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五章 “都君”传信
何以笙箫默小说小说推荐阅读:寒门崛起、锦衣、大唐开局震惊李世民、大魏芳华、贞观憨婿韦浩、大秦:不装了,你爹我是秦始皇、寒门仕子、终宋、贞观极品小女婿、逍遥小书生、混在皇宫假太监、我的姐夫是太子、非正常三国
“诸位辛苦了,去歇息吧!”
“哈!唔!包详议也别累着了,我等告退!”
外面打更的声音遥遥传至,包拯对着一众同僚书吏拱手行礼,目送他们离开后,熄灭了屋内多余的几盏烛灯。
回到了自己的案桌前,他那张于夜间自动隐身的面容上,透出一抹疲惫,按了按眉心,却继续埋首于灯下,翻看厚厚的案卷。
有了筛选条件,开封府衙、审刑院乃至御史台都全力以赴,从京畿和各州县报选的失踪孩童案件里进行排查。
审刑院职责类比于大理寺,权力却比大理寺和刑部还要高,几乎拥有调阅任何案卷的资格,并且可以上达天听,直接奏请天子决断。
当然这样的机构,就需要一位有断案本领的官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包拯自从入职审刑院后,便复查各类案件,从中挑出了多宗流程不合规制,调查前后矛盾的案子。
派回重审后,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再由审刑院牵头平冤昭雪,不仅有了功绩,更是大大地露脸,增加了衙司威信,自然得到院内上下的一致认可。
所以由包拯出面请求,大家是很乐意帮忙的,一摞摞堆积了许久的案宗都被翻出,掸去尘土,在烛火下展开细看。
这个过程,很是漫长。
由神童试入手的思路,确实能缩小范围,可此次不是局限于天禧二年那一届神童试,而是前后几届都要。
再加上孩童遍布天下州县,京畿的还好确定一些,其他地方的便要单独翻出对应的州县,比如他们的孩童是回归家乡后走失,那报官必然是在地方的州县,如此一来,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
至今十天过去了,连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都没有筛出来。
甚至于再努力十天半月,乃至数月,都不见得能找到目标。
付出,不见得能得到回报。
反倒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令人的耐心飞速消磨,不断涌起放弃的念头。
所以前些天众人才热热闹闹的,这两日已经明显地消极以对。
包拯并不意外,眉宇间却无丝毫动摇。
相比起公孙策的奇思,他更喜欢从案卷中寻找线索,哪怕上面记录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却与案情息息相关,一旦查清,便是朝着真相迈出坚定的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令包拯欣慰的是,随着《洗冤集录》的普及,各地的尸格乃至案宗记载,都详细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般糊弄了事。
而接下来随着《宋明道详定判例》的推广,各地的律法判定又会有更加详细的参照,不再是任由主官随心所欲地下判决,百姓只能期盼着州衙内端坐的官员,能多一些怜悯之心。
看着看着,包拯也不免疲惫,正困顿地闭上眼睛,按了按眉心,脑海中想着那两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律法的裨益,百姓的福泽,将来自己又能否在此事上做出贡献,耳边突然传来一道破空声。
“嗖!”
他猛地睁开眼,就见斜对面的桌案上,斜插着一根箭矢,末端绑着一封信件。
包拯面色不变,视线立刻顺着箭矢的角度,望向射来的方向,发现一扇打开的窗户,皎洁月光正从外面洒落进来。
包拯往前几步,找准角度再看,就看到了屋外的一棵树,视线收回,落在面前的箭矢上,这才把捆绑好的信件拿出,打开后就着烛火看了起来。
刚刚看完一遍,敲门声传来,一个粗豪的嗓门响起:“官人!官人你还好么!”
包拯抬头:“我无事,进来吧!”
大门砰的一下打开,身材威猛的大汉扑了进来,正是从江南一路追随来京师的张龙:“官人,刚刚是不是有贼人出没?”
包拯道:“劳烦你们这么晚还守着,方才是有人射了一封信进来,应该就在外面西南侧的大树上。”
张龙立刻转身,朝外喊道:“去西南的大树看看!”
外面应了一声,大约半刻钟后,又一個相貌堂堂的汉子走入:“官人,外面树上确有踩踏过的痕迹,是有人刚刚在上面!”
包拯此时已经把信件看完,沉吟片刻,询问道:“你们刚刚是怎么发现,有人入内的?”
张龙赵虎对视一眼,目露羞愧:“说来惭愧,我们什么都没发现,是刚刚一块石子射过,才惊觉有贼人窥探……”
包拯道:“不一定是贼子,江湖中人不愿与官府打交道,亦会如此!”
