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热火朝天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崇祯十六年的夏季,谅山府异常忙碌,到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成子龙的操作下,二十万两人头费撒出去,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广西当地转运难民的热情空前高涨,本来预计到年底才能将先前答应的十万难民给转运完,结果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到了七月份,十万难民就已经全部转运完毕。
不仅如此,就连广西当地的一些居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谅山府有这么好的政策之后,也是蠢蠢欲动,毕竟,谁不想要更多的土地呢?难民固然是一穷二白,但是广西当地也有很多生活困苦的民众,特别是很多壮民,还处在原始的部落时代,被头人欺压,难道他们不想获得更多的土地?
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偷偷从其他地方越过边境,前来谅山府,高衡他们是来者不拒,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汉人也好,壮民也罢,只要愿意投奔,都可以吸收过来,按照原本的政策分配土地,一时间,谅山府的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增长。
不仅如此,阮氏信守承诺,在高衡取得谅山府和新安港之后,阮氏的支援顺利到达,数月之前,谅山府的粮食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高衡是着实感叹肥沃土地的产粮能力。安南人占住的这片土地真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一年三熟产出的还是质量上乘的大米,想饿死都难。
怪不得后世安南的人口能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么一片小小的土地竟然承载了过亿的人口,并且这还不算,它还是南洋地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人家国家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安南能安排一亿人不说,还能大量出口,不能不说是个风水宝地。
有了粮食,高衡的底气就足了很多,最起码这里的民众是饿不死了。高衡测算过,如果将谅山府原先的五十万亩耕地全部利用起来,按照亩产五石来计算,一年三熟至少就是七百五十万石粮食,即便是全部人口按照成年人计算,一人一个月消耗一石粮食,那每年的产粮也足以养活六十万以上的人口,若是将老弱妇孺计算在内,只会更多。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毕竟还要有其他用度或者碰到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这么看来,至少三十万人口是没问题的,有三十万人口,这五十万亩耕地就能完全运转起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耕地越多,人口就越多,人口越多,就能开荒更多的耕地。
有了粮食,高衡便不需要阮氏来支援粮食,只管找他们要银子。对于阮氏来说,这也是个双赢的局面,毕竟运粮食和运银子的成本完全不一样,运送粮食需要大量的船只,运送银子,只需要几艘大船就可以了。
按照阮氏跟高衡达成的交易,高衡负责在北面拖住郑氏国内的军队,为此,阮氏需要每年支付二十万两白银给高衡。第一批的二十万两白银在六月份到达,高衡愉快地进行了接受。不过阮氏使者的话说得也很清楚,要想要明年的钱,就要想办法弄点动作出来,让郑氏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来防守,给广平前线减轻压力。
高衡照单全收,至于搞不搞一些动作,那就不是阮氏可以操控的了,等于是二十万两人头费,由阮氏政权帮他们给出了。
现在,高衡的手上有超过五十万两白银,还有百万石粮食,可谓是财大气粗,他还从来没有这么阔过。
整个谅山府的人口扩充到了十六万人,其中约有一半的民众在从事农业生产,按照一人三亩地的原则,足足一半的耕地被利用了起来。民众的潜能是需要激发出来的,比如一个家庭三口人,两大一小,按照原则,小孩也要分三亩地,这样三口之家就能拥有九亩土地。
民众是不会放弃土地的,要想保住九亩地,两个大人就要玩命劳作,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高衡他们去督促,民众自己的种地热情就非常高涨。两个人不怕苦不怕累,这可是自己的土地,不伺候好怎么行。
稍大点的孩子在田间地头烧水做饭,即便是三四岁的孩子,也知道给大人送水送饭。万人一心,群山可撼,谅山府目前就是这样的状态。
另一方面,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按照分工在军衙的安排下进行工作。比如兴华制造局的成立就带动了工业的发展,高衡将十几万人中的工匠全部筛选出来,工匠的家人也随着工匠迁移到城内,制造局被安排在脱县,共有上千的工匠还有数千家属在脱县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制造局以孙和鼎为正,卜弥格为副,宋应星作为总顾问,中西合璧,在脱县成立。下属木工工坊、钢铁工坊、织布工坊、火铳工坊、火炮工坊和技术研究所等等组织。比如宋应星就是技术研究所的领头人,专门带领上百工匠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之中去。高衡的要求是在一年内试制一台样品出来。
