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笙箫默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二百四十章:贞观之路。

第二百四十章:贞观之路。

    天幕上。

    显德殿前庭。

    一身圆领袍的李世民背负双手,看着眼前的众兵将朗声道:

    “戎狄入侵,自古有之。”

    “这些不值得忧虑,值得我们忧虑的是边境稍稍安宁下来,君主就沉湎于游乐之中,忘记了军备。”

    “所以等到敌人卷土重来时就难以招架了。”

    “而今,朕不让你们去凿池塘、建宫苑,只令你们专门练习弓矢。”

    “平常无事之时,朕就是你们的老师。”

    “突厥来侵之时,朕就是伱们的将帅。”

    “朕这么做,就是希望天下百姓能够得到少许的安宁!”

    ……

    【公元626年九月二十二日,李世民率领所有禁军步骑将领在显德殿前庭日夜学习射箭,他亲自主持考试,中靶次数多者,就赏赐弓箭、刀枪、布帛,同时给予他们的将领上等考绩。】

    ……

    显德殿内。

    众臣正在劝阻皇帝。

    “陛下,宫禁殿庭之间,操弓挟矢,甚非体面,万一有狂夫窃发,所系非轻啊。”

    李世民坐在大位上一言不发。

    待群臣纷纷安定不语后,缓声道:

    “王者视四海如一家。”

    “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卫之士亦加猜忌乎!”

    ……

    大汉·文帝时期

    “封域之内,皆朕赤子。”

    刘恒慢慢念叨着这句话。

    天下的百姓都是我的子民……

    好大的气魄!

    一般来说,不战而求和则主动权在对方手里。

    战胜以后求和则主动权在我方手里。

    要致人而不致于人,要使主动权操在我方手中。

    因为以战胜的威势,可以坚固对方求和之心。

    而对方的求和也可以使我方有时间整修武备。

    这是抵御外敌策略最好策略。

    但不得已而求和时,则是以财物换取时间。

    这期间,帝王需忍耐耻辱富国强兵。

    如此才能一雪前耻。

    而从李世民的这段话里,他感受到了这股决心!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仰望天幕感慨道:

    “此话一出,天下兵将都感激唐太宗的信任,誓死追随。”

    “不过数年,就个个武艺精熟,悍不畏死,成为精锐之师。”

    “这都是唐太宗教训、鼓舞的功劳。”

    “天下虽然已经安定,但如果忘记了战备,那就危险了。”

    话音一落,文彦博出列躬身道:

    “作为君主不可一日不重视武备,此言有理。”

    “但朝堂并不是练习骑射的地方,君主也并不是教练骑射的老师。”

    “三代之时的狩猎也是分时候的,未闻日事练习的。”

    “天下泽宫洛水,各有其地,未闻将其引集殿庭以为方便的。”

    “广厦细旃,是为了让君主接近有德之人,不是用来操练侍卫以为不疑的。”

    “况且,舜以教化而感有苗,櫜弓藏箭可以靖天下。”

    “君主所应当重视的,首先在于增加文德,对于武功不必那样在意。”

    殿内众大臣纷纷点头称赞,深以为然。

    只留武将一脸铁青,赵祯神色尴尬。

    ……

    【十月,颉利可汗送来三千匹马、一万头羊。】

    【李世民不受,只希望突厥放还掠夺的中国人口。】

    【公元627年正月初一,大唐改元贞观。】

    ……

    天幕上。

    红色的大唐疆域图突地射出千万道霞光瑞彩!

    万丈霞光四射!照天彻底!

    腾云映成五彩,奇丽无俦!

    金龙金凤自霞光中诞生,盘旋于大唐疆域上。

    刹那间。

    五色霞光又由大而小。

    化作霞光潋滟的四个大字。

    『贞观之治』!

    ……

    大汉·武帝时期

    被仓猝间的眼前奇亮,闪到金芒眩彩,耀眼生花的刘彻揉了揉眼睛。

    “……好大的阵势!”

    ……

    天幕上。

    显德殿内。

    《秦王破阵乐》气势雄浑,感天动地。

    群臣都不由被这首乐舞所打动。

    歌舞方罢,李世民笑道:

    “这首曲子是民间自创,虽然是战歌,没有文德颂歌那样雍容,但功业是由此成就的,不能忘本。”

    殿内一位大臣当即奏道:

    “陛下以神武平海内,文德颂歌岂能比得上这样的气势!”