赵虎瓮声瓮气地道:“官人与其他当官的不同,若天下皆是你这般好官,大伙儿的日子就好过了!”
包拯面孔微微一烫,好在脸色看不出来:“此人送的信件,有提点之意,但也不见得是心怀好意!你们稍候,我要将此事记录下来,给审刑院留下日录!”
“是!”
张龙赵虎知道这位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点了点头,向外退去。
待得两人脚步离开,包拯将信件缓缓取出,眉头又罕见地皱了起来。
信件的内容很简短,只有一行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末了还有留言人——“都君”!
包拯思索片刻,将信件贴身收好,然后带着两名护卫,回到租借的宅子里睡觉。
第二天起来,依旧是到审刑院埋首案牍,在浩瀚的案卷里渺茫地搜寻着嫌疑者的踪迹。
这份平静直到第五日才被打破。
公孙策约了狄进和包拯匆匆相见,到了面前就将信件取出:“我昨日刚出御史台,就收到这封信件!”
狄进接过看了,面色凝重起来:“‘都君’?”
这个人是“组织”最年轻的称号者,据记载,十二岁入“组织”,十三岁称“人使”,成为称号的备选者,十四岁为“都君”,十五岁杀光了所有与之相关的联络者,屠戮据点“大名”,焚毁“记册”,从此不见踪迹。
宝神奴起初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组织”的最大叛徒,就是姐姐狄湘灵,狄进由此产生担心,万一狄湘灵真的是“都君”,那么报复迟早要来,不如先下手为强。
事后回想,宝神奴的目的也不出意外,就是借刀杀人。
他自己被抓,知道再无希望对抗,便把“组织”兜出来,再将狄进最在乎的亲人,与那个不死不休的叛徒联系上,为的就是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而现在确实如此,“司命”被抓,“司伐”已死,“组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只是狄进安然无恙的结果,恐怕慰藉不了宝神奴的亡魂,棺材板都要动一动。
哦对了,他没能安葬在棺材里。
那倒是不必担心了。
但“都君”的身份,始终是一个谜。
这个叛徒屠戮“组织”的据点后,从此失踪,但怪异的是,“司命”和“司伐”不让手下追杀,准确的说,当时中原这边只有“司伐”在,这位并未下达追杀令,反倒让专门锄奸的“锦夜”不用关注,以致于“锦夜”至今耿耿于怀。
狄进当然也好奇过“都君”到底是谁。
不过天下之大,这位若真是一走了之,从此隐姓埋名,或者干脆去了中原之外的地方,那确实无处可寻……
没想到现在,“都君”现身了。
“是真的‘都君’,还是假托其名?”
正在思索之际,就见包拯从腰间取出叠得平平整整的信件,摊了开来:“四天前的晚上,有人也射了这封书信,到审刑院中!”
“信中所言,一模一样!”
公孙策拿过扫了一眼,就沉声道:“这个传信者,无论是不是‘都君’,都发现朝廷正在做的事情,便想借我们的手,彻底剿灭‘组织’?”
说到这里,他又奇道:“可既然如此,信中为什么是一个哑谜呢?如果他知道‘司灵’是谁,可以直接告知啊,这般遮掩,又是为何?”
狄进则看向包拯:“希仁,四天前这封信就送达了,伱为何没有理会?”
包拯道:“藏头露尾,毋须理会,若是心怀坦荡,真心相帮,寄信人会现身!”
“说得好!”
狄进颔首:“然而这封信先是递给审刑院的希仁,希仁未曾回应,寄信人又递到了御史台的明远手中,这就说明此人至少不胸怀坦荡,不愿或不敢现身,只想让我们知晓信中的消息!”
公孙策晃了晃信件:“现在的问题是,信中所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到底指的是什么?‘司灵’就在我们身边?”
包拯沉声道:“我只信案卷,不作无谓的揣测。”
公孙策无奈:“可案卷记录不全啊,尤其是多年前,许多地方衙门都是敷衍了事,就算当时记下了,这些年说不定都有遗失,若是有更进一步的线索,不妨一试!”
“案卷遗失?”
狄进目光陡然一动:“开封府衙、审刑院、御史台,还有刑部和大理寺,这些地方接触案卷的年轻官吏,有没有符合我们搜寻条件的?”
“是了!”
公孙策面色立变,拍案而起:“如果‘司灵’正在其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自己的案卷抽走,那我们就是查得再细致,也无济于事!”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莫非就是此意?”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4188/43896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
“哈!唔!包详议也别累着了,我等告退!”
