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明初奇景·百姓护贪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公元1385年三月,御史余敏、丁廷举告发北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官吏赵全德等与户部侍郎郭桓合谋贪污。】
【朱元璋下令将涉案人严加审讯】
【结果牵连出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
【发现他们除侵吞宝钞金银外,还贪污税粮及鱼盐等物,即折米两千四百余万石。】
……
大隋。
杨坚说不好这里有没有什么说法。
实在是朱元璋这人太难猜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凭朱元璋的秉性……
“死的人可多了……”
……
【两千四百余万是个什么概念?】
【洪武一朝的夏税秋粮收入,共计二千九百四十三万石】
【也就是说,以郭桓为首的这个巨型贪污集团,几乎吞掉了明朝一年的夏税秋粮。】
【朱元璋的处理是十分果决的】
【直接下令,六部中凡有官吏与此案有染者,“举部伏诛”】
【同时,十三布政使司中管理官粮的官吏也尽数斩杀】
【“系死者数万人”】
……
{你以为杀了这么多人就该消停了?}
{这才只是个开始!}
{一大帮朝廷派出的御史一边抓贪官污吏,一边追讨税粮。}
{然而,江南的百姓不仅不配合,反而开始了抵制,甚至集体向朝廷抗议,说办案的御史搅乱了地方正常的税收秩序。}
{……什么倒反天罡?}
{不是倒反天罡,因为过去官府严格收税,少一点都不行,而贪官就不一样了}
{为了避免闹出事引起朝廷关注,他们对老百姓也就不敢逼得太狠,少交一点也无所谓。}
{所以才出现一个怪现象,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反倒轻松。}
{而查处贪官污吏,整顿税收,百姓反倒不乐意。}
……
大汉。
刘邦表情严肃的开口道:
“萧何,你怎么看。”
正坐在案桌后疯狂批复竹简的萧何抬眼向旁边望去。
那混蛋正躺在自己小憩的软榻上。
那脚全是土!
“明朝的制度有大问题。”
萧何随手批完竹简,递给刘邦。
刘邦随手扔到一旁。
萧何:……
“我知道有问题,我是问你。”
“你说这朱元璋究竟想干什么?”
萧何不关心。
“陛下,边境屯田迁民之策要下达了。”
刘邦不耐烦的摆摆手。
“那就下。”
“……你得盖印!”
“啊?那乃公还得回去一趟?不要吧……”
刘邦像蛆一样在榻上扭动着。
“娥姁那估计正等我呢……要不你去吧!”
萧何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冠帽。
“臣请乞……”
“我去找张良!他一定有办法!”
人影消失转瞬不见。
……
季汉·怀帝时期
“这也太嗜杀了吧?”
偌大的官员机构尽被诛杀一空?
这惨况已经不是不堪入目可以形容的了。
六部官吏想卖粮必须是要与地方官吏携手方能盗卖的。
这不是摆明天下各级衙门中与钱粮之事有涉者均在劫难逃?
“死徙数万人,真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
刘禅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都不像在惩治一起贪污案,而像是对天下官吏的一次大屠杀!
“难怪,洪武大逃杀,名不虚传啊。”
诸葛亮倒是明白乱世初定需要重典。
但这有些过重了。
物极必反,若没有具体的法规,以杀止贪只会越来越多。
……
【上到中央的高级官员,下到基层的官员前前后后死了上千号人】
【至于抄家革职的,更是不计其数。】
【虽说是查办了这么一起大案,惩处了这么多贪官污吏,老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叹息道大明为何有这么多贪赃枉法之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胡惟庸案和空印案不同。】
【从本质上说,郭桓案其实就是一起最常见的贪污腐败案。】
【而要说这个郭桓案的本质,还要从明朝的官员制度说起。】
……
天幕上。
一根独木桥连接着河道两岸。
北面的河岸上有一张椅子。
南面的河岸则是密密麻麻的火柴人。
一群人争前恐后的向独木桥挤去。
最后只有一人过了桥,坐在椅子上。
……
【在明朝,一个考生要经过好几轮科举考试。】
【取得举人、进士等头衔,才具备了起码的做官资格。】
【明朝最高等级的进士考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每次只选拔两百多人】
【其竞争之激烈,考试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还是高考时听过的话呢。}
{今天想考个公务员,一个岗位经常是几百号人去竞争。}
{一些热门职位,甚至有成千上万人上演残酷PK。}
{虽然同样都要考试,但明朝公务员的门槛更高。}
{现在的国考省考每年一次,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还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挠了挠脸颊。
不是被举送应试的叫举人。
应试考进士科的人叫进士吗?
一个地方举供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而已。
有什么难的?
每年长安里都有几千进士啊……
这什么举人、进士,后朝还得考吗?
而且考个诗词歌赋而已……
不用那么难吧?