火铳工坊则在卜弥格和南怀仁的带领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研究燧发铳的制作。火炮工坊则在孙氏兄弟的带领下研究铁模法铸炮。原材料方面不用担心,上文州的铁矿被战俘源源不断开采过来,大量的原材料进入工坊,再转变成实物。
除此之外,高衡还进行了扩军,既然有了基础的人口,那么兵力也要进行扩大,第一阶段先扩充一个旅,把军队从原先的六千人扩充成九千人。阮氏支援了数百杆火绳铳,他们自己的火铳工坊也开始仿制火绳铳,在卜弥格等人的监督下,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基本上他们手工仿制的火绳铳质量不低于佛郎机人使用的火绳铳,只是生产速度很慢,一个月一个铁匠炉只能生产一杆火绳铳。
火铳工坊上百工匠,一个月玩命干,也就能生产五十杆,一年的产粮才六百杆,根本无法满足三千人的需求。高衡只能先装备一个火铳营,剩下两个还是训练长枪。
至此,高衡的军队拥有三个旅九个营,高衡将军队重新整编,调整为一个火铳旅,一个枪兵旅加上一个骑兵、炮兵、弓兵混成旅。这是高衡的基本盘。
在此基础上,高衡还给了蒲德曼一个特殊任务,让蒲德曼利用出海的机会,也去南洋一带进行宣传,将这边的政策带去南洋,吸引南洋人士来投靠。
同时,高衡还将手中的粮食进行出口,百万石粮食留一半作为口粮即可,剩下的都可以出口,崇祯十六年的光景,北方已经是有价无市,你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物价飞涨,一石粮食甚至超过了十两白银,就连南京城内的粮价都突破了四两。
两广地区虽然还比较平稳,但是也要三两银子。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但这时候高衡进行介入,以二两银子的价格直接向官府出售粮食,各地官员当然乐于接收,这反手一卖就是一两银子的差价,并且高衡的粮食品相上等,这种大米,能卖出四两银子的高价。
这还仅仅是在两广地区售卖,实际上,收购的官员大户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在当地售卖,而是利用各种渠道将粮食给拉到战争地区,拉到灾区去卖,甚至能卖出二十两银子的高价。
这可不是胡说,按照历史记载,崇祯十六年的陕西华州,粮食已经卖到了二十三两银子一石的超高价格,即便是苏湖熟天下足的松江府,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粮价也突破了五两银子。
高衡不管那么多,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变现,把粮食换成现银,五十万石粮食,通过镇南关、广州、雷州半岛等几个地方销售出去,拿回来的就是百万两现银,高衡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军队和工坊的建设之中,很快这些工作就有了起色。
而好巧不巧的是,高衡控制的地区,正是安南最大的产煤区。后世学习地理的人都知道,越南的煤矿资源就分部在广宁省和红河三角洲地区。而高衡控制的谅山府和新安港,正处于这两块地区之中,煤矿资源极其丰富。
正好手头有数千战俘,除了一半人被派去开采铁矿之外,剩下的人被一股脑送入了各个大小煤矿之中,这可是重要的能源,不管是民众的生活,还是工业生产,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矿,所以有了这些资源,高衡麾下的工业未来可以大规模发展。
军队在训练,工坊在生产,农民在种地,一切都向着好的地方发展,整个谅山府有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如此,新安港建立了小型船坞,大海船暂时还生产不了,但是中小型船只已经可以生产了。蒲德曼发挥了他不错的口才,说服了不少西洋人加入他的船队,反正到时候分出一些利润就是,这样蒲德曼不断拉拢小型船队或者是孤船,硬是拼凑了一支二十余艘大中小船只的商业舰队。
蒲德曼将粮食、陶瓷、茶叶往外贩卖,换取真金白银带回谅山府,促进谅山府的发展。有不少人都愿意跟着蒲德曼干,主要是蒲德曼比较大方,给他们的利润比别人要高一些。
当他的船队到达吕宋的时候,不少吕宋的侨民听见谅山府有这样的政策,纷纷愿意跟着蒲德曼回到谅山府,蒲德曼进行筛选,优先带回工匠。光是从五月到八月这几个月时间,蒲德曼的商队往返吕宋数次,就带回了两千多人,其中有数百名工匠,还有不少会造船,高衡将他们全部安置在新安港。
“将军阁下,快了,我们的火铳快要成功了。”九月初,高衡在军队训练相关事务的空隙之中,抽出时间去脱县看看。第一步就是去卜弥格的火铳工坊,卜弥格向他热情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半年多的试制,燧发枪已经初具模样,就是击发结构的可靠性还需要加强。
这也是卜弥格很苦恼的一点,在他的试制过程中,他发现燧发铳的铳机结构并不是每次击发都能打响,若是这样,就会哑火,特别是战场环境跟平日不同,射手如果因为紧张在铳未响的情况下忘记是否击发,一旦重复装填,就会炸膛,同时不能击发的火铳也会大大影响军队的士气和射击节奏,可无论卜弥格和南怀仁如何改进,效果都不太理想。
“可否让我看一看问题出在何处?”高衡问道。
南怀仁取来了一杆样品,从外观上看,这火铳跟他们现在装备的火绳铳并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铳身稍微修长一些,细看就会发现,铳机的结构完全不一样,高衡在博物馆中是参观过燧发铳的,不能不说,卜弥格他们还真有本事,光从外观上看,这杆火铳跟百年后的燧发铳别无二致。
南怀仁是个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介绍道:“将军阁下,燧发铳的样品已经有了,但是正如卜弥格教士所说,还有缺陷,我测算过,哑火的概率是十分之一,这太高了。”
高衡张了张嘴,十分之一的哑火率,打十次熄火一次,这还怎么用。他问道:“你觉得原因何在?”