外面打更的声音遥遥传至,包拯对着一众同僚书吏拱手行礼,目送他们离开后,熄灭了屋内多余的几盏烛灯。
回到了自己的案桌前,他那张于夜间自动隐身的面容上,透出一抹疲惫,按了按眉心,却继续埋首于灯下,翻看厚厚的案卷。
有了筛选条件,开封府衙、审刑院乃至御史台都全力以赴,从京畿和各州县报选的失踪孩童案件里进行排查。
审刑院职责类比于大理寺,权力却比大理寺和刑部还要高,几乎拥有调阅任何案卷的资格,并且可以上达天听,直接奏请天子决断。
当然这样的机构,就需要一位有断案本领的官员,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包拯自从入职审刑院后,便复查各类案件,从中挑出了多宗流程不合规制,调查前后矛盾的案子。
派回重审后,竟然有一大半都是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再由审刑院牵头平冤昭雪,不仅有了功绩,更是大大地露脸,增加了衙司威信,自然得到院内上下的一致认可。
所以由包拯出面请求,大家是很乐意帮忙的,一摞摞堆积了许久的案宗都被翻出,掸去尘土,在烛火下展开细看。
这个过程,很是漫长。
由神童试入手的思路,确实能缩小范围,可此次不是局限于天禧二年那一届神童试,而是前后几届都要。
再加上孩童遍布天下州县,京畿的还好确定一些,其他地方的便要单独翻出对应的州县,比如他们的孩童是回归家乡后走失,那报官必然是在地方的州县,如此一来,工作量就实在太大了。
至今十天过去了,连一个符合条件的人选都没有筛出来。
甚至于再努力十天半月,乃至数月,都不见得能找到目标。
付出,不见得能得到回报。
反倒是枯燥无味的重复,令人的耐心飞速消磨,不断涌起放弃的念头。
所以前些天众人才热热闹闹的,这两日已经明显地消极以对。
包拯并不意外,眉宇间却无丝毫动摇。
相比起公孙策的奇思,他更喜欢从案卷中寻找线索,哪怕上面记录的不见得完全正确,却与案情息息相关,一旦查清,便是朝着真相迈出坚定的一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最令包拯欣慰的是,随着《洗冤集录》的普及,各地的尸格乃至案宗记载,都详细了许多,再也不是以前那般糊弄了事。
而接下来随着《宋明道详定判例》的推广,各地的律法判定又会有更加详细的参照,不再是任由主官随心所欲地下判决,百姓只能期盼着州衙内端坐的官员,能多一些怜悯之心。
看着看着,包拯也不免疲惫,正困顿地闭上眼睛,按了按眉心,脑海中想着那两部著作的问世,对于律法的裨益,百姓的福泽,将来自己又能否在此事上做出贡献,耳边突然传来一道破空声。
“嗖!”
他猛地睁开眼,就见斜对面的桌案上,斜插着一根箭矢,末端绑着一封信件。
包拯面色不变,视线立刻顺着箭矢的角度,望向射来的方向,发现一扇打开的窗户,皎洁月光正从外面洒落进来。
包拯往前几步,找准角度再看,就看到了屋外的一棵树,视线收回,落在面前的箭矢上,这才把捆绑好的信件拿出,打开后就着烛火看了起来。
刚刚看完一遍,敲门声传来,一个粗豪的嗓门响起:“官人!官人你还好么!”
包拯抬头:“我无事,进来吧!”
大门砰的一下打开,身材威猛的大汉扑了进来,正是从江南一路追随来京师的张龙:“官人,刚刚是不是有贼人出没?”
包拯道:“劳烦你们这么晚还守着,方才是有人射了一封信进来,应该就在外面西南侧的大树上。”
张龙立刻转身,朝外喊道:“去西南的大树看看!”
外面应了一声,大约半刻钟后,又一個相貌堂堂的汉子走入:“官人,外面树上确有踩踏过的痕迹,是有人刚刚在上面!”
包拯此时已经把信件看完,沉吟片刻,询问道:“你们刚刚是怎么发现,有人入内的?”
张龙赵虎对视一眼,目露羞愧:“说来惭愧,我们什么都没发现,是刚刚一块石子射过,才惊觉有贼人窥探……”
包拯道:“不一定是贼子,江湖中人不愿与官府打交道,亦会如此!”
赵虎瓮声瓮气地道:“官人与其他当官的不同,若天下皆是你这般好官,大伙儿的日子就好过了!”
