,身子一定吃不消。
其实作为风闻弹劾奏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不是一次建议过朱元璋,让其将批阅奏疏的权柄交给殿阁。
等殿阁分门别类之后,再交给朱元璋复审。
毕竟每日的奏疏太多,都察院也怕累坏了皇帝。
年轻的时候,朱元璋精力旺盛,他不放权也就罢了,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依旧不放权,即便是有太子朱标帮着,可这始终是全国每日的奏疏,老爷子一把年纪处理其中大半,这身子哪儿能吃的消?
现在得知朱元璋放权给殿阁批奏疏,王骞心里也放松了许多。
他是真怕将老爷子和太子两人给累倒了。
他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和詹徽、蓝玉、黄子澄那些人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和东宫、皇子们有瓜葛。
这后代谁登基,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思考并且投靠。
而自己虽是左都御史,但忠的却只有朱元璋,至于朱标朱雄英都没怎么走动,其他皇子皇孙更是没打照面。
他今年四十六了,他只希望朱元璋多呆几年那位置,让自己还能再为大明做些事,等以后朱标继位,他也同时退位选择安稳归隐。
只要打下牢靠的基础,接下来….就交给下一代年轻人吧。
这是王骞心中的想法。
一路想着的时候,王骞便走到武定门。
他看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抱着奏疏,便道:“陛下让我来拿蓝田县的奏疏。”
蒋瓛点头,将蓝田县的那封奏疏递给王骞,便默不作声朝宫里走去。
王骞打开仔细看了看,顿时脸色变了。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林上陈陛下,今有蓝田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无可饶恕。】
【批曰:杀之,一应人员连坐!】
短短八个字,却冰冷到骨子里,杀气仿佛要从奏疏窜了出来一样!
王骞握紧奏疏,神色晦暗不明的朝宫外走去。
刚踏步,王骞又一次愣住了。
不对啊!
老爷子是怎么提前知道奏疏内容的?
这奏疏,不是还没送到谨身殿么?
莫不是老爷子,昨晚在殿阁批了奏疏?
这也不符合逻辑啊!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迎面恰好遇到詹徽和傅友文路过。
“两位大人。”王骞打招呼。
两人也抱拳打招呼:“王大人这是?”
王骞左右望着,见没什么人,便低声道:“下官斗胆论上….咱陛下….是不是经常会在殿阁批奏疏?”
傅友文愣了愣:“怎么讲?什么意思?”
王骞将自己的疑惑,告知两人。
傅友文和詹徽恍然大悟:“噢,你说小朝廷啊。”
“啥?啥是小朝廷?在哪儿?下官咋没听过?”王骞一脸懵逼。
傅友文和詹徽只是笑笑,并没多说。
他们知道小朝廷是什么,近些日来,由于天云观观主的存在,让朱元璋极为想要教导好朱雄英,让天云观观主看到,做儿子的可有把孙子教好。
所以,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教朱雄英帝家之事。
这两人都心里明白,但从未对其他人开口。
“咳咳,不打扰王大人了,告辞。”
现在傅友文和詹徽,俨然已经将朱雄英所在的东宫那里,当成小朝廷了。
所以老爷子在那批奏疏奇怪么?一点也不奇怪!
王骞望着交头接耳离去的两人,眼中带着深深的迷茫,喃喃道:“什么是小朝廷啊?这两人说话咋奇奇怪怪的。”
不过他现在也无暇顾及到这事了,蓝田那边还有个大案等着他!
按照奏疏里面的指示,老爷子这是又要掀起一场屠杀盛宴!
这群贪官污吏,怎么就杀不怕?
现在到处是雪灾,还敢合伙大地主大士绅中饱私囊?这不是活腻歪了是什么?!