南怀仁道:“应该是弹簧的力度不够。”
卜弥格立刻补充道:“这个年轻人很有创造力,竟然想到了用弹簧来加强扣动扳机的力量,带动击锤撞击火帽。”
高衡点点头,弹簧在这个时候倒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西洋钟表里面早就大规模应用弹簧了,可既然有弹簧,为什么说力度不够?
南怀仁道:“弹簧不过是精铁折弯而成,但是铁丝细了没力道,粗了又容易断,跟钟表不同,我们需要的一种力度正好的弹簧,但很可惜,我们还没有制作出来。”
高衡灵光一现,作为后世玩枪的高手,对于枪机的结构很了解,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方案。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7262/406603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在成子龙的操作下,二十万两人头费撒出去,收获了良好的效果,广西当地转运难民的热情空前高涨,本来预计到年底才能将先前答应的十万难民给转运完,结果仅用了半年的时间,到了七月份,十万难民就已经全部转运完毕。
不仅如此,就连广西当地的一些居民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谅山府有这么好的政策之后,也是蠢蠢欲动,毕竟,谁不想要更多的土地呢?难民固然是一穷二白,但是广西当地也有很多生活困苦的民众,特别是很多壮民,还处在原始的部落时代,被头人欺压,难道他们不想获得更多的土地?
在此背景之下,有些人偷偷从其他地方越过边境,前来谅山府,高衡他们是来者不拒,不管你是什么民族,汉人也好,壮民也罢,只要愿意投奔,都可以吸收过来,按照原本的政策分配土地,一时间,谅山府的人口得到了大规模的增长。
不仅如此,阮氏信守承诺,在高衡取得谅山府和新安港之后,阮氏的支援顺利到达,数月之前,谅山府的粮食迎来了第一次丰收,高衡是着实感叹肥沃土地的产粮能力。安南人占住的这片土地真是老天爷追着喂饭吃,一年三熟产出的还是质量上乘的大米,想饿死都难。
怪不得后世安南的人口能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么一片小小的土地竟然承载了过亿的人口,并且这还不算,它还是南洋地区重要的粮食出口国,人家国家粮食自己都不够吃,安南能安排一亿人不说,还能大量出口,不能不说是个风水宝地。
有了粮食,高衡的底气就足了很多,最起码这里的民众是饿不死了。高衡测算过,如果将谅山府原先的五十万亩耕地全部利用起来,按照亩产五石来计算,一年三熟至少就是七百五十万石粮食,即便是全部人口按照成年人计算,一人一个月消耗一石粮食,那每年的产粮也足以养活六十万以上的人口,若是将老弱妇孺计算在内,只会更多。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毕竟还要有其他用度或者碰到个天灾人祸什么的,这么看来,至少三十万人口是没问题的,有三十万人口,这五十万亩耕地就能完全运转起来。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耕地越多,人口就越多,人口越多,就能开荒更多的耕地。
有了粮食,高衡便不需要阮氏来支援粮食,只管找他们要银子。对于阮氏来说,这也是个双赢的局面,毕竟运粮食和运银子的成本完全不一样,运送粮食需要大量的船只,运送银子,只需要几艘大船就可以了。
按照阮氏跟高衡达成的交易,高衡负责在北面拖住郑氏国内的军队,为此,阮氏需要每年支付二十万两白银给高衡。第一批的二十万两白银在六月份到达,高衡愉快地进行了接受。不过阮氏使者的话说得也很清楚,要想要明年的钱,就要想办法弄点动作出来,让郑氏不得不派出大量兵力来防守,给广平前线减轻压力。
高衡照单全收,至于搞不搞一些动作,那就不是阮氏可以操控的了,等于是二十万两人头费,由阮氏政权帮他们给出了。