……
【只要考中了进士,不经候补、候选。最低也能当个正七品的官】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干部】
【但明朝的知县虽是地方上的父母官,但待遇非常寒碜的】
【首先,明初官员的工资都是以实物形式,也就是米粮发放的。】
【按洪武二十年的规定】
【正一品的官员,每年发米一千零四十四石】
【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下面依次递减。】
【到正七品的知县,就只有九十石了】
……
{这么给大家算一下吧,明朝一石折合现在155斤。}
{也就是说七品知县一年得13950斤粮食。}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皱着眉头粗算着。
因为不知每个时期的量衡是否一样。
他只能拿汉代的一石来粗估。
就以一家五口来算,一天为一斗一升米。
一年下来也是绰绰有余啊。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粗算着。
“俸禄的确不算多。”
“但官员还有职田啊。”
“养活一家人根本不是负担。”
“这不是贪污的理由。”
……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8369/441832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朱元璋下令将涉案人严加审讯】
【结果牵连出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
【发现他们除侵吞宝钞金银外,还贪污税粮及鱼盐等物,即折米两千四百余万石。】
……
大隋。
杨坚说不好这里有没有什么说法。
实在是朱元璋这人太难猜了。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就凭朱元璋的秉性……
“死的人可多了……”
……
【两千四百余万是个什么概念?】
【洪武一朝的夏税秋粮收入,共计二千九百四十三万石】
【也就是说,以郭桓为首的这个巨型贪污集团,几乎吞掉了明朝一年的夏税秋粮。】
【朱元璋的处理是十分果决的】
【直接下令,六部中凡有官吏与此案有染者,“举部伏诛”】
【同时,十三布政使司中管理官粮的官吏也尽数斩杀】
【“系死者数万人”】
……
{你以为杀了这么多人就该消停了?}
{这才只是个开始!}
{一大帮朝廷派出的御史一边抓贪官污吏,一边追讨税粮。}
{然而,江南的百姓不仅不配合,反而开始了抵制,甚至集体向朝廷抗议,说办案的御史搅乱了地方正常的税收秩序。}
{……什么倒反天罡?}
{不是倒反天罡,因为过去官府严格收税,少一点都不行,而贪官就不一样了}
{为了避免闹出事引起朝廷关注,他们对老百姓也就不敢逼得太狠,少交一点也无所谓。}
{所以才出现一个怪现象,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反倒轻松。}
{而查处贪官污吏,整顿税收,百姓反倒不乐意。}
……
大汉。
刘邦表情严肃的开口道:
“萧何,你怎么看。”
正坐在案桌后疯狂批复竹简的萧何抬眼向旁边望去。
那混蛋正躺在自己小憩的软榻上。
那脚全是土!
“明朝的制度有大问题。”
萧何随手批完竹简,递给刘邦。
刘邦随手扔到一旁。
萧何:……
“我知道有问题,我是问你。”
“你说这朱元璋究竟想干什么?”
萧何不关心。
“陛下,边境屯田迁民之策要下达了。”
刘邦不耐烦的摆摆手。
“那就下。”
“……你得盖印!”
“啊?那乃公还得回去一趟?不要吧……”
刘邦像蛆一样在榻上扭动着。
“娥姁那估计正等我呢……要不你去吧!”
萧何叹了口气,整理了一下冠帽。
“臣请乞……”
“我去找张良!他一定有办法!”
人影消失转瞬不见。
……
季汉·怀帝时期
“这也太嗜杀了吧?”
偌大的官员机构尽被诛杀一空?
这惨况已经不是不堪入目可以形容的了。
六部官吏想卖粮必须是要与地方官吏携手方能盗卖的。
这不是摆明天下各级衙门中与钱粮之事有涉者均在劫难逃?
“死徙数万人,真是血流漂杵,惨不忍睹。”
刘禅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都不像在惩治一起贪污案,而像是对天下官吏的一次大屠杀!
“难怪,洪武大逃杀,名不虚传啊。”
诸葛亮倒是明白乱世初定需要重典。
但这有些过重了。
物极必反,若没有具体的法规,以杀止贪只会越来越多。
……
【上到中央的高级官员,下到基层的官员前前后后死了上千号人】
【至于抄家革职的,更是不计其数。】
【虽说是查办了这么一起大案,惩处了这么多贪官污吏,老朱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叹息道大明为何有这么多贪赃枉法之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与胡惟庸案和空印案不同。】
【从本质上说,郭桓案其实就是一起最常见的贪污腐败案。】
【而要说这个郭桓案的本质,还要从明朝的官员制度说起。】
……
天幕上。
一根独木桥连接着河道两岸。
北面的河岸上有一张椅子。
南面的河岸则是密密麻麻的火柴人。
一群人争前恐后的向独木桥挤去。
最后只有一人过了桥,坐在椅子上。
……
【在明朝,一个考生要经过好几轮科举考试。】
【取得举人、进士等头衔,才具备了起码的做官资格。】
【明朝最高等级的进士考试每三年才举行一次,每次只选拔两百多人】
【其竞争之激烈,考试难度之大,难以想象。】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还是高考时听过的话呢。}
{今天想考个公务员,一个岗位经常是几百号人去竞争。}
{一些热门职位,甚至有成千上万人上演残酷PK。}
{虽然同样都要考试,但明朝公务员的门槛更高。}
{现在的国考省考每年一次,今天的公务员考试还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挠了挠脸颊。
不是被举送应试的叫举人。
应试考进士科的人叫进士吗?
一个地方举供参加进士科的考试而已。
有什么难的?
每年长安里都有几千进士啊……
这什么举人、进士,后朝还得考吗?
而且考个诗词歌赋而已……
不用那么难吧?
……
【只要考中了进士,不经候补、候选。最低也能当个正七品的官】
【大约相当于今天的正处级干部】
【但明朝的知县虽是地方上的父母官,但待遇非常寒碜的】
【首先,明初官员的工资都是以实物形式,也就是米粮发放的。】
【按洪武二十年的规定】
【正一品的官员,每年发米一千零四十四石】
【正二品七百三十二石,下面依次递减。】
【到正七品的知县,就只有九十石了】
……
{这么给大家算一下吧,明朝一石折合现在155斤。}
{也就是说七品知县一年得13950斤粮食。}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皱着眉头粗算着。
因为不知每个时期的量衡是否一样。
他只能拿汉代的一石来粗估。
就以一家五口来算,一天为一斗一升米。
一年下来也是绰绰有余啊。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粗算着。
“俸禄的确不算多。”
“但官员还有职田啊。”
“养活一家人根本不是负担。”
“这不是贪污的理由。”
……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8369/4418321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