上一次老爷子才杀了那么多贪官,杀的人头滚滚,也杀得整个应天府沸沸扬扬传着,结果这群人还不长记性。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1314/418925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如此一来,能分多少去北疆修建长城,就未尝得知了。”
“如果官道修路耗费钱财太多,那北疆长城工事就只能暂缓搁置。”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事有轻重缓急,国家现在处处需要钱,有些事只能暂且搁置。
以前朱雄英还没感觉,当现在真的开始批阅这些沉甸甸的奏疏的时候,一大堆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不过朱雄英始终认为,无论是修建国内道路还是北疆长城工事,都一样的重要,一样的不能搁置。
“我有个想法,爷爷您且听听看。”
“既然江南湖广之地修建官道,那么为何不能让民间大士绅大地主,去反哺到朝廷身上?”
朱元璋好奇的道:“怎么个意思?”
朱雄英清理了一番思路,道:“江南的士绅有钱,他们随便拿一点出来,一段段的修,每修建完成一段道路,可设石碑言明捐献者功绩….嗯,就和当初修建新安江的道理一样。”
朱元璋目光如炬,面容渐渐有些肃穆,正色纠正道:“孩子,这个道理,不一样。”
“新安江修建,是关乎数万百姓生死之大计,是江浙百姓齐心协力抗灾之成果,多有义举。”
“而你此策,无外乎就是朝廷在伸手要钱,咱们是一个国家,一個朝廷,要是开了这个口子,怎么再堵住?”
“治民于宽仁,现在让百姓集资修官道,要是以后打仗,治灾,修城,乃至于所有耗费钱粮的事,是不是也要朝民间集资?如此一来,咱大明朝廷和强盗啥区别?”
“你设想是好的,这点咱承认,可江南的那些大士绅大地主,他们愿意出钱么?最后的负担,一定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他们有的是办法做出这种自己得利,损害百姓的事,你知道么?”
“困扰大明富强的,不是善良的百姓,而是那些贪得无厌,想方设法从百姓身上吸血吃肉的大士绅大地主!”
朱雄英叹了口气,有些不以为然:“这些大地主大士绅,手能触这么长么?”
朱雄英不敢苟同。
朱元璋笑笑,开口道:“赶明爷爷带你去看点东西,你就会有感悟的。”
….….
夜风冷冷。
夜深了。
奏疏批了大半,朱元璋默默起身,给朱雄英端着一壶蜜茶过来。
轻轻拍了拍昏昏沉沉的朱雄英肩膀,朱元璋笑道:“累了吧?”
突如其来的关心,让朱雄英备受感动,朱怀接过蜜茶,喝了一口,笑道:“不累!”
老爷子点点头:“不错,那提提神继续批!”
啊?
咱开玩笑的,您老当真了啊?
朱雄英一副苦瓜脸。
朱元璋哈哈大笑:“瞧你这啥脸色,早些去休息!早些休息早起来然后去你师尊那儿学东西。”
“况且,国事催人老,哪有人操劳这么多事还不累的?操心的人容易老,别批太晚,劳逸结合。”
朱雄英有些幽怨的看着朱元璋,没好气的道:“爷爷,您老也学会打趣了!”
朱元璋哈哈大笑:“和年轻人待着时间长了,当然要改变改变朝气的思想,不然不显得老气横秋暮气沉沉的?”
“回吧,把奏疏带回去,多研究怎么处理最好。”
朱雄英笑着道:“那成,奏疏批了一大半了,剩下奏疏我都带回去,那我先回去睡了,爷爷您也早些睡吧。”
朱元璋点头:“嗯。”
.
….….…….….….
一夜过去,翌日一早。
天朗气清,鸟儿蹲在光秃秃的树干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掀开了大明洪武十五年崭新的一天。
朱雄英早早起床,出去沿东宫跑了一圈,然后顺带去御膳房带了些吃去老爷子宫殿。
红薯粥早早就煮上了,等老爷子起来,热腾腾的红薯粥,和御膳房做的包子,已经摆放在院子的石桌上。
朱元璋神清气爽的走来。
“嗯?那么早来了,昨夜伱睡的可好?”
朱雄英笑着点头,然后还把奏疏给拿了出来:“爷爷,处理的差不多了,给您老。”
朱元璋背着手坐下,开始检查奏疏,随后开怀道:“好!奏疏批的差不多了,咱每天都能睡的这么踏实。”
“啧啧!红薯粥,白煮蛋,包子,还有萝卜干,不错,老话说得好,早晨吃的好,中午吃的饱,晚上吃的少,养生!”