现在,高衡的手上有超过五十万两白银,还有百万石粮食,可谓是财大气粗,他还从来没有这么阔过。
整个谅山府的人口扩充到了十六万人,其中约有一半的民众在从事农业生产,按照一人三亩地的原则,足足一半的耕地被利用了起来。民众的潜能是需要激发出来的,比如一个家庭三口人,两大一小,按照原则,小孩也要分三亩地,这样三口之家就能拥有九亩土地。
民众是不会放弃土地的,要想保住九亩地,两个大人就要玩命劳作,如此一来,根本不需要高衡他们去督促,民众自己的种地热情就非常高涨。两个人不怕苦不怕累,这可是自己的土地,不伺候好怎么行。
稍大点的孩子在田间地头烧水做饭,即便是三四岁的孩子,也知道给大人送水送饭。万人一心,群山可撼,谅山府目前就是这样的状态。
另一方面,不从事农业生产的民众也按照分工在军衙的安排下进行工作。比如兴华制造局的成立就带动了工业的发展,高衡将十几万人中的工匠全部筛选出来,工匠的家人也随着工匠迁移到城内,制造局被安排在脱县,共有上千的工匠还有数千家属在脱县从事工业生产活动。
制造局以孙和鼎为正,卜弥格为副,宋应星作为总顾问,中西合璧,在脱县成立。下属木工工坊、钢铁工坊、织布工坊、火铳工坊、火炮工坊和技术研究所等等组织。比如宋应星就是技术研究所的领头人,专门带领上百工匠投入到蒸汽机的研究之中去。高衡的要求是在一年内试制一台样品出来。
火铳工坊则在卜弥格和南怀仁的带领下,夜以继日的工作,研究燧发铳的制作。火炮工坊则在孙氏兄弟的带领下研究铁模法铸炮。原材料方面不用担心,上文州的铁矿被战俘源源不断开采过来,大量的原材料进入工坊,再转变成实物。
除此之外,高衡还进行了扩军,既然有了基础的人口,那么兵力也要进行扩大,第一阶段先扩充一个旅,把军队从原先的六千人扩充成九千人。阮氏支援了数百杆火绳铳,他们自己的火铳工坊也开始仿制火绳铳,在卜弥格等人的监督下,质量可以得到保证,基本上他们手工仿制的火绳铳质量不低于佛郎机人使用的火绳铳,只是生产速度很慢,一个月一个铁匠炉只能生产一杆火绳铳。
火铳工坊上百工匠,一个月玩命干,也就能生产五十杆,一年的产粮才六百杆,根本无法满足三千人的需求。高衡只能先装备一个火铳营,剩下两个还是训练长枪。
至此,高衡的军队拥有三个旅九个营,高衡将军队重新整编,调整为一个火铳旅,一个枪兵旅加上一个骑兵、炮兵、弓兵混成旅。这是高衡的基本盘。
在此基础上,高衡还给了蒲德曼一个特殊任务,让蒲德曼利用出海的机会,也去南洋一带进行宣传,将这边的政策带去南洋,吸引南洋人士来投靠。
同时,高衡还将手中的粮食进行出口,百万石粮食留一半作为口粮即可,剩下的都可以出口,崇祯十六年的光景,北方已经是有价无市,你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物价飞涨,一石粮食甚至超过了十两白银,就连南京城内的粮价都突破了四两。
两广地区虽然还比较平稳,但是也要三两银子。各地都是民不聊生,但这时候高衡进行介入,以二两银子的价格直接向官府出售粮食,各地官员当然乐于接收,这反手一卖就是一两银子的差价,并且高衡的粮食品相上等,这种大米,能卖出四两银子的高价。
这还仅仅是在两广地区售卖,实际上,收购的官员大户都不是傻子,怎么可能在当地售卖,而是利用各种渠道将粮食给拉到战争地区,拉到灾区去卖,甚至能卖出二十两银子的高价。
这可不是胡说,按照历史记载,崇祯十六年的陕西华州,粮食已经卖到了二十三两银子一石的超高价格,即便是苏湖熟天下足的松江府,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粮价也突破了五两银子。
高衡不管那么多,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变现,把粮食换成现银,五十万石粮食,通过镇南关、广州、雷州半岛等几个地方销售出去,拿回来的就是百万两现银,高衡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军队和工坊的建设之中,很快这些工作就有了起色。