    李世民笑了笑道:

    “文德和武功,各随其时,封卿说文不及武,这话还是有点过了。”

    大臣点头称是。

    李世民看了一圈大殿众臣,随即笑道:

    “古往今来,多少帝王败在能得天下而不能治天下。”

    “如今突厥虎视眈眈,大唐百废待兴。”

    “诸卿,大乱之后,其难治乎?”

    ……

    【李世民是在戎马生涯中闯荡出来的。】

    【按他自己的话来讲,他从前是不读书的,喜欢宝马、良弓和鹰犬。】

    【可是,当上皇帝后尤其是从突厥手里买来珍惜的发展时间后,就不能这样了,还必须学习,寻找治国的经验教训。】

    【于是,李世民引起话题,天下大乱之后,恐怕治理起来不会很快就见成效的,那应该用王道还是霸道?】

    【两种路线,王道为仁政,以怀柔治理天下。】

    【霸道强调法律镇压,用强力统治天下。】

    【这两种路线,核心问题是国家与百姓的关系问题。】

    ……

    【其中魏征主张仁政,在魏征看来,如果天下长久安定,民众则骄逸,不容易教化。】

    【但战乱之后,百姓经历了愁苦,则比较温驯听话。这就如同饥者思食物,渴者思饮水,道理是一样的。】

    【但封德彝对魏征的看法并不十分认同,他反驳自三代以来,人心越来越向奸佞讹诈发展。】

    【因此,秦朝用严酷的律令,汉朝则是王霸道相杂用,这些都是人心不稳造成的结果。】

    【所以他主张施行严刑峻法,加强统治的力度。】

    【最后,李世民采纳了魏征的意见,并据此制定自己的治国方略。】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向刘禅,和蔼道:

    “陛下认为应该用王道还是霸道?”

    刘禅皱着眉头,这题超纲了。

    “嗯……用仁政吧?”

    诸葛亮继续问道:

    “为何?”

    刘禅磕绊道:

    “因为……因为以前的皇帝是…是这样做的。”

    诸葛亮摇摇头。

    刘禅捏着衣角。

    “那……霸道?”

    诸葛亮依然摇头。

    刘禅彻底迷茫了。

    “还请相父教朕。”

    诸葛亮摇着羽扇道:

    “用仁政没错,但不是说以前的君王用仁政有效,后人就要用仁政。”

    “而是要易代而治。”

    诸葛亮望着天幕,清风吹动鬓角白发。

    “王道,霸道。”

    “二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要看世事的具体时间和状况。”

    “而此时的唐朝正是需要用王道来安抚天下臣民,而不是用霸道来武力镇压。”

    “百姓之所以作乱是为时势所逼。”

    “如果不是没有生存的机会,谁会不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当盗贼呢?”

    “所以,李唐虽是靠武功夺得了天下大权,此时采取魏徵所提倡的王道是对的。”

    “与民休息,制定合理的政策让百姓安居乐业。”

    “如果一味的用重刑重律,不仅不能止盗,反而会使得人心不稳,社会动乱。”

    “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

    ……

    大秦。

    “阿嚏!”

    嬴政掩住口鼻打了个喷嚏。

    寡人得风寒了?

    揉了揉鼻子,并没有感觉哪里不舒服的嬴政看着天幕。

    “贞观之治……王道……”

    看来大乱之后施以仁政是对的。

    就是不知这贞观之治是哪种程度的“治”

    太康之治还是元嘉之治?

    ……

    【在确定好路线后,李世民开始正式担任治主的角色。】

    【而为了更好的警惕自己不忘初心,李世民建立了两个开创了贞观之治,并且一直延续到帝制末尾的制度。】

    ……

    天幕上。

    身着圆领袍,头戴黑幞头。

    靠着凭几的李世民,认真的看着贴在墙上的那一张张黑字文书,一脸肃穆。

    ……

    【正月初五,唐太宗李世民下制,令今后中书省、门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阁商议国家大事,都要有谏官跟随,遇有不当之处,谏官立刻进谏。】

    【而这两个制度,就是谏官制度与封驳制度。】

    ……

    说个冷知识,唐朝的谏言成功率是百分之六十八。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8369/420666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