“就是你小子天天都起这么早,整的咱像个嗜睡的年轻人,你反倒像个睡不踏实的老年人。”
朱雄英笑着坐下,拿着包子塞嘴里,支支吾吾的道:“老话说的也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呵!”
朱元璋笑了笑,便吸溜了一口滚烫的红薯粥:“粗坦!”
这是淮西话,意思舒坦。
老爷子半只脚抬在石凳上,半屁股翘着,一只手端着瓷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和包子。
那包子他一口一个朝嘴里塞,然后就着滚烫的红薯粥吸溜到嘴里,末了嘎嘣嚼一口萝卜干,简直快活的如同神仙。
早饭吃完,朱元璋背着手在宫殿的院子里溜达一会,消化的差不多了,便对朱雄英道:“去你师尊那儿之前,你那东宫的红薯,再给咱弄点过来呗?”
朱雄英点头:“成,爷爷您要多少?”
朱元璋想了想:“弄个小篮子,咱能提得动就行。”
朱雄英点头,吩咐宫人回去东宫去扒红薯。
吩咐的宫人是个聪慧之人,不一会儿,便拎着一个小篮子走来,里面大概有九个左右的红薯,朱元璋掂量在手里,不重不轻。
朱元璋不免多看了一眼,这个细心的小太监。
“成,事儿妥了,咱也吃完了,该去找些官员议事,还有一堆事要处理。”
朱雄英点头:“好,那您路上慢点,我也准备去天云观找师尊了。”
朱元璋点头:“昨晚批过的奏疏,都好好思考思考,若是下次,你该怎么批,都要熟稔于心,不可懈怠。”
朱雄英正色道:“明白!”
.
…….
朱元璋来到大明宫。
昨晚的奏疏,虽是让朱雄英代笔,但大多数朱元璋都在一旁看着,有些需要记住的,老爷子现在都熟稔于心。
谨身殿。
朱元璋将小篮子放在一旁,微微有些发愣的看着案牍上的面条和蒜瓣。
“陈洪。”
朱元璋看着还在冒着热气的面条,开口道:“谁送来的?”
陈洪忙不迭道:“启奏皇上,是皇孙殿下。”
朱元璋点点头:“他有心了,允炆有啥话要和咱说么?”
陈洪摇头:“皇孙殿下知道皇爷平时这个点回来,就说怕皇爷饿着,别的也没多说。”
朱元璋若有所思,道:“他孝心咱心领了,让他以后莫要送,咱吃过了,这不浪费么?”
想了想,朱元璋又道:“告诉允炆,咱晚上去东宫吃饭。”
陈洪赶紧道:“好的,老奴这就去。”
朱元璋道:“这碗面不要浪费,赏你了,端下去吃了,再去东宫传话。”
“谢皇爷!”
陈洪恭敬的端着面条离去,面上带着笑容。
太好了,皇爷竟要去东宫找允炆殿下吃晚饭,这真是个好消息!
“来人,去传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来。”
朱元璋若无其事的,走在案牍上坐下。
他端着茶盏喝了口茶,没等片刻,左都御史王骞便恭敬走来,弯腰行礼道:“臣王骞,拜见吾皇陛下。”
朱元璋沉声嗯了一声,开门见山的道:“你都察院查出来的事,你亲自去蓝田县处理吧。”
王骞愣了愣,有些不知所云:“臣斗胆,敢问皇上,蓝田出何事了?”
朱元璋开口道:“一会奏疏会过武定门进宫城,你出去的时候恰好能遇到,自己去拿。”
王骞满头雾水的出了谨身殿。
作为都察院部堂高官,王骞是都察院最高级别的御史,官至从三品。
若是没记错,奏疏应当都是一直直接送到朱元璋御前的呀!
莫不是陛下放权给殿阁那群学士了?
极有可能!