而好巧不巧的是,高衡控制的地区,正是安南最大的产煤区。后世学习地理的人都知道,越南的煤矿资源就分部在广宁省和红河三角洲地区。而高衡控制的谅山府和新安港,正处于这两块地区之中,煤矿资源极其丰富。
正好手头有数千战俘,除了一半人被派去开采铁矿之外,剩下的人被一股脑送入了各个大小煤矿之中,这可是重要的能源,不管是民众的生活,还是工业生产,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煤矿,所以有了这些资源,高衡麾下的工业未来可以大规模发展。
军队在训练,工坊在生产,农民在种地,一切都向着好的地方发展,整个谅山府有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不仅如此,新安港建立了小型船坞,大海船暂时还生产不了,但是中小型船只已经可以生产了。蒲德曼发挥了他不错的口才,说服了不少西洋人加入他的船队,反正到时候分出一些利润就是,这样蒲德曼不断拉拢小型船队或者是孤船,硬是拼凑了一支二十余艘大中小船只的商业舰队。
蒲德曼将粮食、陶瓷、茶叶往外贩卖,换取真金白银带回谅山府,促进谅山府的发展。有不少人都愿意跟着蒲德曼干,主要是蒲德曼比较大方,给他们的利润比别人要高一些。
当他的船队到达吕宋的时候,不少吕宋的侨民听见谅山府有这样的政策,纷纷愿意跟着蒲德曼回到谅山府,蒲德曼进行筛选,优先带回工匠。光是从五月到八月这几个月时间,蒲德曼的商队往返吕宋数次,就带回了两千多人,其中有数百名工匠,还有不少会造船,高衡将他们全部安置在新安港。
“将军阁下,快了,我们的火铳快要成功了。”九月初,高衡在军队训练相关事务的空隙之中,抽出时间去脱县看看。第一步就是去卜弥格的火铳工坊,卜弥格向他热情介绍着自己的研究成果,经过半年多的试制,燧发枪已经初具模样,就是击发结构的可靠性还需要加强。
这也是卜弥格很苦恼的一点,在他的试制过程中,他发现燧发铳的铳机结构并不是每次击发都能打响,若是这样,就会哑火,特别是战场环境跟平日不同,射手如果因为紧张在铳未响的情况下忘记是否击发,一旦重复装填,就会炸膛,同时不能击发的火铳也会大大影响军队的士气和射击节奏,可无论卜弥格和南怀仁如何改进,效果都不太理想。
“可否让我看一看问题出在何处?”高衡问道。
南怀仁取来了一杆样品,从外观上看,这火铳跟他们现在装备的火绳铳并没有太大不同,只不过铳身稍微修长一些,细看就会发现,铳机的结构完全不一样,高衡在博物馆中是参观过燧发铳的,不能不说,卜弥格他们还真有本事,光从外观上看,这杆火铳跟百年后的燧发铳别无二致。
南怀仁是个富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介绍道:“将军阁下,燧发铳的样品已经有了,但是正如卜弥格教士所说,还有缺陷,我测算过,哑火的概率是十分之一,这太高了。”
高衡张了张嘴,十分之一的哑火率,打十次熄火一次,这还怎么用。他问道:“你觉得原因何在?”
南怀仁道:“应该是弹簧的力度不够。”
卜弥格立刻补充道:“这个年轻人很有创造力,竟然想到了用弹簧来加强扣动扳机的力量,带动击锤撞击火帽。”
高衡点点头,弹簧在这个时候倒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西洋钟表里面早就大规模应用弹簧了,可既然有弹簧,为什么说力度不够?
南怀仁道:“弹簧不过是精铁折弯而成,但是铁丝细了没力道,粗了又容易断,跟钟表不同,我们需要的一种力度正好的弹簧,但很可惜,我们还没有制作出来。”
高衡灵光一现,作为后世玩枪的高手,对于枪机的结构很了解,他第一时间想到了一个方案。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7262/4066039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