包拯面孔微微一烫,好在脸色看不出来:“此人送的信件,有提点之意,但也不见得是心怀好意!你们稍候,我要将此事记录下来,给审刑院留下日录!”
“是!”
张龙赵虎知道这位做事向来一丝不苟,点了点头,向外退去。
待得两人脚步离开,包拯将信件缓缓取出,眉头又罕见地皱了起来。
信件的内容很简短,只有一行字:“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末了还有留言人——“都君”!
包拯思索片刻,将信件贴身收好,然后带着两名护卫,回到租借的宅子里睡觉。
第二天起来,依旧是到审刑院埋首案牍,在浩瀚的案卷里渺茫地搜寻着嫌疑者的踪迹。
这份平静直到第五日才被打破。
公孙策约了狄进和包拯匆匆相见,到了面前就将信件取出:“我昨日刚出御史台,就收到这封信件!”
狄进接过看了,面色凝重起来:“‘都君’?”
这个人是“组织”最年轻的称号者,据记载,十二岁入“组织”,十三岁称“人使”,成为称号的备选者,十四岁为“都君”,十五岁杀光了所有与之相关的联络者,屠戮据点“大名”,焚毁“记册”,从此不见踪迹。
宝神奴起初还信誓旦旦地说,这个“组织”的最大叛徒,就是姐姐狄湘灵,狄进由此产生担心,万一狄湘灵真的是“都君”,那么报复迟早要来,不如先下手为强。
事后回想,宝神奴的目的也不出意外,就是借刀杀人。
他自己被抓,知道再无希望对抗,便把“组织”兜出来,再将狄进最在乎的亲人,与那个不死不休的叛徒联系上,为的就是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而现在确实如此,“司命”被抓,“司伐”已死,“组织”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只是狄进安然无恙的结果,恐怕慰藉不了宝神奴的亡魂,棺材板都要动一动。
哦对了,他没能安葬在棺材里。
那倒是不必担心了。
但“都君”的身份,始终是一个谜。
这个叛徒屠戮“组织”的据点后,从此失踪,但怪异的是,“司命”和“司伐”不让手下追杀,准确的说,当时中原这边只有“司伐”在,这位并未下达追杀令,反倒让专门锄奸的“锦夜”不用关注,以致于“锦夜”至今耿耿于怀。
狄进当然也好奇过“都君”到底是谁。
不过天下之大,这位若真是一走了之,从此隐姓埋名,或者干脆去了中原之外的地方,那确实无处可寻……
没想到现在,“都君”现身了。
“是真的‘都君’,还是假托其名?”
正在思索之际,就见包拯从腰间取出叠得平平整整的信件,摊了开来:“四天前的晚上,有人也射了这封书信,到审刑院中!”
“信中所言,一模一样!”
公孙策拿过扫了一眼,就沉声道:“这个传信者,无论是不是‘都君’,都发现朝廷正在做的事情,便想借我们的手,彻底剿灭‘组织’?”
说到这里,他又奇道:“可既然如此,信中为什么是一个哑谜呢?如果他知道‘司灵’是谁,可以直接告知啊,这般遮掩,又是为何?”
狄进则看向包拯:“希仁,四天前这封信就送达了,伱为何没有理会?”
包拯道:“藏头露尾,毋须理会,若是心怀坦荡,真心相帮,寄信人会现身!”
“说得好!”
狄进颔首:“然而这封信先是递给审刑院的希仁,希仁未曾回应,寄信人又递到了御史台的明远手中,这就说明此人至少不胸怀坦荡,不愿或不敢现身,只想让我们知晓信中的消息!”
公孙策晃了晃信件:“现在的问题是,信中所言,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到底指的是什么?‘司灵’就在我们身边?”
包拯沉声道:“我只信案卷,不作无谓的揣测。”
公孙策无奈:“可案卷记录不全啊,尤其是多年前,许多地方衙门都是敷衍了事,就算当时记下了,这些年说不定都有遗失,若是有更进一步的线索,不妨一试!”
“案卷遗失?”
狄进目光陡然一动:“开封府衙、审刑院、御史台,还有刑部和大理寺,这些地方接触案卷的年轻官吏,有没有符合我们搜寻条件的?”
“是了!”
公孙策面色立变,拍案而起:“如果‘司灵’正在其中,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自己的案卷抽走,那我们就是查得再细致,也无济于事!”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莫非就是此意?”
http://www.yetianlian.net/yt104188/438967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yetianlian.net。何以笙箫默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yetianlian.net