毕竟老爷子年纪大了,那么多奏疏再让他亲力亲为的去看,身子一定吃不消。
其实作为风闻弹劾奏事的都察院左都御史,王骞不是一次建议过朱元璋,让其将批阅奏疏的权柄交给殿阁。
等殿阁分门别类之后,再交给朱元璋复审。
毕竟每日的奏疏太多,都察院也怕累坏了皇帝。
年轻的时候,朱元璋精力旺盛,他不放权也就罢了,现在都一把年纪了,依旧不放权,即便是有太子朱标帮着,可这始终是全国每日的奏疏,老爷子一把年纪处理其中大半,这身子哪儿能吃的消?
现在得知朱元璋放权给殿阁批奏疏,王骞心里也放松了许多。
他是真怕将老爷子和太子两人给累倒了。
他没有任何政治资源,和詹徽、蓝玉、黄子澄那些人不同,他们或多或少都和东宫、皇子们有瓜葛。
这后代谁登基,对他们来说都是值得思考并且投靠。
而自己虽是左都御史,但忠的却只有朱元璋,至于朱标朱雄英都没怎么走动,其他皇子皇孙更是没打照面。
他今年四十六了,他只希望朱元璋多呆几年那位置,让自己还能再为大明做些事,等以后朱标继位,他也同时退位选择安稳归隐。
只要打下牢靠的基础,接下来….就交给下一代年轻人吧。
这是王骞心中的想法。
一路想着的时候,王骞便走到武定门。
他看着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抱着奏疏,便道:“陛下让我来拿蓝田县的奏疏。”
蒋瓛点头,将蓝田县的那封奏疏递给王骞,便默不作声朝宫里走去。
王骞打开仔细看了看,顿时脸色变了。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史林上陈陛下,今有蓝田县县令与地方豪强士绅瞒报天灾,私吞田产,掩盖真相,欺瞒今上,其罪之大,无可饶恕。】
【批曰:杀之,一应人员连坐!】
短短八个字,却冰冷到骨子里,杀气仿佛要从奏疏窜了出来一样!
王骞握紧奏疏,神色晦暗不明的朝宫外走去。
刚踏步,王骞又一次愣住了。
不对啊!
老爷子是怎么提前知道奏疏内容的?
这奏疏,不是还没送到谨身殿么?
莫不是老爷子,昨晚在殿阁批了奏疏?
这也不符合逻辑啊!
正这么想着的时候,迎面恰好遇到詹徽和傅友文路过。
“两位大人。”王骞打招呼。
两人也抱拳打招呼:“王大人这是?”
王骞左右望着,见没什么人,便低声道:“下官斗胆论上….咱陛下….是不是经常会在殿阁批奏疏?”
傅友文愣了愣:“怎么讲?什么意思?”
王骞将自己的疑惑,告知两人。
傅友文和詹徽恍然大悟:“噢,你说小朝廷啊。”
“啥?啥是小朝廷?在哪儿?下官咋没听过?”王骞一脸懵逼。
傅友文和詹徽只是笑笑,并没多说。
他们知道小朝廷是什么,近些日来,由于天云观观主的存在,让朱元璋极为想要教导好朱雄英,让天云观观主看到,做儿子的可有把孙子教好。
所以,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教朱雄英帝家之事。
这两人都心里明白,但从未对其他人开口。
“咳咳,不打扰王大人了,告辞。”
现在傅友文和詹徽,俨然已经将朱雄英所在的东宫那里,当成小朝廷了。
所以老爷子在那批奏疏奇怪么?一点也不奇怪!
王骞望着交头接耳离去的两人,眼中带着深深的迷茫,喃喃道:“什么是小朝廷啊?这两人说话咋奇奇怪怪的。”
不过他现在也无暇顾及到这事了,蓝田那边还有个大案等着他!
按照奏疏里面的指示,老爷子这是又要掀起一场屠杀盛宴!
这群贪官污吏,怎么就杀不怕?
现在到处是雪灾,还敢合伙大地主大士绅中饱私囊?这不是活腻歪了是什么?!
上一次老爷子才杀了那么多贪官,杀的人头滚滚,也杀得整个应天府沸沸扬扬传着,结果这群人还不长记性。
http://www.yetianlian.net/yt111314/4189258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